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新芝 张沙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2.楚雄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
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影响研究①
赵新芝1张沙2
(1.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云南昆明 650500;2.楚雄师范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 云南楚雄 675000)
大众体育文化交流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中提出的新见解,更是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该文以大众体育文化交流与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分析、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展分析、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影响分析等3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的发展建言献策。
大众体育文化 交流 全民健身
大众体育亦称“社会体育”“群众体育”,是为了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在社会上广泛开展的体育活动的总称[1]。它包括了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体育活动,其相关体育运动项目的文化即称为大众体育文化。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而制定的纲要。1995年6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相关细则,2016年6月国务院再次颁布《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主要就中国体育发展是十三五期间,就如何深化发展体育改革、发展群众体育以及倡导全民健身新时尚,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等做出了部署。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则针对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大部分常见运动项目,包含对内与对外的相互交流互动,主要是为更好地发展社会大众体育,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际发展。
大众体育文化交流主要涵盖了社会体育与群众体育。主要是为了在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基础上娱乐身心,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而社会体育和群众体育则包括较多: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等。大众体育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文化活动的引导[2]。因此,我们将大众体育活动又称为一种文化活动,一种介于体育文化范围内的广泛文化。我国的大众体育文化则包含较为广泛,有着民族和形式之分,比如: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和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另外,还有一种是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在我国逐渐兴起的一种奥运文化,也正是由于这种后起的奥运文化在我国一度掀起了全民健身的热潮,对我国公民养成体育运动习惯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2016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2016—2020年),并在其中强调拓展国际大众体育交流,引领全民健身开放发展。坚持“请进来,走出去”,拓展全民健身理论、项目、人才、设备等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全民健身向更高层次发展。加强全民健身国际交流平台,加强国际间的互动交流,传播和推广全面建设发展过程中的中国式文化,提升国际影响力,增强国家体育软实力。可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全国公民的共同参与,更重要的是在参与的过程中起到传播和弘扬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
2.1 内部交流(国内交流)
大众体育文化内部交流是一项集社会多种体育活动为一体的体育文化交流过程。我国大众体育分类较多,涉及面广,56个少数民族就有56种民族的体育文化形式。传统体育与新兴体育运动各有着不同的文化内涵,职工体育、学校体育、群众体育等都有着各自的体育文化精髓,多种形式的大众体育运动相互交流,能够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创新出更多的体育文化新内涵。
2.2 外部交流(国际交流)
习近平访问印度时提出中国的太极和印度的瑜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之后,中印两国在太极和瑜伽两个项目上进行大量的交流合作,如云南民族大学的中印瑜伽学院、印度辩喜瑜伽大学的太极国际学院、昆明理工大学举办的首届GMS大学生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第二届南亚、东南亚大学生文化体育昆明交流活动涉及了排球(男女)、足球(男子)两项运动项目,福州的青少年国际体育文化交流活动,等等。近年来,国内众多的体育文化交流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大多数的体育运动项目在国际间进行交流合作,被更多的国际友人熟悉和了解中国的大众体育文化。
总而言之,大众体育文化的交流对我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展有着一定的促进意义,在国内交流和国外交流等形式上,越来越多的国民加入到了全民健身计划中,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加入到全民健身中等同于与国际接轨;在交流的过程中,各省和各国的大众体育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交融和互动,将各自的大众体育文化带到了不同的领域和国家,对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发扬和传承的作用。可见,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进一步落实,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3.1 促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
任何一种文化的产生都是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不断完善,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众体育文化的崛起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的必然产物。在社会的进步过程中,体育元素的摄入,使得人们对于健康的认识越来越重视,大众体育文化作为体育元素的先驱,不断地在人们生活的视野当中扩散。大众体育文化交流是基于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础之上,以其优势为特点的交流形式,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升级为一种对全民健身事业起着积极促进作用的文化交流形式。
3.2 完善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现代化的生产方式进入人们的生活起居。在学习和生活工作中,人们的体力劳动和运动逐渐减少,脑力劳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方式,使得人体局部的负担增加,长此以往,人体内坠部分神经系统之外的其他系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功能下降,尤其是人体的运动系统。由此,导致了“亚健康”现象逐渐成为一种新的城市病。1995年国务院颁布了《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之后,国家开始大力推进社会体育事业,2008年经过了北京奥运会,大众体育逐渐在国民的视野中出现,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经过不断的完善和落实后,群众体育成为了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点,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在被人们认可和接受的同时,我国全面建设计划纲要发展过程从督促执行逐渐过渡到了积极落实。借助着新科技的不断创新,各种以运动为主题的科技产品问世,大众体育文化交流成为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人们在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大众体育文化交流的同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则逐渐成为了一种社会现象。
3.3 提高了我国社会体育发展的进程
随着改革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科学的不断发展,为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社会环境。双休日、国定假日等一些休息时间逐渐成为了大众体育蓬勃发展的主要保障,“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等流行元素开始成为新一代年轻人的口头禅,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在大众体育文化发展的基础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热潮。国家体育总局的“阳光体育、亿万职工健身活动、体育三下乡、三走等体育活动的号召,都对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大众体育活动的开展起着决定性的推动作用。2009年国务院批准每年8月8日为“全民健身日”,无疑将大众体育的文化和活动的普及再一次推向了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高峰;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在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的今天,成为了一种新的运动形式,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交流,都对我国社会体育事业的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大众体育包括了职工体育、农民体育、社区体育、老年人体育、妇女体育、伤残人体育等体育活动,发展大众体育文化即为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则是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要发展、要落实,就必须要以大众体育发展为基础。大众体育文化交流则针对现阶段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开展的大部分常见运动项目,包含对内与对外的相互交流互动,为更好地发展社会大众体育,贯彻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际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因此,大众体育文化交流的发展是全民健身计划纲要落实中的重要一步,更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重要部分。
[1]张维寿,张建业,曹怀珍.21世纪中国大众体育文化的兴起及其对人的影响[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4,18(3):84-86.
[2]陈艳.论08奥运会与我国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2):121-123.
[3]桑振洲,王少春.我国大众体育文化的发展现状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11(1),33(6):14-17.
[4]桑振洲,王少春.我国大众体育文化观念发展的历时分析[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2(1):23-26.
G80
A
2095-2813(2017)02(b)-0169-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5.169
赵新芝(1990,7—),女,汉,安徽亳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学校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