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为社会的繁荣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社会支撑,也给当代正在努力奋斗的大学生提供了精神上的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目前我们的意识形态领域无疑占据着重要地位,但我们在具体实施的方法上却少有研究,这也使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传播过程中收效甚微,如何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常态机制,让价值观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需要有方法论的指导。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方法的角度,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来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期待能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研究提供一个方向。
关键词:方法论;核心价值观教育;理论结合
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优秀学生培养工程项目,项目编号:2017ZYXS130
1 何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为达到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在认识和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和行为过程中所采取的途径、策略、手段、工具和操作程序的总和[1]。我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
(一)从性质上来讲,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主要是为了解决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矛盾,实现教育目的,内容向受教育者思想的转化,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处在普遍联系和相互转化之中,但是必须具备一定的形式、手段、方法,这里就强调了方法的问题。社会的要求是客观的,我们需要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让社会的客观要求变成我们的主观思想,连接主客体,形成思想的过渡和转化。
(二)从存在的形态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与目的、内容有着完全不同的存在形態。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是属于原理的研究范畴,以观念的形态存在,对方法起着指导的作用。而方法除了以观念的形态存在,还以工具的形态存在。首先,方法需要理论的支撑,理论要通过感性材料加工制作达到理性认识,最终成为反映在头脑中的现实的结晶,它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教育者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就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工具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据此教育者就能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并根据事物性质的变化随时调整,就此看来,方法是实践活动中理论知识的转化器。其次,方法以工具的形态存在,这主要是因为它是在教育主体为了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在影响受教育者的过程中采取的途径、策略、手段的总和,这里的途径、策略和手段就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联系的中介,就是教育方法。
(三)从形成的过程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伴随着实践活动的,列宁指出,科学的方法原则“不是人的用具,而是自然界的和人的规律性的表现”。我们知道,只有符合客观规律的方法才有生命力,达到预期的目的。而科学的方法不是人的主观臆造,它是来源与客观实践的,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规律的概括,规律不是方法,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才能实现规律向方法的转化,才真正运用了方法。据此来说,我们可以从规律中找到方法,解决“怎样做”的问题。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说,只有把客观的规律让教育者认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后,才完成了规律向方法的转化。
2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基本方法论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方法就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都适用的方法,它具有普适性和通用性。基本方法是方法论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是起基础性作用的方法,不仅贯穿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而且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1.理论教育方法
理论教育法就是有目的地向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或者由受教育者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步树立科学世界观的教育方法[2]。确立理论教育法的依据之一是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和发展的规律,这个规律就是人们如何吸收外部世界的观念,如何把现代社会的品德要求,价值观点转化为自身的思想政治品质。这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平衡思想的内外因素,相互协调的矛盾运动的转化规则,正是这样的矛盾运动促进了人的思想品德发展。思想政治的教育要回归到人,要解决人的思想认识问题,解决思想认识就要从思想入手,灌输另一种思想,引起思想内部的矛盾运动,但这另一种思想并不是受教育者自身能够认识到的,我们需要外部理论的强化,形成改变思想的动力。
现代社会日新月异,科学理论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时代的浪潮中不断地更新,呈现出勃勃的生机,现代的人们也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前所未有地改变着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这样的时代,更需要发展理论来指导人们新的实践。毋庸置疑,当今世界正变得很复杂,各种层次的交流、竞争,生长、消退在不停地加速进行,单个人要适应这样的变化,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明辨是非,正确抉择。同样,一个社会、国家要适应这样的潮流,需要有坚实的实践基础为指导的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要获得科学的意识形态理论,需要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长期不断地进行理论灌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光从理论上讲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远远不够的,要透过价值观的基本含义深入挖掘,我们都知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三个层面,那么,从每一个层面深入分析就是讲授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方向。在学校,我们可通过课堂教学这样的载体,具体剖析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先让同学能够了解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意义,然后结合同学们的自身实际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价值理念必然对我们每个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能让同学们在社会实践中认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必然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就能深入到心中形成实践准则了。
2.理论学习方法
理论学习法就是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地集体学习或者个人自觉学习来掌握思想品德要求,科学理论、先进思想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一种教育方法[3]。它较之讲授讲解法,更注重受教育者的自觉行为,受教育者可以自主判断选择。在具体的方式上,理论学习包括了读书读报,知识竞赛,辩论演讲,网上探讨等方式。这里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学习理解,通过阅读书籍,报刊,文章的方式将理论或观念输入自己的头脑,可以通过集体学习、个体学习和辅导学习的方式来进行;第二步是把理论的东西放入实践,拿到桌面上来讨论研究,比如举行演讲赛,辩论赛等,在这样的思维碰撞中真正感受到新的观念带给我们的震撼。在高校中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可以采用座谈会,问卷调查,谈话交流的方式引导学习。在社区中,可以创办阅览室,开展知识竞赛。但要注意,我们在运用这种方法时,一定要内容联系实际,这个实际就是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和自身实际,比如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教育,如果他本身有着价值观念上的偏差,那么首先就应当纠正他的观念,而不是一味地去灌输新观念,当然,纠正观念会有难度,所以就应当循循善诱,必要时可采取谈话的方式,了解他的所想。还要在形式上继承过去有效的传统方法,结合开创新的方式,使理论学习运用最近的载体,比如互联网,电视等,结合新情况解决新问题。endprint
笔者认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要充分发挥理论教育载体的作用,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头脑,运用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进行引导,特别是运用网络媒体的力量,在传统媒体的创新之上,适时调整思路,提升舆论的引导能力。我们要深刻地认识、把握当今时期的主流传播媒介,要充分利用其优势。网络是最具现代特色的宣传方式,它的信息量大,及时,视野最为开阔,既能够对人进行外部引导,又能促发人的内部引导,对人们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已经超越电影电视。从某種程度上来讲,网络已经成为一种社会舆论环境,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控制力量,传播内容具有公开性,显著性。因此,网络上所提示或者强调的意见很有可能被认为是主流意见而被人们接受,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自然有它的劣势存在,所以开展网络宣传教育,我们就应当宣传正能量,坚持网络正向宣传,努力克服网络的不良影响,真正利用好网络带给我们的宣传力量。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方法
(一)增强国家意识
这个方法主要来源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表述,我们认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它的稳定性一定是寄托在意识形态领域中普遍的价值观上的,增强国家意识,就是要让社会个体基于对自己祖国的历史、文化、国情等的认识和理解,而逐渐积淀成一种国家主人翁责任感、自豪感和归属感。每个人都是政治人,要在全球化浪潮的背景下,强化公民的政治认同,爱国主义意识,加强爱国主义的公民教育。
(二)强化社会认同
我们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将它内化为人民群众的思想,并且转化为整个社会的群体观念,人们才会自觉地按要求进行,所以培育价值观的社会认同感尤其重要,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体,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群体意识,外化为自觉的行动才是当前我们进行价值观教育的方向。比如,我们在街道的很多墙上都写着核心价值观的24字标语,在电视中我们也能看到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广告,这充分说明了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影响无处不在,当然,仅仅靠宣传远远不够,还要引导民众进行自我教育,关注民众的精神需求,切实让他们感受到核心价值观在他们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促进自我教育
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正在朝着以人的发展需要转变,这就强调了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所以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应当强调个体加强自我修养,发挥主观能动性认真分析鉴别目前多样化的社会思潮,积极投入社会主义的实践活动,只有我们每个人心中真正认同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的巨大影响才能显现出来,不然,外在教育活动再多,也于事无补。
注释
[1]陈华洲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
[3]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
参考文献
[1]陈华洲主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刘新庚《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人民出版社
[3]邱国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M]人民出版社
[4]蒋柳《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理论教育法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J]教育教学论坛.2012第34期
作者简介
郝亮,男,汉族,四川成都人,单位:西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硕士研究生,学号:16030505218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