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立地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

2017-11-28 05:24戴琳
卷宗 2017年31期
关键词:知情权

戴琳

摘 要: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力度,提高新闻发布的效果和权威性,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在當前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建立地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新闻发言人;正确引导舆论;知情权;塑造各级政府良好形象

1 积极意义的背后:对我国新闻发言制度不足的思考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闻发布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对外宣传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大对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力度,提高新闻发布的效果和权威性,做到经常化和制度化。自1983年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新闻发言人队伍逐步壮大,新闻信息披露的广度和深度得到极大扩展。但是,地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立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充分认识建立地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重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 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进政治文明的需要

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推进政治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规范化、制度化的形式及时向社会发布重要信息,有利于及时准确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给广大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了解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和重大事件的发展情况,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充分体现新闻报道工作“三贴近”的原则。我们常德市鼎城区广播电视台2012年创办了民生新闻栏目《民情直通车》,充分报道国家、省、市颁布的各类政策、法律法规,以及针对来百姓反映的各类社情民意进行采访报道。采访报道中要经常涉及各级政府部门。除了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报道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外,还要专门采访相关职能部门,有了新闻发言人的接受采访报道,不但能拉近政府职能部门和群众的距离,还能让群众第一时间得知相关信息。尊重和保护人民群众的知情权,确保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有效形式。

3 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正确引导舆论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建立地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采用以政府部门为主渠道向社会提供新闻信息服务和主导解释的方式,能够较好地起到把握先机、争取主动、引导舆论的作用。首先,新闻发布工作通过有效引导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舆论支撑。第二,新闻发布工作可以发挥社会情绪“减压阀”的作用。因为各地政府的工作存在不同的差异性,从本质上说新闻发布工作是一项人性化的工作,它强调以人为本,充分地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做到时刻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和利益放在第一位。各类信息通过媒体告诉广大民众,就一定能达到消除误解、平息怨气、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增加理解、求得共识的目的。

4 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是加强对外宣传,是塑造各级政府良好形象的需要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网络的迅速发展,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性更加突出。通过政府发言人以公开、规范的方式向媒体公布各类新闻信息,让国内外媒体及时了解党和政府的重大举措、重要政策及在当地发生的重要事件等,不仅有利于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而且还有利于树立公开、高效、务实和负责任的政府形象。

2006年1月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预案对突发事件的预警、发生过程以及善后工作等環节的信息发布均作出明确规定,如“突发公共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2017年,6月,鼎城区武陵镇某社区发生一起凶杀案,一时间,市民手机,微信朋友圈里迅速传播,谣言四起,鼎城区政府公安部门迅速出击抓获凶手,并通过新闻发布会的形式向广大市民公布案情,有效制止的谣言的传播。可见,在当前社会突发事件增多的情况下,《预案》从新闻发布发挥重要作用的突发事件危机传播的角度,对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监督进行了完善,有利于改变政府对突发事件发布传统理念和模式的不完善,确保公民的知情权。

2007年5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对于克服新闻发言制度的法律约束缺失,以及政府、新闻发言人及公众的责、权、利不明的弊端,推动多方监督,促使新闻发言的内容多元化,贴近实际、贴进生活,符合信息发布规律等方面,起到了硬性保障的作用。

总之,新闻发布政治语境的变化,必将进一步催生各种关于新闻发布的法规和制度的产生,逐步健全其机制。以上两个条例的颁布,有学者称将“开启新闻报道的新时代”。笔者认为,对于新闻发布制度而言,两个条例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引自中国政府网,2005年8月7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引自中国政府网,2007年4月24日。

[3]陈力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再认识》,载《传媒观察》,2004年第6期。

[4]李明德《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述评》,载《新闻记者》,2006年第5期。

[5]孟建、李晓虎《中国政府新闻发布制度的理论探析》,载《现代传播》,2007年第3期。

猜你喜欢
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
如何行使股东权利——知情权
股东知情权之诉适用诉讼时效制度研究
刍议中国公众环境知情权与环境信息公开
“二孩”政策下婚检制度规则的重构
“致命”隐瞒的背后——艾滋病患者隐私权及其伴侣的知情权如何兼顾
大学生就业信息不完全的市场不利影响与就业知情权保障
为维护公众知情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宪政视阈下知情权的法理与中国实践之检视
浅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知情权的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