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丙磊
摘 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已然成为支撑经济体系的重要部分之一。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机构的最早原型,其对整个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不够发达,所以融资的主要方法还是把银行贷款作为基础。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就存在一定风险,而且还呈现出涉及范围广、风险高等特点。基于此,风险管理与控制工作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对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展开全面分析,以期能够创建适应现代化经济发展的贷款定价体系。
关键词 银行信贷 信贷管理 目标 风险控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商业银行作为我国社会经济体系中较为大型的一个综合性系统,其在资源优化和资金流动上起到的作用不容忽视。在银行信贷活动当中,信贷风险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客观经济现象。有信贷活动的领域在一定范围内存在信贷风险,所以针对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展开深入分析,是新时代经济背景下,金融领域中银行机构应该重视的关键。
一、银行信贷管理概述
从根本上来讲,信贷也属于经济范畴,其在经济理论上就是以“信用—银行信用—银行贷款”包含的形态存在。其中,信用就是指开展借贷资金的主要行为,信用的范围较宽;银行信用主要针对银行存、贷等类似的信用活动,银行信用的范围较宽;而银行贷款就是针对银行是主要信贷主体,进行货币资金放贷的主要行为,銀行贷款的范围较为狭义。在信贷活动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产生这种风险的原因较多。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经济发展与经营的实际环境都会对信贷风险造成影响;从微观的角度来看,信贷风险也和决策、约束、激励、信息缺乏和内部管理不善等诸多方面有关。而再究其根本,商业银行在开展信贷管理工作时,由于存在很多委托代理机构,所以信息不匹配造成的信贷风险也是不能避免的。从信贷管理工作的内容来看,主要指银行利用合理的方法预测、分析、防范、控制与处理那些可能造成贷款出现损失的要素,来有效降低贷款风险和提高贷款质量,并且这也是银行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与补偿损失的管理活动。
二、银行信贷管理的内容与目标
银行信贷管理工作的内容,主要包含信贷风险的识别、信贷风险的计量、信贷风险的控制这三个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地识别贷款中存在的风险因素是信贷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其也是开展信贷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针对风险因素开展的分析越全面,风险识别就更加准确与深入。在信贷风险判断识别环节中,一般包含风险感知与分析这两个具有绝对关键地位的步骤。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通常都是采用制作风险清单的做法。另外,比较常用的方法还有专家列举、情景分析、财产分析等。信贷风险计量就是把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量化处理,其根本目的是估计贷款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并且计算出风险带来的资金损失。信贷风险识别和计量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一套预警体系。而信贷风险控制,就是利用风险识别与计量环节来选择具有一定针对性的分散、对冲、规避与补偿等一系列措施,用来对风险开展较为有效的控制和管理。信贷管理的主要目标是让信贷业务管理的现有方法或模式发生转变,进一步实现风险调整后使收益达到最大化,把定性与定量进行分析并且相互结合等管理方式。将重视信贷风险和分散管理作为主要基础,提高信贷业务的综合管理水平。利用信贷管理工作,商业银行能够有效识别风险和计量信贷风险中拥有的成本与水平。基于此,让风险业务和收益相互匹配,增强银行自身的竞争与盈利两种关键能力。
三、增强银行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银行信贷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入职标准
从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工作上来看,信贷专员自身拥有的风险敏感度是重要因素。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一定要依赖环境、过程、组织结构等所拥有的反应能力和敏感性。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部门就应该在银行从业人员入职前对其综合素质进行把关,提高对应的入职标准,在应聘人员中选择那些高素质、能力强和知识比较丰富的专业型人才。同时,还可以通过对银行在职人员的定期培训,利用专业化教育来加强银行从业人员自身的风险敏感性与风险识别能力,从而让银行内的全部工作人员都能在实际的工作中总结问题和经验,化被动为主动,积极思考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二)推动与信贷风险有关的法律建设
建立较为完善的信用制度,针对违反信贷规定的企业或个人进行一定程度的惩戒。从外界环境来看,政府部门要完善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法律条例或规范,在法律上严格限制银行、企业、中介或个人出现的信用活动,并且优化现有的征信系统,让其中拥有的数据信息能保持较大的准确性与实时性。严惩那些出现严重信用问题的企业或个人,从而保证企业与个人能够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利用宣传和监督,增强我国公众基本的守信意识,并且提倡诚实守信等社会责任与道德。另外,建设风险控制及评价的体系或模型,在指标设计环节可以选择定量和定性融合的主要方法。在定量分析层面主要对企业或个人的偿还能力、财务、发展水平与资产运营等诸多方面考虑。而在定性分析层面就是在经营情况、信誉状态、市场竞争能力和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三)加强信贷完成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银行信贷问题不仅仅存在于贷款前期,其贯穿了整个过程,包括前期的风险预测、评估和贷款后的跟踪、分析与管理。从我国目前的银行信贷的基本情况来看,损失的贷款部分是信贷前信息不全面和风险评估不客观导致的,而且很多贷款出现损失的根本原因就是后期管理工作没有深入开展,没能完全了解和掌握风险因素的主要变化方向,对存在的风险因素没有在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就应该做好防范措施,杜绝遭受损失的情况,在科学合理的范围内构建贷后管理制度,加强信贷完成后的相关管理工作。
(四)在银行内部树立信贷管理与风险控制的重要理念
首先,树立较为全面的风险管理理念,银行工作人员除了对信用风险有足够的重视外,还应该关注操作与市场两种风险,其中包括资金、表外和综合等类型业务,并且把其纳入风险管理和控制体系当中。其次,树立较为完善的风险成本意识。银行要全面落实成本管理工作,除了运行和管理两项成本之外,还一定要利用较为先进的风险管理理论或技巧,进一步量化风险和模型,从而核算风险与资本双项成本。只有把资本限制作为基础,对风险成本足够重视,才能有效保障银行实现稳定、可持续经营。
四、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尽管银行在长期的经营活动中,已最大限度地实现了转型升级,但是从盈利的角度来看,银行的主要盈利还是依靠信贷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保证银行信贷能够发生较少的损失,进而获得效益,就是所有从业人员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针对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进行分析就有很大意义。
参考文献
[1] 黄燕玲.银行信贷管理目标与风险控制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7):39.
[2] 魏宇林.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J].决策探索月刊,2010
(20):68-69.
[3] 丁艳娟.银行贷款业务风险管理的目标定位及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13(16):37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