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研究*

2017-11-27 00:59龙建新贺立娥肖莉琴
体育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民族创作体育

刘 兵 谢 军 龙建新 刘 桃 贺立娥 肖莉琴 汤 俊

(1.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研究*

刘 兵1谢 军1龙建新1刘 桃1贺立娥1肖莉琴2汤 俊1

(1.宜春学院,江西 宜春 336000;2.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珠海 519000)

民族体育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契合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通过对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基础的辨析,认为文化传承和艺术唤醒是两者融合发展的衔接点,将有助于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文化作品创作和专业特色发展,有效推进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以体育表演专业的人才培养、文化作品创作和专业特色发展为逻辑主线,探析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意义、价值,重点分析了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内容,即主题表达、动作集成、情境模拟和艺术呈现等。以此为据,提出了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策略。

民族体育;体育表演专业;融合发展;人才培养

中华民族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群体,各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累的有形和无形的精神文化构成了伟大的中华文明史。由于地域、习俗等多元素的不同,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民族特色。民族体育在广义上讲,是指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活动;在狭义上讲,是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本文从广义的民族体育理解展开论述。民族体育具有民族性、历史性和传承性等特点。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人民活动范围的扩大,民族体育的传承受到巨大冲击。现代西方文明作为主流文化,对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承威胁最大。以西方文化为主流的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主导着世界体坛的文化流向,这也是当前民族体育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1]。

民族体育的传承,主要是以部分少数地方的民众延续、民族特色院校传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教育传承等。在近代中国体育史上,民族体育主要以上述方式传承发展,然而,上述传播方式并未对民族体育的发展环境有很大的改观。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设文化强国,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等宏观战略,对民族文化艺术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为民族体育的雄起提供了契机,民族体育肩负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民族体育任重道远。

民族体育的发展路径应是多元的,而非单一的。不仅要继承传统的发展经验,也要结合现代趋势,扩大其传播路径和影响力。体育表演专业作为体育与文化、艺术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时代产物,有其特定的时代意义。[2]将民族体育中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等元素融入到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全过程,用直观的表演展现在现代艺术舞台,借助现代科技传播技术,在传播民族文化的同时扩大传播的范围和再现率,提升其在当代社会的影响力和文化渗透力。与此同时,可极大地满足人们对现代民族文化艺术作品所体现出的精神文化产品需求的供给。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和专家法等研究方法展开研究,认为:将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整个过程,无论是从供给侧,还是从需求侧,都是大有裨益。在体育表演专业的育人环节融合民族体育,以民族体育文化的情境育人,以民族特色启发体育表演作品创作,将育人、作品创作和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有效的融合,并驾齐驱,走协同创新发展之路。

1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1.1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意义

民族体育的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方式,结合现代文化传播的成功经验,将民族体育元素引入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和专业发展的全过程,以民族体育文化为内核,以体育表演作品的艺术性、民族性和文化性及其人才民族文化艺术素养的培育为契合点,以民族体育元素中的动作、服饰、造型、主题、典故、故事、生活等元素为作品创作载体,实现民族体育文化的现代化表达和传承。

体育表演专业作为一个融体育艺术文化为一体的新兴专业,以表演为其终极表达,在适应国家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肩负着为当代社会创作民族特色鲜明的现代精神文化产品以满足社会的精神文化需要。当前国家正打造中国文化国际化,改变西方文化主流世界文化的格局,通过将民族体育元素引入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以民族体育文化为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文之根源,有助于打造中国文化和推进中国文化的国际化,有助于为体育表演专业定位发展主线和觅得主心骨。同时,民族体育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可为体育表演专业发展中的育人、传承文化、作品创作提供丰富生动的资源和直观体验的实践资源。

总而言之,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是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关系,民族体育寄予体育表演专业发展,实现了民族体育的传承和发扬;体育表演专业引入民族体育元素,使其发展空间场域拓宽,主线和特色更加鲜明。

1.2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价值

1.2.1 文化价值

我国民族体育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根本特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文化的核心构成[3]。因此,以民族文化为专业发展的主线,为国家民族文化的建设、传承和发扬提供了内生性的动力源。作为一个新兴专业和一门特色鲜明的专业,既要实现育人的目标,又要构筑长远发展的轮廓,以文化为其发展的根本是无出其右的选择。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既实现了文化育人的目标要求,又为体育表演专业发展溯以文化脊髓,还为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觅得新载体。

1.2.2 教育价值

专业的良性发展需要文化来支撑和引导。专业发展的根本任务是育人,体育表演专业育人,需要在育心和育体上对学生进行教育。[4]民族体育文化向学生们展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财富,在精神层面对学生予以心灵震撼和心理熏陶,为学生辅以精神寄托,帮助学生构筑民族情结、民族认同和专业认同。同时,通过体育表演专业的教育过程,向学生予以民族文化熏陶,培育学生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专业的融合,在引导和帮助学生艺术素养、文化素养的养成,启迪民族作品创作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都有很好的教育价值,换句话讲,就是民族文化环境育人。

1.2.3 经济价值

体育表演专业发展是以创作文化和艺术类作品,通过展演的形式传递其核心价值,归属于文化创意产业。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与体育表演专业发展,以民族体育文化为作品创编的价值取向,以民族体育的各种素材为创作的要素,结合现代表演艺术和时代价值,有效地创作符合我国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精神文化作品。这类作品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党和国家非常重视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报告,2014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3940亿元,比2013年增长12.1% ;文化服务业增加值11641亿元,增长15.9% ;2014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7000多美元,2014年文化产业占GDP比重3.76%[5],由此可知,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空间较大,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生产出的精神文化作品可创造较高的经济价值。

2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内容分析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能尽可能地挖掘民族体育的特色,为体育表演专业发展中的育人、作品创作、文化支撑提供要素和进化的土壤。两者主要在发展要素上进行契合,即在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方向、动作、造型、服饰、礼仪、典故、情境、主题、表达形式等方面进行融合,概括起来讲就是在主题表达、动作集成、情境模拟和艺术呈现上的融合。此内容构成经5位专家进行合理性评价,比较合理占20%和非常合理占80%,表明本内容构成是比较合理的。

2.1 主题表达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在主题表达方面的融合,主要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其一是育人,通过民族体育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和民族艺术熏陶,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对民族艺术的体悟,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基础。其二是作品创作,任何一个作品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民族体育以其丰富的历史典故,为体育表演人才在作品创作之时,辅以思维的启迪,捕捉民族生活中的故事和题材。体育表演作品的创作需要有特色鲜明的主题,现代生活固然能为其创编提供一些启发,然而缺乏经典性和广泛性,在主题特色和文化影响上也难出佳作。民族体育因其历史原因,在本体上有中华民族精神的印记,在文化认同上与民族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在文化应答上能更好地产生共鸣,也凸显民族特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融合。

体育表演专业具有交叉学科的属性,在艺术性、文化性方面的特性明显,无论是育人还是作品创作,对艺术感和文化体验的要求比较高。民族体育是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交融积淀的产物,有深厚的文化基底和丰富的艺术表达形式,且在文化溯源上与中国文化是一脉相承,在作品主题的遴选上,能提供生动且意义深远的创作主题蓝本参考,既能体现民族文化特色和民族艺术,又能与当代社会现象相统一,创作出满足中华民族需求的特色作品。

2.2 动作集成

民族体育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沉淀,集聚了多民族文明的精华和多民族智慧的结晶,集合了大量的经典动作、组合动作、动作造型,这些动作主要以身体肢体、道具及其组合构成,它们之间的相互排列组合演进成一个丰富多样、意义独特的动作集成库。体育表演专业作品创作过程需要大量的动作素材来进行精挑细选和启发创作,如此来保障作品创作的创新性和民族艺术性。同时,在作品创作实践中,通过对动作的学习和感悟动作的文化寓意,进行体验式学习,培养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在掌握动作、创新动作及体悟动作等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民族体育动作带有特定的文化寓意,是一个地域或一个时期或一个民族最有特征的体现,是一种艺术美感的再现。这种特定的文化寓意是对民族发展史中某一现象或某一事件或某一故事的一种文化印记,因此可较客观地反映出各民族生活的纪事,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的独特属性。体育表演专业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在作品创作和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体现一定的地域因素、生活因素和现实因素,因此,民族文化是其当前发展的内在逻辑,领悟民族体育动作是赋以民族文化现代意义和延续民族文化历史经典。在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引导学生领悟民族体育动作,尤其是民族体育动作背后的深层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动理解作深意的能力、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同时,在创作作品过程中,选取动作时强调对动作民族文化的渗透,结合特定文化背景遴选动作,这样集成的动作组合创作出的作品将富有文化教育的内在意义、符合民风民情,更易引起国民的文化共鸣。

2.3 情境模拟

体育表演作品需要有一定的情境作为依托,通过情境的衬托,表达作品的主题、价值观,进而引导观众进入作品角色,达到感染人、影响人和教育人的作品效果。民族体育中的服饰、民族礼仪、民族生活故事和民族典故等民族体育叙事情节均是体育表演作品情境预设和主题价值观传播的“大数据库”。这些民族体育情境为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体验主题意境的模拟蓝本,对学生在学习和践行作品创作中的灵感激发、情感表露、主题理解、精神和价值共鸣和意境体验等方面的情感艺术熏陶和角色扮演能力培养有较好的效果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在体育表演作品的情境预设时,民族体育以其民族特色和民族艺术以及广泛的社会文化认同等优势,为创作作品的情境提供丰富的模拟素材,有助于体育表演作品引起广泛的社会理解和提升社会影响力。

2.4 艺术呈现

体育表演专业发展无论是作品创作,还是人才培养方面都是以艺术性为其发展主线,这源于体育表演专业是体育与艺术等学科融合的时代产物,艺术性是其最鲜明的特征,作品的艺术性、人才的艺术素养、专业的艺术取向等都表明体育表演专业发展要以艺术性为其发展主线。民族体育历经上千年的岁月洗礼,传承下来的不仅仅是有形的物质,更多的是富有精神价值的一种文化、一种艺术价值的文化。民族体育的民族服饰,呈现民族风;民族体育舞的婀娜多姿美轮美奂,呈现美学印象;民族文化环境的熏陶,呈现文明艺术之魅力。在艺术作品创作维度来看,民族文化与国民成长的文化环境内在是一致的,能使学习者更准确更清晰地在文化共鸣和艺术唤醒上抓住和领悟表达对象的意境和意图,给予观众足够的遐想空间和意境想象回味。在人才培养维度来讲,民族体育更贴近我们的成长记忆,从对民族体育的文化根源、文化理解、艺术表达等方面考量,他们所呈现出的艺术魅力,可为学习者营造艺术气息浓厚的学习环境并进行潜移默化的艺术熏陶,给予学习者成长环境、意境领会层次和艺术表达上的启迪,培养学习者的艺术涵养。所以,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专业融合发展可在艺术呈现的内容与环境中实现深度融合并相互促进发展。

3 民族体育元素融入体育表演专业发展的策略

3.1 挖掘民族体育中的动作元素和艺术元素,开发体育表演专业课程资源

民族体育中蕴涵了丰富的肢体动作和造型元素,同时民族体育是民族艺术传播的载体之一,富有深厚的艺术内涵。组织力量认真挖掘民族体育中的肢体动作元素和艺术元素,将其吸纳到体育表演专业建设和育人的课程资源中,进行有效的整合和改进,使之为育人所用,赋予其丰富的教育意义。

3.2 创作民族体育作品,打造体育表演文化产业品牌

民族文化与国民的成长环境有着天然的联系,在文化层面有着内在的一致性和传承性。以民族体育的文化财富和艺术财富为资源和素材,进行体育表演类的艺术作品创作,融民族文化典故为其作品的精神内核,以此来打造体育表演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塑造体育表演文化产业品牌,丰富社会民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注入活力。

3.3 突出民族艺术文化环境建设,培育体育表演艺术人才

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同时也是最为深刻的。在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突出民族艺术文化环境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民族艺术氛围和文化氛围,通过艺术和文化氛围的熏陶,影响和教育学员养成艺术素养,培养其对艺术文化的理解和领悟力,塑造学员的艺术精神,进而促进培育内外兼修的体育表演艺术人才的实现。

3.4 加快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人才智库建设,促进两者协同发展

民族体育和体育表演专业的发展,有一个共同的核心需求,就是人才。因此加快民族体育和体育表演人才智库的建设,加大对民族体育艺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建设和体育表演专业人才的建设,形成一个人才资源库,并推进人才智库的高效运行,将有助于我们挖掘和传承民族体育艺术产品,有助于融合和创新体育表演艺术作品,从而达到两者的协同创新发展,不断推陈出新,实现既传承民族文化,宣扬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和核心价值观,又创新文化作品,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的社会价值。

3.5 加强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相关的科学研究,提升内在本质认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不断创新,科学研究是实现创新的必经之路,因此,科学研究是推动事物向前发展的动力。重视和加强对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的相关研究,[6]如两者在基本内涵、价值功能、融合和创新内容、发展机制、文化产业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有助于我们对民族体育和体育表演在外在和内在两方面的认识深度,为我们推进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的融合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支撑。

4 结语

民族体育蕴含着丰富且鲜明的民族文化意蕴,是有别于西方奥林匹克文化的区域文化。体育表演专业作为一种时代发展的产物,其发展处于不断吸收和完善的阶段。传承文化是当代大学的历史使命之一,因此在学科专业的发展中融合民族文化元素,是走特色之路的先决之举。民族体育与体育表演业发展的共同之处,便是以体育为载体;两者相异之处,便是一个是民族文化的表现、一个是西方文化的表现,两者的融合是体育表演业本土化、传承民族文化和特色发展的有益之举,非常值得深入研究。

[1] 汤立许,蔡仲林,刘轶.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困境及路径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05:574-578.

[2] 马鸿韬,李敏,吴梦晗.我国体育院校艺术类专业发展的再审视[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07:91-97.

[3] 胡小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多元价值[J].体育学刊,2007,08:5-9.

[4] 刘兵,谢军,龙建新,肖莉琴.体育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向思考——观“第二届全国体育院系学生体育艺术节”有感[J].青少年体育,2016,01:90-91.

[5]国家统计局.2014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 GDP比重为3.76%[EB/OL]http://finance.sina.com.cn/roll/20151126/1538238610 44.shtml.

[6] 白晋湘.全球化视野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3:34-37.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Sport Element Blending in the Sports Art Major

LIU Bing , etal.

(Yichun University, Yichun 336000, Jiangxi, China)

宜春学院2015年校级教改项目(YCUJG-2015-63)、2014年度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育课题(GDJY-2014-B-b279)阶段成果。

刘兵(1986-),湖南株洲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贺立娥(1983-),江西宜春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学。

猜你喜欢
民族创作体育
MINORITY REPORT
《一墙之隔》创作谈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我们的“体育梦”
传承 民族 文化
创作随笔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