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琦
(铁岭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铁岭 112000)
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探析
王佳琦
(铁岭市体育运动学校 辽宁铁岭 112000)
该文以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现状为基础,结合体校学生的身体特点,在遵照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原则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更多体校教练提供科学的借鉴。
摔跤运动员 体校教练 力量训练原则 训练方法
随着摔跤运动训练科学性的逐渐增强,在比赛过程中摔跤运动员的攻防转换速度有了明显提升,但是当前国内摔跤运动员在专项力量方面与国外摔跤运动员之间还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距,科学的力量训练方法正是提高摔跤运动员力量最有效的途径。由于体校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因此,在摔跤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更要合理地选择训练方法的使用力度,为此笔者总结了一些自身在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为学生的训练提供更多帮助。
摔跤运动是奥运会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项目,它不仅实现了技巧、速度的完美结合,更要求摔跤运动员要合理使用自己的力量。在比赛过程中力量大小对比赛成绩会产生直接影响,但是由于力量不仅与速度相关,还与运动员自身的灵活程度、耐力有关,因此,对于教练和摔跤运动员来说,进行力量训练的难度相对较大。
无氧代谢能力与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在一定的时间内提高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强度与密度,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力量水平,但是在实际训练中使用该种思维时,效果并不理想。当训练强度超过运动员所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训练强度时,不仅无法提高摔跤运动员的力量使用能力,甚至有可能产生相反的结果,从而降低训练的质量和有效性。当前,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能力不高的主要原因就是训练形式和方法问题。
2.1 系统性训练原则
系统性主要是指从摔跤运动员接受训练开始,远动员出现优异成绩、保持优异成绩、突破优异成绩的长期训练过程中,需要让运动员一直进行不间断、循环性的力量训练。系统性是保证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有效性最基础的训练原则,由于处于中小学生年纪的摔跤运动员身体正处于成长阶段,他们未来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且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素质能力并不是一天能够练就的,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我们应该通过遵循系统性原则,让他们进行长期坚持不懈的力量训练活动,从而夯实摔跤运动员的力量储藏量,为运动员后期力量的释放做好基础教学工作。
2.2 周期性训练原则
周期性训练原则就是指根据摔跤运动的特点、摔跤运动员的力量特征以及摔跤比赛时间进行了周期性的力量训练,以保证运动员的力量能够获得最大程度的激发。通常情况下,摔跤运动员的力量发展呈现出3种阶段:第一阶段被称为力量获得阶段;第二阶段是力量保持阶段;第三是力量暂时消失阶段。由于力量发展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因此,在遵循周期性原则时,应该更加重视低年纪运动员的力量发展阶段,从而使他们能够在比赛中发挥出最佳的力量状态。
2.3 区别对待训练原则
区别对待原则是我们在培育摔跤运动员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特别是当培育对象为低年纪运动员时,由于摔跤运动员的性别、身体特征、成长特点、能够承担负荷的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技术掌握能力以及运动员个人素质等都有很大的差别,因此,在训练过程中,教练员不仅应该尊重运动员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更应该根据每位运动员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出训练计划,根据训练计划指导运动员进行训练,通过实现专项训练与一般训练的结合,从而使每名摔跤运动员都能够找到更适合自身的训练强度,进而达到最理想的力量训练效果。
3.1 爆发力训练方法
爆发力训练主要是指人们在运动过程中,肌肉能够在短时间内进行收缩,并以人们自身能够承担的最快速度收缩肌肉,从而产生的一种具有爆发性的力量,这种爆发性的力量会引起使用者的速度变化。在摔跤比赛中,良好的爆发力能够给对手带来严重的冲击,从而对比赛结果产生影响。为了使摔跤运动员具有较为强大的爆发力,使用爆发力训练方法时,首先应该选取小负荷器械,让摔跤运动员能够进行力量与速度的融合,并在后期训练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负荷,在保证摔跤运动员速度的基础上,提高肌肉收缩力度,从而使运动员能够具有更强的爆发力。
3.2 速度训练方法
对运动员的爆发力训练与速度训练有一定的重合,但是并不完全相同。对摔跤运动员来说,速度就是指运动员能够完成动作的综合性与技能能力所用的时间,时间越短运动员的速度能力越强。要想保证摔跤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能力,就要结合运动员本身的身体运动能力与意志力,采用速度训练方法。有学者研究指出,肌肉组织中的I、II型快肌纤维数量与运动员的速度有直接的关系。对于一般的运动员来说,慢肌纤维的最大紧张时间需要0.8 s以上,而快肌纤维的紧张时间在0.3 s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当快肌纤维数量含量多时,能够提高运动员的发力速度与攻击速度,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应该以发展运动员快肌纤维为主要目标。发展运动员的快肌纤维通常可以通过如下方式进行:为运动员施加小阻力,强度在运动员正常训练强度的50%~70%之间,然后根据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限度,将重量次数控制在6~10次,组数控制在3~6组,以便让运动员能够以最快地速度完成。
3.3 最大力量训练方法
为了使摔跤运动员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就应该结合运动员的力量发展趋势与力量成长预测,制定出更加科学的最大力量训练计划。经过多年的研究,最大力量训练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以摔跤运动员当前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的95%为训练重量,让运动员在此强度下完成2~3次的力量训练,每次坚持3组左右,组间休息时间在5 min左右;二是分层次训练,第一组先以90%最大重量为训练重量,进行3次练习,随后将每组练习的重量增加2%运动员当前能够承受的最大重量,且每次只进行一组,加至100%最大重量时截止训练,组间休息时间在3 min左右;三是先引导运动员进行大强度的准备活动,随后进行4组100%最大重量的练习,组间休息时间根据运动员情况进行确定。
3.4 耐力训练方法
耐力是指摔跤运动员对抗疲劳的能力,在摔跤比赛过程中,如果运动员具有较强的耐力,获胜的可能性更大。以解剖学为基础的耐力训练效果判断方法,主要观察运动员在自身运动系统工作过程中,调节系统与执行系统之间的协调情况,因此,在力量训练过程中,应该通过采用耐力训练方法,提高运动员抗疲劳的能力。
耐力训练的主要方法是以增加运动员的重复次数为主要方法,采用较小的抵抗阻力,让远动员进行长时间训练,以摔跤运动员能够承受最大强度的40%为最佳强度,将运动员的次数控制在15~30次的范围内,训练组数为5~8组,但同时也应该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更改训练力度,以保证肌肉能够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避免出现过度疲劳造成肌肉损伤的情况。
总而言之,要想做好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工作,就要在运动员不断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增加训练力度,提高训练难度,树立更加远大的训练目标,使运动员能够实现不断成长与进步。希望通过该文对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方法的详细分析,能够为更多的教练提供力量训练方面的理论基础,切实提高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质量。
[1]高艳,韩立冬.浅谈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2(1):92,94.
[2]李福轩.古典式摔跤运动员力量训练的特点与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1994(3):12-14.
[3]郑念军,宋作本.摔跤运动员的力量训练[J].山东体育科技,2001(1):1-4.
G806
:A
:2095-2813(2017)03(b)-0077-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