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明杰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逐渐趋同,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也大同小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会计事业的发展。自我国实施新会计准则以来,企业在管理工作中严格遵循会计准则的标准,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合法合规运行会计准则,以便发挥出会计准则的作用,增强经济软实力,实现自身的持续稳定发展。本文就对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会计准则;执行过程;常见问题
一、會计准则执行概述
会计准则主要是指会计人员严格遵循相应的标准与规范执行会计活动,但对其实质性内涵还存在诸多争议。通常会计准则执行具有自身的特征,具体表现为:一是以实务工作为依据进行深化总结;二是以权威机构作为支撑;三是有效规范和指导会计实务的运行。从管理学的层面而言,会计准则执行主要是对目标任务进行细化,旨在实现最大化的效益,但执行的内涵会随管理者的不同而有所不同。针对底层执行者,主要是将决策转化为实践,其执行能力对最终结果具有直接影响,因此更需注重其个人能力;针对中级管理者,其不仅要将领导者的决策实质进行深刻领悟,还要将其及时传达给底部执行者,细化决策,保障上下的顺畅沟通;针对高级管理者,必须要将目标付诸于实践,及时细化目标,使其转变为决策,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决策,监督执行决策。总之,会计准则的执行并不是僵化的模仿行为,而是各方力量的均衡博弈,任一环节出现纰漏都无法实现预期的目标。
二、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分析
1.内部因素
(1)决策主体认知不足。会计行业的发展并不是道德素质的发展,而是专业能力的发展,这就使企业决策者更倾向于高技术水准的人员,而对人员的职业素质加以忽视,甚至部分决策者要求会计人员做违背职业道德的事项,这些都体现出会计人员缺乏充足的职业道德意识。(2)内部监管流于表面。企业实施内部监督时,基本采用设立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等方式,但其监督重点只局限于财务漏洞、决策的可执行性及正确性等方面,严重忽视财会人员是否能很好地执行会计准则。特别是独立董事、审计委员会、监事会等受管理层控制的企业,其不能充分发挥出内部监管部门的作用。(3)业绩至上。业绩是企业最为关注的问题,如果企业的业绩较好,往往会降低对业绩的关注度,会计人员更加愿意执行会计准则,执行效果更佳;若企业的业绩不尽人意,业绩的提高则会消耗人员的许多心力,没有精力和时间关注会计准则的执行问题。
2.外部因素
(1)监管问题。监督是避免滥用权力的重要方式,若缺乏监督体系,则无法杜绝会计准则执行中的问题。现阶段,虽然会计准则有所完善,但依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执行中的纰漏问题,这是因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是制定准则的机构,没有名义上的监管权力和实务应用能力。同时我国虽颁布了社会监督、政府监督、内部监督等政策,但不能很好地贯彻与执行,在内部监督方面出现包庇现象,导致监督流于形式,影响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2)资源分配。资源是指行动者调配全部条件来达到一定的目的,而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的执行及管理体系,会计在其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所以,一个企业能调配的资源越多,则越不会依赖于会计对业绩的影响,进而更好地保障会计的纯粹性,增强会计准则执行的自主能力。(3)制度因素。目前在会计准则方面的描述基本集中在原则性规定方面,尚无细致量化的标准,不能在实践中落实许多语言描述性的规定,增加会计准则执行的难度。通常规则化转变为原则化需以成熟的实务经验为基础,当行业具备自身的标准体制和专业规范后,即可将规则转为原则,达到理想的效果。
三、加强会计准则执行的路径
1.完善会计准则执行
只有完善会计准则执行的效果评估体系及其制度,增强会计准则实施的可行性,才能为企业执行会计准则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更好地监督管理企业会计准则制度。通常企业制定相关制度时,必须要立足实际,使制度的执行与企业自身情况及会计准则相适应,有效落实相关制度,最大限度发挥出管理与监督的作用。同时,对于会计准则执行效果评估体系的监理而言,应该结合企业执行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认真研究企业采取会计准则后获得的成效,继而确定科学的执行方法及手段,科学调整财务会计管理方案,达到预期的执行效果,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
2.加强法律规定和人员职业水平
在不同的制度坏境下执行会计准则,往往会达到不同的执行效果,所以会计准则执行会受政府干预力度的大小、法律保护力度强弱、地区市场化水平高低的影响。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愈加完善,辅之以切实可行的执行系统,可以有效监督会计准则执行的过程,确保市场的廉洁性、透明化。此外,要想完善我国的会计准则执行标准,必须要从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强化、职业判断发挥的支持环境等方面进行完善,注重财会人员的素质培训,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从而避免舞弊行为的发生,更好地贯彻落实会计准则。
3.建立健全社会信誉机制
(1)更新传统观念。我国传统文化的有些观念严重制约了会计准则的执行,如家国一体等,这就需要积极更新传统理念,对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进行强化,倡导公私分明,引导人员注重国家与企业的利益,促进会计准则执行力的提高。当然这一过程相对漫长,需要国家制定详细可行的规划,逐步加以完善与实现。(2)构建社会诚信机制。由于媒体和公众的舆论是群众价值取向、情感及意识的代表,可为会计人员带来耻辱感或荣誉感,存在一定的威慑性,所以企业要高度注重新闻媒体与社会大众的监管作用。同时,企业要构建科学的职业道德档案,将其纳入个人信用体系中,包括严重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而受到的处理、诚信的良好表现等,进一步完善基于自律的会计职业道德评价机制。
4.增强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及科学性
为了增强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可以从如下几点进行考虑:(1)对会计准则执行的监管力度加以强化,构建和谐融洽的会计工作风气,对会计准则的内容进行完善,从执行性及可理解性等方面做出努力,促进会计准则执行效率的提高。(2)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进行参考的过程中,必须要立足国情,严禁盲目生搬硬套,而是从实践情况出发,制定符合会计行业发展的准则。(3)在践行会计准则的过程中,应加大社会参与的力度,鼓励执行者积极参与其中,通过上下的协商达成共识,缓解制定者和执行者之间的冲突及矛盾。
5.加强会计文化环境的建设
目前,我国正处于文化建设的重构及转型阶段,传统文化的精华有所损失,许多外来文化水土不服,导致优秀的传统文化缺乏良好的发展环境,这就需要积极加强传统文化建设。对于会计文化来说,我国早期提倡的“义利统一”的价值观可以纳入到会计文化体系建设中,其中“利”强调企业管理层应适当赋予下级一定的权利,对员工的合理权益加以保障,“义”则强调所有的活动应满足企业的发展要求,而两者的统一有利于保障企业的长远利益,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
6.完善配套措施
在会计准则执行过程中,应该适当完善相应的配套措施,具体表现为:(1)加强会计理论的研究,对会计准则执行的实际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分析。由于会计准则实施的范围不断扩大,只有建立健全会计准实施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监控、分析、持续跟踪准则的执行情况,切实解决执行中出现的问题。(2)对企业会计师注册机制的执行加以关注,适当提高会计师的注册门槛,科学监管和执行法律法规,最大限度发挥出会计准则的执行效果。(3)从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及市场经济形势出发,必须要做好会计准则执行工作,有针对性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4)将社会监督及第三方机构的作用加以发挥,增强会计准则的效果,严厉处罚故意不落实会计准则的企业。
四、结束语
会计准则执行属于一项系统的工作,受内外部因素的影响,在实际执行中出现诸多问题,严重影响执行的效果。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必须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完善会计准则执行及其配套措施,加强法律规定和人员职业水平,建立健全社会信誉机制,增强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及科学性,强化会计文化环境建设,进一步提高执行效果,实现会计行业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俊霞.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企业,2016,(02):79-80.
[2]张宏. 会计准则执行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7(04):84-87.
[3]张青山. 企业会计准则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商业,2016,(33):165-1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