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2017-11-29 07:39张华波邓淑华
关键词:培育红色价值观

张华波,邓淑华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张华波,邓淑华

(电子科技大学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1731)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个新文化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巨大政治优势,是中华民族永保旺盛斗志和进取精神的强大动力,是构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不竭源泉,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文化资源。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全面认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深刻理会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接性和互动性的关系,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重温红色情怀、再造红色经典、体验红色之旅、开发红色资源、抓好红色育人,打造红色文化精品,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发挥其教育教化和价值引导的功能,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努力推进其时代化与大众化,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是新时期的伟大使命。

红色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教育;文化软实力;文化强国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历来是一个正统颜色,代表着热烈、激情、斗志和革命。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史。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魂聚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186近年来,随着红色旅游的兴起、红色经典的重塑、红色歌谣的传唱、红色影视的推广、红色文化产业的勃兴等,红色文化以各种形式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无限的文化魅力。“红色文化热”的兴起,一方面契合了当下大众的心灵渴望与精神需要,另一方面则折射出了大众文化的不足和危机。我们在亲近红色文化、感受红色文化的同时,不禁要追问:红色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它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核是什么?绵延至今,它又有着哪些现实价值?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传承和弘扬它?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和价值

红色文化是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时至今日并无权威机构、权威文本的定义。广义上的红色文化是指世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在整个人类历史进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种进步文明形态的总和。狭义上的红色文化(学界一般是从这个层面进行研究的)则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物态、制度、行为及心态[2]等表现形态的文化(见表1)。这种文化是由革命理论、革命经验和革命精神凝结而成的革命传统集成体,蕴含着丰富的精神营养和厚重的历史内涵,构成了20世纪以来中华文化发展的主流和前进方向,是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特有的先进文化。红色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印证价值、文明传承价值、政治教育价值、经济效用价值和开发利用价值。基于此,对红色文化可从以下方面理解。

表1 红色文化的分类

第一,马克思主义的输入和传播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红色文化发生、发展的思想前提和组织基础。红色文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吸收借鉴传统文化和外来优秀文化,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等重要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进程中最为重要的文化成果和文化形态,是20世纪中国文化中最为耀眼的文化景观和最为强劲的文化形态之一。

第二,红色文化产生于革命战争年代,革命文化是其外在表征,革命理念是其核心内涵,这些内在素质与其他文化显著不同。从历史纵向层面看,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阶段的文化既是红色文化形成的开始,又是其主导和主流阶段,社会主义建设及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时期形成的文化是上一阶段的延续和拓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进行的先进文化建设就是对红色文化的传承、丰富和发展。邓小平认为改革也是革命。因此,红色文化是一个不断形成、发展、积淀、丰富、创新的文化演进过程,即红色文化是动态的、开放的、发展的文化体系。

第三,作为先进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红色文化,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息息相关。理解红色文化要将其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和文化大变迁结合起来。在20世纪整个文化变迁序列中,从内容内涵来看,红色文化既包含过去的历史,也有改革创新的时代内容:既有红色传统,也有与时俱进的内涵。红色文化在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心态文化几个方面的表现形式与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所不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共产主义)、道德品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爱国主义(忠国忠党)、艰苦奋斗(创业兴邦)等政治品格、崇高追求、精神状态、利益观念、工作作风和生活准则是红色文化最为基本的内容。从文化属性来看,一方面,红色文化经历并逐渐完成了从新文化运动(1915-1919)、五四运动和党的创立时期的精英文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人民群众熟悉和认同的大众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1949至今);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从各根据地区域的边缘文化→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主流文化。从文化发展的空间变化看,红色文化也逐渐完成了从陕甘宁边区、晋察冀、苏浙皖等革命根据地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的全国文化,逐渐转向改革开放至今的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和创新的历史演化和转变。这种演变在当下的具体表现是红色旅游的开发、红色教育的推广和普及、红色文化产业的运作、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这些构成了红色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具体载体和重要方式。

第四,红色精神是红色文化的精髓和内核(见表2)。红色精神蕴含着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观念,从根本上体现着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党近一个世纪奋斗实践的精神结晶,是凝聚中国共产党人理想、追求、信念和信仰的精神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由于红色精神具有理想高远、科学理性、追求正义、牺牲奉献、紧贴实际和人文关怀等鲜明特点,因而要大力开发红色资源、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时代精神潮流。

表2 红色精神的生成、发展和成果

二、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

红色文化具有对精神发展和人格发展起着塑造和引导作用的文化价值;具有发挥政治导向,增强党的执政能力,营造良好执政氛围和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价值;具有发挥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生产力作用的经济价值和指导与规范人们社会生活的教育价值。这些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体现的内涵和彰显的价值十分吻合,因此,理清二者的关系,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及资源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二者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接性和互动性上。

(一)对接性: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涵

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精神内涵上是一以贯之的,具有高度的对接性。二者在精神本质上都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共产党是二者产生、发展和创造的主体,马克思主义是二者生成的思想基础,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优秀外来文化是二者发展的内在要求。此外,还体现在:(1)民族性。二者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和革故鼎新,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2)价值性。二者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在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三大领域具有其他教育载体无法比拟的教育价值功能;二者还具有批判错误思潮,引领时代风尚,凝聚大众共识,丰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引导功能。(3)先进性。二者都是时代的产物,是各自时代先进文化的代表,但又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吸收本土优秀文化和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丰富和发展自己,逐渐形成具有较强前瞻性和指导意义的更高形态的文化。(4)时代性。二者都是反映时代风貌、把准时代脉搏、触及时代问题、满足时代需求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表达,体现了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民族气质、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和价值追求。两者从产生到发展、从内容到主题都与社会主义事业紧密联系,是时代的文化印记,把握了时代特征、标示了时代导向、指明了时代潮流、揭示了时代内涵、回应了时代挑战、体现了时代价值,这些既是时代的旗帜和目标,又是时代的追求和规范。(5)大众性。二者都来自于人民,服务于人民,代表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皆以提高广大人民大众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为己任。二者与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建设有机一体,成为动员、组织和发动群众的文化力量。在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文化以激发劳苦大众投身革命,争取生存和人身自由,激励人民大众推翻旧世界,建立新政权,建设新家园,创造新生活为基本取向。而“三个倡导”凝炼着我国各个层面的价值共识,是最大公约数的广泛性和大众性的体现。(6)实践性。二者都产生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又对实践产生巨大的能动作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地发展变化,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总结实践新经验和提升理论新成果的产物,呈现出不竭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和文化自强。实践性是二者的本质要求,正是实践性使二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二)互动性: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二者都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相互衔接、持续互动和有机统一的。

第一,红色文化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质。红色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阶段性成果,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前提和坚实基础。如前所述,红色物态文化具有公益性、经济性和稀缺性等特征,是以红色场馆(革命旧址、遗迹遗址、旧居故居等)为现实存在,这种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从公益性看,它是开展公益性文化活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和载体;从经济性看,它是红色旅游和红色产业生产与开发必不可少的物质储备;从稀缺性看,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与中国气派的先进文化,若对红色资源随意搁置抛弃、不闻不问,是一种最大的文化资源浪费。况且,红色文化的内核体现了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对指导思想的坚守、对美好社会(共产主义)理想的憧憬,正是这些特性使它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资源之库、文化之源、精神之基和现实之垒。因此,要大力挖掘和传承红色文化,维护其独特性、差异性和民族性,使其成为展示我国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窗口,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特有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形象。

第二,红色文化有集科学的指导思想、坚定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情操、深厚的爱国主义等为一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一是作为其精髓的红色精神浓缩了革命和建设时期先进人物与群体典范,体现着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了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与改革时期优良的社会风尚、伦理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是20世纪民族精神的升华。二是红色文化的形成过程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步培育和形成的过程。红色文化内含的爱党爱国爱军爱民、无私奉献等伦理道德规范,发展至今,仍然是净化、引领社会风尚的精神资源,是核心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源头。红色文化展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民群众的精神风貌,体现了革命先辈前赴后继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理想信念,这些为中国梦的实现提供了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红色文化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表达。红色文化在主流文化建构和变迁的历程中,以与时俱进的姿态,随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红色文化已经成为普通民众可以认知和触摸的信念、信仰和精神食粮,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渠道与介质。三是二者的形成与发展、生产与传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文化诉求和追求,并且其进程中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推动社会进步、驱动社会发展。四是二者在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的追求上是完全一致的。

第三,弘扬红色文化是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有效途径。我国的红色资源分布广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全国星罗棋布的红色场馆是红色资源中最为直接和生动的固态物化样本。以固态样本为实体的红色场馆在物品内容的陈列展示上具有超越时空的感染力、震撼力和说服力,是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物态载体。红色场馆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凝固了革命先辈的理想信念、革命精神、道德诉求和爱国情怀,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培育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平台。红色场馆可以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要求具体化、形象化和通俗化,增强教育的直观性、生动性和感染性,实现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简言之,红色场馆要充分发挥其地域文化、乡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优势,提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影响力,增强其教育功能和效果,使其成为民族精神的殿堂、核心价值观的课堂、中华文化的高地。

三、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辟了二者在学术和学科领域研究的新高地,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以红色文化为切入点研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挖掘和阐发其渊源,丰富其内涵,开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途径;另一方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视野下研究红色文化,又为拓宽红色文化研究、更好地开发红色文化的教育价值提供了新的平台。

(一)充分挖掘和开发红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精品

分布广泛、特色鲜明、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厚重沉稳是我国红色文化资源的显著特征。我们必须站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高度,充分认识红色资源育人育德的社会功能,充分挖掘其内涵和精神,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优质原料。

首先,加大收集、整理、保护红色文化资源的力度,强化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的效度。一是通过实地考察、查阅文献、文物征集等形式向红色历史进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广泛征集史料实物、收集革命历史文献资料和回忆录,做好红色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二是培养研发、创意和营销推广人才,加强文化资源与创意的设计。三是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保护非物质红色文化遗产和红色文物。四是构建国家级的红色文化资源网络数据库,使其成为国家记忆工程的重要平台。五是成立国家红色场馆联盟和国家红色场馆研究中心,实现红色资源共享共通,提升资源理论研究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不断将红色资源转化为教育资源。

其次,构建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学。习近平在2016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要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3]坚持传承和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红色资源学势在必行。红色资源既有效用性也有其资源的稀缺性。如红色资源中的红色场馆就是文化软实力的珍贵资源,其历史性、固态化、价值决定了它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稀缺资源、有形资源和高效资源。红色资源具有的政治性、公益性和教育性使其成为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凝聚力、吸引力的有效武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加强红色资源学的建设。依照并借鉴资源学相关知识和理论,中国特色的红色资源学应重点研究和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研究红色资源的形成、发展、演变及其规律;二是探讨红色资源的保护、开发与综合利用;三是理清红色资源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民素质提升的相互关系;四是围绕红色资源的生成、产生和时代发展,红色资源的结构、类型和历史变迁,红色资源的挖掘、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培植,以及红色资源价值的公共效用、公共表达、公益导向的创造和实现途径等论题作为其理论支撑,传承红色精神,以此释放红色文化的学科效益、育人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最后,加强全国红色文化资源整合,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其一,实施红色文化一体化产学研工程,打破各地分割式研究红色文化的传统模式,从立项、人才培养、推广等方面加大对党史研究的支持力度,强化红色资源的系统研究,推动实现红色资源的局部效益向整体效益的转变,以此建立学术引导、教育启动、产业拉动的产学研深度联合机制。其二,改变以往红色资源在开发利用上存在的传播形式单一、开发过于功利的趋势,加强全国资源整合,创新开发利用模式,发挥其德育价值。中央统一规划,全面协调,体现统筹性和连续性,使红色资源开发形成“立体”网络式研发格局,最终建立覆盖全国、全社会共享的红色文化资源成果库。其三,研究构建红色文化的文化产业体系和红色文化精神产品体系,建设富有吸引力的实践教育基地,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特别是要构建区域性特色红色文化产业群,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红色产品(电影、戏曲、歌舞、文学、工艺品等)。只有与时俱进,创造出符合先进文化要求、符合时代美学要求、符合人们认知需求的文化善举和文化精品,才能把崇高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等传递给受众,红色资源的价值才能在当代得到升华,红色精神才能得以更好传播,才能发挥红色文化在培育核心价值观过程中应有的作用。其四,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充分重视红色旅游教育功能和实践特色,利用其公共性(资源)、经济性(产业)、公益性(产品)的综合属性,始终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凸显中国革命史、社会主义创业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历史主线,突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教育主题,最大限度发挥政治、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真正让红色旅游景区、红色场馆等成为人们了解党的历史、加强党性锻炼、培养爱国情感、培育民族精神和陶冶道德情操的重要场所、重要阵地和重要课堂,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内涵和主流价值,使其真正走向社会、扎根人民。

(二)把红色文化教育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1.坚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等渠道的充分结合

首先,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政府是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发展的战略规划和政策法规的制定者,是红色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提供者,是红色文化氛围健康发展的营造者。一是制定和完善法律法规,保护红色文化资源。二是加大财政投入,为研究、开发、运用好红色资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条件保障。三是积极引导人们在红色文化教育的过程中了解国情、经受锻炼、锤炼意志、提高素质。

其次,学校是运用红色资源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主阵地,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场所。从教育过程来看,要把红色文化教育贯穿各级各类学校,贯穿幼儿园到大学教育的全过程,既突出其在各级学校的层次性,又要注重不同阶段的整体性衔接(未成年教育和大学生教育)。从教育途径看,既要在各学科中渗透红色文化教育,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又要重视日常养成,发挥第二课堂(社会实践)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从教育者来看,要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方位育人格局来贯穿红色文化教育,实现全面渗透。

再次,家庭是人们社会化的初始地,是补充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不足的重要方面,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家庭教育具有的教育时间的连续性、过程的持久性、知识的继承性、家庭的亲和性和权威性等特点以及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教育规律,使其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渠道。家长应善于借用红色文化所提供的丰富素材引导子女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遵守基本的伦理规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家长要多用疏导、参与、讨论的方法,以观看红色电影、参加红色旅游、分享红色故事等形式,让孩子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使其逐渐养成感受美、鉴赏美、享受美、表达美、创造美的能力,从而增强红色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最后,社会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主要场所,与人们的实际联系紧密,是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大舞台。一方面,广泛开展红色文化进社区、进乡村普及工程,开展形式丰富、内容多样的红色活动,传播红色文化,将红色文化日常化、大众化、具体化,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另一方面,坚持党对宣传、理论、新闻、文艺、出版等舆论阵地的领导权,用好新媒体,发挥全媒体传播功能。习近平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4]坚持全党动手,认识和处理好党性与人民性的关系,宣传部门使命重大必须守土有责、负责和尽责,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让红色资源、红色文化、红色场馆走进人们眼中和心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

总之,推进红色文化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全过程,需要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同心协力,构建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立体化网络、情与理交融的“知情意行”红色文化教育新模式,强化“认知”的明理基础、重视“情感”的价值体验、增强“意志”的品质凝炼、培育“行为”的主动自觉。其中,政府的作用以及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教育相互衔接、彼此互补。因此,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主体作用,加强学校教育,巩固家庭教育,突出社会教育,使三者在工作机制上相互衔接,在教育内容上相互贯通,在教育层面上相互补充,形成“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坚持“三贴近”原则,精心安排、设计和组织形式上多样新颖、内容上丰富鲜活的红色文化活动,以此形成体验教育和实践育人的红色文化教育格局,推动红色文化深度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二者的生机和活力。

2.把握重点人群和重点内容

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解决好教育人群的覆盖面问题,又要解决好教育内容的完整性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面对由多种矛盾构成的统一体,走出“眉毛胡子一把抓”的误区,善于抓重点和牵“牛鼻子”。因此,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人群是领导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和青少年,重点内容是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第一,重点人群:领导干部、社会公众人物和青少年。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是领导干部人格力量的展示,要以实际行动成为新时期社会道德和诚信风尚的示范者和引领者[5]。领导干部是党的骨干、党和人民事业的带头人。他们的权力大、责任重,可掌握和支配的资源多,对是非、善恶、美丑的判断,以及如何认识、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等事关人民的福祉,涉及社会的公平正义。他们工作作风好不好,服务效率高不高,直接影响着行业作风、社会习俗的形成和社会道德建设的状况。简言之,党的领导干部所从事的职业的特定代表性、对象的广泛性、影响的权威性、鲜明的示范性等特点,决定了必须把其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点人群。

红色文化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和党的创立时期的精英文化转变到后来的大众文化,党的领导干部起了榜样带头和模范先锋的作用。红色精神包含的严、实、廉、清、敢、魂、勤、学、思、谦、诚等核心要素,是党的领导干部在内的共产党人严以律己端正自身、脚踏实地恪尽职守、廉洁奉公光明磊落、风清气正抵制歪风、敢为人先勇于担当、坚定信仰铭记使命、勤政兴业为民谋福、笃志好学增长本领、居安思危励精图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作风的集中概括。这些红色精神要素是培育领导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为此,一方面,要将红色文化教育融入领导干部“三观”教育中,不断增强其宗旨意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地位观、权力观、利益观;另一方面,要完善和健全一个制度、评价、考核、监督、惩处等相结合的领导干部红色教育运行机制。

社会公众人物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重要影响力,为人们广泛知晓和关注、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人物,包括各级党政官员和公职候选人,演艺界和体育界明星,科教与文艺界精英,工商业界知名人士和其他为社会做出卓越贡献而一举成名的英雄、模范,以及因各种偶然事件而出名的公众人物和附属性公众人物。主体的特定性、影响的公共性以及行为活动的公开性使公众人物拥有较高知名度、独特的话语权和形象展示权。这些显著特点决定了公众人物对传播红色文化、弘扬红色精神、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示范和引领社会风尚的巨大作用。为此,一方面,要充分挖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核心价值,加强公众人物自身的道德操守和综合能力建设,打造健康向上的美好精神偶像;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大众传媒伦理导向和舆论监督功能,使公众人物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激发其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做好表率、起好示范,推动其“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1]188。

青少年延续着中华民族的血脉,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建设者和开创者,关系着中华民族的繁荣与昌盛。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的加速发展期和“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青少年作为尚未成才的毛坯和尚未雕琢为玉的原石,家庭、社会甚至自我都对其成长抱有诸多期望。但无论期望多高,青少年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最低标准意义上的合格的人,即是否具有最基本的道德素质。红色文化中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是培育青少年理想、追求、信念、信仰的强大精神力量。因此,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提高青少年红色文化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家庭、学校和社会必须形成合力。特别要发挥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主阵地作用,动员家长和教师从小抓起,从小事入手,以身作则,在日常红色生活体验中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充分调动青少年对红色文化情感体验的力量,不断推进并巩固红色文化教育的效果,为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第二,重点内容: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传统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由信仰、思想、道德、作风、方法等范畴构成的统一体,是党革命精神的内在反映,其主要内容包括实事求是的求实精神、大公无私的牺牲精神、严于律己的自律精神、矢志不移的奋斗精神、勇于斗争的乐观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等。这些革命传统精神与红色精神所蕴藏的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因而成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革命传统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共产党人的高贵德行、奋斗历程的优良作风、革命斗争的战斗精神等是其教育的主要内容。

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是继承党的光荣传统的需要,是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导权的需要,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需要。当前,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在内容上要体现时代特点,反映时代要求,使其转化为一种持久的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在形式上要做到生动活泼、丰富多样,充分发挥新旧载体的协同效应和合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现代化水平和实效性,使其增强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目的[6]。

习近平指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1]191爱国是人类共有的感情。爱国是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是红色精神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都是凝聚人民思想感情的柱石和动员人民报效祖国的旗帜。回首党史历程,反帝争取民族独立、革命争取民众自由、抗战抵御外敌侵略、建设美好幸福生活、改革赢得世界尊重,爱国主义精神和情怀都是一以贯之的。以红色文化为主要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认识现今和谐稳定社会局面的来之不易,是一个民族自省和文明的标志。爱国主义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

当前,以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要充分挖掘和发挥红色场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特有的价值属性和丰富的教育资源,把以人为本的展示与教育功能的拓展统一起来,广泛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激发人民的热情,以此增强党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竞争力;要广泛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文化主题公园,发展红色文化,弘扬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精神的主旋律;要大力推进红色旅游,将其打造为体验式的寓教于旅、寓教于乐、寓教于游的教育模式。简言之,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是红色文化教育的重点内容。新形势下,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二者的内容和形式,广泛开展这两大教育,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发挥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增强党的战斗力、民族的凝聚力、国家的竞争力,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和时代课题。

此外,大力弘扬红色文化、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充分发挥媒体在思想文化传播中的主渠道作用,创新红色文化的内容和传播形式,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与生命力。要优化红色文化教育和传播的方式方法:一是在教育方法上实现“三个统一”,即理论宣传法(理论灌输法)与寓教于乐法的统一、环境教育法与实践锻炼法的统一、讨论交流法与典型(榜样)教育法的统一,推进红色文化的时代化和大众化。二是在教育方式上实现平面向立体、单向向多维、呆板向鲜活的转变,即采取线上线下“两线战略”。线上要广泛利用广播电台、影视、互联网等媒体加强对红色文化的广泛宣传,线下精心设计活动形式,利用重大节日、重要纪念日和重大事件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和寓教于乐的红色文化艺术活动,发挥红色文化的社会教化和育人功能。

综上,红色文化的先进性、时代性、大众性、包容性、稀缺性与效用性,要求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重温红色情怀、再造红色经典、体验红色之旅、开发红色资源、抓好红色育人,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教育教化和价值引导的功能,开创文化建设新局面。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 [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2]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M].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OL].(2016- 05-19)[2017- 01-10].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6/0519/c1024-28361447- 4.html.

[4] 本书编写组.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读本[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4:104.

[5]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0.

[6] 沈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77.

(编辑:蔡秀娟)

OntheRedCultureandtheCultivationofSocialistCoreValues

ZHANG Huabo, DENG Shuhua

(SchoolofMarxismEducation,UniversityofElectronicScienceandTechnologyofChina,Chengdu611731,China)

The red culture is the first new culture form in the process of localization of Marxism in China, the precious spiritual wealth and the great political advantage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the Chinese forever preservable strong fighting and enterprising spirit of the powerful driving force, the inexhaustible source of constructing socialist advanced culture, and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source for nurturing the core values of the socialist. In the new period of achiev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the red culture, in-depth understanding the docking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hip of the red culture with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 and fully tapping of red resources, reliving the feelings, the classic red, red reconstruction experience red tour, the exploitation of red resources, creating red education, the red culture boutique, blending the red culture education into the whole process of national education, the educational value and playing a guiding func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to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for education,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and creating a new situation in cultural construction, all belong to a great mission in the new period.

red culture; socialist core values; patriotism education; cultural soft power; cultural power

10.3969/j.issn.1673- 8268.2017.06.002

2017- 02-13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观教育链研究(14AKS020)

张华波(1984-),男,四川渠县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邓淑华(1956-),女,重庆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政治研究。

G122

A

1673- 8268(2017)06- 0007- 08

猜你喜欢
培育红色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红色是什么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红色在哪里?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追忆红色浪漫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