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老区焕新颜

2017-11-28 17:46张鹤光
含笑花 2017年6期
关键词:文山州文山边区

张鹤光

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根,是新中国的摇篮。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13日在延安视察时说:“老区和老区人民,为我们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这些牺牲和贡献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我们要永远珍惜、永远铭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的这些牺牲和贡献,继承和发扬老区和老区人民的光荣传统,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地处滇东南边陲的文山州,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全州八个县(市)都是光荣的革命老区,其中富宁县还是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中心。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文山老区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一直以来都得到了黨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时刻惦记着老区人民,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加大对老区的开发建设力度,使地处边疆的老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文山老区的地位不断提升

以富宁县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是在左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之后,由红七军21师部分指战员于1934年11月创建的。根据地有着完善的党的组织体系,有着从边区到县、乡、村各级人民政权组织,有着数以千计的革命武装,坚持斗争达三年之久。根据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有力地打击敌人,有效地配合了工农红军的长征。边区军民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永载史册。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根据地,过去由于种种原因,一直没有得到国家最高权威部门的认可。

2011年,我有幸到威信,参观了扎西会议纪念馆。在《全国革命根据地发展状况》展板前,我久久驻足细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工农武装斗争的壮丽画卷一幅幅展现在眼前。我试图在展板上找到那个熟悉的名字——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但是,我失望了。不仅地图上没有这个名称,在“1934年全国革命根据地名录”中也没有这个名字。这绝不是疏忽,而是认识不到位。最高权威部门认为滇黔桂边区不是根据地,而是游击区。回文山后,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叫《一个不该落下的名字——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刊登在《文山日报》和《云南革命老区》上,文章刊发之后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注意。

为了早日争取国家权威部门确认滇黔桂边区的根据地地位,文山州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简称“老促会”)围绕着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问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2014年州老促会向州委建议,举办一次全国性的滇黔桂边区红军游击队革命史理论研讨会。州委采纳了这个建议。经过一年多的筹备,2016年12月26日,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的日子,由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文山州委主办的“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游击队革命斗争史学术研讨会”在富宁县举行。来自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和全国各地的党史专家齐聚富宁县城。

在这次研讨会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龙新民在大会上发言说:“我谨代表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开创滇黔桂边区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作出重大贡献的云南各族干部群众表示崇高的敬意!”

龙新民同志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创建了几十块大大小小的革命根据地,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就是其中一块独立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是西南地区创建时间最早、坚持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参与少数民族最多的革命根据地。根据地有坚强的党的组织,有英勇善战的红军游击队,有人民群众选举产生的革命政权,有用各种形式组织起来的赤卫队,有竭尽全力支持革命的各族人民群众。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史,是红军指战员充满革命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热血谱写的一部荡气回肠的壮丽史诗。”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宣传教育局局长任贵祥同志在大会上发言说:“中国工农红军滇黔桂边区游击队,是邓小平、张云逸等领导的百色起义播下的革命火种,它所创建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边疆民族地区创建的一块有特色的革命根据地。它是中国革命处于低潮,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创建和发展的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可歌可泣的光辉业绩。”

两位领导铿锵有力的声音,怎不令人心潮澎湃!这是国家党史研究的最高权威部门第一次公开肯定以富宁为中心的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历史地位,这也是对文山老区人民历史功绩的高度褒扬,这也是文山州老促会和州、县党史研究部门多年努力的一个目标,现在这个目标终于实现了!

二、老区精神发扬光大

习近平总书记说:“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老区人民为党和国家作出了巨大贡献。老区人民对党无限忠诚、无比热爱。老区精神积淀着红色基因。”

老区精神概括起来讲,主要是爱党信党,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舍死忘生,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不屈不挠,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顽强斗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态度;鱼水情深,生死相依的光荣传统。这种精神是团结民众,汇聚民心、唤起民心的光辉旗帜,是战胜敌人、壮大自己、克服困难、赢得胜利的锐利思想武器。也是老区群众脱贫的活力源泉,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强大动力。

文山州老促会自成立以来,就一直把老区的宣传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多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文山老区为中国革命作出的重大牺牲和贡献,为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文化,做了许多有效的工作。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在州委的关心支持下,老区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老区精神渐渐深入人心。

一方面文山州老促会通过编写的《老区动态》及时传递中央和省、州党委关于老区工作的指示,及时反映文山老区开发建设的新经验、新成绩;另一方面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参与老区的宣传,尤其是依托各级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州老促会在《文山日报》、文山广播电视台、《含笑花》杂志开展“情系老区有奖征文”“革命老区60年巨变征文”“媒体记者老区采访报道”“文艺工作者老区巡礼”等活动, 编辑出版《云南革命老区·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专辑》《含笑花·文山老区专辑》、大型画册《红色文山》《中国老区建设画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特刊》、八集大型革命历史专题片《红色文山》;以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革命斗争为题材,本土作者创作出版的大型电视剧剧本《红棉红》和长篇小说《苗岭雄鹰》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外,《中国老区建设》刊物刊发了10多篇关于文山老区的稿件,《云南革命老区》刊登文山老区的稿件达200余篇。为了进一步弘扬老区精神,州老促会还与州委党校、文山学院等院校合作,让“文山老区知识”进党校干部培训课堂,近千名科级公务员受到红色教育;让“文山老区知识”进大学课堂,文山学院万名师生在进一步了解老区精神的同时,也接受一次爱国主义教育。

革命遗址是老区精神红色基因的载体,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保护和开发好革命遗址既是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促进老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全州的革命遗址中141个得到保护,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遗址18个,列为文物保护遗址23个,部分革命遗址得到修复重建和有效利用。如文山市洒戛竜的文山州第一个党支部旧址、砚山县红果树村的王有德旧居等,已经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延伸点,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一件件珍贵的烈士文物,栩栩如生的再现风起云涌的革命历史,诠释着老区精神的内涵。数以万计的干部群众在聆听讲解和观看展出实物中接受了老区精神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文山人民又不断赋予老区精神新的内涵,如以爱国奉献为核心的“老山精神”,“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疇精神”,努力为实现经济社会新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不懈努力和奋斗着。

三、老区旧貌换新颜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老区和老区人民,对老区的开发建设和改善老区人民的生产生活有过许多指示。2013年11月25日,习总书记在山东省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视察时说:“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庄严的承诺。各级党委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文山老区得到了国家有力的资金支持,仅在2012年至2017年的五年间,国家投入文山的扶贫资金就达到133.5亿元,文山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城乡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不用多说,广大农村的变化特别值得说道。全州农村,通过整村推进、小片区开发、危房改造,实施饮水工程、通达工程、村村通工程、幸福乡村、美丽家园、劳务输出等工程和项目,使过去行路难、住房难、饮水难、看病难的状况有了明显改变。如今,大多数农民住上了小洋房,烧水煮饭用的是液化气、沼气或电,出门就走上了平坦的硬化路,再也不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生产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一个个山清水秀房屋新的新农村把壮乡苗岭打扮得更加美丽。丫乎寨、塘子边、小竜白、马鞍山、六湾坡、仙人洞、天生桥、杨柳树、山瑶搬迁新村、大江东、小洞、小麻栗坡、鱼塘堡、大坝……每个县都有一大批这样的美丽乡村。仅是州老促会直接联系的8个小片区40多个村寨就有6个村寨被评为第七批省级文明村。

西畴县过去曾被生态专家定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方”,西畴人民以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创造了“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硬是把失去了人类生存条件的严重石漠化地区变得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六畜兴旺粮果丰硕、道路平坦房屋新,这更是一个奇迹。

随着2015年2月国务院批准实施的包括文山州八个县(市)在内的《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的逐步实施,我坚信地处边疆的文山老区也将会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老区人民的生活将会像红艳艳的三七花一样火红。

猜你喜欢
文山州文山边区
自律是青春的必修课
后来,我们都走散了
对云南省文山州壮族传统体育项目抛绣球的研究
文山州高原特色农业稻鱼鸭稻田生态循环种养技术
抗战时期边区人民调解制度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在陕甘宁边区的宣传斗争
文山 ,春光中写下的赞美诗(组诗)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闽粤赣边区革命历史纪念馆
文山州承接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