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丽
[提要] 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方法,以CSSCI为数据源,检索创新网络研究相关论文,采用作者、机构合作网络分析以及关键词共现分析方法,运用citespaceⅢ进行可视化分析,以探讨自1999年以来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主要研究力量、当前研究热点,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创新网络研究;可视化分析;知识图谱
项目来源:2014年教育厅高校哲学社科基金:“企业影子连带和知识转移关系研究——以社会网络理论为视角”(编号:2014SJD220)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8月14日
构建创新网络,开展创新活动已成为当前组织应对复杂多变外界环境的重要举措。创新网络的构建不仅有助于组织更好地应对外部动荡的环境,共同规避创新风险,同时对于组织提升创新效率、节约创新成本有积极的作用,创新网络已成为目前创新活动的重要组织形式。创新网络已成为当前学者们、实践工作者们纷纷关注的领域。本文正是基于创新网络实践应用与理论研究的快速发展背景,试图对已有的文献进行分析,以展示当前研究的主要力量及所取得的成果,以揭示当前研究热点关注的领域。
一、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2015年5月10日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下简称CSSCI)为数据检索来源,运用篇名“创新网络”或关键词“创新网络”精确检索,检索到最早的文献为1999年。盖文启、王辑慈(1999)在《中国软科学》上发表“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一文,标志着创新网络研究在我国的开始。同时考虑到2015年数据不完整,因此数据检索将时区限定在1999~2014年,共检索到548篇文献。检索到的数据记录内容主要包括篇名、作者、机构、关键词、期刊、参考文献等。
以548条文献数据为研究对象和计量单元,运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陈超美教授开发的citespaceⅢ软件,对数据记录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绘制创新网络研究的知识图谱,从而将创新网络研究的基本数据、作者机构合作情况、主要研究热点等信息直观地展现出来。自Freeman(1991)正式提出创新网络概念以来,创新网络研究虽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研究历程,但是国内学者对其的研究与关注是近几年才逐渐兴起。根据检索结果,总体上可将该领域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9~2002年,自1999年出现第一篇论文之后,起初发表的创新网络方面的论文并不多,每年发表的文献数量在10篇左右上下浮动,这一阶段为创新网络研究的起步阶段;第二阶段:2003~2008年,论文的发表数量开始快速增长,到2008年,年发表论文达到50多篇。这一阶段,是创新网络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论文发表量与第一阶段相比有很大提升;第三阶段:2010年以后。论文发表数量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呈现稳步增长状态。
二、合作网络分析
合作网络分析可以发现某个研究领域学者、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有利于发现那些值得关注的学者团队或机构。
(一)作者合作网络分析。首先,我们将从CSSCI数据库检索得到的数据记录进行格式转换,按照citespaceⅢ可以识别的格式导入数据,选定网络节点为作者,调整时间分区为五年,并设定每一时区被引频次最高的前50个文献,执行程序,生成如图1所示的创新网络研究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谱中共有184个节点,89条连线。图中每个节点代表每位作者,作者发文量的高低通过节点大小表示,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通过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根据图示,节点所代表的党兴华、张永安、池仁勇、王文平、李金华、曾德明等作者发文量较高,节点较大。据此,我们进一步梳理了创新网络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为前10名的作者,得到表1。这些作者是创新网络领域发文量较多的作者,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贡献较大。(图1、表1)
此外,密度是衡量作者间交流密切程度的重要指标。根据图1所示,创新网络作者合作网络的密度仅为0.0053,这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值,说明我国创新网络研究在十多年的研究发展过程中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但合作还不够广泛和深入,只是形成了诸多、较小且分散的合作研究群体,需要进一步强化作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
(二)机构合作网络分析。同时,本文绘制了创新网络研究机构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谱中共有137个节点,18条连线。图中每个节点代表每所机构,节点大小表示机构发文量的高低,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图2)
根据图示,节点所代表的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學院、西安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年左右更名为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机构节点较大,发文量较多,这些机构为国内创新网络研究做出了更多的贡献。尤其西安理工大学,无论是早期的工商管理学院,还是后来更名为经济与管理学院,累计发文量表现非常突出,累积发文39篇。我们选取创新网络研究领域发文量排名为前10名的机构,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表2)
同时,根据图2所示,创新网络机构合作网络的密度仅为0.0019。这同样也是一个非常低的数值,说明我国创新网络研究虽然形成了一定的合作规模,但是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也还不够广泛和深入,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基于关键词共现的研究热点分析
关键词是论文主题的高度浓缩和提炼,体现论文的核心与精髓,对论文关键词进行共现频次分析,频次高的关键词往往体现出某一研究领域的热点。首先,选定关键词网络节点,调整每个时间分区为1年,选取每一时区共现频次最高的前50个文献,运行生成图3所示的创新网络研究热点图谱,展示了十多年来国内创新网络研究的主要热点内容。图谱中共有492个节点,733条连线。图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关键词,每个节点由于是否共现和共现频次的不同,在网络中具有的地位不同,承担的角色也不同。关键词出现频次高低通过节点大小表示,共现频次通过节点之间的连线表示。(图3)endprint
通过对关键词共现频次的统计分析,生成了创新网络研究高频关键词列表(词频排名前10),如表3所示。(表3)
结合图表可知,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网络等相关主题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问题。“创新网络”(238次)是图中最大的节点。除此之外,区域创新网络 (53次)、技术创新网络 (49次)、产业集群(44次)、技术创新(43次)、企业创新网络(26次)、创新绩效(19次)、集群创新网络(16次)、核心企业(15次)等关键词节点相对较大,词频相对较高,表明研究者比较集中地关注这些研究内容。
同时,运行可视化分析软件计算节点的中心性,可以挖掘出在网络中起战略作用的关键节点。在共词网络中,节点的中心性越高,与其他关键词在文献中共现的次数也就相对越多,它控制其他节点间的信息流也越多,是控制整个网络的关键节点。表3表明“创新网络”的中心性为0.36,居首位,紧接其后的四个依次为 “技术创新(0.24)、区域创新网络(0.23)、技术创新网络(0.19)、产业集群(0.19)、企业创新网络(0.13)”。这些关键词在网络中起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对网络中其他节点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也较明显,在网络中较为突显。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大学科技园、企业创新网络等相关主题,出现的频率高,而且是显示出激增值的关键词,激增值分别高达4.39、3.78、3.44、3.00、2.88。如图4所示,关键词“创新绩效”在2013~2014年度区间出现频率显著增加,关键词“技术创新”在1999~2006年度区间出现频率显著增加,关键词“网络结构”在2012~2014年度区间出现频率显著增加,关键词“大学科技园”在2003~2007年度区间出现的频率显著增加,关键词“企业创新网络”在2003~2006年度区间出现频率显著增加。结合上文关键词最早出现时间的考察,我们发现,“技术创新”在1999年出现便引起国内学者的研究兴趣,相关研究非常活跃,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2005年。“大学科技园”自2003年出现,同样很快引起学者们的关注,相关研究成果快速涌现,研究热潮一直持续到2006年。“企业创新网络”最早出现于2001年,相关研究成果在2003~2006年间剧增。“创新绩效”最早出现于2006年,但开始没有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直到近两年,学者对于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变得最为活跃。“网络结构”最早出现于2008年,同样开始并没有人广泛关注,直到2012年相关研究才活跃起来。(图4)
四、结论
本文以1999~2014年CSSCI收录的以“创新网络”为篇名或关键词的548篇文献为分析对象,运用科学知识图谱法分析了创新网络研究主要研究力量分布、主要研究热点,由此得出以下结论:
(一)目前创新网络研究的代表作者主要有党兴华、张永安、池仁勇等,这些作者发文量较高,对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贡献较大。我国创新网络研究虽然形成了一定的研究规模,但合作还不够广泛和深入。
(二)代表性研究机构主要有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含曾用名工商管理学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中南大学商学院、湖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等,这些机构发文量较多,为国内创新网络研究做出了更多的贡献。但创新网络机构合作网络的密度同样较低,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也不够广泛和深入。
(三)无论在作者合作网络,还是机构合作网络,网络节点数目非常多,但节点间连线较少,节点相对分散,网络密度值均很低,作者之间、机构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非常缺乏,成员之间虽有一些合作,但合作次数较少,成员构成数量单薄。合作网络中西安理工大学研究成果丰富且表现突出,基本形成以党兴华为带头人,蒋军锋、李玲、张巍等人为研究主力的创新网络研究团队,但该研究团队基本为师生关系团队,短期合作特征明显,尚未形成持续的创新网络研究团队。
(四)关键词共现结果表明,创新网络、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企业创新网络等相关主题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创新网络、技术创新、区域创新网络、技术创新网络、产业集群、企业创新网络”,这些关键词中心性较高,在知识网络中起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控制力和影響力较明显。同时,创新绩效、技术创新、网络结构、大学科技园、企业创新网络等关键词是显示出激增值的关键词,结合关键词最早出现时间的考察,“创新绩效”最早出现于2006年,但直到近两年,学者对于创新网络对创新绩效影响的研究变得最为活跃。“网络结构”最早出现于2008年,但直到2012年,相关研究才活跃起来。近年来,关于创新绩效影响因素以及创新网络结构对创新绩效影响的机制方面的相关成果非常活跃。
主要参考文献:
[1]盖文启,王缉慈.论区域创新网络对我国高新技术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J].中国软科学,1999.9.
[2]Freeman,C.Networks of innovators:Asynthesis of Research issues[J].Research Policy 1991.20.
[3]陈悦等.引文空间分析原理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4]陈悦,陈超美,刘则渊,胡志刚,王贤文.CiteSpac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
[5]夏恩君,宋剑锋.开放式创新研究的演化路径和热点领域分析——基于科学知识图谱视角[J].科研管理,2015.36.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