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修树
摘 要 主要就微格教学产生的历史局限和理论依据的局限进行了分析,扩展了网络环境下微格教学的基本涵义,统一了网络环境下对微格教学认识上存在的一些争议。
关键词 网络环境 微格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微格教学是在职教师、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掌握、提高教学技能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方法。它萌芽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科学、严谨、实用性强的学科结构和理论体系。但随着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格教学在其基本原理包括微格教学的基本概念、教学技能分类法、教学设计的框架结构与流程、某一特定学科的教案编写、教学评价等诸方面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有些理论出现了偏颇、片面性甚至缺乏科学性等方面的缺憾,这种情况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解决网络化环境下微格教学理论上、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是决定其能否在新的应用环境中发挥其基本职能的关键所在。因篇幅有限,本文仅对其基本原理部分进行矫正研究。
1微格教学基本原理的局限分析
1.1微格教学产生的历史局限和思潮
众所周知,微格教学源于七十年代美国掀起的改善教师教学技能的运动。当时,美国教育界普遍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一直延续的课堂教学教师主导,实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已经完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基于此,微格教学于1963年在美国应运而生。自其问世以来,引起了教育界有关学者和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并很快传遍全球同时得到了迅速推广。可以说,微格教学契合了当时的历史和教育背景,在教师和师范生教学技能培训方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效果。微格教学系统理论的产生与应用已过去50多年,当今的教育现状与七十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电子技术及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原先业已形成的微格教学的部分理论也随着时代的进步有重新认识,重新定义的必要。尊重时代的变迁和演变,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赋予微格教学新的生命力,才能使微格教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發挥其应有的作用。
学界有人认为既然微格教学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科学、有效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在教师技能的培训实践活动中取得了相对满意的效果,完全可以说明原先的理论体系和操作方法有它的实效性和合理性,根本没有改进、纠正的必要,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微格教学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应用环境,作为一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化,理应对其理论体系和实践环节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保留其合理的、科学的成分,探索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这才是正确的态度。对微格教学系统理论进行科学的分析与矫正,并不意味着以其在系统理论和实际应用中的局限和不完善为借口,完全否定原先已经存在的理论体系和相对科学的操作方法与规程,这同样是不可取的。所以,正视微格教学产生的局限性,在其原先的理论基础上,结合历史发展的本源、网络发展的大背景及现代教育发展的现状,克服其产生、发展过程中因历史局限带来的不合理、不全面等因素,探讨其理论依据的科学性,完善其理论体系,构建更加合理的微格教学操作规程、实验方法及评价手段是当务之急。
1.2微格教学理论基础的局限
认知学习理论、信息传播理论、系统控制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是微格教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其中对微格教学系统理论产生了直接影响且比较有代表性的是班杜拉的认知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应该在活动的现场”“把模仿活动的密码变成活动意向的观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他强调观察与示范应该由活动的“主导者”根据活动的目的,安排固定的活动内容,同时要求观察者必须在活动现场进行“活生生”的学习。微格教学系统早期的操作过程中,观察示范作为微格教学的第一个环节,完全按照班杜拉的认知学习理论进行,由组织微格教学培训活动的教师主导,现场安排观看有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录像的方式进行的。这一点虽然是班杜拉观察学习理论的生动应用,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仅就观看示范这一环节,如果仍然延续组织学生在微格教学课堂观看教学法示范者的讲解或实际课堂教学录像素材的办法,就会让被培训者感到教条和呆板,从而带来示范性差的负面影响。当今,很多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微格教学培训指导者会合理利用网络带来的便利条件,在培训之前,安排被培训者通过互联网或者教育教学网站,有目的性地选择、浏览教学名师或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的课堂教学“示范性”素材,有的放矢的观摩他们的示范“表演”;有的鼓励被培训者根据他们自己的意愿,通过网络选取有指导意义、带有示范性的课堂教学资料,引导学生有效模仿。这两种方法既避免了指导教师在素材选材上的主观性,也可以激发学生选择“模仿”素材的主动性、积极性。所以,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既要注重理论基础的沿袭性,也要随着时代的变迁进行适当的补充和更新,既要遵循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要尊重其产生、发展的历史延续性,缺一不可。
2微格教学涵义的扩展说明
关于微格教学的基本涵义,在不同的学术著作中存在不同的描述。归纳一下,大体可以表述为:一个有控制的、采用视听设备及电子计算机等教育技术手段,训练在职教师和师范类学生的教学技能的一种实习系统。随着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微格教学系统理论中涉及的许多因素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比如涵义中提到的“视听设备”在微格教学形成之初曾经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在记录被培训者“教学”实况、组织被培训者回看、评议等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现如今,在基于网络的实际培训活动中,微格教学中的各实践环节已经基本脱离了对传统摄像机、录像机、电视机的完全依赖,传统意义上的“视听”硬件设施已经被微型摄录一体机、单反照相机甚至手机所取代;另一方面,整个系统操作过程中的反馈、评议环节也不再按照原先的模式有指导教师进行定时、定点的录像回放及集体班级式评议,参与培训活动的学生和教师,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上传录制的培训视频,下载评议表,网上互评、打分,然后由事先设计的计分程序生成评议分数。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和渗透,使得原先复杂的评议程序变得简单且便捷。诸如此类的变化,在微格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所体现,所以对于微格教学的基本涵义学界有了如下表述:一个有控制的、基于网络环境广泛应用的、利用现代先进的电子设备或视听设备及电子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训练在职教师和师范类学生的教学技能的一种开放的实习系统。endprint
3网络环境下关于微格教学认识上存在的争议
3.1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过程是否可以化繁为简
纵观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在其涵义、反馈和评价等环节与传统的微格教学理论存在许多不同之处,但就整个整个过程的操作和实施步骤来说,变化并不大。最早的微格教学的活动组织者要根据其具体要求,设计一个有“教师”和“学生”角色的模拟的、有音频、视频记录设备并能适时反馈并形成评价的“微型”课堂教学“现场”。现如今,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仍然是课堂教学的“微化”,是课堂教学技能专项训练的分解,微格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和步骤并没有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而减少某些步骤和环节。确切地说,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只是建立在一个更加开放的平台,系统过程中因为互联网及相关“附属产品”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开发和利用,使得整个系统的运行更合理,更流畅,更科学而已,那种因为互联网应用而主观认为可以简化微格教学过程和步骤的认识是错误的。网络技术应用于微格教学既不会让其步骤繁复也不会使之简化。
3.2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示范是否典型
微格教学中,典型示范在培训者获得某项教学技能的提高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它作为“榜样”可以帮助被培训者集中精力观察,获取有效的信息从而取代一般的模仿。培训者在被培训某项技能之前,只有事先观看该项技能的示范,才会增加获得该项技能习得的可能性。只有观看典型示范的演示或者表演,学习者才能真正了解该项培训技能所要达到的目的和要求。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的典型示范,已经完全脱离了教师在教学技能培训现场进行观摩的陈旧模式,被培训者可以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特点或易于学习和接受的示范素材进行观察和模仿。表面看来,这种方式脱离了指导教师安排的示范教学,被培训者观摩的素材可能存在随意性和主观性,但每一项教学技能都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即便指导教师选择的所谓典型示范也会存在某些问题和缺憾。微格教学作为一个学习的过程,也应该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发挥学生(被培训者)学习者的主导作用,即使学生选择的典型示范存在一些问题,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反面”示范。微格教学实际操作中,有经验的指导教师会在典型示范这个环节采取教师筛选和学生通过网络选择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即强化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充分调动了学生观摩、学习、模仿的主动性,学界称之为“鸡尾酒”式典型示范。示范是否典型,与网络的应用无关,关键是被培训者能从示范中获得观察的经验并学会模仿。
3.3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反馈是否合理
微格教学中的反馈包括及时反馈和短时反馈两种形式。一般情况下,微格教学的反馈都是在微格教学的现场进行的面对面的直接反馈,即及时反馈。这种形式的反馈最能引起被培训者的行为变化。行为科学作为微格教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它强调就某一特定的教学行为提供足够的、及时的反馈可以引起学习者行为的应激反应,从而产生积极的变化。没有反馈就没有微格教学。但网络环境下的微格教学的反馈环节出现了新的特点。首先为了得到多渠道、大范围的反馈信息,往往采取通过网络上传微格教学课堂培训实况录像,然后相关参与评价的人员在线收看录像,最后形成评价式反馈,即短时反馈。短时反馈的缺陷很明显,它把微格教学推崇的及时反馈方式变成了短时反馈方式,这大大延长了反馈时间。但即便如此,基于网络环境下的在线反馈仍然值得推广。原因一:网络在线反馈,避免了指导者与被培训者面对面的交流,减少了消极的反馈信息对被培训者情绪的“打击”,同时不论是文字的、语音的在线反馈信息,被培训者可以加以整理,归纳、总结,并且能反复浏览并形成多次反馈;原因二:在线反馈加大了参与微格教学反馈活动人员的基数,使得反馈的信息更具有说服力。可见,因为网络技术的应用而衍生的在线反馈是合理的、可行的。一般情况下基于网络环境的微格教学的反馈采用及时的、当面的反馈和网络在线短时反馈相结合的形式,更加合理的作法是指导教师和现场观看微格教学实况的学生参与直接反馈,并给予高于网絡延时反馈更高的权重,这样得出的评价更合理、更科学。
4结语
微格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培训在职教师和师范类学生教学基本技能的方法已经得到了业界和许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专业人员的肯定,这是无容置疑的。需要说明的一点是任何理论都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我们今天讨论的关于微格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过程以及认识上存在的问题,也许仍然存在片面性。
参考文献
[1] (美)德瓦艾特·艾伦.微格教学[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6:02-201.
[2] 李利.旨向深度学习的翻转课堂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7(04):67-69.
[3] 于志刚.北京高校轮滑教学现状与对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7(01):39-43.
[4] 孟宪恺.微格教学基本教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01):39-43.
[5] 袁昌寰.中学英语微格教学教程[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01):21-4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