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文静
[提要]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下,许多国家积极谋求对外经济合作方式,促进本国经济交流发展。而山东省作为“一带一路”发展的重点省份,区域位置得天独厚,经济基础完善。所以,应紧紧把握发展机遇,积极推进区域对外合作,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发展倡议。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家倡议;区域合作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7年10月16日
在当今全球经济大环境下,许多国家积极谋求本国经济发展,各个国家都在寻求适合本国的经济发展方式,同时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行,山东省迎来了诸多空前的发展机遇。如何利用好当下的机遇,进一步发展经济,成为眼下需要解决问题。
一、“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宏观背景
(一)外部因素:蓬勃发展的多边区域合作。经济全球化趋势在不断向前推进,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区域经济合作对本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国际区域经济组织不断建立。近几年,中国在积极参加对外合作的过程中,遭受许多来自其他国家和区域组织的施压,贸易摩擦等争端事件时有发生。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不仅要继续巩固现有的经济合作机制,还应继续加快与西亚、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双边的经济发展,打造利益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因此,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好友好合作关系,共同助力全球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要的环节,是经济发展对各国利益的选择,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内部因素:变化巨大的中国经济发展。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蓬勃发展,经济增速在全球位居前列,并且现今已跃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引进来”是中国以往经济发展的增长模式,相比较来说发达国家的经济需求更能引起中国企业家的重视,经济发展依赖外部环境,经济发展形式比较被动。因此,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寻求自身独特的发展优势,提高经济开放水平,提升经济发展模式独创性,同时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推进“走出去”的发展趋势。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山东省的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是我国在顺应国际经济形势并分析国内形势后提出的经济发展方式,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统筹实现交流、经济和科技互通的构想,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因此,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行,山东省在经济发展和区域合作方面迎来了诸多机遇。
(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机遇。山东省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一带一路”海陆交通的重要节点。海陆交通十分便利,交通网络规划完善,经济交流十分快捷。纵观全国的港口城市,从纵向和横向剖分“一带一路”,山东省的各大港口都有着无可超越的地理位置优势。山东省的港口海岸线曲折,便于船只停靠。山东省多优良港口分布,同时由于山东省大多处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气候适宜,沿海港口均为不冻港,并且港口密度大,位居全国首位,同时山东省海洋运输的基础设施比较完善,港口的工作效率十分迅速。目前,山东省内已形成以青岛港为首,烟台港、日照港为辅,其他各港口为补充的港口战略布局。青岛作为新亚欧大陆桥东部重要端点之一,与丝绸之路经济带经过的18个省市签署了口岸合作框架协议,同时与20多个内陆经济比较发展繁荣的城市如西安、郑州等进行“无水港”战略合作,与铁路运输方式对接开展多种形式的联运合作,进一步为山东省与我国内陆相关省份和城市的经济交流提供了卓越的基础条件。由此,从海洋和陆地的方向看,交通港口布局的完善和交通运输体系的便捷,会有助于推动“一带一路”的实施。(图1)
(二)拓展经济发展空间和领域。目前,山东省对外经济发展商务目标市场调整重点所在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印度、南亚、东盟等国家和地区。与这些国家的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不仅地理位置与我国相近,而且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从现在来看都与我国经济往来频繁,是我国主要的经济战略合作伙伴。在以后推行“一带一路”倡议过程中,应抓住与这些国家进行经济交流的机遇,加强与他们的多领域合作。
自“一带一路”推行以来,山东与“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合作方式不断深化。从对外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山东省应该在巩固现有传统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对外开拓新兴的市场。截至2017年3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山东省的投资项目累计3,711个,合同外资共计155亿美元。2016年山东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达294.2亿元,为达到互联互通,山东省采取了设施先行的政策,建设了4家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其数量在全国居于首位。为发展与其他沿线国家共同合作,与其他沿线23个国家合作建立友城47对,参与设立海外孔子學院高达25个。
(三)优化产业发展格局。山东省有着丰富的海岸线资源,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应紧抓“一带一路”倡议的机遇,积极加强与亚欧沿线国家的经济联系,完善海洋服务体系以及合作协调机制,发展相关的海洋产业。同时,应加强与其他国家、区域的产业合作,转移过剩的产能,优化外部环境,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走出去”,同时加快山东省的产业升级。
山东省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在全国范围内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我国助推建设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和国家级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其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是山东省范围内唯一一个国家级新区,大型科研项目纷纷在此落地,这极大地推动了山东省海洋经济的发展,并且许多大学在新区落地,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带来了人才资源。青岛港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青岛港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优越的地理位置,并且吞吐量位于世界前列,这都使得青岛港在我国的对外贸易运输上发挥重要的作用。便利的海上运输条件,相对成熟的海洋产业的不断发展,加深了与东南亚、东亚各区域及国家的合作发展。
(四)深化省际区域合作。我国主要的贸易运输方式是海运,海运的贸易运输方式占我国贸易运输的80%以上,这带动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但是我国西部闭塞的交通环境导致西部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交流频率相对滞后,对外开放程度较低。“一带一路”联结了我国东西部地区,并且位于海陆重要交汇节点,促进了东部地区经济带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也推动了山东和其他省份的合作及交流。山东省合理聚集了生产要素,经济基础发展较为完善,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产业优势,对外吸引了经济投资,同时在东西部经济促进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东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endprint
三、山东省参与推进“一带一路”的启示
(一)突出海陆交汇,着力建设区域经济交通节点。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一带”和“一路”融合发展。对此,应该充分发挥山东省的区域地位优势,利用好山东的港口群,健全现代港口航运体系,完善港口布局,完善港口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快铁路和配套信息建设,完善交通运输体系,为资源便利流通提供条件,加快货物资源流通;另一方面,要加快与相关国家的航空航线对接建设,发挥青岛空港航线密集的比较优势,吸引其他国家在青岛进行航空转港。同时,与沿线国家以及相关省份积极开展合作交流,着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东西区域延伸。促进山东省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海陆空资源统筹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山东省在“一带一路”中发挥的互动性。
(二)突出双向开放,强化地区互动。山东省应充分利用“一带一路”的机遇,加快区域经济合作的推进,推动成为日韩经济合作的节点和西欧的辐射点;发挥新亚欧大陆桥的优势,不断加强与沿线国家和区域的经济交流与合作,特别是我国东部和南部的沿线国家。同时,利用自身重工业优势,积极投身铁路建设,为亚欧班列建设献计献策。并且在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经济交流的同时,加强“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通过不断提高山东省经济发展水平,使之不断加深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沟通交流,切实实现与海陆双向贸易国家的经济交流。
(三)突出经贸合作,切近经济增长点。一方面发挥竞争优势的同时推动对外经济贸易的增长,提升产业创新,推动品牌战略,加强自身的品牌优势,加快实施相关标准的带动战略,从而进一步增强山东企业的出口竞争力;逐步从中国制造转型为中国创造,从加工贸易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变为自主创新产品的贸易方式;进一步搜集并研究“一带一路”相关其他国家的贸易有关条款,完善我国贸易出口程序,从而减少其他国家的贸易壁垒对我国造成的贸易损失;建立并健全贸易相关的预警机制,以便及时反应处理,降低贸易摩擦带来的损失。另一方面继续加强对外投资的力度,大力推动山东省的投资方向从受限制多的重工业企业转移到受限制小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有关产业,实现产业转移,降低产业输出的困难。
(四)发挥海洋优势,助力打造国家海洋开发合作区。山东省地理位置优越,海陆资源丰富,应该整合相关资源,发挥海洋资源优势,促进以海洋为纽带的横向经济联合,统筹配置资源要素,推动相关产业一体化的进程,整合空间资源,推动山东省以及我国广大内陆地区的发展,充分发挥国家给予的蓝色海洋区域政策和有利资源优势,建立海洋产业工业园区,推动相关海洋经济的发展,也要加强和山东省与周边友好贸易国家在海洋产业的合作,挖掘合作潜力优势,进而建立长久有效的交流合作机制,推动山东省在科技、经济相关领域的深度对接与联合发展,支持企业“走出去”建立生产基地等,以降低成本。山东省也要加快海洋产业建设,加快建设海洋经济合作区。
(五)突出体制机制创新,打造便利化通关渠道。优化海关程序,加强其便利性,提高通关效率,着力实现青岛港和日照港和其他区域的协同作用,同时对内陆的“无水港”布局进行进一步优化,提升其与沿海地区的便利程度,加强交流连接海陆,对接口岸功能;建立并健全高效完善的物流网,提升货物运输效率,同时充分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出海口功能。并且要逐步优化检验检疫的直通放行制度,进一步优化通关手续,扩大直通放行范围,以便擴大我国的对外贸易范围。并且山东省要大力发展人才战略,对有关的人才实行优待政策,以便更好地吸引人才,加快本地区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娴.欧盟反倾销法与我国应对策略的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5.
[2]拓晓瑞.环渤海港口企业整合模式的选择及对策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