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飞+王雪峰+张建伟
【摘要】结合目前“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现状,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师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和考核方案等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法,为机械制图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机械制图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1-002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全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进程也在不断提速,多元化社会对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多。如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机械类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前各大高校亟需解决多的问题。而机械制图作为机械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就对其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目前高等院校在机械制图的教学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教学理论的枯燥、教学方法的单一和实践教学的匮乏,已经严重影响了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机械制图教学现状
1.有关教学师资
《机械制图》这门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联系比较密切,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对于缺乏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而言,不能准确地把握内容的深度,对一些专业知识理解不足,在授课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此外,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因人而异,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停留在课本上,不符合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需要,教学质量难以明显提升。
2.有关教学方法
不少高校在《机械制图》的讲授上仍是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不能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此外教师在教学手段上缺乏案例教学和讨论教学,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艺术思维和空间想象力的发展。
3.有关教学模式
在教学安排中仍是理论课较多,零件测绘等综合性实验较少,导致学生在识图、读图和测绘等各方面能力较弱。对于复杂的零件,单靠教师的讲授和冷冰冰的图纸,难以使学生清晰地理解并掌握其分析和绘制方法,这是当前机械制图课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的具体体现,以致无法达到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创新意识的实践教学目的。
4.有关考核方案
对学生期末成绩的考核方式仍是传统的试卷考试成绩与平时成绩的综合,其目的侧重于该课程所学知识多少的检测,却忽略了学生识图和绘图等实践能力的考核。因此其考核结果并不能正确而全面的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好坏,与教学大纲的要求相去甚远。
二、机械制图课程改革方案
1.教学师资改革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高校里担任机械制图教学的老师大部分是学院派,甚至有一些刚走出校门的年轻教师。因此规定新进教师需要进行制图相关的专业知识测试,测试不合格的必须加以培训才能上岗。同时,教师要对自己的能力水平有个清醒的认识,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制图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
一方面,重视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将CAD等制图软件与手工制图课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书本中抽象的部分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空间想象力。另一方面,注重任课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采用讨论式和启发式教学,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逐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教学模式改革
在课堂上适当增加一些构造形体和模型的练习。根据有针对性的题目,利用实践动手环节将教学内容有效整合,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加强与实训工厂和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的合作,树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绘图能力,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避免传统教学中学生课堂学习与实际脱轨的现象。
4.考核方案改革
考核内容包含平时成绩20%, 阶段性测试30%,期末考试50%。
平时成绩由“出勤情况+课堂提问+课后作业”构成;阶段性测试是指对学生的识图及绘图能力的综合考核。其形式是依据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每月底出一些符合当前教学进度的制图案例,从易到难,让学生独立完成识图和绘图过程。期末考试主要检验学生在整个学期中对该课程所学知识的系统性考评。
组织形式:平時成绩以平时考核为主;阶段测试根据教学进度随堂进行;期末考试由教务处统一安排考核。
三、小结
通过以上改革方案的实施,解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师资水平的提高需要学院和系部的共同把关;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案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任课老师的备课及教学设计任务量,但是可以真正意义上激发学生学习制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并获得识图和绘图的技术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将建新.机械制图教学灵魂剖析[J].现代企业教育,2007,(7)
[2]黄国波.《化工制图》与AutoCAD组合教学模式探讨[J].广州化工,20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