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蓉 卢献琼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700)
浅析为肿瘤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陶 蓉 卢献琼
(重庆市巫山县人民医院 重庆 404700)
目的:探讨为肿瘤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近几年在某院通过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方法进行治疗的500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药物外渗的患者例数,分析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总结避免发生药物外渗的方法。结果:在这些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了药物外渗的情况,其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5.20%。26例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是患者自身因素、护理人员因素及药物因素。结论:为肿瘤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是患者自身的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及药物因素。医院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减少药物外渗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静脉注射;化疗药物;药物外渗;原因;防范措施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一种疾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是治疗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该治疗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进行化疗的肿瘤患者需要对静脉进行长期反复的穿刺,容易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进而极易引发局部组织溃烂、坏死等不良后果,部分患者甚至因此而需要进行手术或截肢。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对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肿瘤患者进行科学有效的护理能避免其发生药物外渗的情况[2]。为探讨对肿瘤患者通过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及防范措施,笔者对近几年在某院进行化疗的50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期间在某院进行化疗的500例肿瘤患者。在这些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15例,女性患者285例;其年龄为20~75岁。这些患者均使用静脉留置针进行静脉输液。在这些患者中,有肺癌患者68例,有乳腺癌患者53例,有淋巴瘤患者23例,有胃癌患者78例,有结肠癌患者46例,有直肠癌患者70例,有食道癌患者88例,有肝癌患者50例,有鼻咽癌患者24例。这些患者使用的化疗药物主要有阿霉素、表阿霉素、长春新碱、环磷酰胺、氟尿嘧啶、阿糖胞苷、顺铂、异环磷酰胺、奈达铂。
1.2 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这些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发生药物外渗的患者例数,分析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总结避免发生药物外渗的方法。
在这些患者中,共有26例患者发生了药物外渗的情况,其药物外渗的发生率为5.20%。这26例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因素,其次是护理人员的因素,再次是药物因素。详细情况见表1。
表1 肿瘤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
3.1 患者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
3.1.1 患者自身因素 1)进行化疗的患者需要长期进行静脉输液或采集血样。这样会增加患者血管壁的脆性,从而易发生化疗药物外渗。2)老年患者的血管壁较薄,通透性较高,容易发生药物外渗[3]。3)部分患者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随意活动,易造成药物外渗。4)疾病及化疗为患者带来了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的情绪,使其不能很好地配合治护工作,进而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过程中出现针头移位等情况,引发药物外渗。5)患者不了解化疗的基本知识,不清楚化疗药物外渗的先兆症状,从而导致药物外渗的发生。
3.1.2 护理人员因素 1)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违规进行护理操作。2)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同一部位进行多次穿刺,使其血管壁变薄,血管的通透性增加,进而发生化疗药物从血管壁渗出的情况。3)护理人员缺乏专业的穿刺技能,在对患者进行穿刺的过程中针头未能完全进入其血管或扎入过深甚至穿透血管壁,造成化疗药物外渗。4)护理人员缺乏责任心,在患者进行静脉输液前未能对患者进行预防药物外渗的教育,在输液的过程中,未定时巡视患者输液的情况,导致其未能及时发现药物外渗的情况。5)在交接班时,护理人员未能将患者输液部位的情况列为重要的工作交接内容。6)护理人员在化疗药输注完毕后未按常规进行冲管,或按压穿刺部位的时间不足3分钟[4]。
3.1.3 药物因素 化疗药物可对患者的血管造成较大的刺激。药物的浓度过高、药物的酸碱度与血液的酸碱度不符等因素会导致部分患者血管发生痉挛,或使血管承受的压力加大,导致其血管壁变薄,引发药物外渗[5]。
3.2 避免肿瘤患者在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措施
3.2.1 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 对进行化疗的患者,各级责任护士除对其进行常规的健康宣教外,还要针对其治疗特点详细地为其介绍化疗药物的毒副作用及减轻化疗药物毒副作用的措施。重点为此类患者讲解防止发生药物外渗的方法、保护静脉的方法、输注药物时摆放肢体的方法、自我观察的事项等,提高其对化疗的认识,防止其发生药物外渗。
3.2.2 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对护理人员尤其是新入科的护理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化疗药物的性质、输注途径、选择穿刺血管的方法、预防化疗药物外渗的方法及正确处理药物外渗的措施等。重点讲解药物外渗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有条件的医院应选择在肿瘤科工作1年以上、穿刺技术较强、工作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或层级为N2级以上的护理人员来完成注射化疗药物的工作。
3.2.3 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 1)在为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前,先在注射工具中注入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然后对患者进行静脉穿刺。在保证穿刺能够成功、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未发生渗漏、输注通畅的情况下,为患者输注化疗药物。2)为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注射的速度不可过快,药物的浓度不可过高。在患者注射药物一段时间后,确认其无不适感时,护理人员方可离开[6]。3)在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时,应先为其注射非发疱性药物,再注射发疱性药物。按照药物的浓度,从低到高依次为患者注射药物。4)在一组化疗药物注射完成后,必须使用浓度为5%的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冲管,方可继续注射另一组药物。5)定期巡视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患者。将关注此类患者输液部位的情况列为重点的护理工作内容。
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疾病之一。近几年,肿瘤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化疗是一种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但化疗药物具有较强的毒性,静脉注射化疗药物的患者发生药液渗出的情况,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为肿瘤患者静脉注射化疗药物时发生药物外渗的原因主要有患者自身的因素、护理人员的因素及药物因素。医院应对此类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规范护理人员的操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从而减少药物外渗情况的发生,提高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1]田文.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外渗的原因及防范对策[J].常州实用医学,2015,31(1):62-63.
[2]任燕梅,李秀文,杨华凤,等.恶性肿瘤化疗患者药物外渗的原因与对策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下半月刊),2013,42(9):1080-1082.
[3]黄静,陶媛,陈莉莉.肿瘤患儿化疗药物外渗相关因素分析及防护进展[J].全科护理,2014,12(33):3077-3079.
[4]Curran C.Informatics competencies for nurse practit ioners[J].AACN Clinical Issues, 2003, 14(3):320-330.
[5]周巧.化疗药物外渗的防治护理进展[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2014,1(9):870-871.
[6]付亚丽.外周静脉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性和临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9):521-522.
R472
B
2095-7629-(2017)3-0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