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基层党组织打造成坚强战斗堡垒

2017-11-27 22:22缪爱诚
唯实 2017年11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缪爱诚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十九大报告高屋建瓴,为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一、突出教育抓党建,用习近平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党内教育是思想建党的重要法宝。从1942年延安整风至今,我们党已经开展了10次党内集中教育。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还将以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为重点,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好党内集中教育,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

首先要解决好“三个问题”。从前几轮党内集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主要体现在过程执行不够到位、考评机制亟待健全、问题整改机制尚不完备等方面。在过程执行上,对“规定动作”存在应付思想,满足于过得去、走程序,“自选动作”可有可无;集中教育常常与本地区本部门单位中心工作脱节,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开展集中教育习惯沿用老思维老套路,往往会让新的活动一开始就失去活力,让受教育者感到还是老一套,导致在贯彻执行上不积极不主动。在考评机制上,普遍通过信息上报、阶段汇报、总结报告等形式反映活动开展情况,不能客观公正地体现不同地区、不同部门单位党组织的集中教育实效,致使考评结果的实际意义降低。考评结果运用与党组织建设、党员个人表现考核评价关联性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重视程度和参与热情。在问题整改上,用业务问题代替作风问题,用普遍问题掩盖个别问题,用历史遗留问题搪塞现实问题,常常导致症结找不准,整改目标不明确,整改措施不具体。无论是思想上的软措施还是制度上的硬要求都难以落实,很难保证整改措施真正发挥作用。

其次要借鉴好“三个经验”。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三次党内集中教育看,起码有三点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密切党群关系。要在集中教育中贯穿“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水平。二是贴合中心工作,突出问题导向。开展党内教育,落脚点还是服务中心大局,要强化活动设计,突出问题导向,真正解决一批问题、推动一方发展。三是注重分层进行,領导率先垂范。抓住“关键少数”是一条重要的经验,只要领导重视,活动就会势如破竹。

再次要把握好“三个关键”。一是教育形式要量体裁衣。根据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单位党员特点,灵活确定教育形式,对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可以采取集中教育的方式;对农村、社区党员,可以通过口头讲解、播放电教片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对流动党员,以流入地党组织为主,可以依托园区、社区党员服务中心,利用开放式组织生活等方式开展教育;对离退休党员,可以适当集中,也可以上门送学帮学;对“两新”组织党员,要兼顾好学习教育和生产经营,多采取小型、业余、分散等方式。二是教育内容要喜闻乐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教育重点,将教育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民族化、大众化,通过讲党史、讲案例、讲故事等形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白话”予以表达,用图文并茂的形式通过信息化载体传播,真正使科学理论好记易懂、入耳入心。三是师资阵地要务实管用。建立由专家学者、党校教师、领导干部、草根讲师等群体组成的宣讲队伍,加强省、市、县、镇之间的流动宣讲,在均衡中寻求宣传教育成效的最大化。加强教育阵地建设,充分发挥各类革命纪念地(馆)、政治生活馆、科技示范基地等平台载体在党员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尤其可以选择一些在我党历史上有着生死攸关意义的现场点开展教学,比如古田、井冈山、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让党员对历史进行回顾、对现在进行反思、对未来进行畅想,进一步增强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围绕中心抓党建,让基层党组织

在“两聚一高”实践中无处不在

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在于融合。要强化“融合党建”理念,杜绝“两张皮”现象,切实将组织“点亮”在各个角落,让基层党建工作“抬头能看到、伸手能摸到、聊天能谈到”。

一要融入改革发展。坚持围绕“公转”抓“自转”,把党建力量作为社会发展最重要的资源加以整合配置,把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党建工作的重点,把推动改革发展和促进社会生产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建与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模式相匹配、方式相协调的党建工作机制,更好地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要坚持“改革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的工作就要服务到哪里,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就要体现在哪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要发挥到哪里”,将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到新兴经济体、项目部和产业链上,围绕农村脱贫攻坚、江苏省“263”行动计划等重点工作,持之以恒开展组织共建,选派第一书记、党员干部到一线锻炼,开展各类创先争优主题活动,把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发挥在改革发展的最前沿。

二要融入党员群众。深入实施“规划引领惠民、落实政策惠民、壮大产业惠民、创新服务惠民、科学管理惠民”的“五大惠民工程”,推动党建工作走近群众身边。推广“一中心三理五制”,持续推进“走帮服”重点回访和问题化解,集聚资源发挥好“一综多专”服务队伍作用,实实在在梳理一批群众难题,办好一批惠民实事。加强“双强”带头人队伍建设,推广“三比三先三看”合作社党建工作法,让党员干部走在带头致富的最前列、成为群众创业致富的主心骨。加强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的有效运行,借助“双联双助”、文化下乡等平台资源,针对群众需求搞活动、抓服务,提高党员群众的归属感。强化“谈心谈话”、“困难慰问”、“评先奖优”等党内关怀激励,常态化开展党员教育、学习和文体活动,尤其注重对流动党员和老党员的有效覆盖。

三要融入基层治理。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题中之义、独特优势和根本保障。建立“大党建”工作格局,把党建工作同各领域具体发展相结合,动员各部门、各组织参与基层党建与社会治理,达到基层党组织与各行业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现实效果。探索加强基层“网格化”管理,将党小组建在网格上,让“组织覆盖”与“治理网格”深度融合,选派民警、村居干部、民兵预备役、青年志愿者编入网格,形成“一网格、一党小组、一服务团队”的治理模式。推行“大党委制”,吸收村委会、业委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工组织等单位中的党员以兼职委员的身份进入社区党委,发挥共建单位优势,共同参与社区管理,营造善治环境。

三、创新手段抓党建,使基层党组织

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

江苏省委组织部部长郭文奇指出,组织工作要突出创新性,深化改革创特色,回答好“要不要创新、创什么样的新、怎么创新”三个问题。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准确把握创新规律,不断开拓创新,才能永葆生命力和战斗力。

一要探索建设党建“智慧云”。加强党建信息化建设,引进和培养信息化人才队伍,高效利用党员远程教育网、党建网站、党建微信、党建微博、党建电视频道等互联网平台,提高党员学习交流的互动性。积极探索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将党员卡、党建信息系统以及党建网站、党建手机报、党建微信等各类信息载体整合到党建“智慧云”平台上,设置支部管理、党员管理、组织生活、发展党员、党费管理、换届选举、日常管理、组织关系管理、考核评价等多个功能栏目,全面充分地反映每个党员、每个党组织的基本情况和管理动态,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二要稳步推进党建“标准化”。标准化是基层党建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推动基层党建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有效手段。要全面推进村(社区)党建标准化试点工作,明确任务书和路线图,加强传统经验与创新手段的固化运用,聚焦责任落实、阵地建设、党员教育管理、党组织活动开展、党建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容易“空挡运转”、“跑偏走样”的环节,形成规范村级党建工作的“操作手册”。在先行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在机关、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领域普遍推开,切实形成各级党组织、党组织负责人以及普通党员的“红宝典”。通过“创新—固化—标准化—再创新”的循环链,全面提升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要织密筑牢党建“制度网”。深化党的基层组织制度改革,健全党委抓基层党建工作联席制度,认真落实领导干部“十个一”挂钩联系、机关部门“双联双助”、“三会一课”备案公示、党员“积分制”管理“星级化”考评、“四议两公开”民主管理、“两新”组织“四方商谈”、机关党员干部社区报到服务等一系列党建制度,突出问题导向,进一步加强阵地建设、经费保障、激励奖惩等各项关键制度的创新设计,抓好跟踪管理、刚性考评和追责问效,保证制度的与时俱进和执行到位。

(作者系江苏省如皋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责任编辑:刘志刚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基层巡览
党员之家
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9514.8万 北京市党员总数:240.8万
对67个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巡诊”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交纳党费的过程中,下级党组织上缴党费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党组织在正式党员减少为3人以下时如何开展工作?
党员标准是什么?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