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巧
摘 要: 拉萨作为西藏藏汉民族聚居最多的城市,藏汉两种文化在此交汇融合,增强民族间的交流交往是民族间和谐相处的重要途径之一,拉萨市大中小学以藏汉学生为主,学生之间的交往活动大部分是在校内进行的,但在现实的交往中因民族文化问题彼此间偶尔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培育、发展青少年多元文化素养便成为最重要的任务之一。
关键词: 青少年 多元文化素养发展 现状
在前期研究中,我们发现藏汉大学生在交往中相处频率较低、对彼此文化不甚了解的情况存在,如在《拉萨市青少年公民素养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中,在调查“你觉得拉萨市青少年应加强哪方面公民素养”时,73.6%的高中生表示应提高法律素养和多元文化素养,89.6%的大学生表示应加强多元文化素养教育。从这个数据可以看出,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越来越认识到增强藏汉文化了解、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素养的重要性。从CNKI搜索关于文化素养研究的文章看,国内关于多元文化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方面主要集中在民族地区师范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上,主要是从师范生在未来教育工作中起到的作用分析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多元文化素养必须先提高教师素养,代表性文章有:《西南民族地区师范生多元文化素养培育策略研究》、《探析西部民族地区师范生多元文化素养的培养策略》、《马来西亚幼儿教师多元文化教育素养研究》、《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多元文化交融下的现代教育研究》。另一方面是从多元文化教育视角或启示方面谈多元文化教育对少数民族地区公民教育发展的借鉴价值、发展内容、途径等:代表性文章有:《多元文化教育对中国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启示》、《多元文化教育视角下的少数民族公民教育》、《多元文化国家的多样性及公民教育》;还有部分学者对国外的多元文化进行了研究并编写了相关专著,如王俊芳的《多元文化研究:以加拿大为例》、余志森《美国多元文化研究:主流与非主流文化关系探索》等,让我们从另一种角度了解到对多元文化的解读。
总之,“多元文化素养”是在多元文化社会中产生种种问题时提出的协调多种文化的解决策略,应用到中国具体现实问题中,主要是讨论少数民族地区不同民族在相处时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同国内少数民族多元文化素养培养策略措施对比看,关于西藏青少年多元文化素养的研究较少,解决措施办法也较空缺,在此,我们只讨论拉萨市青少年多元文化素养发展面临的问题:
目前拉萨市青少年多元文化素养发展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建设缺失问题,二是藏汉族学生的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问题。多元文化教育的缺失主要指多元文化教育教师的缺失、没有独立设立多元文化教育的机构与建立专门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等,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问题指的是藏汉族学生对彼此民族文化的适应与藏族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问题。
一、多元文化教育建设的问题
1.专业多元文化教育教师的缺失。“只有有了一流的教师,才能有一流的教育”,一定专业知识教师队伍的配备是进行某一专业知识技能传授的首要前提。多元文化素养是多元文化时代教师必须具备的重要素质,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多元文化知识和技能才能胜任所承担的教育教学工作。目前,拉萨各中小学没有专业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师,更没有设立专业的多元文化教育课程,学生习得的文化知识主要是从思修、素质教育课程、课外实践获得的,这些都是学校日常教学工作内容,教师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的教学任务中,当前最主要的任务是设立独立的多元文化教育机构、建设专业的多元文化教育教师队伍,培养专业的教师多元文化素养,这里所说的文化主要包括藏族文化和内地的汉族文化,培育内容主要包括:
(1)两种文化知识的储备。在建立专业教师队伍的基础上,培育教师对两种文化形成、发展、变迁及具体内容的了解与熟知是教师形成知识体系和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只有对藏汉两种文化的知识有准确的了解与掌握,才能在教学中轻松自如地将文化内容贯穿课堂教学中,才能在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中敏锐地诊断到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学生间的摩擦,建议学校的图书馆多购买中国传统文化、中国地理、藏族文化、青藏社会等方面的相关书籍,邀请文化界的知名专家来校讲座等提高教师对藏汉文化知识的认知。
(2)拥有相关的教学技能。高超的教学技能是有效传授文化知识的必备法宝。目前,多媒体教学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部分民族地区的教师在进行多元文化素养教育时多采用图片或视频的方式展示各民族文化,或通过给学生介绍不同重要文化节日等方式灌输给学生各民族文化内容,工作多停留在表面形式上,基于此教训我们认为多元文化教育课程的开展首先要遵循相关原则:内容的本土化、导向的多元化、取向的以人为本、方法灵活性等原则,在此基础上教师结合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不同文化群体、不同民族的学生对多元文化教学与课程知识的特殊要求,在征求相关教学专家和藏族教师教学建议的情况下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内容迎合不同文化学生的特殊需要,如中学生可采用基础知识灌输、教学内容形象化展示、朗诵活动的方式进行,大学生可采取专题讲座、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途径开展。
2.缺乏设立专业的多元文化课程。多元文化课程设置既包括课内对多元文化课程的设置,又包括课外多元文化实践教育环节,前者是保证学生多元文化教育内容获得的规范化、制度化,后者是为了在实践中加深学生对各民族文化的了解。目前在多元文化课程设置方面,西藏高校在多元文化课程设置上多以选修课形式开设,如《藏族传统文化》、《藏族传统社会道德》、《中国传统文化导论》等,中小学课程设置多以课外红色教育、课外活动的形式展开,专业课程设置空缺,建议无论是大中小学,均需将多元文化课程建设设置为必修课,通过专业多元文化教育教師的培训,并充分利用藏汉教师各自的优势,如藏族教师负责藏族文化的讲授,汉族教师负责内地文化的讲授,积极利用当地的有效资源使汉族学生了解藏族的传统文化及习俗,通过汉族教师教授,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汉族文化的特色与魅力,让藏族学生熟知汉族文化内容及特点。endprint
二、文化适应与文化认同的问题
多元文化素养的提出,其主要意图是希望借助培育新时代公民的素质,肯定文化多样性的价值,尊重不同族群文化的内涵,培养公民欣赏其他族群的积极态度。拉萨市作为西藏藏汉人数较多的集聚区,加强多元文化教育,应注意以下问题。
1.文化适应问题。张庆林教授在《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中指出,“文化适应是指个体从一种文化转移到另一种与其当初生活的文化不同的异质文化中以后,个体基于对两种文化的认知和情感依附而做出的一种有意识、有倾向的行为选择和行为调整”[1],依照此概念,我们此处所说的文化适应是指汉族学生对藏族文化的适应和藏族学生对本校汉族教师、学生交往中的文化适应。国内外目前对文化适应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文化适应的理论研究,例如:单维度理论、双维度理论、多维度理论,后两个理论在学术界的影响较大,当然在实践研究中也有突破,如编制了相应的测试量表,但是这些研究在不同领域的学者那里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既有研究表明,文化适应会影响少数民族学生的正常人际交往,较容易给学生在交际上带来心理问题,有学者表示文化适应要经历四个阶段,但笔者认为这并不适合西藏的实际状况,以汉族居住较多的拉萨市为例,藏族在拉萨市总人口所占的比例约为百分之八十,且他们世代居住于此,汉族在西藏相对来说是“少数民族”,民族交流交往频率较低,藏族同胞交往的主要对象还是以本民族的朋友、同事居多,这也是以往调查工作所考证的,汉族由于语言、文化(如饮食)等方面的差异在交往上产生了距离,笔者认为解决藏汉交往过程中的文化适应问题还是要进行多元文化教育,日常工作生活学习接触并不能真正从内心了解到藏族文化的内涵,藏族学生面对与本族文化不同的汉族学生,应积极学习了解汉族文化。总之,解决藏汉学生的文化适应问题的源头在于加强藏汉文化的教育与交流。
2.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最强有力、最持久的“黏合剂”,也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是要我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创造的,中华各民族文化是相互交融的,当前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得到不断发展,文化认同问题在社会发展矛盾中不断显现,文化认同是国家认同的重要精神基石,增强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是增强各民族意识归属感、各民族和睦相处的价值基础。具体到本文中主要指的是增强藏族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
(1)中国共产党解决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问题所做的工作
中華民族文化认同的主要问题是:从“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技术到“五四运动”提倡德先生、赛先生等多次文化变迁,每次文化变迁都掺杂一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加之现代社会的转型和西方文化的渗透,造成了一些文化认同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传统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产生了第一个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文化理论的逻辑起点,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的“三个代表”思想形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理论,进入二十一世纪,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理论,新时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顺应民意提出“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以上思想理论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促进文化认同做出的努力。
(2)正确认识“多元”和“一体”的关系
费孝通先生1988年在香港中文大学发表著名演讲《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提出“多元一体”概念,他认为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具有多元文化的社会特性,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多元一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样化的少数民族文化造就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多元文化教育强调少数民族文化的独特价值与意义,诚然,尊重文化的差异是正确的,但是作为一个多元文化的民族国家,从民族团结稳定的角度来说,“实现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国家的整合一体,不仅需要保护、发展各民族的多元文化,还需要一种整合多元文化、为各民族成员共同认同和分享的”一元“文化”[2],如何将多元的文化诉求统一到国家层次的“一元”文化中是目前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问题,结合中国现状,现实中并没有建构一个能够为各民族所认同的价值体系,这是加强“一元”文化建设的责任所在。
(3)探索拉萨青少年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途径
增强拉萨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首要工作就是正本清源:要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中华民族文化知识体系,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通过学校设立专门的传统文化知识课程、编写专业的适合大中小学生的针对性教材教育、增强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要从社会环境角度探索传播中华民族文化的载体,充分利用多媒体、图像、校园文化活动、社区文化活动等方式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华民族文化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力和认同度。
总之,拉萨市青少年多元文化素养的发展从理论角度探讨主要是面对这两大方面的问题,这只是从简单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中得出的初步结论,并没有具体地对拉萨市青少年的文化适应进行测量、文化认同的程度做细致入微的分析,这是日后课题研究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张京玲,张庆林.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52).
[2]周莹洁,朱军.多元文化教育对中国少数民族公民教育的启示[J].贵州民族研究,2009(5).
基金项目:2015年度西藏自治区青年教师创新支持计划项目“拉萨市青少年公民素养现状及其培育路径研究”(项目编号:QC2015-15)成果。西藏大学政法学研院级项目:“权治、法治、文治:西藏农牧区基层社会治理现状与创新研究”研究成果之一。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