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方圆 邱有平
巧借“东风”吹开“富民花”
——三问石城县旅游扶贫富民之道
□ 李方圆 邱有平
韵味独特的陈联围屋前,游客沿着石子路寻找悠悠古迹;瓜果飘香的木兰小琴百香果园,游客采摘正忙,欢声笑语一片;山高水清的赣江源景区,激情四射的赣江源漂流让游客赞不绝口……近日,笔者在江西石城县采访时看到,一幅幅“生态彩笔绘美景、湖光山色醉游人”的画卷在城乡间流淌。
曾经遥远偏僻的石城县,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将静待深山无人知的的绝美风景变成“钱”景?让破旧脏乱的乡村成为游客心中牵挂的乡愁?让廉价滞销的土特产成为供不应求的国货出口海外?带着这些疑问,笔者深入走访石城县城乡,寻求破解之道。
“几年前,我们因为编撰书籍《走遍石城》而在新坪村走访拍摄,无意中发现了八卦脑这片人间仙境,只见万亩高山草甸上,高大挺拔的野生杜鹃花树葱翠成林、蔚为壮观。于是我们用镜头拍下了这里的美景并向世人展示,立马引起了县领导的重视并开发成了景区。”石城县图书馆馆长刘敏说道。
据刘敏介绍,石城县集中精力探索和考察旅游资源,县政协还专门组织县内各方面的专家成立考察队,对全县旅游资源进行考察探索,发现的八卦脑、上温寮温泉、龙潭等绝美的自然风光不胜枚举,如何将这些丰富的旅游生态资源变成贫困户增收致富的“钱”景呢?
“我们巧借旅游项目的开发利用,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石城县旅发委党委书记陈莉芳告诉笔者,近年来,石城县整合全县旅游资源,引进浙江麟德、北京巅峰置业等知名公司编制规划,引进中国文化集团、杭州赛石、广州潮流等大型企业建设景区,与江西杰安德等企业合办旅游文化节、新景区开放等大型活动,全力打造特色景区,擦亮旅游品牌。今年1至7月份,石城接待游客239.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41.2%和58%。
“如今八卦脑景区开放迎客了,我们贫困户在景区门口卖点土特产,有时一天的收入也有几百上千元。”新坪村村民吴良旗乐呵呵地告诉笔者,他还被景区应聘为清洁工,每月有近千元的工资收入。据统计,今年来,石城县通过景区公益性岗位已安置520位贫困户就业。
木兰乡陈联围屋,青山环绕,绿树成荫,一方方水塘波光粼粼,古老而独特的陈联围屋坐落于山水之间,甚是美哉!
在琴江镇大畲村,房前连片水塘荷叶葱郁;屋后通天石笋气势恢宏,外来游客接踵而至。村民们根据自己的专长开起了农家乐餐馆、客栈、旅游纪念品店、土特产店、出租车服务等,捧上了“旅游饭碗”。
“人口仅256户的大畲村,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05户、329人。目前建档立卡贫困户只剩44户162人。”石城县县委办干部、大畲村精准扶贫工作队驻村第一书记邓过房向笔者介绍。近年来,石城按照“一乡一景、一村一品”的思路,把秀美乡村当作最基础的风景来描绘,因地制宜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打造出小松古井、琴江大畲、龙岗水庙、木兰陈联等一批特色生态村、特色文化村、特色产业村和大畲村4A级乡村旅游点、龙岗旺龙湖生态旅游度假区等多个乡村旅游点,深受众多省内外游客青睐。
目前生态乡村旅游深受热捧,如何打破瓶颈,从全国众多特色各异的乡村旅游点中脱颖而出成为取胜的关键!
“若游客到景点‘一看了之’,毫无附加值。为破解旅游项目单一的难题,石城从提升游客的参与度作为突破口。”据石城县旅游局工作人员张丽玲介绍,石城县将文化、美食、景色很好地融合,在乡村旅游点设立打肉丸、包饺子、采摘莲子、舞石城灯彩等体验活动,让旅游项目丰富多样。
贫困户的旅游农副产品仅在景区和商店销售,销量是有限的,如何破解销售困境?
木兰乡在圩镇成立农村电商服务中心,联合石城邮政在“十三五”贫困村陈联村成立“邮乐购”,打造村级电商平台,帮助贫困户线上销售白莲等农产品。该电商平台以高于市场价5元的价格帮助贫困户销售白莲,10多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据了解,石城与阿里巴巴、京东、邮政等一线品牌电商企业合作,建成物流集散中心、O2O线上线下体验馆、3个运营中心及54个村级电商服务站,其中29个贫困村电商服务站已顺利投入运营,帮带500余名贫困群众通过电商平台销售白莲、土鸡蛋、花生等农特产品增收。
有了互联网的推波助澜,石城县农副产品销量和价格一路飙升,稻花鲤鱼干从三年前的50元每斤到现在180元每斤,红菇从300元每斤飙升到1800元每斤,土鸡、土鸭从过去的20元每斤到现在的60元每斤……上万名外出打工百姓纷纷返乡创业,共享全域旅游的“红利”。
木兰乡陈联村电商服务站通过网络为贫困户销售白莲
木兰乡陈联村电商服务站为贫困户分装白莲
李方圆,石城县委宣传部;邱有平,石城县木兰乡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