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立祥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扶风茂陵(今陕西杨凌西北)人,西汉末至东汉初著名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一生追随刘秀鏖战沙场,西破诸羌,南平交趾,北镇塞漠,为东汉王朝的建立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殒命疆场,实现了他“死于边野,马革裹尸”的誓言。马援生前荣宠甚厚,死后却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30年后汉章帝时才遣使追谥忠成侯,给后世的人们留下了无尽的慨叹。
一、两帝垂青,情有独钟向光武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四方烽起,天下大乱。王莽的堂弟卫将军王林广招天下英豪,选拔马援为掾吏,并把他推荐给王莽。王莽于是任命马援为新城大尹(汉中郡守)。新朝灭亡之后,马援和哥哥马员各自逃离任所,隐身凉州避难。
更始政权灭亡之后,公孙述于建武元年(公元25年)四月在蜀地自立为帝;同年六月,刘秀在河北称帝;隗嚣占据天水,割据陇右,自称西州大将军。天下大有三足鼎立之势。
隗嚣任命马援为绥德将军,与其共商军中筹策,对他甚是器重。
为了摸清公孙述的底细,隗嚣派马援去蜀中窥探虚实。
马援与公孙述本是同乡,自幼相识,素来交情笃厚。马援原以为,老友久别重逢,必会生发出“他乡遇故知”之慨,两人会无拘无束,把手言欢,没想到公孙述却端起了皇帝的架子。公孙述先是盛陈御林军仪仗队,场面庄严肃穆,然后才请马援入宫,交拜礼过后,又让马援出宫,住进馆舍,命人给他制作礼服。然后,才在宗庙中聚集百官,设宴招待马援一行,并专门为马援设立旧交座位。公孙述拥着皇帝专用的銮旗和旄骑,在左右侍臣的簇拥下华丽登场,场面极其盛大奢靡。席间,公孙述声言要封马援为侯爵,并授予他大将军的官位。
马援的随从宾客首先缴械了。他们都以为受到了超级礼遇,看到了人生未来的曙光,信誓旦旦地表示要留下来跟着公孙述干。马援则不以为然,毅然带领他们返回陇右。
马援向隗嚣报告说:“子阳井底蛙耳,而妄自尊大,不如专意东方(刘秀)。”
建武四年(28年)冬,隗嚣派马援携带书信到洛阳,试图摸清刘秀的底牌。
刘秀在宣德殿接见马援。刘秀笑着说:“马援,你奔波周旋于两个皇帝之间,见到你,使我大感惭愧啊。”
马援不卑不亢,直言相告:“当今之世,不只君主在选择臣子,臣子也在选择君主啊。我与公孙述是同乡,自幼相友善,前入蜀地,公孙述使近侍持戟簇拥,而后召我进见。我今远来,你怎么知道我不是刺客奸人,竟毫不设防,如此简易?”
刘秀又笑笑说:“你呀,不是刺客,不过是个说客而已。”
此前,刘秀对马援的贤名早有耳闻,如今见到本人,果然非同凡响,胆识过人。马援的一举一动都给刘秀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暗暗定下决心,一定要寻机将马援收在自己麾下。不久,刘秀南巡,请马援随驾,先到黎丘,又巡东海。南巡归来,刘秀又以马援为待诏,马援要返回陇右时,刘秀派太中大夫来歙持节相送。
回到陇右,马援向隗嚣报告说:“前到朝廷,上引见数十,每接宴语,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敌也。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经学博览,政事文辩,前世无比。”极力劝说隗嚣归依刘秀。
隗嚣听了马援的报告,虽依然满腹狐疑,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意归汉,遂派长子隗恂到洛阳去做人质。
于是,马援受命携带家眷随隗恂再一次东赴洛阳。
隗嚣虽俯首称臣,却依然三心二意,妄图继续割据陇右,称王称霸,最后竟发展到悍然起兵抗拒朝廷。马援多次给隗嚣写信,劝他认清形势,迷途知返,隗嚣仍旧一意孤行,而且對马援也大为恼火。
自此,马援一心一意效忠于刘秀。
二、平定陇右,聚米为山巧运筹
建武八年(32年),光武帝刘秀亲率大军征伐隗嚣。部队行进到漆县,将领们纷纷谏阻刘秀,以为前方情况不明,吉凶难卜,皇帝不宜以九五之尊深入险境。刘秀也犹豫不决,忽然想起曾久居陇右的马援,命人紧急召马援前来。
马援奉命赶到时已是深夜,刘秀立即召见,并把将领们的担心转告于他,征询他的意见。“援因说隗嚣将帅有土崩之势,兵进有必破之状”。
刘秀询问进兵部署,马援凝眉沉思良久,挠了挠头皮,问刘秀:“陛下,能不能弄些米来?”
“米?”刘秀莫名其妙,还是吩咐左右,按照马援的要求速速将米送来。
在刘秀迷惑好奇目光的注视下,马援两手并用,不大一会儿便用米堆成了高山峡谷、丘陵沟壑、江河湖泊、绿洲沙漠、都市城镇,然后标示出各路部队进退往来的道路,其中之曲折迂回,穿插进退,无不毕现,随后指点着用米塑成的山川形势,对作战的进程与局势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
刘秀早已听得心花怒放,马援话音未落,刘秀便将手一挥,兴奋地说道:“虏在吾目中矣。”遂定下进攻决心。
马援聚米为山,在军事史上是一个奇迹。
第二天凌晨,发起攻击的号角撕破了长夜的静谧,刘秀挥师直捣隗嚣军寨,隗嚣军大部弃甲溃逃。
建武十一年(35年)夏,诏命马援为陇西太守。马援率军在临洮大败先零羌,斩首数百人,缴获马牛羊10000多头,守塞羌人受到震慑,又有8000多人前来归降。马援在战场上身先士卒,被一支飞箭射穿了小腿,依然奋不顾身,指挥部众横扫敌阵。刘秀遣使持玺书前往慰问,赏赐牛羊数千头,马援全部赏给了部众。
当时,有些朝臣认为,金城郡破羌县以西地区,路途遥远,又纷争不断,祸乱丛生,不如索性将这片地方抛弃。马援上疏刘秀,坚决反对这种主张,并提出了治理这一地区的建议。刘秀听从了马援的意见,诏命武威郡太守把从金城郡迁来的3000多名客民全都迁回原籍,在这一地区设立官府,任命官吏,动员民众修治城郭、建造工事、兴修水利、种田垦荒、发展畜牧。这一地区很快便河清海晏,百姓从此安居乐业。
建武十三年(37年),武都郡参狼羌与塞外众多羌人部落内外勾结,联合发动叛乱,狼烟四起,为害边境。马援率领一支4000多兵马的部队前去征剿,行至氐道县时,与羌军遭遇。马援立即命令部队迅速占据有利地形,夺取羌人的水草地,以逸待劳,坐观其变。羌人水草乏绝,陷入困境,酋长带领几十万户逃往塞外,剩下的一万多人也全部投降。endprint
某日,在靠近狄道县城的地方,有乡民结伙械斗。人们误认为羌人再次造反起事,慌慌张张地涌入城中。县令闻变,急急赶到郡府衙门,请求立即关闭城门,调集军队镇压。马援当时正与宾客宴饮,信心满满地大笑道:“烧虏何敢复犯我。晓狄道长归守寺舍,良怖急者,可床下伏。”不大的工夫,事情就平复下来,众人才知道是虚惊一场,大家无不佩服马援的聪明睿智和稳若泰山的大将风度。
马援在陇西太守任上6年,恩威并施,使得陇右兵戈渐稀,百姓终于过上了和平安定的生活。
三、首征岭南,“吏士皆伏称万岁”
建武十七年(41年),马援被征召入朝,擢升为虎贲中郎将。
马援回到京师,常常受到皇帝召见。“帝常言‘伏波论兵,与我意合,每有所谋,未尝不用”。
建武十六年(40年),征侧、征贰两姊妹便于交趾(今越南北部)造反作乱,自立为“征王”。由于这两姊妹是交趾贵族中颇有影响的人物,又自幼习武,骁勇善战,声势颇盛,很快就占据了交趾,九真、日南、合浦地区也起兵响应,占据岭外60余城。官兵屡征剿,屡屡一败涂地,南方陷入一片混乱。
建武十八年(42年),光武帝刘秀任命马援为伏波将军,命其与扶乐侯刘隆、楼船将军段志率8000名汉兵、12000名交趾兵,水陆并进,前往征剿。
部队行进到合浦,段志病死于军中,诏命马援兼领段志军。于是,马援统军沿海开进,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长驱直入千余里。到达浪泊,与敌军展开大战,斩敌首级数千,投降者一万多人。马援挥师掩杀,乘胜进击,在禁溪一带又多次打败征侧,敌军四散奔逃。
建武十九年(43年)正月,马援斩杀征侧、征贰,传首洛阳。
祸乱南方数年的“二征之乱”终于平定,朝廷上下欢欣鼓舞。刘秀敕封马援为新息侯,食邑3000户。
接着,马援率大小楼船2000多艘,战士2万多人,进击都羊等征侧余党,从无功一直打到巨风,斩俘5000多人。至此,岭南地区全部平定。
按照常理,戡平了叛乱即完成了使命,当奏凯班师,还复王命。马援却不肯止步于此,荡平了敌寇,必为民造福,“所过辄为郡县治城郭,穿渠灌溉,以利其民。条奏越律与汉律驳者十余事,与越人申明旧制以约束之,自后骆越奉行马将军故事”。
建武二十年(44年),马援率部凯旋,战死和因瘴气疫病死亡者十之四五。刘秀赐马援兵车一乘,朝见时位次九卿。
四、再征岭南,战殁马革裹尸还
马援回到京城一个多月,匈奴、乌桓侵犯扶风。马援对友人说:“方今匈奴、乌桓尚扰北边,欲自请击之。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遂请求朝廷,再率兵出征,得到了批准。
建武二十四年(48年),武陵郡五溪蛮暴动,武威将军刘尚奉命前往征剿,轻敌冒进,全军覆没。
马援请缨南征。
此时的马援已62岁,刘秀怜惜他年事已高,没有答应其请求。
马援再次当面向刘秀坚决请战。马援说:“臣还能披甲上马。”刘秀笑笑说:“那就试试看。”于是,马援披甲持戟,飞身上马,手扶鞍桥,凝神回望,威风凛凛,神采飞扬。刘秀高兴地赞叹道:“好勇健啊!老将军。”当即决定派马援率中郎将马武、耿舒、刘匡、孙永等人,率4万兵马远征武陵。
当部队到达下隽县时,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走壶头山;另一条是经充县。前者路近,但山高水险;后者路远,但路途较为平坦。究竟该选择哪条路进发,刘秀也拿不定主意。耿舒主张选择充县,马援则认为,兵贵神速,充县路途遥远,耗日费粮,不如经壶头直插过去,来个迅雷不及掩耳。两人都坚持己见,便上表报告朝廷,请皇帝裁决。
刘秀权衡再三,决定按马援的意见执行。
三月,马援挥师壶头山。蛮兵据高凭险,紧守关隘。沿途陡壁悬崖,水流湍急,船只上行艰难,加上天气酷热难当,山林中瘴气弥漫,将士水土不服,许多人得了暑疫或传染瘟疫而死。马援也身患重病,部队陷入困境。为规避暑热,马援命令将士靠河岸石壁开凿洞窟。每当敌人登上山顶,摇旗呐喊,鼓噪示威,马援便拖着病体出来瞭望敌情。麾下将士无不深受感动,不少人热泪纵横。
不久,马援病逝于军中,一颗绚烂夺目的将星溘然陨落,实现了自己“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的夙愿。
五、忠烈蒙冤,千秋功罪谁评说
当汉军行进至壶头山中,进退维谷处境艰难之时,随同马援出征的副将耿舒给哥哥耿弇写了一封信,告了马援一状,将作战不力的责任一股脑都安在马援头上。好畤侯耿弇收到来信,立即奏报刘秀。
刘秀闻报,即刻派虎贲中郎将梁松乘坐驿车前往军中責问马援,并命梁松代理马援部队的监军。
梁松赶到军中,马援已死。梁松乘机诬陷马援。梁松的小报告使刘秀雷霆震怒,遂命追收马援新息侯印绶。
马援的家人惊恐万分,当马援的遗体运回洛阳,不敢葬在先人的墓地,只买了城西几亩薄田,草草埋葬。马援的故旧亲朋,也不敢到马家吊唁,不敢集会悼念,景况十分凄凉。
梁松为什么要陷害马援,他与马援之间究竟有什么宿怨?马援与梁松的父亲梁统交情笃厚,马援患病卧床,作为晚辈的梁松前来看望,叩拜于床下,马援坦然受之,并不答礼。梁松走后,守在床前的儿子问马援:“梁松是陛下的女婿,贵重朝廷,公卿以下莫不畏惧,大人怎么能不还礼呢?”马援回答说:“我乃松父友也。虽贵,何得失其序乎?”
至于马援没有答礼的真正缘由究竟是什么,是真的如马援所说怕乱了长幼的辈分,还是马援厌恶梁松的卑鄙人格故意为之,或是别的什么缘由,已无从查考。
当然,不管梁松诬陷马援的真正缘由是什么,其实刘秀的雷霆震怒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一是“万岁事件”。建武十九年(43年),马援南征平定“二征之乱”后,被封为新息侯,食邑3000户。马援感恩戴德,当众发表了热情洋溢的演讲,追随其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深受感染,呼啦啦双膝跪倒,山呼万岁。这个“万岁事件”,恐给刘秀投下了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endprint
二是“薏苡事件”。马援当初南征交趾时,时常服用薏苡的果实,以抵御南方的暑热瘴气,治疗筋骨风湿。由于当地的薏苡果实颗粒硕大,马援班师回京时,就拉回了一车,准备将来做种子。人们看见马援拉进家里满满一车东西,便猜测车上装的肯定是南方的奇珍异宝和稀有贵重之物。于是,权贵们都期待著能够分得一杯羹。等了许久,不见马援有动作,便开始纷纷议论,在背后嚼舌头。由于马援那时正受宠信,谁也不敢把这事捅到皇帝那里。马援一死,便有人上书,奏报马援曾搜刮了一车明珠和犀牛角,中郎将马武、则乡侯侯昱等人也上表章,举报马援确曾运回一车珍稀之物。
刘秀闻报,不由窝了一肚子火。
原来,刘秀早已在自己的肚子里埋下了一个火药桶,后又被人放置了一个火药桶,梁松不失时机地在这两个火药桶上面添加了第三个火药桶,并且处心积虑地将火药桶引爆。
马援的妻子携儿女和侄儿马严,穿上古代罪人的服饰,前往朝廷请罪。此后,又先后6次向皇帝上书,申诉冤情,言辞极为哀切,前云阳县令朱勃也前往宫廷上书,为马援鸣不平。
刘秀这才命令安葬马援。
永平三年(60年),马援的小女儿被汉明帝刘庄立为皇后。
永平十七年(74年),马援夫人去世,朝廷才为马援重修坟墓,栽植树木,建筑祠堂。
建初三年(78年),汉章帝刘炟派五官中郎将持节追赐策书,追谥马援为忠成侯。此时距马援马革裹尸还都已30个春秋。
六、品评
马援一生穿刀丛、钻剑林,浴血奋战,九死一生,西破诸羌,南平交趾,北镇塞漠,功勋卓著,生前荣宠至盛,战殁沙场后却痛遭谗害,名灭爵绝,身后留下了无尽凄凉。
这不能不令人为之扼腕长叹!
但是,马援那“常恐不得死国事”的精忠报国之志,不结派、不树党、夙夜在公的浩然正气,凝神聚气、登高一呼即万众效死相随的人格魅力,身为战将却力戒一味杀戮的仁者情怀,“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聚米为山,运筹帷幄”的非凡军事智慧,“死于边野,马革裹尸”的英雄气概,舍生忘死,扫穴犁庭的冲天豪情,为官一任、靖晏一方、振兴一方、造福一方的担当意识,历来万众景仰,将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被千秋万代的人们奉为圭臬。
曹雪芹有诗赞曰:“铜铸金镛振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
(作者系解放军西安通信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彭安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