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
【摘要】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层出不穷的幼儿园食品安全事件使我们警醒,必须严格把控幼儿园食品的安全。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不断更替、发展的源头,是我们的明天。本研究从现实状况入手,着力分析影响幼儿园食品安全的各种可能存在的因素,并试图深层次的纠其原因,从而提出更为有效的对策。幼儿园食品安全主要体现在:一食品原材料安全;二是加工食品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就餐坏境。为改善幼儿园食品安全,本文提出了五种对策:一是从源头抓起,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安全;二是从食品加工过程抓起,对食品加工进行严格要求;三是提高幼儿园的就餐坏境;四是加强幼儿园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从这几个方面以达到解决幼儿园食品安全的效果。
【关键词】幼儿园 食品安全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040-01
一、幼儿园食品安全存在的问题
1.食品原材料安全问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面上各种商品鱼龙混杂,由于政府部门、食品质量监管部门和学术界对食品安全的宣传力度不够,饮食安全宣传不到位,造成有关危险性评估知识的普及度较差,食品安全意识淡薄[1]。各种食品原材料出现了各种问题,如馒头中的增白剂、食品运输过程中的防腐剂以及一些蔬菜农药超标等问题。在如此纷繁的大市场下,谁也不能保证谁买到的东西是安全的。幼儿园在原材料采购上必然也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加之幼儿园负责人及其食品从业人员对幼儿园食品安全工作认识不足,更使幼儿园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2.食品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食品加工过程是整个过程(包括采购、加工、进食)最重要的环节,然而恰好是最重要的环节最容易出现问题。幼儿园问题主要体现在:(1)采购员采购的食品原材料没有按类分开存放很容易造成交叉污染。(2)剩余食品在室温下存放后,又直接拿给小朋友食用。(3)生熟食品容器、区域和加工工具没有分开和区别标志。(4)食品加工人员如厨师等在加工过程没有做相关措施,如进食品加工区之前应洗手并消毒、佩戴口罩、手套。(5)学校负责人及食品从业人员教育程度低,卫生意识淡薄,不能严格按照卫生标准操作,食品从业人员流动大,管理不规范。[2]
3.幼儿园的就餐坏境
现在大部分幼儿园,尤其是私立幼儿园为了节省开支,减少了幼儿园的室内空间,小朋友每天的活动范围很小。每天的午睡,上课,午餐等活动都是在一间教室里进行的,上课的时候使用的小桌子,到了午餐的时候就变成吃饭的小桌子。这种规划体现出了很大的不合理性,可能因为消毒等相关措施不严密等污染食品,影响幼儿身体健康。
二、建议与对策
1.保证食品原材料的安全
从许多幼儿园管理的经验中可以了解到:食品原材料集采购、定点采购、向相关供货商及时索取有关有效证件,可以较大程度上保证原材料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建议有关食品行业和政府部门要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提出的“农、校对接”的号召,多于信誉度比较高、生产规模较大的“绿色无公害蔬菜”种植和养殖基地以及食品加工企业联合对接,严格把守食品原材料采购质量关。从而更好的保证幼儿园良好的供货来源。
2.从食品加工过程抓起
首先加大幼儿园厨房基础设施的经费投入,幼儿园厨房基础设施规范可以有效减少和预防各种食品因质性的不同而交叉污染,防止疾病传播,如建立生食储备区和熟食储备区,各种食品分类储存。其次,剩余食品在室温下储存后应直接废弃,不能再给小朋友食用。再次,要定期检查储存食品是否过期,以防小朋友食用后出现中毒情況。最后,厨师及相关人员在厨房工作时应做到:进入厨房前要洗手消毒、佩戴口罩以及一次性手套等。
3.提高幼儿园的就餐坏境
严格依据相关管理条例,提高幼儿园的就餐环境,幼儿进食区的空间范围不能过于狭窄,应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就餐环境要舒适、清洁、空气流通,餐室、餐桌要洁净,餐具要卫生。幼儿的进食区应与活动区分开,保证进食区的坏境质量。同时也要保证进食区要定期打扫并消毒,以防滋生病菌及蚊虫。
4.加强幼儿园从业人员思想道德教育
首先,应加强幼儿园从业人员最基本的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个人行为和卫生习惯,特别是在厨房工作的工作人员,自觉做到从采购到加工过程的无污染。其次,应加强幼儿园从业人员关于饮食卫生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尤其是要认真组织在厨房工作的工作人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掌握各种原料的加工处理。
参考文献:
[1]李良红,方晓阳.对我国食品企业实施HACCP体系的思想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4,(10)
[2]刘东星,平原.HACCP在餐饮业卫生监督中的应用[J].医药与保健:下旬版,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