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娟,惠云芳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安市三环路绿化养护公司,西安 710003;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炼油厂,陕西 延安 727406)
宁强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张 娟1,2,惠云芳3
(1.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陕西 杨凌 712100;2.西安市三环路绿化养护公司,西安 710003;3.陕西延长石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延安炼油厂,陕西 延安 727406)
在分析陕西汉水源森林公园地形地貌、气候与水资源、动植物与植被等自然环境条件,地貌景观、森林景观、水体景观、天象景观、人文景观等旅游资源基础上,对汉水源森林公园建设与经营管理的优势、劣势与机会进行了评判,并采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从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三方面对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为该森林公园等级评价分值为43.4分,达到一级标准,其中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9分,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5分,环境质量评价分值为10分,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
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优势;劣势;评价
森林公园是以大面积人工林或天然林为主体而建设并按法定程序申报批准、可供短期自由休假或经过改造修整形成一定景观系统的森林,既是一个综合体,具有建筑、疗养、林木经营等多种功能,也是一种以保护为前提利用森林的多种功能为人们提供各种形式的旅游服务的可进行科学文化活动的经营管理区[1]。可以在森林公园开展森林旅游、喜悦休闲、自由休息、森林浴等,但对公园内森林只能进行抚育采伐和林分改造等措施,不得进行主伐。
汉水源森林公园(原牢固关森林公园)隶属于宁强县国有红石梁林场,经营总面积10628 hm2。1999年,陕西省林业厅批准在红石梁林场成立陕西省牢固关省级森林公园,经营面积640 hm2。2002年,县政府邀请设计单位编制了《陕西省牢固关省级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并按照总体规划的内容进行了旅游开发建设。经过多年的发展建设,汉水源森林公园的基础服务设施建设和旅游发展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成为县域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但面积和资源的有限性成为限制公园发展的瓶颈。为了加快森林旅游的发展,提高公园的景观资源质量,宁强县政府决定扩大森林公园的经营面积,把景观资源极其丰富的汉江源头部分林地区划到公园范围,并将牢固关森林公园改名为汉水源森林公园,为公园申请国家级森林公园和未来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1.1 自然条件
1.1.1 地理位置 陕西省汉水源森林公园位于汉中市宁强县南部,汉江的源头,地跨宁强县的黄坝驿乡与巴山镇两个乡镇。公园西起牢固关,东至根场坪,北起二道河长寿谷,南至南山岭(红石梁),南北宽约6 km,东西长约11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6°8′~106°15′,北纬32°43′~32°47′,公园总面积2 810 hm2。
1.1.2 地形地貌概况 森林公园地处巴山西部的红石梁顶部,为扬子准地台北缘与秦岭褶皱带南缘两大地质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在漫长的地质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由于受秦岭纬向构造和大巴山弧形褶皱带的影响,沟谷深陷,多呈“V”形构造,海拔1 500 m以下,山体陡峭,而山顶则比较开阔,局部形成坦地。境内基岩层由中生代二迭纪石灰岩、志留纪夹砂岩和三迭纪泥质灰岩、钙质灰岩、部分白垭侏罗纪紫色砂岩组成。
公园的地势南高北低,中部四坪里南侧的独秀峰为公园的最高点,海拔1 859 m,北部的长寿谷为公园的最低点,海拔900 m左右。
1.1.3 气候与水资源概况 森林公园所处地域气候为山地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但由于受复杂地形的影响,立体、水平、阴阳坡向气候差异明显,时空分布不均。年平均气温12.9 ℃,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3.6℃,极端最高气温36.2℃,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4 ℃,极端最低气温-10.3℃,日差较小。≥0℃的积温4 375.8℃,≥10 ℃积温3 989℃。无霜期189 d。年平均降水量1178 mm,80%的保证率降水量942.4 mm,年总降水日数153 d,雨季在5—10月,主要集中在6月下旬至9月,占总降水量的57.4%。年平均相对湿度78%。盛行西南和东北风。
森林公园地跨汉江、嘉陵江两大水系,以汉江流域为主。以红石梁(南山岭)为界,森林公园北部为汉江流域,汉溪等支流均汇入汉江的源流玉带河。南部为嘉陵江流域,公园西部的溪流老林河由四坪里发源,从东向西流出森林公园后汇入巴山沟,西流至四川境内(当地叫文家河)汇入嘉陵江。公园内各条沟道四季碧水长流,溪流清澈。境内林下多处出现泉水,为生活用水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1.1.4 动植物与土壤资源概况 森林公园所处地域的植被类型属于含常绿阔叶林的落叶阔叶林带和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带。森林覆盖率达97.8%,林内树木种类繁杂,生长茂盛。由于近20年来红石梁林场进行了大规模的人工造林,因此,以华山松、油松、杉木、落叶松等针叶树种为主的人工林在公园内占有较大的比例。森林公园内主要乔木树种有:油松、华山松、杉木、水杉、落叶松、麻栎、栓皮栎、锐齿栎、槭类、枫杨等;主要灌木及藤本植物有:马桑、蔷薇、黄栌、胡枝子、忍冬、卫矛、盐肤木、葛藤、火棘、悬钩子、猕猴桃、小檗、胡颓子及竹类;草本植物主要有:菅草、沙草、蒿类、白茅、苔草及蕨类植物等。
森林公园土壤主要是地带性的黄棕壤,成土过程以粘化与腐殖质积累为主,多为弱酸性,富含有机物。
森林公园及其附近茂密的森林中栖息着大量的野生动物,种类繁多。主要有猕猴、黑熊、野猪、大灵猫、小灵猫、林麝、黄羊、青麂、岩羊、鸢、苍鹰、赤腹鹰、红腹角雉、勺鸡、白冠长尾雉、锦鸡、血雉、翠鸟等。
1.2 社会经济条件
宁强古称宁羌,境内置县设治迄今已有1370年的悠久历史。宁强东周以前被氐羌所据,春秋战国时又被白马氐据其西境,蜀据其东境。秦并蜀后,设蜀郡。蜀汉为汉寿县,晋改汉寿为晋寿,唐武德在今大安镇设金牛县,后经过多次变迁,明成化21年(公元1485年)建立宁羌州,民国31年(公元1942年)改宁羌县为宁强县。
宁强县位于陕西省西南隅,南连四川,西接甘肃,是一个南北交汇、襟陇带蜀的低中山区县。自先秦时期,宁强就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南北交通的要冲。历史上有名的“金牛道”、“米仓道”、“容裘道”、“陈平道”均在宁强县境内,成为古代战争及通商的热线。如今,连接川陕的108国道、二河高速公路(内蒙古二连浩特——云南河口)与宝(鸡)成(都)铁路更使昔日艰险蜀道成坦途,宁强与周围地区的交通四通八达,畅通无阻。
宁强县总土地面积3 282.73 km2,辖26个乡镇,总人口33万多人。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林并举。农作物以玉米、稻谷、小麦、豆类和马铃薯等为主。农村土特产种类繁多,以木耳、天麻、生漆、桐油、核桃、柿饼为主导产品,其中木耳产量居全省之首。茶是宁强县著名的地方特产,据史料记载,早在唐朝时期,县境内已有种茶习惯,“宁强雀舌”“ 汉源绿牡丹”等茶叶品牌在省内外享有较好的声誉。
2.1 幽奇险秀的地貌景观资源
公园位于大巴山系米仓山西段,地貌属巴山中山山地。境内重峦叠嶂,群峰拥簇,沟壑纵横,幽峡剑开。公园整个地势南高北低,山体雄伟高大,巍峨挺立。站于梁顶,北可俯视玉带河(汉江源流)谷坝区,宽谷如掌,百水汇聚;南可远望川蜀境内岭梁高耸,连绵不绝。公园内的地貌景观类型主要有奇峰景观、峡谷景观、奇石景观、地缝景观和山顶平坝景观等。
(1)岭梁景观
公园内红石梁如一条巨龙,以雄伟的体态,雄踞于巴山西部,成为东西贯穿公园的龙脊,气势磅礴,连山若波,连绵不绝,主梁和支梁上形成很多突兀的奇峰,此起彼伏,竟相争高。红石梁最高点独秀峰海拔1 859 m,是公园内的最高峰,常年云雾弥漫,难见真容。
(2)峡谷景观
主要为位于公园东北部二道河上游的金刚峡,因峡谷狭窄陡险,飞瀑高挂,碧潭幽深而著名。整段峡谷北起长寿谷,南至石门坎,峡谷长度近5 km,落差达600余米,较大的落差,在峡谷内形成多处陡高的石坎,两侧绝崖相逼,危石林立,峡中清流淙淙,碧溪飞流而下,形成了壮观的瀑布,瀑布落差大者三、四十米,落差小者三、四米。峡谷两侧石崖对峙,沟内巨石横卧,两侧树木茂密,遮蔽天日,不见蓝天。
(3)奇石景观
森林公园的岩石比较奇特,尤其是十里长峡内的岩石,大者几百立方米,横卧于峡谷中,气势雄伟,小者形状奇特,花纹美丽。峡谷中部,巨石堆积,形成壮观的石阵景观,人行其中,感觉森然。蓼叶坝的石门奇石,鬼斧神工,令人叹奇,根场坪的玉玺石更是惟妙惟肖,形象生动。
(4)地缝景观
位于公园东北部的地缝景观为山体断裂形成,地缝长达500余米,宽3~4 m,下部深不见底,极为罕见,相传为羌族先民避难藏身之地。
(5)山顶平坝景观:公园海拔1 500 m以下区域地形极为陡峭,但海拔1 500 m以上却突然平缓,形成很多丘陵环绕的小平坝,如四坪里、蓼叶坝、香坝、党家坝、后坝场、根场坪等,地形开阔平坦,芳甸曲流,峰回路转,空间开合,山重水复。
2.2 绚丽多姿的森林景观资源
巴山复杂的地形条件及良好的气候条件哺育了丰富的森林资源,树种繁多,生长旺盛。生物的多样性与森林的季相变化使公园的森林景观内容丰富,多姿多态。森林景观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季节,景色各异,千变万化。森林景观主要有:
(1)苍松林海
森林公园中人工营造的华山松林与油松林占有很大的比例,一年四季松海漭漭,郁郁葱葱,林相比较整齐。
(2)原始森林
蓼叶坝北部地形陡峭,森林没有经过采伐,遗留有一定面积的原始森林,林内树木主要以栎类和竹子为主,千百年来,无人为干扰,自然演替。林内巨木参天,长藤缠绕,青苔附干,生境原始。
(3)修竹纤影
公园的内有大片竹林分布,与松林交杂在一起,伟岸挺拔的松树与纤细修直的竹子形成鲜明的对比。“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纤纤竹影,凝碧滴翠,随风摇曳,景观优美。
(4)茶园飘香
月亮山庄附近有一处茶园,面积近60亩。春天采茶时节,茶树新芽鹅黄,茶农一边唱着采茶歌,一边俯首采茶,旁边的茶坊里,茶香袅袅,清香飘远。
(5)曲流芳甸
山顶平坝绿草如茵,野花簇生,如一块块色彩斑斓的地毯铺在地上。草地中间,小溪曲折蜿蜒,景色美丽如画。
(6)秋山红叶
翠绿欲滴的松林中,加杂有各种秋季红叶树种,深秋时节,霜染红叶,整个森林层林尽染,丹红如霞。夕阳西下之时,晚霞与山上的红叶交相辉映,不分彼此。
(7)杜鹃映霞
公园内分布有大面积的杜鹃,花开时节,松林中杜鹃灿烂夺目,如披锦霞。古人云:“何须名花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侬。日日锦江呈锦祥,清溪倒照映山红。”描述了山中杜鹃花开时节的美丽景色。
(8)金松颂秋
老林沟中游的宽谷中,分布了大面积的落叶松林,落叶松树形挺拔优美,秋季树叶呈金黄色,整个谷中一片灿烂的金黄,仿佛童话世界一般。
2.3 灵秀清澈的水体景观资源
森林公园位于汉江和嘉陵江两大水系的分水岭上,又是汉江的发源地,茂密的森林以及丰沛的降水量,使公园境内万壑流碧,清流飞泻,以瀑布、溪流和碧潭为主的水体景观分布较多,形态万千。
(1)曲折潆洄的溪流景观
公园内的主要溪流有2条,即汉溪和老林河,汉溪即二道河的源流,位于公园东北部,河床陡峭,沟道狭窄,落差较大,溪流喧哗而下,在沟道中蜿蜒曲折,时而咆哮于石槽断崖,飞流如雪,水花四溅,时而如怒蛟下山,击石拍岸,气势磅礴。老林河位于公园西部,河床相对平缓,溪流曲折潆洄,飘花流香,绕石环树,潺潺之声如瑶琴雅奏,悦耳怡心。其他小的溪流,曲折于林下,穿花丛,绕芳甸,似碧玉罗带遗落山间,在山间尽情舒展,挥洒自如,水色秀美,阴柔妩媚。
(2)飞玉溅雪的瀑布景观
公园的瀑布主要集中于公园东部的汉溪,汉溪600多米的垂直落差,在沟道中形成了许多瀑布与跌水。落差较大的瀑布有玉帘飞瀑、银龙瀑布、摩崖流云等,落差均在20m以上,飞流迎风飘荡,远望如银河落九天,云烟飞渡。
(3)蕴翠含碧的碧潭景观
公园内的各条溪流,在宽窄变化,缓陡不一的河道中形成许多碧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碧潭如珍珠般晶莹,散落于溪流中,似明镜般透明,镶嵌于山谷中,星罗棋布,相映成趣。大潭似镜,深不见底,小潭如珠,清纯透明。
(4)碧波荡漾的月亮湖景观位于沙河坝的月亮湖水面面积达约1.3 hm2,因形似半月形而得名。月亮湖四周危峰环拥,翠松葱绿,危峰翠松倒映水中,碧波荡漾,翠影离离。水畔垂柳依依,水中鱼翔浅底,水上兰舟竞渡,景观优美。
2.4 变幻莫测的天象景观资源
(1)雪景
森林公园内海拔较高的区域从10月低至次年3月底均可以观赏到美丽的雪景。隆冬,瑞雪天降,群山万壑披上银装,雪峰挺立,四野茫茫,林内玉树琼花,玉妆粉砌,煞是好看。早春可观阳春飞雪,春雪如絮,扬扬洒洒,春雪与春花相映成趣。
(2)雾景
公园所处区域湿润多雨,因此经常可以观赏到美丽的雾景。尤其是四坪迷雾最为美丽,阴雨天气,沟壑间云起雾涌,满山烟雾弥漫,雾海荡漾,变化莫测。
2.5 源远流长的人文景观
(1)汉水发源地
宁强县是汉江的发源地,公园北部的汉溪即为汉水的源流。宁强历史悠久,很早以前,勤劳的华夏儿女就在宁强县境内繁衍生息,谱写辉煌的中华历史。《诗经·广汉》中咏道:“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灿烂的汉文化就从这里起源。
(2)羌族文化
宁强古称宁羌,“其曰宁羌,盖辑宁羌氐之义,欲羌之永宁耳!”宁强自古为羌族居住之地,因此给宁强历史渗入了不可磨灭的羌氐文化色彩。
(3)古代关隘
宁强县北障秦岭,南凭巴山,西接陇蜀,山势巍峨,关隘迭出,自古号称襟陇带蜀的咽喉要隘,其战争文化的浑厚也是很少见的。宁强县地处秦蜀走廊,“七盘关峙其西,五丁、潘冢据其北,南控蜀川之富,东连汉勉之雄”,境内古道开辟历史悠久,有金牛道、米仓西道、容裘道和陈平道等。“三关览胜”是森林公园比较著名的人文景观,“三关”即位于公园北部和西部的牢固关、七盘关和西秦第一关。
牢固关位于森林公园北部。是汉江和嘉陵江的分水岭,关之东麓汉水荡漾,关之西麓嘉陵怒吼。登关口远眺,东南有红石梁之雄,西北有蔡山岭之秀,群山苍苍,云海茫茫。清乾隆御史张问陶在诗中描绘牢固关:“雄关经百二,归路易三千。回道迷秦风,低头听蜀鹃。”
七盘关又称棋盘关,位于川陕交界咽喉处(陕西宁强黄坝驿乡与四川广元转斗乡的分界线)的七盘岭上,号称西秦第一关。雄关倚峻岭,临绝涧,道路盘旋。从此北通汉中,南达川境,东可入巴山腹地。
(4)公主坟
四坪里有一座坟墓,当地人称之公主坟。据有关人士考证,是明朝末年李自成女儿的坟墓。当年,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兵败,其女流落于此,在此削发为尼,出家隐居,死后葬在四坪里。
(5)圣寿古寺
位于四坪里,据遗存的碑文所载,圣寿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规模较大,香火旺盛,当年李自成的女儿曾在寺中为尼。圣寿寺后毁于连年战火。如今,圣寿寺正在恢复之中。
3.1 定量评价方法
采用《中国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定》方法,从风景资源质量、区域环境质量和旅游开发利用条件等三方面对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进行评价[2]。
评价公式为:N=M+H+L
式中:N-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等级评价分值,M-森林风景资源质量评价分值,H-森林公园区域环境质量评价分值;L-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
3.2 汉水源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结果
3.2.1 风景资源质量评价结果 汉水源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质量评分值为25.9分(表1),其中五大类资源得分23.6分,资源组合分值1分,特色附加分值1.3分,五大类资源中,生物类资源的权重值和赋分值最高,单项因子中生物类资源的自然度分值最高,是4,说明生物类资源在汉水源森林公园风景资源中最为重要,源状况也最好,植被景观的原始状况和代表性是该森林公园的最主要质量支撑[3]。
表1 风景资源质量评分表(M)
注:B=∑XiFI/∑F ,M=B+Z+T。
3.2.2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 森林公园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分值为7.5分(表2),其中除了水路、航空条件,其他开发利用条件都很好。
3.2.3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 宁强汉水源森林公园环境质量评价分值(H)为10分(满分)(表3),其中大气质量、负离子含量得分最高,得到项目最高分值2~2.5分;土壤质量尽管得分最低(1分),但依然达到了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一级 标准水平,说明宁强汉水源森林公园环境质量总体很好。
表2 旅游开发利用条件评价表(L)
注:满分值为10分
表3 区域环境质量评价表(H)
3.2.4 森林公园风景资源等级评价 宁强汉水源森林公园质量等级评价分值为43.4分,符合一级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质量等级标准(40~50分之间),其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较高,具有较好的开发建设条件[4]。
4.1 强化整体规划意识
进一步强化森林公园整体规划和长远发展计划,有计划地实现保护与开发和谐统一,加快整合公园内旅游资源,各景点在空间上融合贯通,实现资源共享[5]。
4.2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要进一步加快旅游景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旅游景区街道、游道设施,提高景区的可进入性、参观游览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进一步完善宾馆、饭店、商贸、娱乐等相关配套设施,注重公益性、公共性设施建设。还应在旅游资源丰富的旅游区建设游客中心和陕西省旅游服务信息网,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全方位、周到细致的服务。各地政府可以从财政中拨出专款,用于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鼓励外商和民间资金投入。
4.3 大力加强旅游管理人才的培养
积极吸取外地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变旅游资源分散管理和经营的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引进急需的管理人才,提高现有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搞好旅游的配套服务;并建立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质量的监督机构。同时各级政府要尽快提高景区人民的整体旅游意识和旅游公众素质,形成良好的旅游环境,塑造一个优良的旅游形象。此外,要培养和建立高素质的导游队伍,不断提高导游业务水平。
4.4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在进行旅游景区开发和规划时,要有科学的总体规划和具体保护措施,并严格执行,加强对重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保护,使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6-7]。通过传媒的宣传,形成全民保护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的意识,提高全民对旅游真正意义和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社会、经济、环境意义的认识。利用政府的行政手段和干预功能,规范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标准,完善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系。
[1] 肖克琴.森林公园植被景观改造初探[J].中国林业产业,2016(5):162.
[2] 舒奕嘉.螺髻山森林公园风景资源评价与发展对策研究[D].四川雅安:四川农业大学,2016.
[3] 杨柳青.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营造[D].山西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6.
[4] 方有为.陕西省宁东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质量等级评价[J].陕西林业科技,2012(3):18-21.
[5] 李月辉,冯秀,周锐,等.基于道路廊道的辽宁省旅游景区(点)空间格局分析[J].生态学杂志,2006(8):963-968.
[6] 雷霞.彭祖山景区旅游综合开发总体规划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7] 李志军.南岳衡山风景名胜景区保护开发与总体规划实施管理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5.
TourismResourcesEvaluationofHanshuiyuanForestParkinNingqiang
ZHANG Juan1,2, HUI Yun-fang3
(1.CollegeofHorticulture,NorthwestAamp;FUniversity,Yangling,Shaanxi712100; 2.Xi’anThirdRingRoadGreeningandManagementCompany,Xi’an,Shaanxi710003; 3.YanchangPetrolCo.,Ltd.,Yan’an,Shaanxi727406)
Topographic conditions, climate, water resources, plants and animals, forest landscape, waterscape,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and culture landscape were analyzed. Based on that, Hanshuiyuan Forest Park was evaluated in terms of its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by applying Landscape Resources Quality Evaluation of China Forest Park. Quality of scenic resources, regional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were assessed. The result of evaluation is 43.4, reflecting the first grade, of which 25.9 is quality of scenery resources, 7.5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10, indicating high value for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Hanshuiyuan Forest Park; tourism resources; advantages; disadvantage; evaluation
2016-10-10
张娟(1992-),女,陕西户县人,主要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等工作。
S759.5
A
1001-2117(2017)04-0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