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赞铭
大数据在医药流通企业的应用分析
文|黄赞铭
据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的数据量将会在2020年超过8ZB(相当于800亿GB),信息化时代使各行业信息数据量呈现指数上升。医药流通行业数据信息的高速增长不容忽视,未来10年将呈高爆发式增长,其增长来源于新模式、新业态带来的信息量增长和积累。例如互联网+医药发展下,电子商务平台系统的用户行为数据;贯穿上下游供应链的业务合作数据;新型医药健康产业的医疗健康数据等。随着国家各种政策的扶持和开放,更多新形态的管理和服务数据涌入医药流通领域,这种大量高速增长的数据必将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在医药流通行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如何掌握对大数据的挖掘处理能力,在医药流通行业的信息化发展上保持领先地位,如何把握好大数据带来的潜在机遇,来应对医药流通行业的变革和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实现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转型升级,很大程度上将成为企业屹立医药流通行业前列的决定性竞争力。
(一)定义
近几年,“大数据”成为各大媒体各大行业,甚至是政府部门都经常挂在嘴上的词语,但到底什么是大数据呢?“大数据”(Big data)研究机构Gartner给出了这样的定义,“大数据”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麦肯锡全球研究所给出的定义是:一种规模大到在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传统数据库软件工具能力范围的数据集合,具有海量的数据规模、快速的数据流转、多样的数据类型和价值密度低四大特征。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不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而在于对这些含有意义的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换而言之,如果把大数据当做是企业的一种产品,那么这种产品实现盈利的管局,在于对数据的“加工”,通过加工的精细度,决定数据的增值力度。
(二)大数据的发展现状
2013年,发改委与中科院启动了“基础研究大数据服务平台应用示范项目”;2015年,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互联网+”,使“大数据”真正进入我国技术潮流的浪尖,推动技术的发展,至此各行各业大数据的春天悄然而至,医疗行业也不例外。2015年3月,国家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进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示范,推动健康医疗大数据的有序安全开放,这表明医药流通行业新的竞争浪潮已经到来,而大数据技术在医药流通行业的发展还有无法预估的空间。
目前,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近年来,随着IT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两化融合的引领下,医药流通企业对于信息管理技术逐步重视,也有一定的进步。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医药流通企业在其信息系统中留存着越来越多的数据,它们也开始明白数据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开始采用ERP系统或者内部信息技术初步进行数据抓取分析,部分走在技术前端的企业,也会利用入门级的BI系统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多以报表的形式体现。在与上下游合作的过程中,也会利用IT工具进行数据交互。
但,目前医疗机构自身的信息化能力,包括其与市场终端、流通渠道和制造业的整体信息流的融合能力,仍然存在很大欠缺。目前医药产业上下游板块的运转大多数是自成一派,没有融合成为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从而很难达到步调一致,导致数据的价值没有发挥到最大,企业的运营成本难以精准降低。
(一)树立大数据集聚融通理念,驱动价值消费
“大数据”不仅仅是指一家企业的全部数据,更应当是一个行业的全部数据,在我国几乎每个企业每家医院都拥有自己的数据库,但如果数据不能共享,那么其所收集的数据就谈不上大数据,更谈不上大数据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跨界融合,药品流通企业将以大数据作为提升药品流通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利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工具,向综合服务提供商转型升级,与供应商、医疗机构、批发分销和零售药店建立更深入的服务关系和分工协作模式,创造独特的增量价值。
(二)深挖大数据“潜规则”,实现智慧服务
医药流通企业可以通过加强数据挖掘,向大健康产业延伸,向智慧型现代医药服务商转型。通过充分利用自身信息建设基础优势,获取药品流向、用户健康等关键信息,凝聚医药健康的大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深层挖掘、精准分析,实现系统智能化引导满足顾客准确选药、合理用药、健康保健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与消费者建立良性互动,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精准营销服务,同时依据客户需求调整策略,用有限的资源向顾客提供满意的服务,为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回报。
(三)利用大数据洞察变化,实现降本增效
医药流通企业信息应用系统目前已逐渐迈入集团化、集约化、智能化时代,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数据量。对系统模型和数据规范进行统一和整合,将信息应用系统推动到智能化的阶段,会给企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通过对大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可以优化企业自身的信息管理流程,逐渐变成精细化、数据驱动型的管理。企业传统的管理和运营模式会被改变,大数据将成为企业的决策中心,并提高企业对市场的反应能力和降低企业管理成本,同时大幅提升供应链效率,为服务转型提供“加速剂”的效果。
(一)占领智慧高地,建立企业数据中心,引领行业大数据发展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深化发展,医药流通企业业务逐渐变得复杂繁琐,不少企业原有的决策分析系统虽然完成业务数据统一采集和整合,但在数据更新频率以及统计方法上,均难以适应企业在“互联网+”大数据的高速发展。同时,随着企业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企业数据的内涵和特征在持续不断发生着变化,人才的快速流动也使企业的数据分析技术和既往的数据分析经验得不到良好的积累和传承,迫切需要对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为此,建议医药流通企业建立起基于业界通用的数据仓库和商务智能理论,密切联系业务经营的数据中心,完善管理者的决策支持,实现集团运营数据的标准化和可视化,数据查询个性化,以及数据处理经验的有效传承。公司数据的标准化和可视化。数据中心要能够从采购、销售、仓存、财务、人力、成本等多角度收集数据,实现数据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统一主要指标与分析报表的数据来源与统计方法,同时满足数据分析的定制化及个性化,管理者及时对问题进行处置和分析,从而提高决策分析能力,加强数据开发利用职能,为医药流通供应链创新服务提供数据分析支持。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与工具推动大数据共享,实现供应链互联互通
医药流通大数据分析也已经逐渐成为行业研究的热点,其中在医药界备受关注的“电子药监码”大数据正在以多种方式创造着巨大的价值。“药品电子监管码”现行的管理模式,对于医药生产、流通及零售企业来说需要巨大的硬件、软件及人力资源投入,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带来成本及工作量的增加,但从长远来看,其具有更多的积极意义。
医药流通企业通过建立药品供应链管理平台与医院HIS系统、药店零售系统的数据对接、使用物联网技术和投入自动化设备等一系列信息化技术手段,对药品在院内、店内的供应、验收及各流通环节的进行管理监控,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完善药品管理模式和提升对下游客户的药品药事服务,增强信息数据沟通简化流程环节提高采购效率,实现快速响应。同时利用RFID和无线网络等信息化技术,建立快速验收和出库系统,与下游客户系统直接对接,做到数据直连免去繁琐的录入操作,实现电子化和智能化。
(三)深化大数据应用,助力医药流通智慧运营,实现智能管理仓储布局
结合数据挖掘体系,引入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建立一套可量化的业务标准,使得在企业基础数据的支撑下,公司库存布局能有据可依,合理决策。从之前的经验式管理过渡到现在的量化管理与经验式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真正实现二八定律:80%的常规业务工作由大数据应用系统辅助业务人员完成,20%的突发业务情况由业务人员处理,同时通过建立上下游客户评级、货品评级、采购销售预测、仓库定位等模型相关的指标,实现智能管理仓储布局。
“数据就是财富。”正如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的预言,随着大数据时代大幕拉开,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开始奏响。当前,医药工业的发展趋势趋缓,药品招标在各省市实施原则使药品降价已成常态;药品使用终端由于“二个总量控制”与“药占比的规定”导致同比增速下降;尤其是“互联网+”的新模式在处方一旦放开后的发展态势及快递业强势介入配送等原因,将导致整个产业链中的流通环节生存环境严峻与商业模式出现颠覆性的变化。今后,“大数据”所需的高速运转和精准响应,将决定企业大数据发展进程是否成功的关键,也将成为医药流通行业的决定性竞争力之一。数据挖掘工具越强大,汇合的挖掘算法也越多,更能够快速实现算法的自动选择和服务参数的自动调优,数据挖掘各类算法的巨大潜力便会得到充分发挥,基于医药大数据平台的医药消费解析也将把个性化购药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空间。
作者单位:广州医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