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

2017-11-27 22:17亓海燕
唯实 2017年11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价值

亓海燕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见证,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作用,它涵盖历史、文化、科学、审美等诸多价值。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改善的同时,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失众、失传、失存的囚徒困境。从多维视角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进行分析,同时进一步推动其档案化建设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良性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

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多元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来源的多样性决定了其文化的多样性。非物质文化遗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某一民族或地区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有独特的人文色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声音、形象和技艺为表现手段,依托于人身口相传,随着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驱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面临困境,其价值认同在传承过程中正变得脆弱。[1]重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认同,需要明确其多元价值体系及其内容构成。

政治与经济价值。从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文化能够影响政治进程。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时期往往政治局面稳定,政治影响力最大。文化的产生、存在与发展往往伴随着政治关系的变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促进作用,此外,它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始终维系着各民族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实现社会和谐和国家统一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政治价值。文化的独特性也往往伴随着经济效应,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不同地域特征,文化的特殊吸引力在传播文化本身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影视、餐饮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传播产生的美学效应不仅影响着所在地域生活群体的精神面貌,也深刻影响着周边地区乃至全世界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2]

历史与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非物质文化中所涵盖的与生产生活实践相关的内容,都承载和反映着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的潜在意蕴,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在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通过不同的文化表现形式记录某一民族、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根据,具有鲜明的民族和地区特色。[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历史的见证者,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同时它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重要的文化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特征,反映了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演进与变迁,是原生态的文化积淀,具有鲜活的时代特征。独特的历史文化发展踪迹反映了居住地群体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等,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

科学与教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对于研究历史具有重要科学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又包含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内容涵盖语言、仪式、传统手工艺等内容,其丰富的内容构成使得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具有跨领域、跨学科的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我们提供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资料,为开展语言学、历史学、艺术学、医学等交叉学科研究提供了重要资料来源。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看,诸如傳统手工艺、医药、技艺等本身就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具有值得深入研究的科学价值。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具有一定的教育启示意义,通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习,可以增强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认同感,有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是对价值分析的细化和延伸。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能有效地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等,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功能性更强,教育启示作用更加长期稳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整体上看具有多种价值形态,档案价值是其中一种具体的价值形态,以艺术化和生活化相结合的形式记录并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变迁。档案化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其重要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的基础性工作是收集与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分布广泛,档案来源渠道呈现多样性,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收集与整理工作需要多方合作。受诸多因素限制,多方合作模式尚未形成,相关机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实践中还存在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任何民族或地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被纳入建档范围,不能做选择性保护而减少建档对象。不论是否申遗,收集范围应包括文化遗产传承过程中一切有价值的档案。当前有少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为集中,但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存较为分散,在传承过程中很难找到相关档案,因此收集与整理工作主要通过社会调查、文献资料等方式实现。

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建立科学的分类体系。分类体系的科学化是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重要环节。档案分类的基本方法是对项目进行分类,在某一国家或地区往往存在数量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克服简单分类造成的管理效率低下的问题,需要在分类标准和层次上进行细化。分类体系需要具有包容性、稳定性的特征,因此需要综合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布区域及表现形式制定科学细化的保护级别。对于数量较多且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需要对档案划分进行细化,根据产生档案的过程及构成,具体可以分为项目本体档案、传承档案、申报与保护档案,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分类归档之后,从而对各类档案进行档案化程序化管理。

再次,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中心任务是档案安全防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且种类丰富,在档案建设方面面临科学分类不合理、高效利用难等问题,与一般档案相比,实施难度更大,任务更加复杂。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档案的保护,首先要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保护与修复工作,注重保护过程中的方式方法、流程规范、目标设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保护还需要政府为传承人解决现实困难,如提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需要的设备设施、人力、场地等资源,解决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过程当中遇到的经济难题与现实困难,使档案安全防护工作更加科学化。endprint

最后,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关键步骤是档案价值鉴定。价值认定是通过项目鉴定和档案的鉴定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广泛、数量众多,为了更加高效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鉴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需要进行精细化的层级管理。项目鉴定是该项目档案的价值鉴定的基础性工作。档案收集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结果,难免会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并且非物质文化遗产产生的时间较长,多发生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大多以语言传播的方式进行传承,考虑到受传承者的特征各异,比如在记忆力、语言风格、个人情感等方面有所差别,因此传播内容在发展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偏差。对于档案收集者来说,主观价值判断也会间接影响档案如何划分与价值鉴定,因此对档案进行价值鉴定和质量鉴别,要结合内容、表现形式、外在特征等诸多因素进行评价。

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多元价值实现的重要保障,明确非物质文化档案化建设的现实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建设,有助于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价值,同时对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作用。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应该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方面,充分利用数据存储和管理高效的强大优势,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系统。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大数据整合与应用成为对象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过程中,同样也应该引入数据存储、管理等方式方法,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网站不足30个,虽然有些地方已經建立了数量较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但呈现出水平较低,覆盖面较小,功能性不足等问题,因而难以形成具有统一且权威的档案数据库。当前以碎片化、分散化为特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状况在全国范围内建设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库系统势在必行。通过数字化建设,将档案资源直接提供给社会大众,既有利于高效管理减少管理成本,也可以提高大众获取信息的效率。[4]在确保社会大众能够通过网络及时方便地获取档案资源及相关成果的同时,还要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数据系统能够及时更新并安全运行。

另一方面,加强档案资源开发,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现代社会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数字化建设成为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资源及其价值的重要途径。[5]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所涵盖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结合,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信息转换,这是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现实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工作涵盖收集、存储、保护、修复等内容,这些都需要各种数字技术。推进非物质文化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不仅能够保护档案实体,而且又注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传承过程中的教育启示作用,在实现档案价值的同时进行档案资源开发。

从当前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的总体情况看,虽然一些部门通过整理、修复、展览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开发,但重视程度不强,同时尚未形成多方合作的有效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中还存在管理松散,分类不明确,信息化程度较低等问题,这些都会受到传承者和受益人在档案意识和大众认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应该促成传承人与社会大众的参与机制,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价值为基础,把项目本体档案、传承档案作为重点内容,不断创新方式方法进行开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既能对自身进行保护与传承,也能体现其档案学的社会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不断深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化建设将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龙光.当前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三条路径[J].思想战线,2017(1).

[2]刘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及其合理利用模式[J].学习与实践,2017(1).

[3]郭炯.中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17(1).

[4]蔡利剑.大数据背景下的档案管理问题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

[5]胡郑丽.“互联网+”时代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式保护”的重构与阐释[J].浙江档案,2017(1).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地方税务局)

责任编辑:张 杰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价值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Task 3
Tough Nut to Crack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抓物质特征 巧解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