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跃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朝阳 122000)
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于跃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辽宁朝阳 122000)
跆拳道运动深受大学生喜爱,高职院校开展这项教学工作受到:师资力量不足;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欠缺;教学内容单一、教法落后;领导重视不够、设施不全;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完善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针对这些不利因素逐一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解决对策,供相关从业人员和管理者参考借鉴,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
高职院校 跆拳道 教学 问题 对策
跆拳道作为中华传统武术的衍生物,已经成为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在全世界得到广泛传播。它既重视激烈的身体对抗技术,同时又崇尚武德。我国开展跆拳道项目以来,得到了广大群众和大中小学生的一致青睐,认为跆拳道既是一种竞技运动,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更是一种个人品格的体现。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掌握锻炼身体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为了充分发挥跆拳道运动特殊的作用,必须针对目前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以探讨,提出具体的对策,进一步完善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
跆拳道是朝鲜半岛的先人在借鉴中华武术的基础上发明的,并在这一地区逐渐流行发展起来。跆拳道的实用价值在于它可以用来防身自卫,同时又可以磨砺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在跆拳道传播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技术风格和项目魅力,深受练习者的喜爱。跆拳道的技击手段以下肢尤其是以脚为主,这也从侧面印证了跆拳道起源于中华武术,中华武术讲究“南拳北腿”,朝鲜半岛靠近中国北方。跆拳道打击对手讲究出脚迅速、直接,追求打击效果,实战性很强。与此同时,跆拳道也非常注重礼仪,以礼、技、击为其主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跆拳道教学主要以基本技术和礼仪为主,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坚韧、隐忍的意志品质。技击性是跆拳道的精髓,在练习过程中以激烈的对抗为主,但是无论对抗多么激烈,不是以击倒对方为目的,练习跆拳道的根本目的是提高身体素质和磨砺意志品质。彼此之间都要求互相尊重,虚心学习,比赛和练习过程都以“礼”开始,以“礼”而终。跆拳道比赛时,双方要先互相敬礼、向观众敬礼、向裁判敬礼,服装要求必须整洁,体貌端正,对长辈、老师必须充分尊重,抱着一颗谦虚的心向对方学习。中华传统武术讲究“手是两扇门,全凭脚打人”,指的是下肢力量要强于上肢力量,跆拳道秉承了中华武术的这一传统,整个技术要求上下肢协调配合,虽然手法灵活,攻防有序,进退自如,但其中腿法占绝大部分。此外,跆拳道运动在强调身体素质的同时,还强调练习者坚强的意志品质,在参与跆拳道运动过程中,非常注重对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磨砺。
各级各类学校体育的教学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增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然而目前情况下,各高职院校的学生身体素质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的身体素质、生活学习习惯、精神面貌、学习状态等甚至于大不如前,在他们身上看不到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影子。因此,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项目设置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和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跆拳道教学应该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体育观,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技术和技能,保证每一堂跆拳道课都能教学生新的知识和技能,培养他们终身体育的意识。此外,教师在教学中要转变观念,结合现代化教学手段,不断推进跆拳道教学改革和创新之路,以适应当前大环境下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3.1 师资队伍亟待提高
高校体育专业开设跆拳道课的历史比较短,因此目前高职院校的跆拳道教师大多数不是专业出身,有些甚至不是体育专业人士,一些开设跆拳道课程的学校还会出现中途更换教师的情况,非专业跆拳道教师的技能和理论知识相对来说要差一些,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等都存在差距,无法全面、正确地为学生传授跆拳道知识,这些客观因素不仅影响到正常的体育教学,同时还影响学生掌握跆拳道技能和理论知识,降低他们对跆拳道的学习兴趣。
3.2 理论知识的教学比较欠缺
当前高职院校在高校普遍开展跆拳道教学的大趋势下有一些也设置了这一项目,但由于各种因素教学质量始终达不到要求。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就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重实践轻理论的传统观念,轻视理论教学的后果是学生在接受技战术训练过程中掌握比较慢,练习中容易出现伤病。此外,在进行技战术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多数任课教师仅出于学生应付考试的角度,重视技术动作的教学与练习,忽视了身体素质的练习,同时对学生心理健康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也没有达到要求。
3.3 内容单一、教法落后
目前开设跆拳道课程的高职院校中还没有一本统一的、权威性的教材,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都由任课教师随意安排,这也使得跆拳道的教学缺乏创新,教学模式和练习方法枯燥单一,仅仅让学生重复单一的技术动作,课堂教学沉闷死板,无法调动学生学习跆拳道的积极性,因此,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更是无从谈起,让那些满怀信心选修跆拳道的学生大失所望,失去信心的同时也无法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跆拳道的教学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
3.4 重视不够、设施不全
一部分开设跆拳道课程的高职院校领导并没有认识到这一课程的实际意义,他们认为跆拳道课程只是顺应潮流、应付学生的手段,因此缺乏科学的教学管理,资金投入也就可想而知了。这种领导认知导致体育主管部门不重视跆拳道运动的开展,在场地器材、资金投入、教师培训、政策倾斜等方面极度缺乏,上行下效,教师的教学观念和学习态度也会受到影响,直接影响到跆拳道的教学效果。影响到跆拳道教学的客观因素具体表现在:第一,由于高职院校的室内教学场地比较紧张,因此跆拳道教学活动都是与其他项目共用场地,这样容易出现其他项目的教学影响跆拳道学生听教师的讲解,最典型的就是健美操课的音乐影响。第二,跆拳道教学缺乏完善的器材和场地设施,由于上述原因,教师无法安排丰富的练习方法,学生本来比较浓厚的学习兴趣也相应降低,影响了他们对跆拳道技术的掌握。
3.5 评价机制不够科学、完善
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的评价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健全的机制和体系,多数学校参照其他项目如体操、田径的考核方式和方法,把跆拳道的个别技术动作作为内容逐个进行考核,不仅无法客观现实地反映学生的跆拳道技战术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也给了无情的打击,让学生产生了只为应付考试而练习的错误想法。进而产生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并没有掌握用跆拳道这一项目来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技能,使高职院校开设跆拳道课程失去了本来的目的和意义。
4.1 优化跆拳道教师队伍
当前高职院校的跆拳道教师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来讲素质较差,无法满足高职院校跆拳道的教学需要。为了改变这种现状,首先要领导重视,引进专业的跆拳道人才。条件不允许的单位可以在内部挖潜,派遣年轻、有朝气、有责任心、上进心的教师参加专业培训,适应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的需要。此外,上级主管部门应该定期举办培训班,对从事跆拳道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普及最新的跆拳道知识,介绍先进的教学模式。
4.2 强化理论知识的学习
跆拳道重要理论学习内容应该是其礼仪精神,但是目前开设跆拳道项目的高职院校普遍在教学中存在重实践轻理论的教学观念,不可避免地导致无法充分体现开设跆拳道项目的重要意义。所以在跆拳道学习的初级阶段,要对礼仪进行系统训练,把跆拳道运动以“礼”为主的精髓传授给学生。理论课上要强调跆拳道虽然以双方格斗为练习方法,但无论对抗如何激烈,根本目的是磨砺竞技双方的意志和提高技艺,因此,在比赛过程中首先要发自内心地敬重对方,抱着虚心向对方学习的态度。通过跄拳道理论教学,提高学生克制自己的能力,增强他们应对困难的决心和自信心,以保证在实践练习中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4.3 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高职院校的跆拳道教学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如身体素质、技战术水平等,科学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区别对待、有的放矢。针对身体素质好和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高难度的技术动作和高级战术进行教学,有意识地让他们克服困难、战胜自我,对那些身体素质稍差一些的学生可以安排一些初级的技战术内容进行教学,让他们也在学习中能够体验到掌握技能和取得比赛胜利的喜悦感和成就感。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掌握不同难度的跆拳道技战术,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果不进行区分教学,则会可能使得素质好的学生“吃不饱”,而素质差的学生“吃不消”。
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采取更灵活、更有趣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跆拳道的本质是技击性较强,因此技术教学应该与实战相结合,技术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安排一些班级内部水平接近者之间的对抗比赛,让学生在比赛中找差距,弥补自己技术和战术上的不足。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视频教学:把难度大的动作分解、放慢;把学生上课过程拍摄成视频资料,回放给学生看。利用微信平台,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提出来,大家讨论,最后由教师来解答。有利于把高职院校的跆拳道教学推向更高的高度。
4.4 完善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设施
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需要的基本条件和硬件设施必须给予满足,这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前提。应该有专门的训练场地、专业的训练器材等。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大跄拳道教学的投入,以促进高职院校跆拳道教学快速健康发展。
4.5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高职院校的跆拳道评价内容应该多元化,形式应该多样化。避免传统的单一的技能考核的形式。考核可以采取区别对待的原则,应该多重视学生的每一点进步,和每一项特长,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跆拳道运动深入大学生的喜爱,能够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高职院校开展跆拳道教学还有很多客观因素的制约,相关领导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大投入力度,建立起一整套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
[1]林海风,高校跆拳道教学方法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27):61.
[2]陈日兴,影响高校跆拳道教学的相关因素和优化对策研究[J].运动,2016(17):88-89.
[3]郑俊,浅谈高校路拳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6(2):42.
G886.9
A
2095-2813(2017)05(b)-0020-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14.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