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晴
青年教师走上工作岗位后,难免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产生畏惧心理,甚至对自己的职业选择产生怀疑。对此,学校要从教育引导入手,不断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认同感。
注重营造氛围,让青年教师找到存在感。营造“爱才惜才”氛围,对青年教师“高看一眼、远看一眸、厚爱一分”,肯定他们在学校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性”,从而找到存在感。同时要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和人际关系,使青年教师内心情感得到满足,从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抓好师德修炼,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境界。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搞清“为明天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个教育最为根本、最为核心的问题;加大师德培养力度,让青年教师把实现个人人生价值同发展人民教育事业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使自己步入更加崇高的人生境界——不仅把教育看作是“职业责任”的活动,更看作是“职业良心”和“幸福体验”的活动,在教学实践中感受教师劳动特有的乐趣和幸福。
落实“从优待师”,帮青年教师解难缓压。青年教师从教时间不长,缺乏工作经验和教学方法,工作压力很大。同时,青年教师上有老、下有小,生活压力也很大。有调查显示,86%的教师月收入在1000元至3000元,69%以上的教师家庭月消费支出在1000元至3000元,一个基层教师的月工资仅够维持基本的家庭消费支出。刚刚毕业的青年教师收入更少,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解难缓压工作,让青年教师轻松工作,愉悦生活。
搞培训“育”师,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职业技能
建立培训体系,增强科学性。抓青年教师培训不能“零打碎敲”,要以“立足实际、注重实用、着眼长远”的原则抓好体系建设,实行重点培养和整体推进相结合,采取“名师导航”“师徒结对”“典型带动”“目标引领”等方法,不断拓展青年教师的发展空间,在滚动式的运行中,形成一个倒金字塔式的青年教师成长模式,逐渐走出一条“培养优秀教师——优秀教师带徒弟——再出优秀教师”的良性循环之路。
精选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要针对青年教师缺乏沟通能力、讲课技巧、传授经验等实际精选培训内容。重点抓好教学语言、“三笔字”书写及板书、教学设计及备课方法、课堂教学管理、设计教研课题等教学所需的基本功培训;抓好当前教育体制改革相关内容的培训,用改革的思維与创新的理念指导教学,解决好教学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抓好以“青年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信息技术培训,使其成为电化教学的真正行家,提高教学效率。
注重培训方法,增强灵活性。在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初任培训、任职培训、更新知识培训的同时,要采取集中培训、“师傅带徒弟”、拓宽知识学习等形式,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集中组织培训时,要改单向灌输式为开放式、互动式、交流式培训,采取案例剖析、现场诊断等方式组织教学,要求青年教师上台讲课并积极参加交流发言,通过互动增强培训效果。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阔青年教师的眼界,丰富青年教师的经验。此外,还要做好继续教育工作,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在职进修、参加专业知识扩展教育和学历升级教育。
建平台“练”师,切实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有作为
搭建学习平台,让青年教师“练功夫”。要广泛开展读书活动,学校每学期要列出青年教师必读书目和必学材料,组织好集中学习,并要求青年教师写读书心得;要举办本校的“名师论坛”,安排本校“名师”走上讲台现身说法,让青年教师从身边典型学起,并围绕“学习·思考·成长”的主题展开讨论,产生示范效应;要组织青年教师观看优秀教师课堂实录,聆听优秀教师的学术报告,在耳濡目染中感染心灵;要建立青年教师外派学习、返校汇报制度,这样既可以开阔青年教师的视野,又可以提炼思想,还可以交流感情。
搭建交流平台,让青年教师“攥经验”。坚持集体备课、个人说课等制度,使同学科教师之间的交流常态化;定期组织跨学科的听课评课制度,让青年教师从不同学科的教学中汲取精华,提高综合素养;培养青年教师的反思意识,让他们有意识地回忆自己的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剖析自我;引导青年教师学会“案例分析”,剖析自己教学中的经验教训,促进教学经验逐步积累。
搭建实践平台,让青年教师“长本领”。课堂教学是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源自于多岗位的锻炼和丰富的课堂教学实践。要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在班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等岗位上锻炼,让他们在这些岗位上“唱主角”“挑大梁”;要有意识地把一些诸如公开教学、教改实验课题等教研任务交给青年教师,让他们勇挑重担,增强工作能力;要深入开展岗位练兵、课堂教学比武活动,通过开展“三笔”字书写展评、普通话演讲比赛、计算机操作比赛等多种形式的竞赛比武活动,让青年教师各显其能,独领风骚;要落实随机听课制度,不打招呼、不事先通知地随机听课,促使青年教师潜心备课、精心授课,把每一课都变成优质课;要采取“一课多人同教”,让同学科的不同教师各自设计教案,然后相互听课观摩,说长论短,研讨切磋,使每一位参与者都能清醒看到自己教学设计和授课中的优点缺点及同事的闪光点,以达到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搭建激励平台,让青年教师“增动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要树好榜样。学校要定期结合教师实绩考评活动树立先进典型,评出“教坛新秀”,在青年教师中掀起争先创优的热潮,尤其是要培养好青年教师身边的典型,让青年教师“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要用好能人。按照教育管理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和德才兼备、任人唯贤的原则,大胆起用优秀青年教师,让他们担任学校的各种领导职务,并“扶上马送一程”,从而为学校的领导班子增添新的生机与活力。要敢于批评。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及时帮助青年教师克服弱点和缺点,纠正错误,使之健康成长。同时要讲究批评的艺术,注意方式方法,让受批评者心悦诚服。
设防线“护”师,切实保证青年教师人生道路不偏航
设好思想防线。思想政治工作减弱,是导致青年教师误入歧途的重要原因。有些学校对青年教师只使用不监督,只注意教师的教学实绩,忽视对教师的道德教育,丢掉了思想政治工作这块主阵地;有的领导对个别青年教师出现的思想问题视而不见,认为都是小节问题,丢掉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一精神武器,使一些青年教师在腐朽生活方式的侵蚀面前弃盔丢甲,经不起考验。因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要切实加强和重视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义利观,经常在青年教师中开展警示教育,通过剖析反面典型案例警示青年教师,做到警钟长鸣。
设好制度防线。预防青年教师违纪违法甚至犯罪的关键在于抓好制度落实。学校在抓好思想教育制度、日常管理制度、各种组织生活制度落实的同时,重点要抓好监督制度落实。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配合纪检、监察、物价、审计等部门,定期和不定期对学校招生、财务、人事、基建等部门进行检查。要制定并完善内、外部监督机制,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全面推行校务公开制度,设立举报箱和举报电话,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形成自律和他律互相配合、互为补充的监督机制体系。
设好法纪防线。法律法规是预防违法犯罪的最后一道防线。要引导青年教师把学习法纪法规知识作为自己的一项基本职责,不仅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而且还要了解其他领域的法律法规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高依法、依政策执教的能力。要对法纪充满敬畏之心,切实做到不踏雷区、不踩红线、不越警戒线。同时还要用好法律,不仅要利用法律法规保护好自身利益,还要拿起法律武器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也是设好法纪防线的应有之义。
(作者单位:广水市育才高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