近日,长沙的李女士总感觉双耳瘙痒难耐,甚至耳闷、耳朵堵得厉害。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时,医生发现李女士双耳外耳道壁及鼓膜布满了一层厚厚的白苔,上面附着灰褐色的绒毛状物,被诊断为真菌性外耳道炎。“这个疾病可以理解为,你的耳朵得了脚气。”医生向李女士解释。医生称,李女士经常去足浴中心采耳,这可能是感染脚气的最大诱因。
正所谓“掏耳一时爽,后果不堪想”。生活中,有些人没事就喜欢用指甲、棉签、掏耳勺,甚至还有拿火柴棒、小发夹之类的东西掏耳朵。不仅自己掏,还给孩子掏。耳朵痒了就掏,掏过之后觉得很舒服,很过瘾。隔一段时间耳朵又痒了,就又去掏,最后发现耳朵不痒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掏耳朵的频率也越来越高。接着,耳部疾病就陆续出现了,轻则损伤鼓膜或导致炎症,如外耳道炎、中耳炎,重则能使听力减退甚至丧失。
有数据表明,美国每年都有大约1.25万个孩子因为使用棉签导致耳朵受伤而被送入急诊室。从1990年到2010年,约有26万个孩子因为耳朵受伤而被送入急诊室。根据统计结果,位于耳道中部的耳膜是受伤最多的部位。
而耳膜撕裂绝大部分的原因就是孩子手中的棉棒。
耳屎是耳朵的“防卫兵”
耳道的分泌物俗称“耳屎”,在医学上叫“耵聍”。人体外耳道的长度为2.5厘米~3.5厘米,只有外三分之一才有耳屎。有的耳屎遇空气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如黏稠的油脂。它呈弱酸性,保持外耳道的酸性环境,与耳道壁上的耳毛一起抵御外部的细菌侵袭。此外,耳屎还会散发出一种使小虫厌恶的气味,起到阻止飞虫飞入耳道的作用。可见,从医学角度来讲,适量的耳屎对保持耳部的健康是很重要的。
古代的一些医生就会把耳屎当成舒缓药膏用来涂抹伤口,还有一些医生认为耳屎的味道可以帮助他们诊断病情。一位医生曾经写道,耳屎变甜意味着病人命不久矣。直到今天,医生们依然认为耳屎是最天然的肥皂,它能帮助人们清理耳道里死去的皮肤细胞和碎屑。
可是,尽管耳屎有这么神奇的用途,我们依然千方百计想把它从耳朵里挖出来。为了掏耳屎,再尖的東西也有人敢往耳朵里塞。
“我见过的人们用来掏耳朵的东西超乎你的想象:发夹、铅笔、钢笔。”美国麻省眼耳医院耳鼻喉科医生戴维·荣格博士说。
如果你正在考虑清理自己的耳朵——无论是轻是重——美国耳鼻喉科学会修订版的指南会告诉你:住手。就连棉签也不行,无论它看起来多么温和无害。
这条建议不算新鲜。早在1901年,《医学简报》月刊就曾提出:若要移除耵聍栓塞,请尽量不要使用工具。非专业人士使用针、钳子、钩子清理耳道常会造成损伤。
明知故犯的坏习惯
耳朵不像牙齿,它不必每天清理。频繁使用棉棒会造成耳道划伤,耳膜穿孔和听小骨错位,这些都会直接导致听力下降、头晕、耳鸣等一系列耳损伤症状。更不用说其他奇奇怪怪的工具了……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不应该把异物放进耳朵——荣格的病人在承认自己用各种东西掏耳朵时总免不了有几分羞愧,这足以证明他们知道自己不该这么做。
问题在于人们总会明知故犯。美国一项名为“乔斯大学教学医院的医学专业人士往自己的耳朵里塞过什么东西”的研究发现,参与调查的该医学中心工作人员中,有超过90%的人会用棉签或火柴棍之类的东西来清理自己的耳道。
“掏耳朵的感觉很棒,简直是一种感官享受。”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耳鼻喉科教授维托·福特博士说道。
封闭的鼓膜位于耳道末端,在你咀嚼、说话时,肌肉和骨骼的运动会推动耳屎向外移动,最终自然掉落,以免影响你的听觉。把棉签或螺丝刀塞进耳朵实际上是反其道而行之,耳屎可能会被这些工具推到耳道深处,有时甚至会结成硬球。然后,你可能不得不求助于耳鼻喉科医生,让他们用微型吸引头或鸟喙似的镊子帮你把它掏出来。
掏耳朵的工具可能很小,但它带来的影响却不容忽视:2012年,美国医保为超过100万人次支付了近4700万美元的耳垢球清理费用——当然,野蛮地掏耳朵肯定不是耳屎结球的唯一原因,但它的确是一个显著因素。
往耳朵里塞东西不光低效,而且危险。“虽然棉签很软,但耳道内部的皮肤非常脆弱,很容易被刮伤。” 美国西雅图弗吉尼亚梅森医学中心耳鼻喉科医生塞斯·施瓦茨博士表示,“刮伤会带来剧痛,甚至发展成感染。而且你还有可能弄伤鼓膜。在这种情况下,有时候我们只能通过手术取出鼓膜,用患者的自体组织对它进行修补。”
但掏耳朵的坏习惯实在很难戒掉,也许它深植在人们的本能之中,就像使用工具一样自然。福特曾经接到过多伦多动物园的求助,工作人员说动物园里的一只红毛猩猩耳朵似乎有问题。最后医生发现,这只红毛猩猩捡了人们吐掉的口香糖,发现它还有黏性,于是把口香糖塞进耳朵,试图把里面的脏东西粘出来。(据果壳网、新民晚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