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英
摘 要 自“双一流”建设方案出台以来,各省纷纷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资源在于人才资源,因此努力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成为重要的建设内容之一。本研究在“双一流”视角下,选取个例对其师资队伍整体概况进行分析,并与其他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进行对比,从教师队伍结构、高层次人才引进、教师队伍国际化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通过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为创建高水平大学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 双一流 高水平大学 师资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451.2 文献标识码:A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一流大学更是一个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国家正在積极进行“双一流”建设,随着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的发布,各省市区也启动了高水平大学建设计划,力争建设一批省域高水平大学。所谓省域高水平大学,是指在某一省域范围内质量高、特色明、潜力大的中央及地方高校。河南省政府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强高水平大学、特色骨干高校和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支持Z大学等高校创建一流大学。Z大学目前已初步形成以院士和学术大师为引领,“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和“国家杰青”为学术带头人,优秀青年博士为学术骨干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在未来建设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要把发现、引进、培养、使用优秀人才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任务,把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摆在学校发展战略最重要的位置,建设敢于创新的教学科研团队,把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1 Z大学师资队伍建设概况
目前Z大学现有教职工5762人,其中专任教师3708人,占比64.35%,专职院士8人,教育部“长江学者”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23人,国家“千人计划”和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14人,中原学者9人,教授721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800余人,师资总量不断增加,结构、层次不断优化,整体水平进一步提高。根据已有资料显示,Z大学教师职称结构大体呈以下分布:中级职称占比最高,其次为副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初级职称、未定职级;学历结构中拥有博士学历的比例最大,其次为硕士、本科;年龄结构呈梯形分布,高龄教师较少。
2与其他高水平大学对比存在的差距与不足
在对河南省高水平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中,运用比较研究法,根据相似性、相关性等原则,选取武汉大学作为参考对象,通过比较得出Z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相对于高水平大学存在哪些差距与不足,从而为Z大学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提供指导和帮助。下面对两所学校的师资队伍进行对比:从师资队伍的整体数量及规模来看,Z大学与武汉大学不相上下,但是不能单纯的进行数量上的对比,还要考虑学生数量以及师资队伍质量。武汉大学在校本科生31886人,硕士研究生16625人,博士研究生6741人,留学生3132人,专任教师3734人;Z大学在校本科生56000人,各类研究生15000人,留学生1600人,专任教师3708人。通过对比发现Z大学专任教师与武汉大学相当,但是本科生数量远远超过武汉大学本科生数量,几乎等于其在校生总数,同时本科生占比较多,博士研究生数量偏少。一般来说,生师比越高,意味着每名教师所要培养的学生越多,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质量却难以保证,而且大部分教师都要从事大量的教学任务,无法专心开展科学研究,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师队伍的发展。
在高水平师资方面,武汉大学专现有任教师370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2700余人,各类院士20位、10位人文社科资深教授、22人次“973项目”首席科学家、6位“863项目”计划领域专家、47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而Z大学则相差甚远,武汉大学拥有6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Z大学在这方面还是空白。
在师资队伍国际化方面,武汉大学在十二五期间选派840 余名青年骨干教师出国研修,600 余名教师获得国家或其他机构的留学资助,45 周岁以下有国外研修经历的教师比例从2011 年初的45.4%提高到67.5%。引进海外高端人才301 人,聘请长期外国专家519 人;而Z大学近几年在校工作的外籍教师仅100多位,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聘请的长期外籍专家较少,在教师队伍国际化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经过对两所高校进行对比,我们可以看到Z大学近年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整体年龄结构逐渐年轻化,拥有博士学历的教师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师资队伍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与武汉大学师资队伍方面相比,在职称结构、高层次人才、国家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专任教师数量较少,缺乏专职科研人员;高层次人才偏少,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薄弱;师资队伍国际化有待加强。
3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议
3.1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构建合理的人才梯队
首先控制生师比例,增加专门科研人员。Z大学在未来发展中,要将生师比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根据未来发展目标调整学生结构,加大研究生招生比例。在控制招生数量的同时,需要适当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以此来增加专门的科研人员。同时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及任务等实际情况,改革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教师岗位分类管理,使教师能发挥所长,完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在今后的招聘中,要大力引进具有高学历的优秀人才,增加具有国外名校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以提升学校整体的学历层次;加强对现有教师的继续教育,可以通过培训或进修,不断更新知识储备,提高专业水准。从整体来看,Z大学教师队伍的年龄分布比较均匀,容易形成良好的老中青学术梯队,在今后发展中应继续不断完善。还需要优化职称结构,Z大学拥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偏少。一方面通过利用省校两级特聘教授岗位吸引国内外一流学者来校工作,另一方面可对校内人才队伍的职称结构进行科学规划,根据实际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制定职称评审制度,鼓励中青年教师积极申报高级职称,多方面培养中青年教师,尽快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endprint
3.2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创新团队
针对目前Z大学的情况,引进人才工作的重点在于吸引国际一流学术大师、创新团队和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增强教师队伍的核心竞争力。依托“千人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等国家重大人才计划,集聚高端人才;围绕学校重点建设的一流学科,进而吸引国内外尖端人才,形成人才集聚群;加强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有目标的培养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提升科研队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完善“528”千人计划,统筹校内外各类人才计划和支持政策,突出高端人才,注重中青年拔尖人才,构建一支高端引领、结构优化、梯队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為学校未来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此外在创新团队工作上实现突破,以高层次人才为团队组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导向,整合校内优质学科资源,培育一批以高层次人才为支撑,以青年优秀教师为骨干,具有创新攻关能力的高水平学术团队和教学团队,争取实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的零突破。
3.3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
首先采取人才引进的模式,有计划性、有针对性引进海外优秀人才,聘请世界知名学者来校讲学、开课、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提高教学团队的整体教学水平和科技研发能力,同时能帮助在校学生拓展国际化学术视野,共享国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但也要根据自身层次与需求,结合高水平大学的发展要求合理引进,避免盲目引进人才,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其次,由于财政等方面的限制,可能无法面向全球招聘,可以从实际出发,逐步实现自主培养,做好校内人才与引进人才的平衡衔接。对于高层次人才,可以采用联合培养的模式,与国外一流大学建立联系,或直接送到国外一流大学去学习,使他们在国际学术前沿领域成长。鼓励中青年学术骨干出国研修,积极支持教师在国际学术机构、研究机构中任职和在国际刊物上发表文章,不断提高教师国际学术影响力及国际化水平。
高水平大学的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统筹规划。除了不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良好的学术梯队,引进高层次人才,推进师资队伍国际化,还要对现行的教师管理机制进行改革,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关注教师个人发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从而促进教师队伍的持续发展。各高校要根据自身发展目标合理定位,抓住当前建设“双一流”的机遇,组建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增强学校教学与科研实力,推动学校发展迈入新阶段。
参考文献
[1] 徐高明.省域高水平大学建设的体制机制创新与存在的问题——以北京、上海、广东高水平大学建设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7,38(03):37-44.
[2] 高耀明.高等学校管理新视野——基于师资队伍建设与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07):99-103.
[3] 黄明东等.研究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09):151.
[4] 陈昌贵,曾满超,文东茅等.研究型大学国际化研究[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4(01):280-28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