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人物通讯采写中的人物选择、形象塑造及情感浸润

2017-11-28 07:11陶必福
新闻世界 2017年11期
关键词:形象塑造

陶必福

【摘 要】笔者结合从业几十年的经验,就人物通讯采访和写作中的人物选择、形象塑造及情感浸润等三方面,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关键词】人物通讯;人物选择;形象塑造;情感浸润

人物选择:“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

选好典型人物和典型事迹是写好人物通讯的重要前提。穆青在写人物通讯时就非常注意这一点,我们从他报道的众多经典人物形象中可见一斑:忍着病痛为兰考鞠躬尽瘁的人民公仆焦裕禄;拥有顽强探索精神并创造运用了14项植棉技术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不顾腿伤用身体搅拌泥浆的“铁人”王进喜等。

建国以来,人物通讯不乏精品力作,如《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 《人民的好医生——李月华》《歌德巴赫猜想》《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新时代工人许振超》 等。但是,也有不少人物通讯作品中,人物塑造过于英雄化、“高大全”,人物描写脸谱化、扁平化,作品往往不顾读者的阅读感受,用俯视角度进行生硬的说教,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新时期以来,非典型人物报道在电视和报刊等各类媒体上逐渐流行起来。所谓非典型人物,即平凡而又普通的“小人物”。这种人物报道形式,更注重普通人物性格情感,展现普通人身上的闪光点,让读者从心理上靠近作品中的人物,从而更易受到感染,产生精神上的共鸣。起初,这种报道方式也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后来,这一类人物通讯作品越发成熟,影响力也越来越广泛,央视《东方时空·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更是让其达到了较高的境界。“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将视角平民化后就发现,典型人物也是存在于平民之中的。这样的典型人物报道,没有刻意地拔高人物形象,而是以普通百姓的视角和眼光来表现典型人物,从而让读者感受到所报道出来的典型人物,是一个个真实可信的、能打动人心的鲜活人物,还原了典型人物的平民本色,讀者更容易与其产生共鸣。

学会了“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后,笔者在写作人物通讯时,时时提醒自己摆正自己的位置。于是,笔者在深入全省公路养护工区和道班、路政大队、建设工地和治超站等基层单位的过程中,体验公路人的工作、生活状态,感受新时期公路行业“铺路石”精神和“修路修身、养路养心”的核心价值理念,笔者选取一颗颗平凡的“铺路石”作为主角,描绘出一系列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物形象:从事道路养护27年,改革创新,勇挑重担,炼成一身过硬本领的女道班班长王明英(《王明英: 我的公路我的梦》);忍着伤痛对口支援四川松潘县灾后重建项目、获安徽省人民政府援建松潘工作先进个人称号的公路交通工程技术骨干殷云波(《殷云波:“援建精神”驻心中》);代表交通运输部参加全国“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礼仪知识电视大赛,使其成为唯一一支晋级决赛的行业代表队的合淮阜高速公路路政大队负责人陆斌(《 陆斌:敢于拼搏勇争先》);全国“模范养护工”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肥东养护公司副经理王汝新(《王汝新: 不说辛苦不言悔》),在全省交通公路部门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形象塑造:写出身边“熟悉的陌生人”

人物通讯看起来不太难写,但想写好实属不易。不少人写人物通讯一不小心就写成了人物履历表式的小传。这大都是这两种原因造成的:一是采访不深入,照搬照抄或摘抄删改被采访人或其单位提供的文字材料。二是采访者尚没有很成熟的想法,采访思路跟着被采访对象走,成了流水帐式的实录。要想写好一篇人物通讯,笔者以为,至少要采访十来个人,全方位多侧面地了解被采访人。采访者要事先做好功课,有较为充分的准备,对被采访人有较为细致的了解,且采访前要有一定的思路。虽然思路可以在采访过程中临时变换,但不能没有一点思路而在采访过程中信马由缰,导致采到的素材到写作时几乎用不上。

人物通讯能不能写好,除采访收集素材之外,提炼素材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在进行人物形象塑造时,绝不能简单地堆砌或罗列或展示故事,而是要写出一个鲜活的“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为它来自生活,概括了读者曾经感受和意识到的现实关系中的某些现象和规律,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来;“陌生”是因为典型人物具有鲜明、独特、丰富的个性,具有独特的心理活动、行为方式、语言特色等。人物通讯就要写出这种个性,表现这种个性,成为读者人人心中有、个个笔下无的“熟悉的陌生人”。笔者在采访全国“模范养护工”和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肥东养护公司副经理王汝新时,为他的多个小故事所打动,为了写好“这一个”公路人,舍弃了许多他工作中辛苦养路的故事,重点写他对选择从事养路事业的无悔,《王汝新: 不说辛苦不言悔》一文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让读者深刻认识身边“熟悉的陌生人”。

情感浸润:让读者感受“看不见的手”

白居易曾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人物通讯要想感人,情感必不可少。但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不能是作者生硬地抒情和议论,要切实做到抒情因叙事而生色、叙事因抒情而升华。作者在行文时,要以“润物细无声”的笔触,营造出对读者潜移默化、让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情感氛围。优秀的人物通讯,总是能把人物的思想、行为,融合在鲜明的感情色彩里呈现出来,让读者在满溢这种情感的情境下,与作者、与主人公的情感同步共振。著名记者穆青曾说过,记者的感情要始终溢于胸中,时时流露笔端,只有和主人公息息相关,水乳交融,甚至掺着血和泪去写他们,才能拨动读者的心弦。

与一般的新闻报道不同,也与工作通讯和事件通讯不同,人物通讯重在写人。写人,就离不开人物形象的塑造,它不仅要求人物是真实的,更要求人物形象是鲜活的、充满情感的。从这一点上来说,人物通讯与文学作品也有相通之处。笔者认为,人物通讯可以写成满含作者情感、也让读者在阅读作品时能够感受到作者所浸润情感的美文。因此,人物通讯也应当是充满情感的,有着细腻的文字表达和丰富的情感浸润的散文化的作品。早在40多年前,新闻界老前辈穆青就积极倡导“散文化新闻”,提出了“用散文笔法写新闻作品”的观点。受此观点影响,以及受《谁是最可爱的人》《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优秀作品的熏陶,笔者在写作人物通讯时,尤其注重散文化的文笔和字里行间的情感浸润。在采写反映从事道路养护27年的固镇公路分局女道班班长王明英的通讯时,笔者在叙写她27年如一日热爱道路养护事业时,就致力于整篇通讯中情感氛围的营造,写成了自己较为满意的人物通讯《王明英: 我的公路我的梦》。多年的人物通讯采写经历,使笔者深感人物通讯的成功,在人物选择、形象塑造之外,让读者时时处处能感受到浸润在人物通讯中的情感这只“看不见的手”,也至关重要。

(作者单位:安徽法制报社)

责编:周蕾endprint

猜你喜欢
形象塑造
论舞蹈演员在舞蹈表演中的形象塑造
斯皮尔伯格《间谍之桥》的人物形象塑造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Papi酱走红原因探析
浅谈梁生宝形象塑造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
评剧花脸表演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