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林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5)
合作学习法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①
李海林
(西安石油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5)
在新课改的要求和影响下,高校体育通过对教学的改革,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门的号召。由于学生个体存在较大的差异,高校体育引入了适合学生合作共同发展的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所以,该文认为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对新课改的推进有着积极的作用。
合作学习法 高校体育 教学 提高 有效性
高校体育在在新课改要求下,不仅需要继承传统教学活动中的严谨、有序、周密等教学特点,也需要有欢快、活泼、热烈的教学形式。根据高校体育教学的需求,在高校体育教学继承传统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教师以“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引入新的教学形式 “合作学习法”。
该文从合作学习法的概念、合作学习法的意义、合作学习法的方式、合作学习的中需要注意的问题等多方面探讨合作学习法在高校中的具体运用。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型学习。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为集体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而一起工作,在完成共同任务的过程中实现自己的理想。合作学习法自从威廉·格拉塞首次提出以后,在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研究,这种教学模式日益成熟,广泛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来,高校体育教学亦是如此。
合作学习法是系统的教学方法,在合作学习法的运用过程中,学生以相互促进、相互对抗、相互独立的方式,在学习中产生了多种形式,有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这种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学习方法对高校体育教学有着莫大的益处。
2.1 合作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合作学习法首先就是合作,学生们通过相互协作共同进步,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向共同的目标一致前进,一切从集体利益出发,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2.2 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
合作学习法在合作的过程中,同学们相互交流沟通,增强了交往,形成学生自己的一种社交渠道,尤其是体育课上更容易凸显合作学习法的效果,同学们相互学习,彼此交流,在这种过程中同学们也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加强了学生们情感上的沟通,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社交能力。
2.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合作学习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法极大地释放了学生的创造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所以,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还伴随着探索和发现。合作学习法的模式下,合作小组的学生每个人的知识宽度、广度、兴趣爱好、学习能力都是不一样的,同学们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不同的视角,提出一些观点新颖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4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合作学习法一般是以小组的形式开展的,将学生们分为多个小组,小组和小组之间就有了不可避免的强弱竞争,在体育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竞争意识会不断地加强,这对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来说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2.5 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合作学习法能让学生把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老师在合作学习法的模式下,主动“放权”,将问题交给学生自行探讨,学生们通过自己的角度得出结果,解决问题,将学生的被动学习变成主动参加学习。
3.1 小组学习
在体育课上,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入教学环节。教师先全班授课,讲述这节课所需要学习的内容,然后将问题交给学生自由讨论,之后教师再开展体育游戏、体育竞赛、体育学习评价等教学环节。
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教师将班级划分几个小组,给学生讲明学习准则。然后让学生以所分的小组为单位排成队形,围绕教师给出的教学内容开展准备活动。接着以小组为单位开展体育小游戏、体育竞赛等活动,例如在田径的学习过程中,以老师分的小组为单位进行接力赛,获胜的小组将取得高分。最后在课程即将完成的阶段,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小组成员互相评价,将所得结果向老师汇报。
3.2 课外延伸学习
学习的整个过程不是在体育课堂里短短的40 min内能完成的。合作学习模式下,老师将学生分为多个小组,成立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在课堂准备上就可以先行展开讨论,相互交流,为下一堂课做准备。体育课结束后,学生们可以课后交流学习,探讨自己上一堂课所学和所缺,教师可以布置课后内容,让学生在课后还能互相交流和学习。这样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实现合作学习。
(1)依照学生的意愿进行分组,立足“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不要对学生进行强迫分组。同学和同学之间有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果枉顾学生之间的矛盾进行强行分组,有可能会造成更大的矛盾,得不偿失。
(2)体育新课程要求需要和合作学习法紧密联系,在实践过程中,不能脱离高校体育新课程的要求,一定要紧跟新课程要求,以“以学生为本,健康第一、全面发展”为指导思想,大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学生的体育能力。
[1]石宏.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9):9-10.
[2]骆方成,万会珍.合作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21):155-157.
[3]赤新生,王文斌.浅谈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新视角有关合作学习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34):129-130.
[4]秦涛,刘新平.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方法探讨[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1):205-206.
[5]潘玉梅.高校体育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创新思考[J].品牌(下半月),2014(11):200.
[6]朱曦.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运用[A].《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年6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教育科学》组委会,2016.
[7]赵阔,韩捷,韩成禹,等.合作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分析[J].才智,2010(23):278.
[8]李福祥.合作活动学习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科技展望,2015(32):168.
[9]马道强.合作活动学习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价值探索[J].青少年体育,2015(8):71-72.
[10]刘振堂.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2):110-112.
[11]苏彬.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8(2):107-108.
[12]李元华.“合作学习”模式运用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可行性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6(33):395-396.
G807
A
2095-2813(2017)06(c)-0092-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8.092
李海林(1980,8—),男,满族,辽宁锦州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