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建功+张涛+刘鸿+刘春池+张飞+蔡林钢
摘 要:通过对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初孵仔鱼寄生虫患病鱼体不同浓度盐水浸泡梯度试验,研究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病的致病机理和防治方法。试验结果表明,致病寄生虫有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d Moroff )、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和东方车轮虫(trichodina orientalis Chen et Hsieh)3种,其致病方式是通过粘连鱼体鳃部、鼻孔、体表等部位,引起鱼体组织发炎,无法游动或摄食,进而死亡。该寄生虫病防治方法为盐水浸泡,浓度为1.25%,在该浓度盐水中,即可以杀死致病虫体,又可以最小程度造成对鱼体生理组织的伤害。
关键词: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寄生虫病(鱼类);初孵仔鱼;盐水浸泡;梯度试验
新疆裸重唇鱼(Gymnodiptychus dybowskii)隶属鲤形目(Cypriniformes),鯉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thoracinae),裸重唇鱼属(Gymnodiptychus),地方名:厚唇鱼、小白条。该鱼仅分布于新疆,是伊犁河流域内典型土著种和生态敏感种[1]。它具有生长快、肉质细嫩鲜美等特点,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目前为伊犁河流域主要捕捞种群[1]。随着近年来捕捞强度的加大,以及资源保护的意识淡薄,近几年该鱼在伊犁河流域的种群资源量急剧下降,为了保护伊犁河流域水生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补充新疆裸重唇鱼种群资源量,已经开展大量该鱼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2],并于2008年开展人工繁殖和人工驯养等技术研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
随着我国渔业技术的提高和养殖业的扩大,工厂化、高密度、循环水等集约化养殖技术的使用,使一些新兴鱼病也成为了这些高新技术发展的附属产物[3]。因此新疆裸重唇鱼人工育苗过程中的鱼苗寄生虫病也成为大规模人工繁殖培育技术的瓶颈,通过本试验的完成,来简单介绍新疆裸重唇鱼鱼苗培育过程中所遇到的鱼病特征以及常规防治方法,来为以后该鱼种的大规模繁育提供鱼病防治技术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试验用鱼 新疆裸重唇鱼初孵10 d患病仔鱼,全长0.9~1.2 cm。培育于40 cm×60 cm×80 cm的培育箱中,每隔8 h换水一次,水源为自然泉水引流水,水温14~18 ℃,气泵充氧,培育密度为每箱培育3 000尾,开口饵料投喂卤虫。
1.1.2 试验器具和药剂 常规解剖镜和显微镜各一台,1 L容量烧杯7个,试验用水为培育鱼苗用水,试验药剂为固体食盐。
1.2 试验方法
采用肉眼观察和解剖镜、显微镜镜检的方法,观察记录患病鱼苗的患病反应,并在镜检中确定患病鱼苗的致病寄生虫种类和单位鱼体所寄生虫体的数量;将7个烧杯分别调配0%、0.25%、0.5%、0.75%、1%、1.25%、1.5%、1.75%、2%、3%的1 L食盐水溶液,标号1-7号,从试验用鱼中随机取出700尾患病鱼体,分装到这7个烧杯中进行盐水浸泡梯度试验,根据平时的培育换水时间,将试验浸泡时间定为8 h,以备试验方案可直接进行大面积泼洒浸泡治疗。8 h后观察记录各个试验组的鱼苗死亡率和寄生虫体死亡率,鱼苗死亡率通过肉眼观察和应激反应计算确定,寄生虫体死亡率通过显微镜视野面积确定,通过数据分析确定最佳盐水防治浓度。
1.3 数据处理
根据试验药物对新疆裸重唇鱼幼鱼的浸泡防治试验结果,进行数据录入Excel,以盐水浓度为横坐标,以新疆裸重唇鱼鱼苗死亡率为主纵坐标,以寄生虫体的死亡率为次纵坐标,绘制两条线性相关曲线,根据C寄生虫减去C鱼的值所对应的盐水浓度来确定最佳防治浓度C有效。
C有效=Max(C寄生虫-C鱼)
其中C有效表示盐水浓度,C寄生虫表示寄生虫体死亡率,C鱼表示试验鱼苗死亡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新疆裸重唇鱼仔鱼患病反应
新疆裸重唇鱼具有伊犁河流域冷水鱼资源特殊的繁殖发育特征,初孵仔鱼一般需要经过5~7 d的时间才能开始上浮并摄食,上浮之前鱼体基本无活动,表现为静躺培育箱箱底,仅在受到外界刺激时会做扭动性应激反应。但是患病鱼体在7 d时无上浮,也无开口摄食现象,鱼体表现为不停地应激反应,且开始出现死亡,死亡鱼体周围有絮状物粘连。而且发病速度快,一般在24~48 h就会出现鱼苗从应激反应到大量死亡的现象。
2.2 寄生虫的种类及数量
2.2.1 寄生虫的种类 通过解剖镜和显微镜观察,初步确定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病致病虫体有3种。
2.2.1.1 鲤斜管虫(Chilodonella cyprinid) 背面隆起,腹面平坦,前部较薄,后部较厚。腹面观一般像卵形,左边稍直,右边稍弯,后端往往凹入一缺口。在背面,除在前端左侧有一横行的刚毛外,其余部分均没有纤毛。在腹面,左右两边共有16条长短不一的纤毛线,左边9条,右边7条,纤毛线上长着一律的纤毛,腹面中间部分裸露。胞口在腹面前端,系由大约16~20根刺杆作圆形围绕成漏斗状的口管,末端紧缩成一条延长的粗线,向左边作螺旋状绕一圈,这是胞咽所在。整个口管,一般与身体纵轴向左约成30°角倾斜。当侧面游动时,口管往往稍微突出体外。大核接近圆形,位于身体后部。小核球形,一般在大核旁边或后面。两个差不多大笑的伸缩泡,一个在前部偏右,另一个在身体后部偏左。
2.2.1.2 显著车轮虫(Trichodina nobillis Chen) 身体呈碟形。齿体的锥部比一般的种类小。齿钩呈扇状,钩柄特别细小;齿棘呈细长的针状,长度大于齿钩。大核马蹄形,小核长椭圆形或近似纺锤形,一般在大核左臂前部的外缘。endprint
2.2.1.3 东方车轮虫(trichodina orientalis Chen et Hsieh) 身体较扁,外形像菜碟。齿钩呈镰刀状,钩的背面较厚。齿棘呈针状,末端尖锐,长度大于齿钩。大核马蹄形,左臂前部,小核椭圆形或卵形,很小,一般不大显著,常在大核左臂前部外缘,但不与大核靠拢[4,5]。
2.2.2 寄生虫的数量 对于新疆裸重唇鱼仔鱼寄生虫病的7个试验组抽取105尾患病鱼体进行镜检计数来看,本次试验鱼体平均每尾感染寄生虫体个数为1 000~2 000个,应属于重度感染阶段,寄生虫体几乎遍布充塞于仔鱼的鳃部、鳍条部位、鼻腔以及口腔周围。并且在鳍条部位明显看到腐烂和啃食特征。而在口腔和鳃丝处可看到大量黏液存在,将水中的悬浮物粘连于此。
2.3 试验数据及处理结果
在保证各种外在条件均同于培养箱培育鱼苗条件相近的前提下,8 h后对7个试验组每组取15尾試验鱼体进行镜检、计算,数据见表1。
由试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在盐水浓度低于0.5%时对鱼苗是无伤害的,但是在该浓度下亦不能杀死寄生虫体,起不到防治的作用;而当盐水浓度大于3%时,鱼苗无法存活,这对防治鱼病也没有意义;通过我们的观察记录,这三种虫体的分裂繁殖速度很快,必须要保证100%的杀死才能起到鱼病防治的作用,而在盐水浓度大于1.25%即可达到此目的。根据此数据我们绘制新疆裸重唇鱼鱼苗在不同浓度盐水中仔鱼和寄生虫体的死亡率线性相关曲线图,从图1中可以清晰地看出当盐水浓度为1.25%时,C寄生虫-C鱼的值处于最大值,由此我们可以通过计算公式得出C有效为1.25%时,是治疗新疆裸重唇鱼寄生虫鱼病的最佳浓度。
3 讨论
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动物。种类很多,有自由生活和在其他生物体内外生活两大类;前者绝大部分为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饵料;后者中不少种类却成为鱼类、家畜和人类的疾病病原体。常见的原生动物致病种类有鞭毛纲、肉足纲、孢子纲、纤毛纲、吸管纲5大纲200余种[6]。在本次研究中鉴定出有3种致病种类,其中鲤斜管虫,寄生于鳃和鼻腔,当水温和其它条件合适时,可大量繁殖,2~3 d内即引起大批病鱼死亡,特别在鱼苗、鱼种阶段特别容易感染此种寄生虫病;显著车轮虫和东方车轮虫,主要寄生于鱼体体表和鳃部,可使鳃、体表组织发炎,分泌出大量黏液,引起病鱼呼吸困难、消瘦、发黑、游动缓慢,最后死亡。流行于4~7月,适宜水温为16~26 ℃ ,直接接触传播,在池小、水浅、水质不良、食料不足、放养过密、连续阴雨天气等因素影响下,均易引起此病暴发。而新疆裸重唇鱼独特的繁殖发育过程,也是暴发该种鱼病的重要前提条件,新疆裸重唇鱼孵出后5~7 d才可上浮摄食,上浮之前皆静躺于培育箱箱底,造成箱底密度过大,而且这个时候的仔鱼苗体非常的嫩口,又不能游动摆脱寄生虫的粘连,极易遭受到致病虫体的侵袭,这些都为寄生虫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有利的外在条件。
在本次试验中,选择使用食盐水来作为治疗和防止该种鱼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是因为食盐水对繁殖培育水体和培育鱼苗都没有污染和毒害,在其他治疗方案和防治用药中,还有使用0.7 g/m3的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泼洒浸泡15 min、1/5 000醋酸浸浴30~50 min或1/4 000福尔马林浸浴30 min的方法[7-8],这些方法都对培育水体和培育鱼苗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新疆裸重唇鱼作为伊犁河主要的鱼类捕捞资源,选用食盐水方法来对鱼病进行防治是较合适的选择。
对于C有效浓度的确定,我们选用寄生虫体死亡率和鱼苗死亡率之差的最大值。从试验结果来看,当盐水浓度超过0.5%以后都会对新疆裸重唇鱼仔鱼造成一定的伤害,而且只有在盐水浓度超过1.25%时才能保证将寄生虫体全部杀死,达到防治的效果,所以在最后浸泡盐水浓度的确定中,我们选择了能把寄生虫体杀死并对鱼苗造成最低伤害的1.25%浓度。通过本次试验的成功,在以后的培育过程中,每天都对培育水体进行大面积泼洒消毒一次,直至培育鱼苗成功进行增殖放流,都没有再次感染这3种寄生虫鱼病,可见食盐水浸泡在这3种寄生虫体的防治措施中是比较有效的防治方法,通过新疆裸重唇鱼此种防治方法的试验,可以为其他伊犁河土著冷水性鱼类的鱼病防治工作提供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任慕莲、郭焱、张清礼等.伊犁河鱼类资源及渔业[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2] 王德忠.新疆的裂腹鱼亚科鱼类研究[J].干旱区研究,1998,15(4):26-32.
[3] 陈启鎏.鱼病调查手册(第二版)[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4] 湖北省水生生物研究所.湖北省鱼病病原区系囝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3.
[5] 贝霍夫斯卡娅,巴甫洛夫斯卡娅,古雪夫.苏联淡水鱼寄生虫鉴定手册[M].奠斯科列宁格勒:苏联科学院出版社,1962.
[6] 黄琪琰.水生动物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7] 倪选书,汪建国.我国鱼类寄生原生动物的研究进展[J].水生生物学报.1988.12(3) 257~267.
[8] 陈启羹.辽河量类寄生虫区系.中国淡水鱼类寄生虫论文集[M].农业出版社.198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