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女首富:成功靠“一带一路”

2017-11-29 07:15:27
新传奇 2017年40期
关键词:周莹首富一带一路

清末女首富:成功靠“一带一路”

秦商也称陕商,被认为是中国按地域亲缘关系最早出现的商帮,历史上“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走西口”这些家喻户晓的词都是因秦商而来。同时,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让周莹一路逆袭,成为清末女首富。

图为周莹

最近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正在热播,让清朝秦商这一群体走进了大众视线。孙俪在剧中饰演的女主角周莹不仅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全剧也是根据发生在陕西泾阳县安吴堡村吴氏家族的真实故事改编。然而,艺术来源于生活却也高于生活,历史上的周莹和秦商究竟是怎样一副面貌?

慈禧封她“护国夫人”

周莹出生于1868年,陕西三原县人。剧中的周莹跟随刘佩琦饰演的养父,靠卖艺甚至行骗为生,结缘丈夫吴聘便是为了骗取其5两银子。历史上的周莹的确是父母双亡,但却是家境殷实的富户,而吴聘的父亲吴蔚文是著名盐商,两家也算门当户对。17岁时周莹由兄嫂做主,于1885年嫁给身患重病的吴聘“冲喜”,最终年纪轻轻就成了“安吴寡妇”。剧中吴聘死后,周莹已经怀有身孕,梁大夫言之凿凿告诉吴蔚文是个男孩,但其实周莹生的是个女儿,后来早夭。此外,周莹在剧中最多的感情戏发生在陈晓饰演的沈星移身上,而历史上周莹在丈夫吴聘去世之后的感情生活一直是个空白,没有改嫁,也没有子嗣,过继了中院的一个侄儿做养子,国学大师吴宓是她的堂侄儿。

秦商是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往西曾与外国商人开辟了“丝绸之路”,往南曾蹚出了陕康藏的茶马古道,往北曾背井离乡走西口的故事家喻户晓。它的兴起得益于两项中央政策——食盐开中和茶马交易,以三原、泾阳为中心,垄断中国东西部贸易通商达500年之久。吴聘的祖先唐朝时由江苏迁至陕西,吴聘祖父在甘肃经商获利后,用银子捐了一个官衔,随后吴家就成为和曹雪芹家族一样的“红顶商人”。不过周莹的丈夫与公公先后去世后,吴家开始走向衰败,因吴家无男丁承嗣,身为儿媳妇的周莹成为吴家唯一的继承人。

周莹特别聪明,精于算计、多谋善断,团结了一大批商业人才,还开创了现代企业的股份激励制度,她以关中棉花织的土布、泾阳的茯茶、三原蓼花糖为主要经营产品,很快就将吴家振兴起来,令其在江苏、江西、安徽等省的淮盐经营不仅得以维持,还在陕西、上海、四川、甘肃等地设立了几十家商号和商铺,成为清末陕西女首富。

1900年,慈禧到西安避难,周莹捐银10万两,慈禧封她为“护国夫人”,并收她为义女,后又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其实向当时的政府交银子,家里是有不同意见的,但周莹的家国观很朴素:这个朝廷不在了、国家不在了,家也就不在了。

乐善好施的周莹还可以说是秦商的突出代表,在其有生之年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开仓放粮、赈济灾民,充分体现了秦商的仁义精神。文化学者周虎子说,在当时,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饥民大潮,周莹在高陵、三原、泾阳、淳化、斗鸡台、口镇设有字号的地方一律开设粥厂,赈济灾民……兴水利、办教育、建文庙、助军饷,这一件件义事,使周莹成为关中地区远近闻名的“活菩萨”。

“一带一路”助她逆袭女首富

那么周莹到底是怎么逆袭成女首富的呢?剧中已经开始显露端倪——周莹决定去迪化卖布。这个迪化就是今天的乌鲁木齐,周莹领导吴家东院逆袭的关键,就在迪化。

乌鲁木齐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城市,翻阅史料,光绪十年,也就是1884年,新疆正式建省,以迪化为首府,迪化成为了新疆的中心,同时也成为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支点,这个西域城市迎来了自己的历史机遇。无数商人从内地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来到迪化寻觅财富,周莹也是其中之一。

无数人在这条路上一夜暴富,这条路是真正的财富之路,而在现在曝光出来的剧照看来,周莹后期还会与海外的商人做生意,而现在中央大力推进的“一带一路”,正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可以说,周莹的致富之路,就是“一带一路”。

应该说,以周莹为代表的晚清时代的秦商,劣势很明显的。秦商没有山西商人的根深蒂固,背靠官府的强势背景,没有汇通天下的票号,也没有南粤商人的得风气之先,依托洋人的区位便利,也没有徽商的儒雅风流和经商传统,陕西地处内地,秦商靠的就是忠诚、厚道还有开拓进取的精神。

提携过曾国藩的郭嵩焘曾经说过:“中国商贾夙称山陕,山陕人之智术不及江浙,榷算不及江西湖广,而世守商贾之业,惟其心朴而心实也”。周莹这样的秦商,与晋商、徽商鼎足而三,靠的就是诚信。

秦人自古以吃苦耐劳、坚忍厚重著称,秦商也是如此,秦商并不是丝绸之路的享用者,他们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古丝绸之路虽然早已存在,但在晚清时期,由于时局的动荡,丝绸之路的贸易通道已经破坏,正是周莹这样的秦商不畏艰险,勇闯西部,生生开拓出一条致富之路。

新疆立省之时,据史书记载:迪化城城中苍瘠满目,无百金之买千贯之肆,自城南望见城北榛燕苍莽,玉门以西官道,行千里不见人烟商贾往还。根据这样的描写,秦商们当时来到迪化,可以说,完全是当时的商业沙漠。

周莹这些秦商的本事就是,在这商业沙漠中发现了商机,他们带着带着茶叶、烟草、布匹、药材前来,把新疆特有的皮毛、牛羊送回内地,秦商的货物甚至直通欧洲。几年之后,在周莹们的锐意开拓之下,迪化已经是“废著鬻财之额连袂接轸,四方之物并至而会”的西部都会。

大格局观令其无往不胜

周莹们的创新不仅仅在地域的扩大,而且也在管理机制的创新。当时的秦商,西安到康定为例,沿川陕间三十八马站,晓行露宿、鸡声茅店,行四十多日方可到达,山高水远必托付与信赖之人。因此陕商又创造性地通过“东西制”实现日常经营事务。

所谓“东西”,分指财东与掌柜。根据资本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东西制”分为“领东掌柜制”与“水牌掌柜制”,前者以“记名开股”的方式给予掌柜股份,使其成为商号股东,调动掌柜的工作积极性为商号效命。

而周莹走的更远,据周莹的第四代后人叙述:“周莹直接让伙计参股,完善吴家式易堂的商业体系,比如小伙计一年20两银子,你可以从柜上支10两用于生活,剩下的10两可以参股分红。从那时开始,我们家的老管家,他的儿子、孙子就一直都在我家,都成了兄弟朋友。还推行了阳俸和阴俸,活着的时候干不动了,可以拿退休金,死了之后这份退休金儿子和家人还可以继续领。”

周莹的厚道和大气,大大调动了伙计的积极性,在身边汇聚了一批高水平的商业智囊,这也是她生意无往而不胜的关键。

关于周莹的诚信经营,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故事。有一次,吴家高陵南糖商号食盐专卖店误将海盐当晋大青盐卖,让一老者发觉,找到商号总理提出批评。周莹知道后,立即命盐店贴出告示,承认错误,以三倍价格赔偿给老者,高陵县人们听闻后,纷纷为周莹这一做法点赞。事后,周莹还让商店在门口挂了一块“诚实无诈自律自戒”的木匾作为警示,这也是中国商业史上仅有的两块“诫欺匾”之一,显得弥足珍贵。

(《郑州晚报》2017.9.11、《华商报》2017.9.1等)

猜你喜欢
周莹首富一带一路
购物捡漏,低折扣拿好货
家庭百事通(2020年2期)2020-03-19 08:46:59
《西虹市首富》:套路是永恒的,冷暖是自己的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20-01-02 11:04:56
吴亚军:白手起家的女首富
时代邮刊(2019年24期)2020-01-02 11:04:52
《那年花开月正圆》那些戳破人物性格的台词
“捡”来的世界首富
华人时刊(2016年3期)2016-04-05 05:56:32
The Application of Victory—learning in Chunks in English Teaching in Vocational School
周群飞成为十年来第四位新女首富及全球白手起家女首富
上海企业(2015年11期)2015-11-06 16:11:19
9 Respiratory System
印媒:“一带一路”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
环球时报(2014-12-10)2014-12-10 08:5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