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报道组
让文艺在扶贫中大显身手
——记鄱阳县文联主席徐燕
□ 本刊报道组
如果把扶贫比喻成“滴灌”的话,那有一个好的带头人,就有了一根顺畅的“管道”,直接决定着扶贫成效。
徐燕是鄱阳县文联主席,面对国家级贫困县的现状,徐燕坚持以脱贫攻坚为统领,围绕“精”字下功夫,立足“准”字出实招,着眼“文”字想对策,团结带领当地广大文艺工作者,积极探索创新文艺扶贫机制,为广大贫困户提供了精神支撑、创造了增收价值、营造了发展氛围,为推动鄱阳脱贫攻坚抹上了一笔笔亮丽的文艺色彩。
2016年9月,鄱阳县被评为“中国文联文艺扶贫奔小康示范县”。全国27个,江西省仅鄱阳入选。徐燕同志获得了“江西省文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鄱阳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有162个“十三五”贫困村,贫困人口99414人,占到江西贫困人口总数的二十分之一,是全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去年以来,鄱阳县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总体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吹响了“三年决战摘帽,五年全面小康”的脱贫攻坚号角。
当全县上下都在立下军令状,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之时,“文联如何找准工作结合点,融入到脱贫攻坚的大潮中?”“文艺工作者应该承担怎样的历史使命?”……在全县脱贫攻坚动员大会召开后的10多天里,文联主席徐燕陷入了沉思。
之前多年在四十里街镇担任党委委员、在鄱阳镇担任组织员的履职经历,使得徐燕始终装着贫困群众,她理解贫困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同时她也深知鄱阳县脱贫摘帽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通过基层调研和科学分析,她清醒地认识到,鄱阳人要甩掉头顶多年的贫困落后帽子,没有决心不行,没有志气更不行。而在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中,“文艺”可以发挥特殊的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精神支撑、营造发展氛围、创造增收价值。
积极探索,谋定而动。徐燕马上召开全县艺术家协会扶贫开发工作会,明确“一切工作向脱贫攻坚看齐、一切利益服从脱贫攻坚大局”,牵头制定出台了《鄱阳县文联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实施方案》、《全县文艺志愿队伍管理办法》等10个扶贫文件,以实施“文艺扶贫工程”为载体,以开展艺术培训、文艺演出等文艺扶贫志愿服务为抓手,努力闯出一条“文艺扶贫”大有作为的新路。
很快,在她的直接推动下,书法、美术、音乐、摄影、诗歌、戏曲等协会分别成立了文艺扶贫小分队,与贫困村进行结对帮扶,一批有爱心、有责任、有能力的文艺工作者投入到文艺扶贫工作,使全县文艺志愿队伍人数达到500余人。
今年3月,春暖花开,鄱阳县高家岭镇龙岭村文化活动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由鄱阳县文联组织举办的“文艺扶贫奔小康”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活力四射的开场舞《秀美农村美如画》拉开了序幕,歌曲《同心筑梦绿富美》、快板《五包脱贫人人夸》道出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美好愿望,活动中,县文联为村民免费发放了书籍、春联等物品,把精美的艺术作品和多彩的艺术节目送到了贫困户家门口。
“太感谢您了,我们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好的节目,疲惫和压力瞬间缓解”。看完表演,龙岭村贫困户俞发园激动地拉着徐燕的手说。
路途再远,远不过燃烧的梦,现实再难,难不倒奋斗的心。文艺扶贫是一项持续性的工程,短期不能见效,但徐燕不忘初心,带领着音乐、诗歌、戏曲等协会组成的文艺演出小分队,始终奔走在田间地头,为群众在脱贫征途上送来了春风雨露,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使“脱贫致富”成为每个贫困户心中最强烈最质朴的梦想。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徐燕的率先带领下,“文艺扶贫”工程在鄱阳深入推行,让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都“动”了起来。各小分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深入贫困村一线长期帮扶,在文艺扶贫的大潮中你追我赶,亮点频现。
县书法家协会在珠湖乡建立扶贫基地,发挥艺术家联系广泛,社会影响大的特点,组织书法艺术品拍卖会,拍卖所得全部捐献珠湖乡“微帮扶”平台,解决困难村民住房补贴20余万元。在油墩街镇、古县渡镇等地,义务为乡镇文化广场绘制文化墙,内容包括政策法规、廉政教育、家风家训等,让精美的墙壁“会说话”,成了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县摄影家协会到贫困村拍摄风景、农产品等照片,在网络平台上用视觉语言展示贫困户的生产生活实际,不仅帮助群众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还帮助村里线上推广乡村旅游和农家乐服务。过年期间,正是万家团聚、其乐融融之时,摄影家们却奔波在村村落落,开展“全家笑脸喜迎春”志愿服务活动,为村民们纪录下一个个幸福的新春时刻。
送万福到万家扶贫活动
物质生活的匮乏,精神的愉悦显得弥足珍贵。两年来,徐燕走遍了全县30个乡镇,200多个村庄,她带领全县广大文艺工作者开展了200余场活动,筹集扶贫资金1200万元。
在文艺扶贫活动的激励下,鄱阳人的自信心不断加强、自豪感不断迸发、自觉性不断提高,脱贫攻坚、建成小康,已经在鄱阳深入人心,成为162万干部群众的共识。
去年10月,鄱阳县第三届莲花山柿子文化节上,县文联主办了“莲花山—星火文学创作论坛”、“莲花山书画笔会”、“激情莲花山篝火晚会”等活动,引得万余名游客前来,不但让长在深山人未识的柿子身价倍增,供不应求,也使开展油茶、茶叶、黑木耳等绿色食品的推介会门庭若市。
活动期间,莲花山乡共销售农产品530万元,实现了文艺搭台、经贸唱戏,经济与社会效益双收。文艺助力物质脱贫以“情定莲花山,一山一柿情”为主题的第三届莲花山柿子旅游文化节又一次绽放光彩。
“贫困户收入低是鄱阳农村决胜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文艺更要发挥应有的担当,主动融入鄱阳的经济社会发展之中。”徐燕说,我们在开展文艺演出活动、实现文化励民的基础上,还要在使贫困户在增收上有所突破,实现文艺富民。
对此,徐燕不断探索创新文艺扶贫的模式和路径,在对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计划规划上,制订文艺扶贫计划,注重发挥文艺的功能与作用,积极探索文艺扶贫与生态旅游、社会扶贫的深度融合,精心打造一批文艺品牌活动。
除了莲花山柿子文化节中的系列活动之外,在2016年鄱阳县文化产业招商推介会上,举办了“陶瓷梦、鄱阳情”鄱阳籍中青年陶瓷艺术家作品展,唱响了“鄱阳湖”文化品牌,获得了嘉宾和媒体记者的一致好评;在去年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帐蓬节期间,举办了鄱阳籍国家级青年书法家回乡展,吸引万名驴友狂欢;今年元月,邀请了中国、省、市书协20名艺术家在芦田乡开展“送万福到万家”活动,并举办“翰墨铸光彩一一圆梦鄱阳社会扶贫”活动,艺术家捐赠16件书画、陶瓷艺术品,获得社会捐赠款项470万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全县文艺工作者的努力下,去年9月,从中国文联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鄱阳县被评为“中国文联文艺扶贫奔小康示范县”,全省仅鄱阳入选。优势的文艺品牌,将把鄱阳美名传得更远。
两年前,脱贫攻坚对于徐燕来说,只是一项常规工作、一个政治任务;两年后,脱贫攻坚已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让她魂牵梦绕、难分难舍。她说:“我在开展文艺扶贫这两年中,有苦有乐、有感慨有感动,收获了不一样的人生。在文艺扶贫这条道路上,我会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于龙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