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飞 王鹏
(1.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科学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浅谈柔力球网式项目的入门技术
王飞 王鹏
(1.西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2.西安体育学院体育科学研究院 陕西西安 710068)
柔力球是一项中国人发明的极具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分为花式项目和网式项目。网式柔力球又称竞技柔力球,不同于其他持拍球类运动项目的硬式击球,它的击球方法是软式击球,接球要引化画弧,符合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和民族性格,受到全世界人民群众的喜爱。第三届中国晋中国际柔力球交流大会刚刚举办完成。此次赛事共吸引来自包括俄罗斯、德国、法国、匈牙利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队前来参加。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柔力球已经扩散到世界各地,全国柔力球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但是受到师资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限制,特别是网式项目,还没有一套系统的理论作为支撑。而广大柔力球爱好者在交流技术时也发现了很多问题,而说到技术上的问题,基本技术的问题是重中之重,只有把基本技术掌握好,练扎实,才能在复杂技术的学习上突飞猛进,在柔力球的学习中如鱼得水,否则就如空中楼阁没有根基,即使练到一定程度,也会因为基础技术动作的错误而进入瓶颈期,难以提高。所以,笔者结合自己的锻炼实践经历,专家的访谈和讲解,还有目前能搜集到的文献资料,探讨一下柔力球竞技的基本技术,以期读者在通过该篇阅读以后,对网式项目能有基本认识。
柔力球 竞技 基本技术
1.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柔力球网式项目的基本技术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和学校图书馆的相关书籍资料查询,对柔力球网式项目进行学习和分析。
1.2.2 访谈法
通过走访相关专家和柔力球爱好者,对柔力球网式项目的基本技术进行了解。
2.1 学习柔力球的思想基础
首先,练习柔力球的时候要全神贯注、思想集中,因为打柔力球时的发力过程是一个完整、连绵不断的过程,一旦跑神,势必会引起发力中断,影响动作的完整性,从而产生违例动作。其次,要注意的是接球手法的顺畅和身法的协调舒展。接球是整个触球过程的开始,要有顺的感觉。接球接好了才可能有接下来的发展,如果开头接球没做好后面做的再好也是徒劳。再次,是注意感受动作的发力方式和完整性过程。只有腿部主动发力,力从地起,腰部和肩肘关节要注意感受力的传递作用,相关的肌肉是没有主动发力过程的。动作要做完整,所有的发力轨迹都是一个完整的弧线,切忌出现抖腕等主动发力现象。最后,是自身的动作重心是平稳的,只有自身重心稳定了,才能发展出各种动作。身体的中段一定要收紧,切忌出现弯腰、探身等破坏平衡的动作。
2.2 握拍方法
正手握拍,用拇指和食指相对捏握球拍上与拍面平行的两个宽面,拍柄末端抵住手掌上的小鱼际处,其余三指依次捏握拍柄。需要注意的是手心的空出,以便于拇指、食指和中指可以自由地捻转球拍反手握拍,在正手握拍的基础之上,用拇指和食指沿顺时针方向捻转45°,然后调整各个手指的位置,舒适地握住球拍,以应对反手位置的接球。
2.3 基本站位
侧身站位,分为正手站位和反手站位。正手侧身站位,面对球网左脚在前右脚在后,自然开立与肩同宽,重心在前脚掌便于随时启动。膝盖内扣微曲,全身放松。左手自然伸展,右手将拍子举起,与肩同高。
正面球网站位,一般是为体前平拉球做准备。面对球网左脚右脚平行,自然开立与肩同宽,重心在前脚掌便于随时启动。膝盖内扣微曲,全身放松。左手自然伸展,右手将拍子举起,与肩同高。随时准备移动,将球置于身前左右两侧45°,便于接球。
2.4 左右摆动
左右摆动是柔力球技术基础中的基础,无论是套路还是竞技都要从左右摆动开始学习,而当水平到一定境界,很难进步,进入瓶颈期的时候,回过头来练最基础的左右摆动是技术提高较快的方法。
练习左右摆动时,身体重心和注意力随着球的左右上下位移而移动,非持拍手要注意随摆,以维持全身的协调和平衡。要注意摆动时呼吸的运用,重心下降时要呼气,有助于发力的稳定性和身体平衡,重心上升时要吸气,要有韵律和节奏。初学者脚步尽量不移动,有一定基础以后,非重心脚可随重心左右移动在左右摆动过程中,拍型微微内扣,不要敞开便于包球加力,拍柄应时刻垂直于自身的额状面从抛球、入球到最后左右摆动,尽量化成一个饱满的圆,圆越是饱满,越符合球的运行轨迹,则球在球拍内越稳定辅助器械练习,可以用实心球体会重心的摆动和转移 由于柔力球重量比较小,再加上又是通过拍子传递感觉,所以初学者在没有手感的前提下很难感受到重心的移动。所以建议首先徒手拿实心球练习左右摆动,待到有一定感觉以后再徒手拿柔力球练习,最后可以用拍子带着柔力球练习。
2.5 发球
身体姿势脚尖内扣或平行,有利于启动,膝盖微曲有弹性,重心置于前脚掌。身体自然侧身,球应靠腿部发力,整个身体重心带动,进而呈上升趋势。而不能靠手臂的主动力量,更不能靠抖手腕。持拍手手臂自然弯曲靠身体重心带动呈上升趋势主动迎球。入球时,球经过圆弧轨迹飞行呈上升趋势。球拍相对球运动呈上升趋势主动迎球。身体重心是呈先上升后下降,通过球拍传力,带动球主动下压加力。最后画完整圆弧,放松不加力,只通过手指的捻转调整控制球的飞行方向。根据发出球的轨迹不同可以将球分为高远球、平快球和网前球。
2.6 接球
首先要注意脚步的到位和调整,因为柔力球看上去时用手打球,其实上肢并不发力,而是靠腿部发力腰转带动,所以只有脚步到位,才能发力正确进而不至于接球违例。在打球时,球离开对方球拍一瞬间,要加入跳步,便于快速启动和应对。先大步到位后小碎步调整重心,尽量把球通过脚步的移动处理到45°左右舒服的接球位置。一般的接球技术分为高入低抛球、低入高抛球和体前平拉球。
2.7 战术
四方球,顾名思义就是把球打到对方球场的四个角落,站位一般会站到场地中间,以便兼顾全场,而打球时四个点落的越准确,对方回球的质量越差,就会出现空当。而利用空当机会就容易得分。另外可以攻击对方薄弱环节。当交手一段时间后,发现对方有比较薄弱的的技术环节,这时候就可以反复攻击对方同一个技术薄弱的地方,迫使对方失误。
2.8 练习时初学者易出现的问题
(1)打球时重心和注意力没有跟随球拍移动。如果打球时出现这种情况,为了将球打到位就会容易产生抖腕、挥拍等二次发力动作。(2)拍面敞开导致容易掉球。打球时球拍和前臂的角度不能过大,否则会出现莫名其妙的掉球现象,特别是球的运动轨迹到最低点时,特别容易掉球。(3)没有沉肩转腰,会导致腿部发的力无法传递到球上,往往会出现球打不远,没有力量的现象。(4)左臂没有舒展和随摆。左臂的舒展会影响整体的重心和右肩的活动范围。(5)反手向下画弧时圆不够饱满。会使发力中断,影响动作的完整性和打球的准确度,运动轨迹会像一个对号一样。
[1]张艳青.柔力球竞技核心技术“弧形引化”训练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3(2):76-78,125.
[2]杨建营.太极柔力球运动的文化内涵及其思想根源剖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6):36-42.
[3]张艳青.柔力球运动竞技核心技术“弧形引化”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8):109-111.
[4]李恩荆.对柔力球运动基本概念的探讨[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124-128.
[5]陶意敏.太极柔力球运动及其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
[6]徐福景.太极文化在柔力球竞技中的体现[J].文化学刊,2016 (2):149-150.
G80-32
:A
:2095-2813(2017)03(b)-00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0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