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慈善法》之我解

2017-11-27 15:07李开友
慈善 2017年6期
关键词:慈善机构慈善事业慈善

李开友

《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颁布实施已是一周年了,作为一名专业的慈善工作者,在学习贯彻慈善法一年的实践过程中,有颇多的收获和体会,这里就我个人学习理解慈善法的一些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2016年3月16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并于2016年9月1日实施。慈善法的出台,这是我国慈善事业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莎士比亚曾说:“慈善是高尚人格的真实标记。”一个人的高尚,正是基于平时的点滴善举。在当今时代,慈善捐赠数量的多少和参与的人数比,能够反映出一个国家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在我国,慈善是对政府保障体制的重要补充。中国慈善行业历经近20年的发展,募捐总额已从0增长到2016年的1346亿元(这不包括未列入统计范畴的企业、单位内部互助捐赠以及民间未通过慈善机构的直接捐赠)。总的来看这个数量与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是有非常大的差距。如美国2016年的慈善捐款达到3900亿美元,相当于25740亿元人民币,是我国慈善捐赠总数的19倍。中国慈善行业长期处于低迷状态,其原因很多。一是经济发展和人民收入不平衡因素;二是人们慈善意识和观念差距,很多人都认为慈善捐赠是富人的专利,普通人多“以善小而不为”;三就是制度监管层面的缺陷,多年来慈善都“无法可依”,慈善行为乱象丛生,各自为阵。如:前几年曾经轰动一时的郭美美事件中,存在慈善款项遭挪用,救灾物质被摆着发霉等“丑闻”,民众对于中国的慈善机构也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失望。

要改观这种局面就必须立法,通过法律手段管理规范慈善事业。慈善法十年磨一剑终于诞生,是现实环境的迫切需要,也是改变慈善环境的制度保障。慈善法的正式出台实施,就是立足于“立法慈善”“依法治善”“以法兴善”。

慈善法不仅是社会公器,更是公益慈善、公益事业法,是推动整个社会公益事业前进的法律,慈善法要求人人遵守、人人有义务、人人有责任。

慈善法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慈善事业的法律,系统地规定基本的慈善法律制度,其内容包括:总则、慈善组织、慈善募捐、慈善捐赠、慈善信托、慈善财产、慈善服务、信息公开、促进措施、监督管理、法律责任、附则,共计十二章,一百一十二条。

慈善法应是一部什么法?慈善法是一部慈善事业的基本法。系统规定基本的慈善法律制度,包括慈善概念、慈善机构、慈善政策等等;慈善法是一部慈善事业的促进法。明确规定国家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措施;慈善法是一部慈善机构的组织法。系统规范慈善机构的登记、认定条件、认定机构、认定程序,慈善机构的章程和内部智力结构,慈善机构基本的行为准则等等;慈善法是慈善事业保障法。慈善法明确了政府规范慈善行为的权力和界限,包括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处罚以及行政、民事和司法的权利和责任等。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完全志愿的慈善行为,助推广大人民群众的慈善热情,广泛培育慈善意识,从法律层面规范慈善活动、慈善行为,促进慈善事业多元化的有序健康发展。慈善立法要弘扬的是平等主体之间出于真诚友爱和关怀而做出的善举,而不是出于廉价的同情和怜悯。

第二,通过立法构建慈善法制框架,建立完善的慈善法律制度,去容纳健康的慈善理想、真诚的慈善努力、规范的慈善运作、自由的慈善行为和有效的慈善救助。有了这样的一个慈善法律框架,社会的慈善力量才可以有依托。

第三,保障慈善机构的公益性,提升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慈善机构作为公益性特点最为突出的民间组织,担负公益使命,慈善法规定其享受优惠政策,汇集公共资源,赢得社会名誉。慈善法设定了具有针对性的具体制度和机制,来保障慈善机构能够沿着正确的法制轨道发展,不能让慈善机构成为权力的傀儡、金钱的奴隶,甚至沦为犯罪的工具。

第四,慈善法明确政府和社会在慈善事业发展中的关系、地位和权界。特别明确了各级政府在发展慈善事业、促进慈善组织发展、完善捐赠减免税政策等方面应当有哪些职责、使命和作为。

第五,慈善法倡导的是人人参与的全方位覆盖的大公益、大慈善格局。慈善法所明确的慈善捐赠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这说明任何人任何组织都可以,也有必要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参与慈善活动是多方面的,一是捐款捐物;二是参加志愿服务;三是传播慈善思想、理念、文化;四是为慈善活动提供支持、帮助或给予方便等。慈善法在慈善活动范围上也做了更加广泛的扩展,从过去慈善活动单一的“扶贫济困”,而扩展到扶老、救孤、恤病、助残、优抚;救助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促进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的发展;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以及符合慈善法规定的其他公益活动。

慈善来源于民间、依靠民间、惠及民间。慈善事业目前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之一,即: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三个板块主要是依靠政府的力量,那么慈善的力量和责任则主要是起补充作用,拾遗补缺。这是慈善立法的重要前提。慈善靠大众,而不是靠大款,有一种观点认为,慈善是用富人的钱为穷人服务,是杀富济贫。其实,域外慈善事业的发展历史表明,普通的社会公众才是慈善力量的源头。

第六,慈善法要求任何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都公开透明接受监督。中国慈善事业要想走得更远,一方面,须甄选正规的慈善机构,严打假募捐、骗捐行为。另一方面,慈善款项的流向必须更加公开透明,做到该公开的依法全面公开,让慈善在阳光中运行,“开门慈善、公开慈善、透明慈善”全面接受政府、审计、媒体、捐赠人及社会公众监督。慈善法的颁布实施,初衷是防止出现慈善机构滥用民众善款的乱象,从而最大限度地传递公众的善意,把好事办好、把善事办实,让党和政府省心、让捐赠者放心,让受赠者安心,从而引导中国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慈善法明确了法律责任。慈善法不只是为了约束慈善机构和被捐赠者,还需相关部门“守土有责”。对慈善机构的日常运行,执法部门必须明确自身的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如何保障慈善机构在监督中运行,出现问题时该如何追责。让每笔善款的善意能够有效传递,并非简單地交给捐助者和捐助机构,还需要主管部门、审计部门、执法部门的指导、监督和约束,防止非法慈善、违法慈善以及善款被挪用等现象,保证捐助者、受赠者的善意和权益能够不被侵犯。

慈善法其实是在法制的阵地上,建立起法律框架,用于维护慈善的理想,保证慈善机构的公益性,提高慈善机构的公信力,从而保证慈善机构能在正确的轨道上发展。让中国慈善事业能够形成组织化、规范化、透明化、专业化基本体系。这是慈善法的立法主旨,也是立足以善为基准,法律为约束,推动道德社会的全新构建,继而推动社会进步。以慈善法为主体,保护每一名捐赠人的善意不被侵犯,正是“以法兴善”,激活更多人慈善爱心热情。树立“人人慈善、人人可慈善、人人能慈善”的理念并根植于公众之中。随着慈善法的实施,我们坚信中国慈善事业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新阶段。endprint

猜你喜欢
慈善机构慈善事业慈善
快速阅读理解专练
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促进社会向善向上
肩负使命的奶奶
慈善事业法与社会治理现代化
慈善晚会4
慈善晚会3
慈善晚会2
慈善晚会1
慈善事业立法正在进行时
美国2008年度十大慈善机构财务支出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