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摘 要:通过分析我国消费金融的特点,以及陕西省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发现当前陕西省消费金融公司存在个人征信缺乏、风险控制不完善、核心竞争力不足等问题。基于此,指出其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建议,以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发展,完善西北地区消费金融市场。
关键词:消费金融公司;困境;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126-02
一、我国消费金融的特点
从最初各大银行的信用卡消费,到现在的蚂蚁花呗、京东白条等信用消费的兴起,消费金融已经慢慢打破中国家庭传统储蓄消费的财务模式。有了消费金融的支持,消费者可以跨期支配个人收入,这使得消费者当期的消费能力显著扩大,从而促使大型家电、数码移动终端和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对相关产品市场的迅速壮大成熟也尤为重要。目前我国消费金融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消费金融借款人的资金用途与还款来源相分离
消费行为对消费者而言本就是对财富的消耗而非直接收入,因此,消费金融机构在审查消费贷款资格时,主要依据的是对消费者未来收入状况的预期,再决定为借款人提供适当的资金支持,以填补消费者当期收入、财富与消费需求之间的缺口,消费金融的资金用途和主要还款来源之间一般不存在直接联系,而带有投资特点的生产性贷款与之差别就很大了。
(二)风险特征更为复杂
消费金融的借款者为个人,与公司借款者相比,其风险抵御能力低,还款能力不仅容易受到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还可能受到各种个体意外事件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还款能力容易出现较大波动。与生产性信贷不同,消费金融的借贷双方有较高的信息不透明度,再加上我国个人征信制度的缺乏,借款人提供虚假信息、故意隐瞒信息等欺诈行为的实施更为便利,消费金融机构面临着巨大的信息不对称风险。
(三)需求呈小额高频特征,客户群体收入层次分布广
据调查,消费金融的单笔金额一般不超过100万元,主要集中在1万元以下,这正好与消费行为特征相吻合,呈现零散高频的特征。正是这一消费活动特征,使上至商业银行的顶端高净值客户,下至低收入群体都成为消费金融的主要客户。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呈现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与互联网金融三足鼎之势。商业银行消费金融业务的资格审查较严,以社会地位、个人财富、收入来源保障、过往信贷记錄状况等为评判标准,准入门槛最高,偏重于中高收入群体;而消费金融公司服务的对象,则更多集中于在银行没有信用额度或信用额度不足的中低端客户群,如低收入家庭、在校大学生、刚进入职场的青年等,具有普惠大众的特点,因此,我国近年来一直在大力支持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并在多个城市开展试点工作。
二、陕西省消费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一个城市拥有消费金融公司,对当地的企业和个人都是极大的便利。银行将大多资金借给企业,当市民个人消费难以得到满足时,却很难得到金融机构的帮助,而消费金融公司弥补了这一空缺。2013年西安市被列入消费金融试点城市,已运营的北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和2016年底复批的陕西长银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将在推动信贷消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上冲在最前端,而作为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的捷信金融在陕西地区亦有较深的渗透力。
据捷信公司数据显示,在2015年这一整年里,陕西省居民消费信贷额以每月8%的速度递增,单笔平均贷款额不到3 200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从贷款人年龄分布来看,有60%以上消费贷款人年龄集中在20—29岁,“90后”已成为消费贷款市场的主流客户群体;而在贷款用途上,有90%以上的消费贷款用于购买手机,其次是占6%的摩托车消费贷款,而电脑消费贷款占比仅为2%;虽然全国范围内男性是消费贷款群体的主导力量,但在陕西省,女性消费贷款占比却高达59%。而陕西省本地的消费金融市场主体由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构成,另有互联网消费金融在年轻消费群体中占有一定地位,其业务经营模式主要包括机构推荐模式、机构采购模式、商户合作模式与校园分期模式。
三、陕西省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困境
与上海、北京、杭州、南京、青岛等试点城市相比,陕西地区的消费金融公司的业务渗透力有限,乡镇农村等地存在消费信贷空白,经营模式受本地消费习惯的局限,在内容上缺乏创新,且在风险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总体来看,主要存在以下三个困境。
(一)个人征信系统不完善
消费信贷和个人信用记录发展较早的欧美国家经验显示,完善的个人征信系统是消费金融市场可持续的重要保障,也是消费金融机构控制风险、提高核心竞争力与长久发展的基本保证。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不完善,居民的个人信息分别掌握在以公安、交通、税务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和以银行、保险、证券为代表的企业部门,这些部门目前在机制内都存在未联网或联网不畅等问题,因此彼此间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尽管中国人民银行已于2006年建立了个人信息基础数据库,但其信息主要来源于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收集的主要是信贷业务中的还款记录,类型比较单一,而且还无法覆盖在校生、刚参加工作的人员等无信用活动的客户群体。除此之外,陕西省地处西北内陆,经济起飞较晚,发展较慢,消费观念传统,信用消费历史较短且覆盖面低,而陕西省消费金融公司的潜在客户就包括了一部分无正规信用信息人群。
(二)风险管理模式不成熟,资产质量较低
消费金融公司的门槛低于商业银行在于其审批手续相对简便、借款人的资格要求较低,但这使客户群体拓宽的同时,也增加了机构风控的难度。为拓展业务,与同样面向中低端收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争夺市场,部分消费金融公司审贷规则依赖大数据与同业审贷结果,催生出一条完整的非法“助贷”产业链。endprint
金融的命门是风控,而风控的命门是数据和模型。目前消费贷款风控数据同质化严重,真正有特色的数据掌握在用户群庞大且黏性强的互联网公司手里,其他公司对数据的简单挖掘与无迭代的风控模型的应用,使风控规则的技术能力得不到提升。
根据银监会披露,截至2016年9月,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平均不良贷款率达到4.11%,不仅高于商业银行平均水平,而且较2015年同期水平提高了1.26%。2016年底实现扭亏或盈利的消费金融公司基本都是商业银行旗下子公司,有传统的风控机制做保障,而产业系的消费金融公司不但未实现盈利,甚至出现亏损扩大。
(三)综合成本率较高,扩大逆向选择风险
目前消费金融公司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借款人的消费贷款利息、服务费、手续费等。借款人需要支付的年化综合成本率在20%左右,远高于银行贷款利率。虽然伴随高风险的较高收益率十分可观,但这却使借款人的负担大大增加。尤其是收入水平较低、资信欠佳的人,将要面临的成本利率可能要远高于其还款能力。在这种情况下,具备较高还款意愿且资信尚可的借款人,是消费金融市场上被追逐的香饽饽,有很大的选择余地,在选择时可以选择利率优惠且手续简便的机构,而那些还款意愿不强或缺乏审慎考虑的冲动型消费者,更愿意接受机构在利率、贷款手续、时间等上面的要求,这种逆向选择就会放大消费金融公司的实际风险。
四、推动消费金融公司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加快完善我国个人征信系统
通过实现全国政务部门数据的联网,以各类个人公共信息资源的整合为基础,完善以政府为主导的个人信息数据库,规范公共查询服务功能,扩大信息的使用范围。除此之外,要规范征信市场,促进个人征信公司的健康发展,培育和扶持具有公信力和市场影响力的征信服务机构,推进征信服务的市场化进程。
(二)建立分层消费金融业务体系
由于消费金融客户之间在资产、收入状况、消费特点、金融服务偏好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分层构建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向客户群体推出更加多元的产品与服务。以商业银行新设与参股为主导,逐渐规范消费金融公司的运营,建立起大数据分析、标准化流程、独立风控的新型模式,同时,将高端客户与普惠客户相分离,分别建立相应的组织体系,为不同层次的客户提供具有针对性强的消费金融服务。此外,消费金融公司应根据客户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需求和风险特征,提供相应的消费金融服务,增加客户黏性。
(三)加快風险控制规则建设,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消费金融公司应该针对消费金融业务的特点,建立起包括客户资质、利率成本、贷后管理、违约催收等环节的一体化风控体系。
首先,应构建其自主的客户信用评分模型,以客户评分为基础,为不同种类的消费金融产品设立差异化的贷款资格。同时,加强与第三方征信机构提供的合作,获得客户社交数据、电商交易数据、公共记录等数据,建立动态的监测模型,对行为异常与可疑的客户要及时采取跟踪监控,并核实其最新的信用状况,采取必要的风险防范措施。最后,要增强风险监测模型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历史风险事件的分析与不断迭代,逐渐完善风控模型,持续提升对高风险行为的防范能力,降低判断的失误率。
参考文献:
[1] 蔡洋萍.我国普惠性消费金融公司的发展及对策建议[J].金融发展研究,2015,(1).
[2] 游春,尚菲.我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西部金融,2013,(2).
[3] 叶湘榕.互联网金融背景下消费金融发展新趋势分析[J].征信,2015,(6).
[4] 李燕桥.中国消费金融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选择[J].山东社会科学,2014,(3).
[5] 高千子.我国家庭消费金融的影响因素分析[D].厦门:集美大学,2015.
[6] 凤凰陕西.捷信公布陕西消费贷款大数据,主流客户群体年轻化[EB/OL].http://sn.ifeng.com/a/20160613/4643019_0.shtml,2016-06-13.
[责任编辑 张宇霞]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