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秀芳
【摘 要】在市场化经济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企业想要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形势,就必须做好内部控制工作,从而更好地应对风险和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客观的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为其优化和改进提供参考是提升企业内部管控水平的基础。为了保证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的合理性,评价导向选择至关重要,笔者经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的总结和我国实际情况的研究,选择以内部控制目标为导向,对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进行评价,本文就此进行详细论述。
【关键词】目标导向;内部控制;质量评价
一、引言
内部控制是保证企业优质高效运行,营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提高风险抵抗能力的关键,也是新时期加快改革步伐,高效创新的基础,因此,必须要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而在实际当中,对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因素较多,必须做好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工作,然后合理调整,才能规避内部控制过程的风险,提高内部控制效果。本文对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深度解析,对这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性论述,并针对性的提出解决对策,提升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二、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和相应的落实情况评价指标建立
在实际当中,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评价,主要的依据就是目标实现情况,根据相关的调查和研究,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分为5个方面:其一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过程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经营管理合法合规性指标;其二是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避免资产流失,建立相应的资产安全性指标;其三是保证企业的财务管理方面信息真实完整,报告准确,建立财务报告真实完整性指标;其四是尽量加强企业生产运营的效率和质量,建立经营效率和效果指标;其五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促进其早日实现,建立企业发展战略实现情况指标。对于以上5个指标所处的层级各不相同,相关的评价指标设置、计算方法、类型和权重也要有所差异。
三、目标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过程存在的问题
1.缺乏统筹性
以目标为导向进行内部控制过程中,目标会被细分,且每个评价指标之间也会存在差异性,特殊情况下,还会存在一定的对立性,这样一来,进行目标落实的过程,一些企业就会根据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和一些眼前利益,注重一些目标的实现,加强对其的内部控制力度,对于其他方面的目标则会有所忽略,导致内部控制失调,不具有统筹兼顾的特点。比如说,一些企业会注重营业收入增长率、营业利润率、净利润现金流情况等等,而对债务履行情况、存货周转率、净资产利用率等等缺乏重视,甚至为了某种目的进行财务造假以及一些违法犯罪行为,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企业没有对每种目标价值进行合理定位,对目标落实过程的协调性掌控较差,影响了内部控制的质量。
2.监督力度不够
内部控制的目的就是为了使相应的目标可以优质高效达成,为企业发展提供条件。但是,一些企业只注重于相关评价指标的建立、制度的完善、措施的制定,而缺乏对实际落实过程的监管,没有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单一的进行结果评价,不利于整体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除此之外,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监督部门设置不完善,存在权责不明,工作交叉等问题,且监督部门的工作独立性较差,容易受到相关领导的影响,这样就导致其监督职责履行不到位,监督的结果不够客观,影响监督工作的质量,更有甚者,该部门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价值。
3.相关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以目标为导向进行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人员的执行力是影响控制质量的关键。在实际当中,很多企业的相关工作人员对该方面缺乏专业的了解,没有对相应的内部控制要点、评价指标、执行策略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等详细了解,导致工作开展过程中,虽然是“按章办事”,但是过于“机械化”,在思想意识中,并没有形成“本质意识”,导致实际的工作缺乏创新,工作过程应变能力较差。除此以外,一些工作人员对于相关的软件和新技术操作能力不足,也影响了内部控制质量。
四、提高以目标为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措施
1.进行统筹规划,战略与现实相结合
(1)对于企业发展中的目标进行详细了解,并将战略目标、阶段性目标、现实目标等综合考量,然后针对性的制定内部控制方案,来保证目标的实现,在这一过程,笔者建议企业还要注重外部环境的影响、相关的政策和法规以及行业市场态势,避免其影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使内部控制与时代相融合。
(2)借鉴一些优秀企业以目标为导向下的内部控制机制,并与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针对性借鉴。与此同时,还要聘请专业人士进行指导,从目标设置、内部控制体系建立、评价指标确定等等各方面进行分析和优化,增强内部控制与企业发展的协调性。
(3)为了提高以目标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要集思广益,争取各部门和员工的建议,使其从工作的实际出发,来提出意见,这样既有利于后续工作的开展,也增强了统筹的实效性。
2.完善监督体系,加强监督力度
(1)企业要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明确其监督职责,并制定相应的监督流程、制度和策略,并对监督结果进行及时公布,实现监督的公开、公正和公平。笔者建议,企业设置监督信息发布平台。
(2)要形成全员参与的氛围,内部控制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执行过程需要大家积极配合才能保证目标有效完成,提升内部控制质量,因此,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鼓励员工参与到其中,鼓励其创新和意见的提出,加强监督力度。除此以外,政府相关部门也要加强监管力度,定期的进行宣传工作开展和有关知识的培训,并制定相应的策略,从法律的角度来强制企业加强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还要树立一些典型,为企业对原有模式的改进提供导向。
3.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精英团队
(1)对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的内容、方式要科学设置,保证其专业素质提升的质量和速度。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要对培训结果进行考核,建立相應的考核机制,不合格者要继续参加培训。
(2)要引入市场化经济时期的新理念和新技术,来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比如说引入ERP系统,实现内部控制过程的信息化。在这一过程,为了增强相关工作人员对一些软件的操作能力,要对其进行专业培训。
(3)企业要聘用一些高素质人才,打造精英化的内部控制团队。
4.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实现企业内部控制
企业文化是领导和规范企业生产经营以及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管理的办法,服务于企业经营战略方针和目标,与生产经营相结合的企业管理范畴,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对人在企业中的主体地位有着高度重视。以企业文化为导向实现企业内部控制,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功能的作用,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完善工作机制为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企业的竞争实力做出贡献。
企业可以通过正面宣传的模式,通过在艰苦岗位上的一线员工中进行业绩突出的优秀员工的选拔,不断丰富和壮大典型群体,譬如,可以建立一个优秀员工光荣榜,让企业员工以这些为企业做出贡献的人为榜样,增强员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也可以选择多种平台,例如通过企业网站、企业板报、企业杂志等方式对优秀员工进行宣传,让先进典型作为带头示范发挥积极导向作用,引领企业风气,形成勤奋敬业的良好风尚。
五、结束语
内部控制质量评价,对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实现规范运作,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选取正确的指标、增强目标与内部控制措施的协调性、统筹兼顾、具有战略性、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监督力度,为企业内部控制情况的改善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刘婉立,罗翠.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J].商业会计,2016(6):35-38.
[2]宋晓华,张宇霖,祖丕娥.基于目标导向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商情,2014(30):36-39.
[3]汪永忠,牛哲.目标导向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探讨[J].中国农业会计,2017(1):16-18.
[4]黄韶英.企业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17(1):54-5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