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建设研究

2017-11-27 07:55许芗斌杜春兰李莉夏晖
风景园林 2017年9期
关键词:西泠印社重庆大学风景园林

许芗斌 杜春兰* 李莉 夏晖

重庆大学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建设研究

许芗斌 杜春兰* 李莉 夏晖

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调研实践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作为历史理论、规划设计、测量与制图等课程的实践延伸,另一方面也是风景园林设计方法论的基础。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重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古典园林测绘课程在延续传统测绘实习课程优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其特色主要在于通过“测绘—研究”全程化模式的建立,拓展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风景园林;古典园林测绘;教学环节组织;课程建设;重庆大学

测绘学与建筑学科研究的结合始于20世纪30年代中国营造学社时期,梁思成、刘敦桢先生以历史文献研究与实地古建测绘作为基本路线,开创了中国建筑史学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1]。古建测绘在传统建筑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古建测绘课程的研究主要包括测绘学相关理论背景知识、测绘基本技术的更新与应用、测绘课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测绘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测绘成果的价值与应用等方面[2-5]。风景园林专业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脱胎于建筑学科的古建测绘课程,但由于测绘对象基本构成要素与测绘成果表达重点的区别,两者体现出不同的特点。相对于发展较久的建筑学科古建测绘课程而言,对风景园林专业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的研究主要涉及课程内容的拓展以及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等[3,6]。本研究以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为例,拟从课程整体建设、教学环节组织与测绘内容成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课程建设的发展思路。

1 课程建设概况

1.1 课程建设思路

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是风景园林专业教学中多学科综合实践教学环节,它既包含了对古典园林客观空间信息的采集与整理,也包含了对古典园林历史文化遗产在科学与人文、技术与艺术、物质与精神各方面的体验认知与价值判断。因此,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的发展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两者并重的思路贯穿于课程目标设定的始终。重庆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明确提出了理性分析与感性认知的发展思路。理性分析基于测绘实习前所学历史理论、规划设计、测量与制图等知识的综合应用,主要包括园林历史文化分析、园林构成要素分析、园林空间尺度认知、园林营造手法分析等方法;感性认知主要基于观察与体验,重在关注园林整体氛围感知、园林空间美学体验与园林空间行为观察等。

1.2 课程内容特点

重庆大学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综合考虑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与学生该阶段知识结构层次,自2010年开课至今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课程架构。作为与主干课程相配套的实习环节,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设置于本科三年级后的暑期实习之中,既承接三年级以环境意识、系统建构与场所认知为教学目标的目的,同时也引领学生关注社会人文,从而为四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该课程时间为64学时,大体可以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主要是测绘前在校授课8课时,其中包括测绘方法、测绘案例的剖析以及对测绘对象形成与发展历史时空、地域文化背景的解读;第2阶段为古典园林测绘(40课时)与园林调研参观(12课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工作,教师进行现场指导;第3阶段为测绘成果整理制作与综合分析阶段,学生课下完成测绘成果并在课堂(4课时)上综合展示并总结。由于重庆地处西南地区,本课程建立之初是将测绘对象聚焦于西南地域传统山地园林,近2年的测绘实习已将视野扩大至西南地区之外的传统园林类型,以利于学生对不同地域园林文化进行认知与对比。此外,本课程体现了课程复合交叉、内容丰富多元①的特点。首先,将园林植物调研部分课程融入测绘之中,以利于充分认知植物造景在传统园林营造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将现代园林考察与古典园林测绘相结合,使学生充分认知同一地域不同时空环境下的园林营造差异性,同时也实现了寓教于乐,增强了课程的趣味性。

2 教学环节组织

2012年7月重庆大学2009级风景园林专业31位同学与3位带队老师在杭州进行了为期11天的测绘实习。本次以杭州西泠印社测绘为例进行的教学环节组织工作,具体主要包括以下3个阶段。

2.1 前期准备工作

作为教学环节组织的第1个阶段,测绘前在校内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测绘基础理论方法的学习、测绘对象时代背景与发展过程研读、测绘现场工作组织计划等方面内容。测绘基础理论方法的学习包括教师课堂讲解的基本测绘技术要点、测绘工具介绍、测绘案例讲解与测绘图纸分析,使同学们在实地开展工作之前充分了解测绘任务的构成、方法与成果目标,形成任务达成的重要保障。对测绘对象空间构成与相关历史文化的研读作为测绘前不可或缺的工作,由教师引导学生课下完成西泠印社发展沿革、山水环境、空间构成与金石文化等专题研究,并在课堂上相互交流讨论,以期学生充分掌握测绘对象西泠印社的相关背景知识,形成测绘现场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测绘现场工作组织计划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人员分组、空间分区、任务分配与组织衔接上制定详细计划,以指导后期现场工作的实施。

2.2 测绘实践开展

西泠印社庭院因循山势而建,从空间上大体可以分为上、中、下3个区域,三区因地势、功能与要素的差别而各具特色。根据前期确定的6组同学进行分工,上、中、下三区分由三组、一组和两组进行测绘。测绘工作开始,教师与学生以游园者角色进入园区,充分体验园林空间与意境,建构对测绘对象的整体直观认识。随后由教师集中阐明当日任务目标与工作计划,就其重点进行实地讲解,如西泠印社山下区域以柏堂为核心形成内聚性空间、山中以动态游线空间组织为主、山上则以动静皆宜与内外贯通为特征,三区造景手法迥异,测绘中应有所侧重。同学们在充分理解工作内容与目标之后,即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分别就整体构成、局部空间与细部节点3个层次同时开展测量记录、草图绘制工作(图1)。由于古典园林测绘对象侧重于整体园林空间,空间体验也是观察分析的重点,因此拍照与速写记录也成为测绘记录的重要手段。值得一提的是,将园林植物认知调研课程融入古典园林测绘实习之中是十分必要的,独立配备植物教师为同学们现场专业解析植物空间构成与植物配置,使同学们对植物造景的认识更深一层。

完成日间现场测绘工作后,同学们经过短暂休整后便开始了每日的整理工作,核对草图数据、分区整理成图、区间衔接配合、分组相互交流是正常的工作流程,最后通常以师生集体讨论(图2)并对各组当日成果进行总结评价作为一天工作的结束。

2.3 测绘成果总结

由于课程现场工作时间较短,大部分的成果制作工作都需在假期结束返校后进行,因此在测绘现场工作结束前需对测绘记录进行一次整体梳理,避免缺漏,以免造成无法补测的遗憾。学生返校集中后开始测绘成果制作,主要内容包括园林测绘图纸、园林调研报告、后期综合研究这3部分。其中园林测绘图纸以现场手绘记录与后期计算机作图整理相结合的方式呈现,主要包括园林总平面图,场地剖立面,植物布置平面,重要园林建筑、小品的平立剖面、速写、透视图等;园林调研报告主要以文字结合图片的记录方式呈现,包括园林背景分析、园林调查分析总结、小组工作日志、问卷调查[7]②、园林调研参观体会及其他文字说明等;后期综合研究主要是基于测绘成果进行拓展研究,如传统空间分析、三维建模动态情景模拟分析、园林空间采集模型等。除了上述正式课程成果以外,每年例行举办的风景园林专业5个年级实习汇报总结交流会也是本次课程任务之一,而后的正式成果结集印刷则是对测绘工作的全面总结和测绘时光的美好记录。

以下为西泠印社部分测绘成果,空间序列分析图。测绘过程中引领学生感受园林空间,以手绘速写技法表达传统空间序列构成(图3)。西泠印社总平面图与剖面图(局部)真实反映了建筑、绿化、山石、小品、水体等传统园林要素,引导学生把握古典园林空间平面的整体构成(图4);西泠印社剖立面图表达了古典园林局部空间中建筑与地形、植被紧密结合的审美特征(图5)。园林建筑作为造园基本要素之一,教学中也将其作为一个重点进行测绘,实践中要求把握建筑环境整体观(图6)。整体三维构建模拟作为测绘后期工作延伸,通过三维建模动态情景模拟分析强化学生对园林整体空间及细部的理解与掌握(图7)。

1 学生现场工作场景Student site work scenes

2 师生夜间工作场景Night work scene for teachers and students

3 空间序列分析图(西泠印社)Analysis chart of spatial series (Xiling Society of Seal Arts)

3 课程特色创新

3.1 课程研究深度与广度的拓展

注重实习任务构成,以重点测绘与广泛调研相结合,拓展学生视野;合理选择测绘与调研对象,以古建单体与园林整体相结合、建筑与植物相结合、古典园林与现代景观对比研究的思路,全面建构学生对中国园林的系统认知。在具体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建立“建筑—园林—人”一体化观念,在关注古典园林物质形态本身基础上, 增加对园林使用对象各类体验的研究,开拓物质与文化相结合的课程研究思路;同时借力学科融合,将新技术、新工具引入测绘之中,如物理环境研究等。

4 总平面图及剖面图(西泠印社局部)Site plan and section plan (part of Xiling Society of Seal Arts)

3.2 测绘研究全程化模式的建立

注重测绘前研究准备与测绘后拓展研究,在传统测绘注重测绘对象原始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基础上提出建立测绘研究全程化模式,其中主要包括“资料分析—数据采集—多维建构—成果研究”这4个阶段,测绘调研成果的要求涵盖了这4个阶段的成果。测绘研究全程化模式的提出与建立有助于提高测绘课程工作效率,同时帮助学生建立实践与研究相结合的学习观念。

3.3 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主要围绕研究能力、实际操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这3部分进行。测绘前收集资料、分析整理,掌握测绘对象相关背景、特点,为测绘的顺利开展打下基础;基于学科发展方向,测绘后在掌握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研究,拓展研究深度;测绘过程中强调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提高实际操作水平,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作方法;同时通过团队协作实现组织协调能力的提升。

4 结语

通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风景园林古典园林测绘实习课程的建设总体上是卓有成效的。学生一方面通过该课程理解巩固和综合应用测绘前所积累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通过测绘过程与测绘后研究为后续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本课程建设的创新之处主要在于通过测绘研究全程化模式的建立,拓展研究深度与广度,同时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应该指出的是,本课程建设有以下方面需要进一步提高,如强化测绘前相关知识储备,理论授课方式多样化,可结合组织系列讲座,注重形成体系化课程;基于古典园林测绘的综合性,应加强测绘带队教师的配备,考虑综合专业背景的合作教学,建议历史理论(园林史与建筑史)、风景园林、古建构造、植物生态等多专业配合开展;再如加强先进工具及技术的引入,通过GPS技术、激光三维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与数字图像识别技术实现测绘工作的连续性、实时性和精确性。

5 剖立面图(西泠印社局部)Vertical view and section plan (part of Xiling Society of Seal Arts)

6 柏堂测绘图(西泠印社)Survey map of Bai Tang building (Xiling Society of Seal Arts)

7 整体三维建构模拟(西泠印社)Three-dimensional simulation (Xiling Society of Seal Arts)

注释:

① 学生将古典园林测绘课程特点转译为“古典与现代的相遇、自然与人文的邂逅”。

② 问卷调查主要指引入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问卷及访问形式调查,关注园林空间使用者的真实感受,从而从主客观相结合角度进行分析。

③ 图1、2由刘廷婷、刘辰提供;图3~7由2009级风景园林班同学集体制作。

[1]吴葱,白成军.古建筑测绘[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2.

Wu Cong, Bai Chengjun. Ancient building survey[M].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mp; Building Press, 2006: 2.

[2]左光之.古建筑测绘教学的研究与探讨[J].科技信息,2010(23):188.

Zuo Guangzhi. Analysis On teaching of ancient building survey[J]. Science amp;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23): 188.

[3]朱斯坦,杨勇.两种模式在古建实习中的综合实践及成效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6):279-280.

Zhu Sitan, Yang Yong. The analysis of two models of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nd achievements in ancient building practice[J]. Journal of Yangtze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2008(6): 279-280.

[4]陈必锋,欧阳红玉.地域性古建筑测绘教学与分析[J].山西建筑,2011(14):241.

Chen Bifeng, Ouyan Hongyu. On teaching of regional ancient buildings and its analysis[J].Shanxi Architecture, 2011(14): 241.

[5]张泉.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古建筑测绘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皖西学院学报,2007(5):104-105.

Zhang Quan. Teaching reform and practic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 Journal of Western Anhui University, 2007(5):104-105.

[6]戴代新,刘悦来,王敏.寓教于乐:风景园林测绘实习趣味教学方法的实践[C]//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136-139.

Dai Daixin, Liu Yuelai, Wang Min. To educate through entertainment: Practice of interesting teaching methods in landscape surveying and Mapping Practice[C]//Proceedings of the third annual conference of national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Beijing: China Architecture amp; Building Press, 2007:136-139.

[7]许芗斌,夏义民,杜春兰.“环境行为学”课程实践环节教学研究[J].室内设计,2012(4):21.

Xu Xiangbin , Xia Yimin, Du Chunlan. Teaching research in environmental behavior course practice[J]. Interior Design, 2012(4): 21.

(编辑/张雯娟)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Course Classical Garden Survey at Chongqing University

XU Xiang-bin, DU Chun-lan*, LI Li, XIA Hui

The practice course Classical Garden Survey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the practice in a landscape architecture education program, which is an extension of history, theory, planning design, measuring, and graphic presentation as well as the fundamental of landscape design methodology.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program at Chongqing University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educational system. The course Classical Garden Survey is an innovation based on experience of the traditional survey course. It intends to establish a survey-research model that will expand the depth and breadth as well as help student develop comprehensive ability.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lassical garden survey; teaching organization; course development; Chongqing University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后三峡时代库区“在地景观”的恋地效应及空间干预研究(编号51578085)

Fund Item: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Topophilia effects of quot;localized landscapesquot; in the Three Gorges Reservoir Area and the Related Space Intervention in the Post-Three Gorges Era (No. 51578085)

TU986

A

1673-1530(2017)09-0118-05

10.14085/j.fjyl.2017.09.0118.05

2017-03-24

修回日期:2017-07-20

许芗斌/ 1973年生/男/福建人/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文化遗产保护(重庆400045)

XU Xiang-bin, who was born in 1973 in Fujian province,is a lecturer and Ph.D. student i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n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Chongqing 400045).

杜春兰/ 1965年生/女/河南人/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本刊编委/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历史与理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生态修复(重庆400045)

邮箱(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DU Chun-lan, who was born in 1965 in Henan province, is a Professor in the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m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editoral board member of this journal.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history and theory,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as well as the landscape approach for ecological rehabilitation(Chongqing 400045).

李莉/ 1970年生/女/四川人/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园林植物与生态(重庆400045)

LI Li, who was born in 1970 in Sichuan province, is a lecturer and Ph.D. student i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m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Her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lant and ecology (Chongqing 400045).

夏晖/1970年生/男/浙江人/硕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讲师/重庆大学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重庆400045)

XIA Hui, who was born in 1970 in Zhejiang province, is a lecturer and master student in Faculty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planning, Key Laboratory of New Technology for Comstruction of Cities in Mountain Area, Chongqing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focuses on landscape planning and design (Chongqing 400045).

猜你喜欢
西泠印社重庆大学风景园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美术作品展
欢迎订阅2023年《风景园林》
西泠印社:老字号文化品牌的IP化之路
《西泠印社》风云百年 西泠不冷
Who Is The Master?
重庆大学 区B法学院办公楼
进德修业—李刚田捐赠作品展
风景园林工程施工技术中常见问题思考
GIS相关软件在风景园林中的应用
探讨现代风景园林设计中构成艺术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