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若西
(温州医科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高校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探析与改革分析
徐若西
(温州医科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浙江温州 325035)
形体舞蹈课是将形体和舞蹈进行结合的一项综合型的训练课程,目前形体舞蹈课已经在许多的高校内开展起来,不仅可以塑造学生的体形,让学生掌握舞蹈技能,同时也实现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尤其是使学生的气质和形象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对形体舞蹈课程进行研究,让其更好地开展,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
形体舞蹈课 教学 改革
1.1 形体舞蹈教学意义
首先,可以使学生掌握和了解相关的形体舞蹈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活动中,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统一。其次,形体舞蹈课可以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舞蹈技能,让学生养成健康的锻炼方式。最后,形体舞蹈课的开展,带来学生的形体和舞蹈技能的提升,可以增加学生的竞技水平,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1.2.1 教学方法
在形体舞蹈课的教学上,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分解示范、要领讲解、分组训练、对比纠错以及重复训练的教学方法,此外,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不可过高地要求学生进行高强度的锻炼,否则会带来不好的结果,进而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形体舞蹈的热情,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教师还应该以较高的水准来严格要求自己,这样才能以最好的形象和状态来完成教学活动。
1.2.2 教学手段
形体舞蹈课一般是采用集体授课的教学方式,偶尔也会通过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活动开展,对学生教学通过集体训练和个别指导的方式,实现课上教学和课下练习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编排教学和训练活动。
1.3 提升形体舞蹈教学水平的措施
1.3.1 思想上要予以重视
形体舞蹈课程的开展,需要学校领导给予高度的思想重视,并不断地优化和完善高校的形体舞蹈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参与到形体舞蹈课程的教研活动中,并增加资金的支持。
1.3.2 人才支持
形体舞蹈课程活动的开展,离不开人才的支持,这对于形体舞蹈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促进高校形体舞蹈课程的开展,学校应该给予政策的支持,吸引具备较高素质的形体舞蹈人才,加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互相学习先进经验。
1.3.3 经费保障
各地高校和政府部门应该给予形体舞蹈课程建设的经费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培养和引进高素质的形体舞蹈人才,为高校形体舞蹈课程的开展,提供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支持,促进形体舞蹈课程的有效开展。
1.3.4 教学硬件条件的提升
良好的教学硬件可以更好地促使形体舞蹈教学活动的开展。在教学硬件的准备上,高校可以按照艺术类院校的教学硬件设备进行投入,例如,购置三角钢琴、电钢琴、灯光音响设备以及舞蹈训练器等设备,有了硬件的投入,才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2.1 高校形体舞蹈课开展现状
2.1.1 教学环境简陋
良好的形体舞蹈教学活动开展应该是在良好的硬件条件下进行的,例如,需要形体舞蹈教室具有明亮、宽敞、整洁的特点,然而国内的许多高校,在形体舞蹈教学的硬件投入不足,教学环境相对简陋,除了一些舞蹈类、音乐类、艺术类等专业院校有着良好的舞蹈教学条件外,其他高校甚至没有舞蹈教师,即便是有,硬件设施也较差,各种设备不完善。
2.1.2 教师教学水平偏低
形体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成为限制高校形体舞蹈教学课开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我国高校大部分的形体舞蹈教师无法区分形体舞蹈和专业舞蹈的区别,形体舞蹈教师的教学水平较低,在教学活动中脱离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高校形体舞蹈教学质量较差。
2.1.3 教学目标不明确
目前高校在形体舞蹈课上缺乏针对性的教材,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学内容以及教学目标都不够明确。市场上虽然存在一些关于形体舞蹈课程的资料,但是大部分主要是围绕大众健身展开的,并没有专门针对高校学生的教学教材内容。
2.2 我国高校形体舞蹈课的改革措施
2.2.1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以及身体的协调性
在进行形体舞蹈课教学中,形体舞蹈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出轻松、自由的教学课堂氛围,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勇于展示自己,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此外,在教学活动中,针对学生的动作,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于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指出并予以指导和纠正,这样就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体态,增加学生的动作协调性。此外,教师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身体协调性训练,从头、胳膊、腿部到全身的动作协调能力训练,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2.2 通过实践增强编导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有着很大的不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学科系统学习的界限,尤为重视生活中问题的解决,而非文本知识的习得;尤为重视实践体验和直接经验的积累,而非理论和简介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视综合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而非知识的分化;尤为重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非单纯认知能力的提升;尤为重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而非学习和问题解决的结果。这样的学习能力凸显了实践性学习的特征,与学科课程的实施相互补充,相得益彰。
培养复合型人才一直以来就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在高校的形体舞蹈课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全面地掌握和了解艺术技能很有必要,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进行形体舞蹈课教学活动中,应该将课堂教学同舞蹈的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舞台的实践活动中,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形体舞蹈和创编形体舞蹈的热情。只有将课堂教学同舞台实践来结合,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形体舞蹈的编创中,增加学生对形体舞蹈课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更好地促进自己的提升。
2.2.3 增强学生的欣赏和观摩能力
高校在进行形体舞蹈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该培养学生的欣赏和观摩的能力,通过给予学生视觉上的享受,才能让学生对形体舞蹈有着更深刻的理解,例如,形体舞蹈的美感和协调度等,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形体舞蹈的热情,对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学生在欣赏和观摩中,促进学生更好地对形体舞蹈的动作进行编排。
2.2.4 利用现代化和多媒体技术
目前国内的高校形体舞蹈课教学活动,延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依靠教学教材或者一些图片资料,以此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形体舞蹈的相关理论知识,但是过于抽象,增加了学生的理解难度,难以提升学生的舞蹈技能。因此,教师在进行形体舞蹈课教学活动中,可以更多地运用起多媒体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例如,在课堂上播放音乐、视频等方式作为形体舞蹈课程的辅助教学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教学水平和质量。
目前,在我国的高校形体舞蹈教学活动中,缺乏一个统一完善的课程教材,形体舞蹈课教学内容主要是教师依靠自身的经验和水平来进行,缺乏系统性,难以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应该建立和完善形体舞蹈教材是亟需解决的问题,这需要优秀的舞蹈教师投入到教材研究和编制中,逐步使形体舞蹈课程步入正轨。
形体舞蹈课程作为我国高校一项新兴的教学课程之一,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普遍青睐,在高校的发展也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形体舞蹈课程的开设相对较晚,在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一些的限制因素,这需要高校不断努力,来促进形体舞蹈课程的发展,实现提升学生全面素质的目标。
[1]王可.高校形体舞蹈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
[2]周茜.高校形体舞蹈课的教学探讨与改革分析[J].运动,2013(19):119-120.
[3]吴咏梅.对高等院校形体舞蹈课程的思考与教学探讨[J].黄河之声,2013(12):63.
[4]石苗苗.普通高校舞蹈形体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3(7):96-97.
G80
A
2095-2813(2017)06(a)-013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