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类APP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2017-11-27 23:13:52周泽琴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8期
关键词:跑步运动体育

周泽琴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3)

运动类APP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①

周泽琴

(遵义医学院体育学院 贵州遵义 563003)

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体育教学质量与人才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显著,不利于大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也直接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的提升。运动类APP对于人们的体育锻炼行为可产生较为深远的影响,简单便携,且功能丰富多样,深受健身爱好者喜爱。该文笔者结合多年的高校体育教学经验分析了运动类APP的种类、特点及功能,并结合高校体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运动类APP在高校体育教学中使用的意义和途径,以期为提高高校体育教学效果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运动类APP 特点 功能 意义 高校 体育教学

2007年中央印发《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文中指出:“增强学生体质是学校教学的主要目标,充分保障学生的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鼓励他们走出教室、走向操场、走进阳光,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 h,广泛开展全国亿万学生的阳光体育运动。”高校体育教学作为学生接受在校体育教育的最后时期,可谓培养良好锻炼意识的关键时期,所以,作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与手段来培养大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兴趣,进而提高大学生的体育素质。如何充分发挥体育的功能,为社会培养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是高校体育教学的重要课题。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对人才的创新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高校体育教学则应切实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运动类APP进入蓬勃发展的时期,据市场调查机构报告称:运动方面的应用程序越来越受社会大众的欢迎,下载量高达2.48 亿次。在此大背景下,运动类APP需抓住机遇,不断进行更新和完善。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不足,将运动类APP引入教学课堂,该方法成本低廉、效果显著,通过实时数据可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锻炼热情,进而提高大学生身体素质。该文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深入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存在的一系列,并结合教学实际,探讨了引入运动类APP的价值和途径,以期提升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1 认识运动类APP

1.1 内涵

所谓的APP,指的是手机应用程序,即Mobile Application的简称,具体是应用于智能手机及移动设备上的应用软件。

1.2 分类

根据其功能,可分为两大类:健身类APP(力量练习、瑜伽等等)和运动类APP(跑步、骑行和徒步等)。健身类APP主要是通过训练计划及相关视频来指导用户进行科学的训练,也可包括饮食等相关知识。运动类APP主要是基于智能手机GPS模块和加速度计科学综合提供一系列数据参数:如轨迹、距离、时间、速度、海拔和高度等等,从而显示出卡路里消耗等数据。

1.3 功能

健身类APP主要用于女性的减肥修身及男性的力量训练;而运动类APP主要用于跑步,如Nike Running,它是Nike公司所推出的可以精确记录数据并用于激励跑步者的一款运动APP,这款旨在让参与者的跑步体验更加富有个性化和激励性。

1.4 特点

1.4.1信息记录及储存非常便捷

在无线网络的覆盖愈加广泛的时代,用户可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获取海量信息,通过APP 及时了解相关养生信息,在碰到紧急情况时可用于查询急救方法,买药前可通过该渠道获取药品价格,甚至有些APP即便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仍能使用,只需将数据库下载至移动设备,则无需联网便能使用。

1.4.2方便于人际传播

与其他媒介相比,移动APP具有用户主动参与性的优势。首先,用户大都是因个人爱好或在朋友推荐及商家推广而将APP下载到移动终端上,即完全是在用户自愿的情况下获取信息资料,所以,用户的参与性较高,信息传达率也较高;其次,移动APP是用户自身登陆,不像网页上跳出来的广告,也就是说用户是完全按照自己的需要主动接受该APP的,这是其他媒介难以实现的。

2 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2.1 传统教学模式阻碍了大学生的兴趣培养

体育课堂传统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体育教师的传统教法大都采用“三部分”结构模式,即准备部分、基本部分和结束部分,该模式从形式及内容方面均过分强调基本部分的作用,却忽视其它两个部分的教育价值,这不仅束缚了体育教师的思维,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创新,同时也限制了大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不利于大学生的个性发展。

2.2 理论与实践脱离

高校在体育教育过程中,过于注重传授体育技能,而不重视对体育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大学生体育思维的教育,该教育的缺失,也是大学生日常不重视体育学习的原因。

3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类APP的意义

3.1 运动类APP富有暗示作用

运动类APP不仅可以触发参与者的锻炼行为,还可以触发对即将获得运动奖赏的渴望,具有很好的暗示作用,如运动过后可以把运动的相关指标数据予以群晒、点赞,同时运动过程中促使内啡肽、多巴胺等生化指标分泌增多,赋予人一种强烈的流畅感,“成就感”随之扑面而来,渴求感会更强烈,从而督促参与者每天主动去运动锻炼。

3.2 运动类APP富有激励作用

运动类APP的激励作用体现在数据方面,主要是与自己比,并非相对评价,从而形成正性运动技能,有效提升锻炼的行为频度,并强化为锻炼习惯的养成。此外,运动类APP便于携带,且便于操作,特别是运动数据可以即时呈现,使参与者的健身目标可见,参与者使用时的自主性非常强,有利于形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4 高校体育教学中引入运动类APP的途径

4.1 在准备部分引入运动类APP

在体育教学的准备部分,传统的慢跑热身练习显得枯燥乏味,影响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此时可将配有节奏感的音乐、激励性语言的应用程序与大学生共享,从而提高准备活动的效果,为接下来的基本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4.2 在身体素质练习过程中引入运动类APP

4.2.1跑步练习

大学生对于传统的跑圈练习非常抵触,负面情绪严重,也不利于锻炼效果,而将运动类APP引入跑步过程,大学生可以即时看到自己的心率、能量消耗、步数及距离等等,在数据的监控下能够有效提高跑步的乐趣。

4.2.2力量练习

在体育教学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身体力量练习时,可积极将运动类APP引入其中,如通过仰卧起坐、平板支撑等配有标准动图的应用软件,不仅提升学生力量练习的专业化和系统化,还可以有效提升力量练习的效果。

4.3 在结束部分引入运动类APP

在体育课结束之前,可组织大学生运用具有放松功效的应用软件来完成肌肉的放松,配以轻柔的音乐和舒缓的肢体动作来调节气息,消除疲劳。

5 结语

手机APP的使用群体越来越庞大,特别受到大学生的追捧和喜爱,将运动类APP应用于高校体育教学,即时的监控数据和海量的图片、视频及音乐资源可有效促进大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

[1]王苗.运动类app传播效果研究[J].科技传播,2015(5):128.

[2]风雨彩虹.全民健身APP,助你成为运动达人[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4):5-15.

[3]宋晓芬,倪莉.APP健身软件在高校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监控中的应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5,23(9):40-41.

G807.01

:A

:2095-2813(2017)03(b)-018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180

“体育类App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贵州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课题(项目编号:2015B197)。

周泽琴(1979,1—),女,汉,贵州仁怀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跑步运动体育
做到七点跑步不伤膝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0-14 08:20:34
跑步穿什么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甘肃教育(2020年2期)2020-11-25 00:50:04
不正经运动范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0:39:29
带表跑步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跑步为何让人如此痴迷?跑了就懂!
金色年华(2016年10期)2016-02-28 01:42:02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