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
摘 要: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贯彻使得我国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卓越成就,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使社会经济基础更加稳固。经济发展的未来前景可期。而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思政教育人才同样起到重要作用。思政教育人才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方向指引,为社会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者提供思想上的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行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如何进行培养模式的优化构建,成为当前我国思政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对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阐述分析,进而指出我国当前的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就培养模式的构建提出了相应建议。
关键词:市场经济;思政教育;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29-0090-02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人才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文明建设者同样重要,他们为社会经济发展方向提供了指引,也为物质文明建设者的精神建设提供帮助。在思政教育人才的培养上,我国以相应专业的设立和运作培养出了大批的专业人才。而随着市场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如何在社会经济大变革的环境中实现相应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确保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则需要结合当前的培养模式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最为有效的创新培养模式。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市场经济环境下,平等性和竞争性、开放性以及法制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在人才培养上应当确保人才的高素质,在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实践能力上均较为突出,才能在市场竞争环境中获得人才的长足发展。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同样需要具备高素质,拥有复合型能力,才能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思政教育专业人才除了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并通晓马列和毛泽东的重要思想,还能够深刻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拥有正确的三观,在政治立场和是非分辨上均正确而坚定。此外,思政教育专业人才还应当有着深厚文学素养和人文视野,拥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具备很强的对实际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在当前的信息化社会环境下,还要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能够利用现代教育手段提高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做好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思政教育工作。这给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较大难题。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1.经济形势变化而教学模式未及时改革
从我国社会经济变化情况来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不断深入,经济发展水平有了极大提升,从而促进了思政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可是,虽然我国经济形势有了很大变化,思政教育专业也随之进行了几次大的变革,而落实到教学模式上,其弊端仍然存在,且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出现了新的问题和情况。在教学模式上,仍以口号式和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只是简单地接收知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不强,在多媒体教学的实效性上也达不到相应要求[1]。
2.市场经济作用下考核方式变革仍滞后
不同的市场经济环境对于教学考核的要求也有所不同。在过去经济模式下,教学考核采取的单一化成绩考核能够达到相应的考核目标,而在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单一化、片面式的考核方式远远无法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习情况,对于教学的发展而言也存在严重的不足。落后的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只重视知识而忽视实践的重要性,重视高学分而忽视品行的提高。学生多采取消极的学习态度,在日常课程中不专心听课,而只在考试前进行突击备考,也就很难达到现代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二)在生源和学习、就业上的问题
1.经济形势变化导致生源严重不足
我国社会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市场经济带来的是行业大发展,人们追求的是高收入和高回报,对于金钱和物质的追求成为社会普遍的认知。而在这一大环境下,学生多选择未来好就业、收入高的专业,对于思政教育专业的选择往往不积极,认为其前途不佳,未来就业必然困难重重。这就导致许多学校在思政教育专业上的学生人数不足,只能通过衍生新专业或者以廉价文凭换取生源,导致生源质量不佳,影响后期的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2.市场经济冲击下造成的学风问题
同样,受到市场经济环境的巨大冲击,思政教育专业的学生多是被动选择该专业,对于学习目标的设定多为马虎和凑合,并未在学习和未来就业上有大的追求。学生在学习期间心不在焉,很少制定学习目标和学习计划,在课堂中的参与度极低。在考试当中,大多临时抱佛脚,追求最终的考试成绩以通过相应考核;作弊现象严重,学业荒废问题突出。学生的学风问题严重,也就导致思政教育专业的教学建设存在很大障碍。
3.就业市场环境变化带来就业难题
社会经济环境和就业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得我国的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在就业问题上面临较大难题。从相应的调查数据来看,思政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毕业后有一半以上选择中学教师,部分选择学校的德育工作,其他则多为行政工作和企业地方工作。我国中学教師中德育教师队伍人数已经过满,而向着公务员队伍发展时原有的优势已经在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情况下逐渐失去。就业难题对于思政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而言同样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教师方面存在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差问题
1.市场环境变化导致教师专业知识能力不强
当前市场环境导致思政教育专业的师资问题日益突出。在师资来源上,多是因思政教育专业更好考而选择该专业的毕业生,其在思政教育的基础知识上较为缺乏,且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多重视知识传达而忽视课堂的交流和互动,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实践的思考和总结不足。许多教师的个人主义严重,理论到实践的教学能力不强,造成人才培养上的巨大问题。
2.市场经济冲击造成教师师风师德出现问题endprint
市场经济对于思政教育人才培养的一大冲击便是教师在师风师德上的巨大变化。传统经济模式下,大学校园是象牙塔,是大学教师治学和育人的重要场所。而现在的市场环境下,许多教师为了职称评定和考核晋级挖空心思,没有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当中[2]。同时,部分教师开公司办企业,追求个人化的市场利益,功利心过强,也就在言行导向上为学生作出了不好的示范。
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路径
(一)结合经济现实情况,强化课程考核改革
现有的课程和教材是过去经济形势下的产物,与当前的经济现实不符。为此,应当突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在教材编写当中进行相应改革。在突出教材知识性和思想性的同时,实现其探索性和开放性上的突破,改变传统教材的知识灌输理念,而转为启发式的教材内容。在课程设置上,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明确自己未来就业想干、能干什么,再落實到课程设计上,确保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3]。在原有的专业课程基础上,增加心理学和社会实践等课程,大大提高课程的丰富性。
同时,在教学考核方面,应当主张市场经济的导向作用,进行考核方式的深化改革。在考核项目上,除了考核学生的学习成绩,还应对学生在科研、学术活动中的表现以及社会实践中的表现进行全面评估,要结合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论文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性反映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果。重视对学生德行的考核,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其进入思政教育专业队伍做好全面的准备。
(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深化学籍制度改革
就当前学生存在的学风问题以及就业难题,应当从根源上予以解决,为学生缓解就业的后顾之忧,让其能够放心投入到学习当中。结合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也为实现该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要重视学籍制度改革,在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做好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构建。一方面,认识到学分制和弹性学制的重要性,不断推行相应制度的落实,适应市场经济机制的实际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对现有的学分制进行深化改革,针对跨专业和转专业的学生提供对应的名额设置和机制,确保学生的相应需求得到满足。做好学籍制度的改革,学生后期的考核测评才能更加立体和科学,其学习的积极性也就会更加高涨。同时,通过政府和学校的合力,为学生的就业问题指明方向,帮助学生做好就业规划,缓解学生在就业方面的压力。
(三)发挥市场积极作用,促进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保证良好的师风师德,才能为构建完善的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优秀的思政教育人才提供重要保障。为此,应当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积极作用,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实现教师队伍的良性建设。一方面,对现有的教师队伍管理考核进行制度确定,以科学立体、严格的考核方法对教师进行考核,将未通过考核的教师进行解聘或采取其他方法处置;另一方面,利用良好福利吸引优秀思政教育人才进入,使得思政教育专业的教师队伍拥有专业素养保障,打造良好的师风师德。
结语
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的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着层层的考验,问题层出不穷。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认识到思政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而逐一进行解决,才能使得我国在思政教育事业发展上获得更大动力。除了做好学籍制度改革外,还应进行课程教材的改革,突破原有考核模式的束缚,并强调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1] 秦正为,秦正良.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90-100.
[2] 李旭东,谢晋.基于创业导向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5,(9):94-95.
[3] 罗文芳,章德胜,彭先兵.借助专业实习平台构建思政课大实践教学模式的思考[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6,(2):64-66.
[责任编辑 兴 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