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婕
摘 要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战略发展,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有所回稳向好,外贸结构进一步优化,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国贸专业人才培养迫在眉睫。本文通过探究应用型背景下民办高校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问题分析,提出解决和改进问题的对策建议,以适应市场发展需求。
关键词 应用型 国贸专业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一带一路”建设正在成为推动我国外贸转型发展的助手,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发展,中国与沿线国家政治互信增强带动了贸易进出口,“一带一路”战略及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国家和企业经济增长的契机。伴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不断推进,随着我国外贸结构的优化,跨境电商、贸易采购、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发展,新兴的跨境电商贸易方式已成为外贸发展的突破口电子商务和国贸专业发展的将迎来一个新的春天。因此,迫切地需要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1应用型复合人才理解
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应用到专业实践工作中专门性人才,既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能够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人才。复合型人才不仅在专业技能方面有突出的经验,还具备较高的相关专业技能。
根据国家贸易协会和“一带一路”智库和人才网等权威机构统计分析,认为社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从单一型走向复合型趋势。将来最受青睐的国贸人才是:流利的英语口语(知晓一门小语种者最优),具有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跨境电商知识,熟悉国际贸易流程,熟悉海外市场,具备良好的市场开拓能力。
因此,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目定位于依托地理区域优势,以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培养能较好地适应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所需的专业基础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外经贸人才。具备扎实的国际经济贸易理论基础知识、较强的国际贸易实作能力,流利的英语交流能力、熟练的电子商务技能、商务合作的能力,以及一定创新意识和能力。
2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人才培养模式脱离社会、市场需求
其一,每年高校招生分配生源名额时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与专业需求不相吻合。拟定招生计划时应当对专业需求情况进行充分的调研分析,通过市场实际需求来分配招生计划。尤其是地方性高校,在为其地方经济服务的教育目标下,应当充分考虑其专业特性和需求趋势,适当的调整生源地结构。
其二,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导致市场需求与专业人才供给的空白,缺乏人才培养的特色和层次性,导致用人单位需求与专业培养定位的时差矛盾,不能及时输送应用型国贸人才。
2.2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升
缺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理解,简单的将应用型理解为实习实践课时简单增加,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尤其是经济学科中很多课程的实践教学仅仅是单一传统的上级操作和社会实习。国贸学生到外贸公司实习过程中难以深入专业实践中,学生实习流域形式的现象较为严重。校企合作相对缺乏,优先于区域、层面或实践。欠发达地区实习基地匮乏现象尤为严重。
2.3不重视跨语言交流能力的培养
外语是国贸专业人才必不可少的一项的重要交流技能,但目前国贸专业开设外语类课程课时比例较少,导致学生跨语言文化交流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多样化的国际贸易环境。同时对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外语能力要求与社会需求脱节,依然停留在传统简单的听说读写基础通识阶段,弱化了语言交际能力的要求。
2.4课程设计不理性
在课程开设中对课程性质定位中存在两个极端,“纯理论”和“纯实作”的两种倾向,导致能力培养结构不合理。实务教学课程中,仅是简单地缩减理论课时,降低理论知识难度,没有真正的将学生外贸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教学中,导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对实务技能培养不够深入。强调实务仅仅是增加一些外贸实务模拟课程,但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模拟课程开设并没有取得预期的理想效果。
3提升应用型国贸人才培养质量的對策
3.1转变观念服务育人
(1)学校统筹,部门协作,在充分进行调研后结合社会及市场需求合理制定区域性的招生计划,合理规划生源结构。如可以在较发达区域生源数量上增加,需求不多的地方适度减少生源数量。
(2)转变人才培养理念,重新定位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观念。承担为地方培养粉彩和社会服务的职能。如以云南为例,其办学目标可以定位于以服务云南“桥头堡”战略为目标,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和“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所需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凸显人才培养的区域性应用型特色:①区域性。依托云南毗邻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地理区位优势,在人才培养定位上体现区域特色,使学生熟知东南亚、南亚国家经济、政治、贸易、市场、金融、文化等方面的知识,了解东南亚、南亚各国的经济和商务环境;②应用型。以获取专业资格证书为目标,通过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设置考证课程、强化实验课教学与考前培训,使学生熟悉外贸流程,具备较强的国际贸易实作、单证制作、外贸函电写作、报关报检、国际货运代理操作、商务谈判等综合外贸应用能力。
(3)设立跨境电商方向。跨境电商作为外贸发展下产生的新模式,其人才需求将会出现井喷的现象,新型的外贸人才在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应是懂得外贸及电商两个交叉学科的知识及技能。因此,开设跨境电商方向,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具有现实意义。
3.2加强实践环节可操作能力的培养
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强化实践能力的培养。许多地方民办院校由于受到区域、层次、资金等实际问题,学生实习实践带来了重重障碍,因此采取实验室学习与实习基地、校企合作的方式是可行的实践操作体系。一方面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系统性的实习实践体系,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实验室建设、校企合作实训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另一方面,可从企业第一线聘请资深的企业专业人员到校授课,或者将青年教师选派到相关企业一线企业学习和锻炼,加强校企间的深度合作,以促进实践教学质量的提升。
3.3适当增加外语类课程
国贸专业毕业生的外语交流能力是企业用人是重点考虑的因素,具有一定的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和表达沟通能力是就业的关键要素。
根据目前各类型企业国贸专业用人标准来看,对外语能力的要求也有一定的差异。如国有企大型企业通常注重毕业生大学英语等级证书,一般要求六级以上证书;而一些中小型企业则更看重语言实用能力,如商务英语听说能力,能与外商进行简单的沟通交流,完成贸易磋商并签订合同即可。对于需要直接与外商沟通交流的专业性岗位,如外贸业务员、跟单员,企业对其外语能力要求较高,能够熟练运用外语进行一般及专业涉及的听说读写的业务沟通。因此,适量调整使用外语类课程比重,坚持不断线,如第1-4学期开设通识课程大学英语作为基础学习,第5-7学期可以开设商务英语、外贸函电、经贸口语等相关课程。
3.4优化课程设计
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依然是以就业为导向,突出学习的实用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抓实综合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两大基础、通过区域性经贸合作能力、国际贸易实作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三种能力的养成和提升,满足多元化、个性化成长需求。一方面设置体现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另一方面以“课群”建设代替传统的单门课程建设。建设体现专业特色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群”和“区域性特色课群”。
“国际贸易实务课群”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通过该课群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国贸实务操作、外贸函电写作、单证缮制、国际结算操作、商务谈判、外贸流程的模拟,熟悉国际贸易业务的各个流程和环节,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区域特色课群”凸显区域特色,通过开设体现东南亚、南亚国家特色的系列微型课程和语言课程。
参考文献
[1] 薛鹏,武戈,邵雅宁.“一带一路”背景下国贸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为例[J].对外经贸,2017(04):139-140.
[2] 马静.地方性高校应用型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人才开发,2014(04):14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