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丽琴 丁新民 李凌 廖韶伟
(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4)
江西省高等体育院校服务社区体育“需求—供给”的模式的研究①
廖丽琴 丁新民 李凌 廖韶伟
(新余学院体育学院 江西新余 338004)
本文将利用各种调查方式,对江西省高等体育院校以及社区体育的服务模式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索,并以此提出两者合理的“需求—供给”发展模式对策。
高等体育院校 社区体育 “需求—供给”模式
This paper will use a variety of methods of investigation, detailed analysis and exploration of spor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of Jiangxi province and the community sports service mode,and puts forward the reasonable countermeasur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emand supply”mode.
Higher physical education institutions; Community sports; “Demand supply”model
体育全民化是我国社区体育发展的主要推动原因,作为一项新兴的社会服务,社区体育在当前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处于探索起步阶段,还存在着各类问题,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目前社区体育的发展程度还难以满足人民日趋多元化的社区体育服务需求。这就需要有关政府和部门加大投入力度继续加强对社区体育服务的建设。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截至2015年,江西省在公共体育的各项建设发展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步,具体主要有这几个方面:一是公共体育场地建设得到较大发展。直到2015年,江西省共完成体育民生建设工程项目101个,体育援助型项目23个,民众健身道路项目1971个,社区多功能健身场地71个。乡镇的体育场地建设也得到较大发展,其中村级的体育建设项目达到了6422个,乡镇级的体育建设项目有760个。二是在体育建设项目的投入中,政府占了主要地位,对于公共体育建设项目的投资占总投资的57.6%,另外还包括了个人及企业的捐赠、社会投入,分别占总投资的37.7%、1.2%,还有其他方面的投入占3.5%。三是所有民众都可享受公共体育建设项目成果。目前江西省的体育场地种类有55中,数量为6.65万个,总体育场地利用面积达到了6414.11万m2,共投入建设资金142.07亿元。从历年的体育场地普查情况可以看出,无论是体育场地建设数量亦或是面积都在逐年上升和增长。其中人均场地利用面积和十年前相比,增长了0.89m2,达到了1.42m2。十年的发展里程,使得江西省的体育场地建设幅度处于全国前列。
根据江西省第六次体育普查资料显示,在全省占地6414.11万m2的6.65万个体育场地中,教育系统的体育场地的数量为3.3万个,在江西省体育场地的总数量中占有49.2%;占地面积为3737.29万m2,在江西省体育场地总面积内占58.27%。而在教育系统中,中小学的体育场地建设占主要部分,其次为高等院校。而江西省拥有体育传统项目的学校有176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3个。和中小学相比,高等体育院校拥有大量丰富的专业体育人才资源,涉及的体育运动范围也更为全面多样,同时还能通过专业理论知识教学及户外实践操作教学相结合,为江西省的公共体育建设发展提供全新的推动力和促进力。可以说,随着高等体育院校的发展和人才建设的体系优化,对于江西省社区体育发展有着更好的推进作用。
本文将以随机调查问卷为主,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辅的方式在江西省范围内实施关于民众对社区体育建设情况的看法、高等体育院校资源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及推进新型“需求—供给”模式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对江西省内几十所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68份,除去3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65份,有效率为93%。对高等体育院校周边社区的居民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461份,除去5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为456份,有效率为91.2%。利用Excel电子表格及SPSS18.0统计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归纳。
在接收调查问卷的社区中,缺乏专业的组织管理人员,社区居民对于社区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全民健身促全民健康理念宣传不够深入人心。体育设施和场馆投入不足,与市民的需求差距较大由于存在着,居民对社区体育服务不是非常满意。
另外调查数据还显示,有过半的居民进行体育健身主要是根据自身或他人传授的经验,没有形成科学合理的健身方式,随意性强。有超过2/3的社区没有配备相应的专业体育健身指导员,主要是通过移动手机端中的社交应用来获取体育健身相关信息和宣传消息,通过社区体育管理人员获取体育健身方法只占总数的8.4%。这也表明,当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改革体育健身的信息传播方式才能更有效的推进社区体育服务建设。
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有46%左右的高等体育院校学生没有以正规的形式进行社区体育活动的服务,大部分是以个人兼职的形式参与。参与时间较为分散,不够集中,难以形成统一的教育管理。并且在进行社区体育服务时,大部分内容是针对体育健身技能的相关培训,在其他方面及理论教育方面,则相对较弱,一方面是由于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相关认识较为传统,没有对体育健身形成科学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是高等体育院校的学生在进行社区体育活动服务时由于和当地社区沟通合作工作不到位,产生不必要的问题和误会。
当前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要挖掘出高等体育院校体育服务和社区体育的“需求—供给”模式的互动内涵,提倡高等体育院校和社区的体育建设资源、体育健身信息进行共享。构建以高等体育院校为引导,社区体育服务为核心的完善优良的组织结构。加大力度组织社区运动比赛和体育活动。在高等体育院校进行针对社区体育服务相关的理论知识教学及实践活动,培养出具有丰富的体育活动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的优秀体育人才,为社会体育健身的发展和社区体育服务活动提供专业的咨询建议、规划组织等优质服务。
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有关政府工作的部署,树立“大体育、大服务、大健康”的工作理念,着力建立和完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普及健康教育,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推进体教结合,积极发展社区体育服务建设体系;发展体育健身休闲业,丰富体育服务供给,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推进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体育文化协调全面发展,为高等体育院校更好地和社区体育服务进行供求对接、提前全面建成全民健身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健康保障。
实现高等体育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需求—供给”模式最为重要的一点便是高等体育院校人才的培养,高等体育院校凭借其丰富多样的体育硬件设施以及具有专业体育理论知识的人才,是满足和深化社区体育服务的主要因素。随着国家不断推进全民健身的理念,体育学生和社区居民形成密切互助的发展是时势所趋,这不仅能使社区居民获得科学全面的体育健身信息,同时还能充分发挥出高等体育院校丰富人才储备和体育项目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因此,高等体育院校必须在不断完善健全自身体育人才建设的同时,加深和社区体育的互动,创新高校体育的服务模式,使高校的体育设施和体育场地进一步向社区民众开放,社区体育资源及体育设施同时也对高校学生开放,从江西省实际体育发展情况出发,确保高等体育院校、社区体育以及社会体育活动能全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推进高等体育院校服务社区体育的“需求—供给”模式的完善和发展是当前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江西省社区体育经过这十几年的发展,通过不断的建设和摸索,已经开始形成了和高等体育院校密不可分的互动关系,要使其更好的发展,必须不断加强高等体育院校服务社区的职能建设,提升社区居民对体育健身的创新意识,实现“需求—供给”模式的长久稳定发展。
[1]孙婷婷,陶涛.上海大学体育人力资源服务社区的研究——以上海大学健美操人力资源服务社区体育为例[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2(8):43-45,48.
[2]王焱森,井红艳,李良胤.“民生体育”视域下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发展的研究[J].高师理科学刊,2013(4):57-61.
[3]彭英,唐刚.基于需求与满意度耦合视角的“村改社”社区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以成渝实验区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6,52(3):3-12.
[4]陈丹丹.高校体育资源服务社区体育的优势及价值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5,12(3):102-1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32.206
G807.3
A
2095-2813(2017)11(b)-0206-02
本文是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体育专项课题“江西省高等体育院校服务社区体育“需求—供给”的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15YD007)的部分研究成果。
廖丽琴(1964—),女,汉族,江西赣州人,硕士,新余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
丁新民(1960—),男,江西新建人,硕士,新余学院体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