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眩晕的临床观察

2017-11-30 18:56郑鑫磊罗会用
特别健康·下半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正骨棘突曲度

郑鑫磊 罗会用

【中图分类号】R681.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17)11-00-01

椎动脉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一种,是临床常见类型的颈椎病,其发病率情况,只略低于神经根型的发病率,其发生的频率大约为20%-25%[1],主要表现为头晕、眼花、视物不清、昏暗发黑[2];罗会用副主任医师采用强刺激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眩晕,具有起效迅速、止晕效果强的特点。笔者近两年来临床观察罗会用老师采取强刺激推拿治疗椎动脉型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遂宁市中心医院康复科二病区确诊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64例,采用信封随机法分为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组(A组)与普通推拿组(B组)各32例。强刺激推拿男15例,女17例,平均年龄28.78±7.51岁;普通推拿组男14例,女18例,平均年龄28.80±7.88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无脱落病例。

1.2 诊断及纳入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的诊断疗效标准》[3]确诊。(l)具有阵发、可逆以及复发性的头晕症状,屈伸及旋转头颈能诱发头晕症状;有卒倒的病史。(2)颈部及枕部疼痛。(3)有颈后肌的劳损病史。(4)伴随性的症状:出现眼、耳部症状,头痛,肩、胸痛、上肢酸痛、心慌、失眠、记忆力衰退等等。(5)旋颈征呈现阳性。(6)颈椎侧位X片示有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间隙变窄、骨赘增生,病变节段所在水平韧带出现钙化,正位X线摄片示有椎间孔的形态改变及孔径缩小,存在钩椎关节部的横向增生,颈椎存在不稳定[4];(7)排除其它系统疾病所致头晕。

1.2.2 纳入标准:(1)年龄20~40岁;(2)病程≤10天;(3)符合诊断标准;(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l)其他疾病导致眩晕等症状者;(2)有骨折者;(3)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以及甾体类镇痛药等等;(4)患有肿瘤者;(5)有明显骨质疏松者;(6)同时存在有严重的原发性疾病;(7)妊娠或哺乳期妇女;(8)合并有严重皮肤病变或皮肤破损者;(9)严重体虚者;(l0)有傳染病者;

1.3 治疗方法

A组给予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治疗:(1)松解法:患者取坐位,以滚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按法交替操作3~5min,放松颈椎周围组织,重点在颈椎棘突附近。(2)强刺激推拿:医生先观察患者颈椎侧位X片,了解患者颈椎病变状态,施术时,患者取坐位,颈部前屈位,一手扶着前额部,一手拇指按压颈椎棘突,对称用力,由轻到重,力量逐渐加重,以患者耐受为度;患者取坐位,颈部前屈位,双手拇指叠按于患者棘突,由轻到重,力量逐渐加重,最后瞬间加一寸力,以患者耐受为度,再以肘关节肘尖部位按压患者棘突,由轻到重,力量逐渐加重,最后瞬间加一寸力,先用单拇指→双拇指叠按→肘尖,逐步加重,使患者逐步适量,避免过度损伤,行此法时患者务必不能憋气,不能对对抗用力,不然可能造成软组织损伤、岔气、气胸甚至骨折的可能。操作中的肘尖需有间歇性放松,以使局部受压的软组织恢复血循环,可减少皮肤损伤。在每一棘突点上进行上述推拿操作0.5~1min,医生先观察患者颈椎侧位X片检查,病变情况最严重的部位按压力度相对重,直至病变区所有棘突均获得强刺激推拿后治疗结束。(3)旋提复位法:以右侧旋提手法为例:患者取正坐位,颈部前屈位。将头先偏向右侧,使颈椎呈右侧极度旋转位,术者立于患身后,稍微侧身,用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拖住枕部,将患者头颈右旋至有固定感时,右手或右臂快速发力旋转颈部,同时在中立位下向上提牵颈部,此时即可听到一连串的弹响声。之后以同样手法向左侧旋提颈部重复1次。(4)定位旋转牵引复位法:以患者第5颈椎棘突向左偏歪为例:患者正坐位,术者立其后,左臂肘部卡住患者下颌部,手掌俯于后枕部,右手拇指按住第5颈椎右侧横突部位,左臂缓缓用力向上拔起患者头颈部,使其向左缓缓转动到最大范围时,术者左手瞬时纵向牵引配合右手大拇指用力推按第5颈椎横突,此时可听到清脆的“咔嚓”声,即可将偏歪的颈椎复位。(5)松解法:患者取坐位,再次以滚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按法交替操作3~5min,放松颈部两侧肌肉处,并结束手法。

B组给予普通推拿治疗:(1)松解法:患者取坐位,以滚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按法交替操作3~5min,放松颈椎周围组织,重点在颈椎棘突附近。(2)松解法:患者取坐位,再次以滚法、揉法、一指禅推法、点按法交替操作3~5min,放松颈部两侧肌肉处,并结束手法。两组均20min/次,2天治疗1次,5次后观察患者治疗效果。不满5次自诉眩晕消失,活动度恢复正常者纳入相应组别统计。

2 疗效评定

2.1 疗效标准

参照[5]l99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l.1-00l.9-94)中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症状与体征判定疗效,具体见下:评定标准:(1)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恢复正常;(2)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明显好转,功能基本恢复正常;(3)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但仍遗留部分症状、体征,功能障碍;(4)无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无变化或加重,(所有受试者经治疗后需手术者,均按无效统计)。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nx100%,显愈率=(治愈+显效)/nx100%。

X片颈椎曲度的改善情况:颈椎曲度的其测量方法是,从齿状突后上缘开始向下,将每个椎体后缘相连成为一条弧线,然后从齿状突后上缘至第7颈椎椎体后下缘做一直线,上述弧线的最高点至这条直线的最大距离就是反映颈曲大小的数值。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曲度的变化情况。endprint

2.2 评定时间

在治疗前、治疗后(10天)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颈椎曲度积分改善情况并进行对比、随访期(60天)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并对比。

2.2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值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所有计数资料以频数(f)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3 结果

A组总有效率高于B组,并且治愈率、显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颈椎曲度改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A组总满意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1 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

3.2 两组颈椎曲度改善情况的对比

注:*两组治疗前的颈椎曲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治疗前后两组患者颈椎侧位X片中颈椎生理曲度的变化,A组的颈椎曲度改变明显高于B组(P<0.05),同时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前后颈椎曲度差异明显(P<0.05)。

3.3 两组远期满意度对比

4 讨论

目前对于颈性眩晕的病因、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在各种学说中,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颈交感神经机能亢进及颈部本体感觉紊乱被认为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机制。另外,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学说认为,脊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刺激神经末梢发生疼痛,并继发反射性或保护性肌痉挛,刺激血管和神经系统产生颈性眩晕。龙层花等认为颈性眩晕主要是由上颈椎错位引发[6],刘景辉等临床研究认为环枢关节错位是导致颈性眩晕的重要原因,且手法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7]。最终可以大致确定环枢关节错位、生理曲度异常和椎管外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导致眩晕。

现代医学对颈性眩晕治疗,手术风险较大,药物治疗的效果不好,也容易复发。手法推拿針对颈性眩晕的病因治疗,改善颈椎曲度具有独特的疗效。不过手法的危险在于医护人员使用不当,这是造成损伤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8]。

针对环枢关节错位,使用正骨手法,用旋提复位法可以纠正患者的环枢关节错位;众所周知,颈椎关节及肌肉、韧带等位置发生异常,必然影响到颈椎的生理曲度,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颈性眩晕的好转或加重。推拿手法可以通过纠正关节错位,使失稳的颈椎重新恢复平衡,使椎动脉走行畅顺,从而使颈性眩晕得以控制[9]。“罗氏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复位可以快速有效调整患者颈椎生理曲度。

强刺激推拿治疗无菌性炎症的机制:减轻或消除肌骨骼附着处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和炎陛粘连,缓解疼痛,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的作用。其机制有:①当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时,会使病灶部位的感觉神经未梢受到破坏,出现症状即刻改善,缓解了疼痛也就打破了恶性循环。②直接按压痛点可增加疼痛阈值,直达病所的手法可促进局部血运,有利于水肿消退及神经致痛物质吸收[10]。③在强手法按压弹拨痉挛肌群时,由于酸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纤维、血管均收缩,数秒钟后的释放会使紧张的肌群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血管扩张,组织间的通透性增加,动脉血流入,而静脉血带走大量的代谢废弃产物,使局部的血循环得到了改善,进而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

经强刺激推拿和正骨手法复位后有效率达100%,运用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复位体现了“筋骨并重”的治疗原则,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在旋转和推顶按的综合作用下,其能纠正错位的颈椎和离位的筋脉,恢复颈椎正常解剖位置和生理曲线,纠正椎间失稳引起的小关节紊乱,使骨刺和被压的椎动脉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化,减轻对椎动脉的刺激。并且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可缓解颈部肌肉的痉挛,解除对椎动脉和周围神经的刺激或压迫,消除疼痛,恢复颈椎内外平衡。

采用强刺激推拿结合正骨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急性眩晕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其能有效改善颈椎曲度,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潘福琼,颈椎病的病因、诊断及治疗进展[J].现代康复,200l,5(4):86.

周明,刘志军,常峥针灸联合加味益气聪明汤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临床观察[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4(3):231-23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大学出版社,l994:l86.

韦贵康.中医筋伤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36.

龙层花.脊椎病因治疗学M].香港:商务印书馆,2007:106-116

刘景辉,喻博,王正和.环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的手法治疗[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6,12(6):525-526.

宋成宪,李舜,王润妹,等.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56-58.

宋成宪,李舜,王润妹,等.龙氏正骨手法联合针刺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4):56-58.

陈祖平,董森.夹脊推拿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03,16(8):505endprint

猜你喜欢
正骨棘突曲度
竞相模仿“青绿腰” 当心损伤腰椎
颈椎曲度的改变对缺血性头晕的危险因素分析
正骨没那么神
图说
中医针灸联合正骨推拿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分析
找回消失的“颈椎曲度”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消除疲劳拔罐法
曲度与书法演进之关联
讲述正骨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