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升
(宁波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浙江宁波 315000)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力量训练分析①
韩红升
(宁波市水上运动训练基地 浙江宁波 315000)
体育运动能够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阳光向上的发展,体育教育也是现代教育中所要求的,学生不仅需要有健康的心智,还需要健康的体魄。赛艇运动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一种运用,在青少年中的热度比较高。对此,为了不断提高赛艇训练质量,该文详细分析了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力量训练。
青少年 赛艇运动员 选材 专项力量训练
赛艇是一项比拼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的项目,对于一名赛艇运动员而言,在划船的运动过程中需要每一块肌肉都能够具备最强的肌肉力量,不允许任何一部分的肌肉存在异常,否则便会导致整体运动能力遭受影响。但是,这并不代表着一名赛艇运动员就需要参与各种力量训练,同时也不代表着力量大就有较强的赛艇运动能力。对此,探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和专项力量训练具备显著的研究意义。
1.1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最佳年龄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年龄主要划分为3个年龄阶段,分别为13岁左右的初级选材年龄阶段,15岁左右的中级选材年龄阶段以及18岁之后的高级选材年龄阶段[1]。
初级选材年龄阶段:在基础训练之前进行基本的筛选,将对于一些有参与赛艇训练意愿以及有一定经济条件的学生招收到少体校当中,并根据相应的专项训练方向进行基础性的阶段训练;中级选材年龄阶段:通过3年左右的基础训练之后,可以从素质、机能、技术以及形态等多方面进行基本的训练筛选,同时可以对于一些有赛艇运动天赋的青少年进行选择,挑选出具备较强发展潜力的运动员,并推荐到每一个省级青少年队伍中,接受规范性、系统性的赛艇训练[2];高级选材年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对于一些已经经历过3~4年的基本赛艇能力训练之后,将一些在专项素质、专项技术、专项心理特征等具备竞技能力以及达到最经济状态指标方面的优秀赛艇运动人员选择出来,并选送到一线的队伍当中,参与专业性的赛艇训练以及赛艇比赛,从而达到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
1.2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指标
就当前而言,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选材指标主要有6个大类(形态类、机能类、素质类、心理类、技术类以及战术类),其中具体指标总共有23项。
1.2.1 形态类
形态类主要有5项选材指标:(1)身高。身高是展现人体骨骼发育状况以及生长发育水平的主要指标。赛艇运动本身对于运动员就有一定的身高要求,相关研究显示,优秀的赛艇运动员必然需要具备相应的身高标本,也就是男子(191.1±2.9)cm、女子(178.3±2.2)cm的身高标准;(2)克托莱指标[3]。克托莱的指标为体重×1 000/身高,这一项指标主要是体现身高和体重之间的比例,也就是体现身体的充实程度,赛艇项目要求运动员的身材高大且匀称;(3)肩宽。肩宽是展现人体发展横向的宽度指标以及肩部肌肉的发展程度,肩部较宽的赛艇运动员也是基本的形态要求之一;(4)指距和身高。指距减去身高是上肢相对长度的直接体现,上肢比较长的人在划桨的过程中工作距离也相对比较长。所以优秀的划桨运动员在这一方面的指标最大能够达到10 cm,因为少年运动员的发育特点,一般肩部比较窄,所以这一项数值并不会非常大;(5)下肢长度×100/身高,这一项指标主要是体现上下肢的比例,下肢相对比较长的运动员在划桨时有着明显的优势,下肢相对比较长的运动员能够更好地参与赛艇竞赛,所以这一项指标尤为重要。
1.2.2 机能类
机能类主要是运动员身体运动能力方面的指标,其重要的指标主要有3项:(1)肺活量。肺活量是体现呼吸系统机能的主要指标,这一指标基本上是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选材指标;(2)心功能指标分别是安静状态下的心率、30 s下蹲30次之后的心率,通过计算获得指标之后评定运动员的心功能,是一种简单且有效的心脏功能评价方式[4];(3)最大吸氧量指标。这一项指标是先天影响最大的一项,也是遗传程度最大的一项,同样也是影响赛艇运动员的重要指标之一。
1.2.3 素质类
素质类的指标有以下8项:(1)下蹲伸臀距。这一项指标是测试运动员柔韧性的主要指标;(2)3 min俯卧撑。这一项指标是体现运动员协调能力、腰腹力量、耐力素质等指标的主要方式,同时也是最为常用的身体训练方法;(3)2 000 m单人艇[5]。可以采用赛艇测功仪让运动员进行2 000 m测功的方式评价运动员的专项运动能力,同时也可以在不采用测功仪的情况下测试2 500 m的单人艇成绩;(4)4 000 m单人艇。对于通过一定的赛艇训练的运动员,便可以进行4 000 m的单人艇测试训练,其能够更好地反映运动员的耐力以及专项运动能力;(5)500 m单人艇。这一项指标是体现运动员专项运动速度水平的直接指标;(6)负重深蹲。负重深蹲是测试运动员下肢、腰部力量的主要指标,同时也是在后续训练当中的常用力量训练手段;(7)杠铃俯卧拉伸。这一项指标主要是测试运动员上肢、肩部以及背部肌肉的最大力量,同时也是后续赛艇运动员训练中会应用到的力量训练方法;(8)3 000 m跑。这一项测试指标是体现运动员一般耐力水平的常规性指标。
1.2.4 心理类
心理类主要是评判青少年是否适合充当赛艇运动员的主要项目,其主要有2个指标:(1)意志精神。赛艇运动员必然需要具备顽强、能吃苦、坚持以及耐劳等心理特点,这一项目可以借助“WT”运动员性格量表的方式进行评测,同时还可以借助教练员在平常训练当中的观察进行评价;(2)神经类型[6]。可以借助808表对神经类型进行评测,赛艇运动员必须具备稳定的神经能力,对于接受能力较差、反应较为迟钝以及协调性较差的人员不应当选择为赛艇运动员。
1.2.5 技术类
技术类主要是评判赛艇运动员在今后是否具备获奖潜力的主要指标,其指标主要有4项:(1)划桨效果。采用4×500 m的单人艇桨数差值的方式进行评测,优秀运动员应当是能够以相同或近似相同的速度划4个500 m,其桨数的差值应当相当小;(2)基本技术能力。掌握基本的赛艇运动的技术,掌握规范化、良好的基础技术是运动员长远发展的基本条件[7]。在训练的过程中,教练应当仔细观察运动员的身体动作、桨叶运动以及推拉桨的节奏等,优秀运动员在划桨的过程中应当是有规律和匀称的;(3)水感。水感是运动员掌握赛艇基础技术的基本条件,也是借助教练在训练过程中观察学生学习赛艇技术的效率,动作是否连贯,人和桨、水、船等是否能够达到协调运动,赛艇的运行是否均匀和漂浮;(4)平衡性。可以采用纵向踩木的方式进行评价。对于没有经历过赛艇训练的青少年而言,可以让其纵向踩木进行评测,这一项指标能够直接反映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协调性较好的运动员在今后的训练当中必然具备更高的可塑性。
1.2.6 战术类
战术类指标主要是指速度控制感方面的能力。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4×500 m的单人艇成绩差值进行评测。在比赛的过程中,合理控制赛艇的运动速度以及合理分配体力是优秀赛艇运动员的重要战术能力之一[8]。以相同的速度反复进行多次500 m划行,其成绩差值越低,说明整体控制效果越理想。
2.1 赛艇运动员专项力量的肌肉生理学特征
正确认识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技巧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专项力量训练的成果。肌肉生理学特征是专项力量训练的基本前提也是基本原则,对于训练方式、手段的选择合理性,专项力量检测和评定方式的选择合理性均有一定程度的影响[9]。首先,需要从赛艇运动经济过程中的能量代谢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在8 min左右的2 000 m正式比赛当中,有氧供能比例占比为70%~75%,这也间接的指出了赛艇运动是一项需要高强度耐力的经济项目。戈尔曼、杜忠林等人的研究便是针对国际级的赛艇选手的最大吸氧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其结论证明了赛艇运动员的耐力水平相当高。其次,从赛艇比赛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赛艇运动主要划分为3个阶段,分别为起航、途中以及冲刺3个阶段,起航阶段一般是由运动员为船艇提供一个强大的加速度力量,一般在6 s左右的时间中,5个桨的最大功能能够达到900 W;冲刺阶段则是为了加大赛艇运行速度从而更快地到达终点,肌肉会在12.9 mmol/L的高酸性条件之下,在40 s左右的竞赛时段当中,这一阶段中划桨的功率约为780 W。途中阶段是为了确保船艇的运行速度,其划桨的功率约为550 W。对此,赛艇运动对于赛艇运动员的要求比较苛刻,需要较高的力量水平。这一种需求高水平力量以及耐力的竞赛运动将会直接决定运动员的肌肉必须具备长时间的动力性工作能力,并且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肌肉紧张的同时还不会降低工作效率的专项力量特征。
2.2 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基本原则
赛艇运动员的训练基本原则便是根据相应的规律进行训练,训练本身应当具备较高的可操作性以及系统性、规律性。对此,按照赛艇运动员的竞赛规律以及力量训练的基本原则和规律,科学、准确地介绍训练的基本原则,并推动赛艇运动员更好地开展专项力量训练[10]。就目前而言,赛艇运动的专项力量训练基本原则有:(1)整体性原则。赛艇的划桨动作会涉及四肢、躯干大多数肌肉群。国外相关研究者研究结果显示,人体当中约有70%的肌肉群会参与到做功当中,下肢的爆发力是赛艇的最主要动力,同时上肢、躯干能够起到传导以及支撑的功能。对此,赛艇的力量训练需要兼顾全面和整体。简单而言,就是在训练的过程中尽可能确保训练的整体性,而不能仅仅是下体肌肉群或四肢肌肉群;(2)科学的训练原则。专项力量训练必须是采用训练手段的动作结构以及参与工作的肌肉群、用力方向以及完成动作的过程中所呈现的各种原动肌、协同肌、对抗肌的工作方式保持较高的一致性,促使专项力量得到发展以及技术动作更为熟练,并且确保运动技术能够获得巩固,促使专项力量、肌肉工作能力、赛艇专项技术动作之间达到协同发展;(3)阶段性原则。专项力量训练并不是一种简单的肌肉训练,而是一种系统性、阶段性的训练任务。专项力量训练一般情况下阶段性的体现是以年作为单位,也就是在每年的专项力量训练是一个周期,每一个周期当中相应的训练应当具备较高的阶段性。简单而言,专项力量训练可以划分为5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打基础,也就是基本的运动训练,训练内容普遍较为简单和单一。第二个阶段是提升最大的肌肉力量,这一阶段时间一般为4~12周。第三个阶段是发展肌肉的耐力阶段,这一阶段时间一般为4~16周。第四个阶段是保持阶段,也就是保持之前的肌肉训练强度以及耐力,这一阶段是在比赛之前的2~3周。第五个阶段是结束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是比赛之前的一周;(4)系统性的原则。专项力量训练的训练在实践当中的应用结果显示,通过系统训练之后,肌肉的力量会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但是停止训练之后力量的消退也非常快。对此,无论是专业运动员还是青少年赛艇运动员,都需要尽可能保持专项力量训练。当前我国许多教育机构所执行的专项力量训练计划并不统一,但是注重年度力量训练系统性、周期性较为普遍。对此,在确保恢复以及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基本前提之下,应当尽可能确保专项力量训练的系统性和稳定性。
2.3 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训练
按照赛艇运动员的专项力量发展需求进行针对性训练,专项力量的训练方式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种。
2.3.1 陆上训练
这一种训练方式主要是以下蹲、卧拉、卧推以及高翻等负重训练为主。其目的在于发展最大的力量、动力性次极限以及极限负重的练习。一般情况下,100%的重量承受训练次数为1次,1组。95%的最大重量为2次,3组。90%的最大重量为4次,3组。85%的最大重量为6次,3组。每一种重量组之间需要间隔4 min再进行训练。其次便是速度耐力的训练。一般30%~60%的最大重量,60~120次,8组,动作速度不能够低于18次/min,间歇时间为40 s。力量耐力的训练划分为有氧力量耐力训练以及无氧耐力训练两种。有氧耐力训练方式为30%~40%的最大重量,50次,4组,间歇时间为2 min,整体重复次数约为1 000次。对于无氧力量训练而言,则受60%的最大重量,20次,4组,间歇2 min,重复总次数约为600次。
2.3.2 水上训练
首先是计算划桨数的训练。每组100桨,训练6~8组,休息4 min左右再进行训练,耐力训练长度为12~15 km,单人艇拖罐阻力滑4 000 m,发展桨手力量的训练。其次,时间计数的训练。6 min一组,每次6~8组,划桨的频率控制在20桨左右,发展桨手的有氧划桨运动能力。划桨频率控制在22~26时,划桨的训练转变为无氧划桨能力训练,每一组训练之间的见习时间为5 min。30 s起航高划桨频率的训练,以250 m的起航划桨距离为限,先进行2次练习,然后逐渐实行阻力划,并逐渐发展成为无氧划桨能力训练。最后是动态阻力变化的划桨训练。单桨的运动员可以采用4人单桨艇或者是8人单桨艇,而双桨选手可以应用4人双桨艇,在起航之后,全体桨手需要全力划桨15次,紧接着每一个桨手轮流划桨10次,一个轮回完成之后每个划手添加10次。
2.3.3 测功训练
以10次最大负荷的拉桨作为训练方式,并将测功仪的阻力调整到最大值,同时每分钟男子桨10桨,女子桨8桨,间歇时间为70~80 s,6~10组。拉桨分解练习。将测功仪调整到最大阻力,并且在运动的过程中,手臂需要充分伸展,肩膀需要时刻保持在臀部之前,背部保持相应角度,拉桨的过程中腿部用力,并且应用背部肌肉维持和桨的运动关系。划桨运动频率控制在18桨/min,一次性练习1 min,间歇时间1 min。之后再进行10次最大负荷的拉桨训练以及拉桨分解练习的组合训练,执行桨频为20桨/min的全力划1 min,每次3~4组。
综上所述,对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而言,科学的选材、科学的专项力量训练、行之有效的管理是推动当代赛艇体育竞技运动技术快速发展的基本因素。选材对于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而言是基本的前提和基础,只有确保选材的合理性才可以确保成员的成材率,以最低的人力、物力资源培养出最强的运动员。与此同时,在专项力量训练的过程中,必须遵循运动的基本原则,结合力量素质训练以及专项技术训练,在生物力量学、运动训练学等原理和原则的指导之下开展力量训练,达到培养高能力、高素质青少年赛艇运动员的最终目的。
[1] 李铎,郑伟涛,赵丹.我国青少年赛艇运动员选材指标体系的构建[C].2015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
[2] 郭炜,高炳宏.青少年赛艇运动员CKMM基因(A/G)多态性分布特征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5,23(3):359-363.
[3] 马欢欢.业余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体能评定指标的选择与运用[J].才智,2015,31(26):51-52.
[4] 刘晓春.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常见赛前心理问题的致因分析与调节方法[J].体育时空,2016,20(21):414-415.
[5] 邓东波,朱亚贤.浅谈开展青少年赛艇运动员训练工作的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5):41.
[6] 聂晶,俸烨,李斌斌.过氧化氢酶基因多态性在运动员选材中应用的实证研究[C].2015全国体育科学大会,2015.
[7] 冯丽滨.浅谈青少年儿童赛艇运动员基础力量训练[J].大科技,2016,51(13):414-415.
[8] 王成.南阳市体校赛艇项目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6,25(1):42-44.
[9] 钱英豪.运用FMS测试提升青少年赛艇运动员功能动作质量[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24(1):34-36.
[10]朱叶鸣,孙伟.青少年赛艇运动员个体化训练探析[J].中国体育教练员,2016,24(4):45-46.
G861.4
A
2095-2813(2017)07(a)-0057-03
韩红升(1973,8—),男,汉,浙江慈溪人,本科,国家级教练,研究方向:赛艇运动训练。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9.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