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敏凤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夜跑行为研究①
——以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内环夜跑为例
万敏凤
(华南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006)
夜跑,顾名思义,就是在夜间进行的跑步活动。近年来,夜跑越来越受我国年轻人欢迎,有着内、中、外环之说的大学城,使得夜跑在各个高校越发流行。该研究通过华师大学城校区有内环夜跑行为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旨在了解目前华师学生夜跑行为的现状,发现当前学生夜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找出解决办法,为华师学生的夜跑锻炼走向健康发展前景提出可行性建议。
夜跑 学生 内环 锻炼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快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闲时间也在不断增多,使得人们的日常生活慢慢地丰富起来,他们不仅仅只是把个人注意力集中在衣食住行上面,而且还开始健康生活。大学课余时间较高中来说较充足,而绝大多数空闲时间为晚上的学生使夜跑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和体育锻炼方式得以确立和发展。夜跑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锻炼方式因其独特之处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
1.1 体育行为
我国的刘一民在《体育行为学》中,体育行为被解释为:“体育行为是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为满足某种体育需要而进行的活动[1]。即体育行为是一个较广泛的概念,只要是和体育发生联系的行为活动我们都把它称作体育行为。
行为学理论认为,行为的构成应具有5个基本要素,即行为主体、行为客体、行为环境、行为手段和行为结果,行为的构成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2]。可见,要获得良好的体育行为结果,可从以上4个方面施加措施和影响。如大学生体育行为,行为主体是参与体育行为的某个或某一群大学生;行为客体是进行锻炼的动机,如娱乐、强身健体等;行为环境是锻炼的场所,如羽毛球场、田径场等;行为手段是打羽毛球、跑步等;行为结果则是娱乐的效果如何、身体素质有没有提高、是否有交到朋友等。
1.2 夜跑行为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相关夜跑行为定义方面的研究,笔者通过前人对体育行为的解释归纳,认为体育行为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体育需要而有目的、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来进行的体育活动。而夜跑行为是体育活动中的一种行为。在文中,夜跑行为主要包括夜跑的认知、夜跑的频度、每次夜跑所持续的时间与距离、夜跑的时间段、夜跑的形式、夜跑的消费等。从行为的构成五要素来看文中大学生的夜跑行为,行为主体是参与夜跑的某个或某一群大学生,行为客体是夜跑的动机,行为环境是内环,行为手段是跑步,行为结果则是大学生夜跑后的收获。
2.1 研究对象
华师大学城校区有内环夜跑行为的270名本科大学生。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3.1 大学生对夜跑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分析
3.1.1 夜跑的动机分析
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行为活动的内部动力。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动机源于人的各种需要,当人们有了某种需要之后,就会有满足这一需要而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3]。了解并分析学生夜跑的最基础原因,对调动学生夜跑的积极性是很有必要的。
此研究调查了华师大学城校区244名学生夜跑的动因。调查发现,学生夜跑的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释放压力、消遣娱乐、塑造形体、丰富生活、磨练意志、有助于睡眠、社会交往、体测达标、时间好把握,不影响学习、挑战自我、受夜跑人群影响。从这几个动机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将强身健体、释放压力和消遣娱乐作为自己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
3.1.2 夜跑后的收获分析
在分析了学生夜跑的动机后,那通过夜跑,他们实际上得到的收获是什么?经调查,男女学生夜跑后的首要收获是强身健体,提高了身体素质;其次是释放压力,丰富了生活。而强身健体是男女学生进行夜跑的首位动机,其次是释放压力,这说明学生做事情是有目的的,他们在有了夜跑的动机后,在夜跑时用自己的坚持和毅力达到了自己预定的目标。从这两个收获中,我们可发现大多数学生夜跑实际上得到的收获与其夜跑的主要动机是相对应的。
3.1.3 夜跑必备条件的分析
经调查,学生认为夜跑必备的首要条件是有时间占87.3%,这说明学生闲余时间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他们夜跑的频率。有恒心占70.9%,说明内环夜跑是一项长跑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毅力。有同伴一起占64.3%,一方面说明学生群体意识较强,在夜跑锻炼中重视加强人际关系和促进情感交流;另一方面可看出,学生夜跑的安全意识较强,夜跑存在的一个较大的安全隐患是人身安全隐患,一般来说,我们不建议女学生独自一个人夜跑。从以上几个必备条件可看出学生夜跑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受客观因素影响较小。
3.2 大学生夜跑行为的调查分析
3.2.1 夜跑的频度
夜跑的频度是反映夜跑行为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分析学生夜跑的频度可以看出其夜跑意识和夜跑习惯的养成程度。经调查,男生平均每周夜跑的次数高过女生,这可能与性别有关,女生相对男生来说会文静些,男生外向活泼好动。有约一半学生平均每周夜跑的次数是不确定的,而造成其夜跑次数不稳定的原因可能是他们的夜跑意识还不够强,没养成夜跑的习惯。
3.2.2 每次夜跑所持续的时间
经调查,学生每次夜跑所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上的占67.6%;持续时间在30 min以下的占32.4%;目前国际上和我国对体育人口的评判标准都为每次锻炼时间30 min,仇军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推导认为每次锻炼时间下限为20 min最适宜。[4]可见,绝大多数学生每次夜跑后的效益是理想的。
3.2.3 夜跑的时间段
经调查,8:00~9:00 p.m是学生夜跑的高峰期。
不同的时间段会因人而异,也正是因为时间段、空气质量、路面上的安全状况等存在差异,所以学生会有不同的时间段去选择。此研究对每个学生选择在某个时间段夜跑的原因还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喜欢在人流多的时间段夜跑,氛围好且更容易交到新朋友,达到扩大自己朋友圈的目的;学生还喜欢在夜跑后预留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自我调整;而安全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在该时间段夜跑的重要因素。
3.2.4 夜跑的形式
学生夜跑的形式是各种各样的。经调查,与同伴一起夜跑是学生的首选形式,说明其在夜跑的同时,还注重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注重在夜跑中与他人进行感情的交流;其次是独自夜跑,这可知学生有较强的独立能力,也反映了夜跑易进行,不像有些体育项目需要场地、器材、同伴才能进行。
虽然与同伴一起和独自是学生夜跑的主要形式,但经调查,大学生更喜欢的夜跑形式是与同伴一起,其次是校内组织。这一方面说明学生集体观念和交往意识强,希望通过夜跑扩大自己的朋友圈,增强人际交往;另一方面反映了学校极少组织学生夜跑,学校应组建与夜跑相关的体育俱乐部或体育社团,加强对学生夜跑的指导和管理。
3.2.5 大学生夜跑装备的分析
夜跑时,好的装备跑起来更舒服和安全。经调查,有69.7%的学生是没有专门的夜跑装备。可见,大多数夜跑学生对于夜跑装备没有太大要求,简单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就可以满足他们夜跑的装备,这也说明了夜跑易进行,不需太多的准备。而在性别上,男生有专门夜跑装备比例高于女生。
在有夜跑装备的学生中,其夜跑装备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跑步鞋、手机安装有关于跑步的APP、易吸汗的衣服、荧光的衣服。这可能是由于学生个人的经济条件而导致,且与我国传统消费观念和习惯有关;在这4位排名中,有3个是属于着装方面的装备,一个是手机软件上的装备,导致这个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运动着装具有双重功能,它既可满足运动的需要,又可满足日常生活的需要,所以运动着装方面的装备所占的比例会高些;而手机关于跑步的APP能够测出跑步者的跑距、跑速、消耗的能量、运动轨迹等多方面的功能使得这个APP在夜跑者中越发流行。
3.3 大学生对内环夜跑场地的满意度
有着内、中、外环之说的大学城,使夜跑在各个高校越发流行。经调查,学生对于大学城内环这个夜跑场地,“基本满意”的占79.9%,而“不满意”的占9.0%,这说明大学城内环作为夜跑场地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仍存在着需要改善的地方。
针对选择了“基本满意”和“不满意”的学生,此研究还调查了他们认为大学城内环作为夜跑场地,需要改善的地方有哪些。结果显示,学生对内环夜跑场地的满意度为91,而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路标指示、绿道、光线、夜跑路线以及安全等方面,城管或大学城的城区管理可从这几方面进行改善,使得内环夜跑场地更能满足学生的需求。
4.1 结论
华南师范大学学生内环夜跑行为是学生自发进行的一项新兴起的体育锻炼方式,其动机主要是强身健体、释放压力和消遣娱乐,值得提倡。其夜跑的主要形式是与同伴一起和独自夜跑;夜跑高峰期是8:00~9:00 p.m;大多数学生没有专门的夜跑装备;学生对内环夜跑场地的满意度为91,而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表现在路标指示、绿道、光线、夜跑路线以及安全等方面。
4.2 建议
(1)为了确保夜跑学生的安全行为,建议城管或大学城的城区管理加强道路的维修和路灯的维护,从而确保路况的安全,为学生参与夜跑活动提供一个安全的道路。
(2)如何让学生健康、安全地参与夜跑活动,学校、社会及学生应通过宣传栏、广播以及网络介绍与夜跑的相关知识、应该注意的问题及安全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个人防范意识。
[1]刘一民,孙波.论体育行为的多维特征[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2,56(18):6-9.
[2]安宇.广西大学生课余体育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8.
[3]朱菊芳,张天峰.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调查与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2(2):70-71.
[4]仇军.中国体育人口判定的函授方程[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67-68.
G807.4
:A
:2095-2813(2017)03(b)-016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160
万敏凤(1994,1—),女,汉,广东茂名人,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田径教学理论与训练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