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建勋 ,朱 悦
(1.水利部 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21;2.中国工程顾问集团 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1)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的几点思考
尚建勋1,朱 悦2
(1.水利部 松辽水利委员会,吉林 长春 130021;2.中国工程顾问集团 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 长春 130021)
侵蚀沟;发展现状;危害;专项治理;东北黑土区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分布广、数量大、类型多、发展速度快,严重破坏黑土资源,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已成为东北黑土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重心。2017年,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启动实施,涉及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4省(区)27个县(市、区、旗),从流域管理角度,在扎实做好前期工作、不断创新和完善建设管理机制、开展示范区建设、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宣传教育等方面给专项治理工程实施提出了建议。
东北黑土区位于中国大陆的东北部,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的244个县(市、区、旗),总面积109万km2。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老工业基地,也是我国东北部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期以来,受自然因素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经营活动影响,黑土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对国家粮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侵蚀沟是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问题的集中表现,侵蚀沟发展不仅吞噬耕地,降低土地生产力,影响机耕作业,而且诱发山洪地质灾害,损毁基础设施,对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
根据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成果与补充调查结果,东北黑土区现有侵蚀沟29.57万条,平均沟壑密度0.21 km/km2,详见表1。
表1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现状
按所处地类,分布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上的侵蚀沟数量分别为16.94万、8.04万和3.53万条,分别占侵蚀沟总数的57.29%、27.19%和11.94%。按发展类型,发展型和稳定型侵蚀沟数量分别为26.22万、3.35万条,其中发展型侵蚀沟数量占侵蚀沟总数的89.67%,分布在耕地、林地和草地上的发展型侵蚀沟数量分别为16.22万、7.08万和2.34万条,分别占发展型侵蚀沟总数的61.86%、27.00%和8.92%。
2.1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成因
造成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发生发展的原因,既有自然因素,又有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是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形成发育的直接动力,主要有降雨、地形地貌和土壤结构等。虽然当地全年降水量不多,但降雨集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且多以连续、集中的暴雨形式出现。当地多数地区为漫川漫岗和低山丘陵地貌,坡度较缓,坡面较长,汇水面积大,在降雨量和降雨强度较大时,极易发生水土流失,造成沟道冲蚀。再加上,当地主要土壤类型是黑土和黑钙土,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土层较薄,土质比较疏松,抗蚀抗冲性能较差,因此水土流失潜在危险度大。
人为破坏是导致并加剧侵蚀沟发展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传统的不合理耕作导致沟蚀加剧。长期以来,东北黑土区群众一直沿用顺坡耕作的方式,因为地块比较分散,所以群众对于耕地中形成的浅沟一般只进行简单的平整,甚至不采取任何措施,在春季融雪或者遇强降雨时,浅沟侵蚀加剧,并逐渐发展成冲沟。而冲沟形成后,部分群众考虑短期效益,在已形成的冲沟两侧继续耕作,导致冲沟发展进一步加剧。二是毁林开荒及乱砍滥伐造成漫川漫岗地区植被严重破坏是浅沟形成的直接原因。坡面上部植被受到破坏,土壤蓄水能力下降,增大了坡面集流,坡面下部的坡耕地易产生沟蚀,且发展速度极快。坡面植被破坏,土壤涵水能力下降,遇强降雨容易形成径流,水流沿着集水线在动能的作用下汇集到下部的坡耕地中,在坡耕地中逐渐形成细沟乃至浅沟。
2.2 东北黑土区侵蚀沟危害
侵蚀沟带来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破坏土地资源,减少耕地面积。侵蚀沟最直接的危害是破坏耕地,切割地表,蚕食土地,冲走沃土,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根据调查统计,乌裕尔河和讷谟尔河流域面积3.89万km2,1965—2005年侵蚀沟数量由2 565条增加到14 502条,侵蚀沟占地面积由16.76 km2增加到102.04 km2,沟壑密度由0.03 km/km2增加到0.19 km/km2,40年间侵蚀沟数量和占地面积都增长了5倍以上,侵蚀沟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对黑龙江省克山县、拜泉县的调查,自20世纪初开垦以来多数村庄3%~8%的耕地已被侵蚀沟吞噬。
(2)影响机械耕作,阻碍农业现代化发展。侵蚀沟不仅直接破坏耕地,而且两侧10 m左右的土地受崩塌、裂隙及畜力车碾压影响也已无法耕作。东北黑土区坡长坡缓,非常适合农业机械作业,尤其是农垦系统机械化程度和现代化水平很高,机械化生产是农垦系统目前普遍采取的农业生产模式。但侵蚀沟的发展使耕地变得支离破碎,造成大型农机无法靠近,影响到了农业机械生产效率,动摇了使用农业机械的基础。
(3)影响农村生产生活,阻碍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沟壑切割土地,毁坏家园,威胁道路和居民住地安全,影响人们的正常生产。吉林省榆树市刘家乡合心村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侵蚀沟不断扩张,村民被迫搬家,原来的村东头变成了村西头,整个村子平移了一个位置,同时大量耕地被侵蚀沟切割成了11个孤岛,村民不得不带着干粮,翻“山”越“岭”下田干活。据测量,吉林省榆树市榆树大沟的南大沟、城墙大沟等沟壑长度都在1 000 m以上、宽50~60 m、深20~46 m,吞掉耕地209 hm2,造成人畜伤亡10 余起,房屋搬迁150 户,并且沟壑还在剧烈发展。
(4)淤积河道水库,加剧洪涝灾害。坡面径流携带大量泥沙,通过侵蚀沟下泄,淤塞水库湖泊和下游河道,削弱了水库滞洪蓄洪和河道泄洪能力,导致流域在暴雨情况下容易发生洪涝灾害。丰满水库在建库初期,年淤积量只有145万m3,由于库区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急剧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年淤积量增加到525.49万m3,是建库初期的3.6倍,严重影响了防洪效益和综合利用效益的发挥。辽河流域下游水库河闸及河道严重淤积,河道逐年淤高展宽。辽河干流巨流河至六间房河段平均每年淤高约10 cm,防洪压力加大。
20世纪80 年代水利部在东北黑土区组织实施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2003年以后,国家加大了对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先后实施了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试点工程、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程、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工程、国家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等,截至2016年底,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2万km2,涉及4省(区)70多个县(市、区、旗、农场),累计投入中央财政资金28.6亿元,项目区水土流失治理初见成效。
在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东北黑土区始终坚持以小流域为单元,以坡面治理为重点,兼顾侵蚀沟治理,但受财力等因素制约,治理资金主要集中在坡面上,侵蚀沟治理比例较低,未能满足坡面侵蚀和沟道侵蚀兼治的实际需要。尽管治理区坡面水土流失面积减小、强度减弱,但侵蚀沟发生发展的趋势并未得到遏制,耕地面积仍呈逐年减少之势。东北黑土区作为我国粮食主产区和重要商品粮基地,在国家粮食综合产量和农业经济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当前东北黑土区正处于国土空间格局深度调整、粮食产能持续提升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耕地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承载力下降等系统性风险。侵蚀沟治理作为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关键内容、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急待开展大规模专项治理,形成从坡面到沟道的综合立体防治体系,彻底扭转侵蚀沟破坏耕地的局面。
为开展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水利部委托松辽水利委员会,组织东北4省(区)编制完成了《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规划(2016—2030年)》,作为未来侵蚀沟治理的顶层设计。2017年,水利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范围涉及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4省(区)的27个县(市、区、旗)。这是东北黑土区首次实施侵蚀沟治理专项工程,涉及面广,治理任务重。在推进侵蚀沟治理工作中,要想打造出一批精品工程,真正把这项惠及民生的德政工程抓实办好、早见成效,笔者认为,要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前期工作是项目建设的基础。侵蚀沟治理工程具有面广、量大、分散的特点,技术性和社会性较强,如果前期工作不扎实,工程建成后很难取得预期效益,甚至会在暴雨和洪水的作用下造成严重危害。因此,要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改善黑土区生态环境的目标,强化前期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做好项目储备和工程优化设计。根据《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专项规划(2016—2030年)》和各省(区)侵蚀沟治理专项规划,按照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方案和中央财政资金指导性指标等规定和要求,选择具备条件的项目县开展申报立项工作。实施方案编制应深入基层、深入实地、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因地制宜,合理布设防治措施,确保工程设计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符合广大群众需求。
(2)不断创新和完善建设、管理机制。侵蚀沟专项治理投资集中、技术性强、责任重大,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加强对工程建设运行的全过程管理;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工程建设公示制等一系列管理制度,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要建立健全资金使用管理制度,做到专款专用、专人管理,杜绝挤占、截留和挪用现象;要加强项目审计,自觉接受审计部门监督,确保工程安全、干部安全和资金安全;要建立“谁审批、谁验收、谁负责”的工作机制,严把工程验收关;要加强治理成果管护,确保治理一片、巩固一片、见效一片;要进一步强化“政府主导、水保搭台、部门唱戏、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大项目整合力度,多渠道增加工程建设投入;要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继续积极推动承包、拍卖、租赁、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治理开发;要制定、完善有关政策,探索村民自建、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建管模式,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推进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还要完善项目区群众全过程参与机制,让广大农民群众在工程建设中充分享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3)开展示范区建设。东北黑土区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是首次实施,管理模式和治理技术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完善,要建设一批侵蚀沟治理示范区,集成不同分区不同类别的侵蚀沟治理模式,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侵蚀沟治理样板,对其他地区侵蚀沟治理发挥示范带动效应。示范区建设作为侵蚀沟治理工作重点,要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着重成果转化,切实把示范区打造成精品工程。
(4)加强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推进信息化建设。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要全流域一盘棋,既要全面,又有重点。制订一个全流域的统一的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项目实施方案,从各省(区)项目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费用中提取一定比例,开展重点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由省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组织,选择有能力的支撑单位承担。重点科技推广和效益监测项目可依托侵蚀沟治理示范区开展。信息化工作要按照《全国水土保持信息化规划(2013—2015年)》要求,基于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信息系统平台,采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手段,实现对项目实施县治理的每条侵蚀沟进行编号、登记,确定身份信息。做好数据的整理和录入工作,做到项目建设全过程录入,实现侵蚀沟专项治理工程精细化管理。
(5)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多角度、多层次、多形式深度报道,宣传侵蚀沟治理工程实施的重大意义和明显成效,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使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土资源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为。同时,以侵蚀沟专项治理示范区建设为核心,积极推进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创建活动,把侵蚀沟治理纳入中小学生水土保持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宣传内容,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支持侵蚀沟治理和携手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尚建勋(1987—),男,河南郸城县人,工程师,硕士,从事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工作。
2017-08-01
(责任编辑 李杨杨)
S157.2
B
1000-0941(2017)11-001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