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翠丽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8)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校羽毛球教学改革探索①
翟翠丽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8)
随着羽毛球在各大国际国内赛事上的精彩表现,使羽毛球越来越得到大家喜爱与关注,在新课改背景下,羽毛球运动也逐步成为高校体育课程中的常客,那么在高校羽毛球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促进羽毛球的教学改革与发展,本文根据高校羽毛球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深入探索在高校羽毛球课程中可以应用并加以创新的具体有效的措施。
高校改革 羽毛球 基础与创新 改革探索
近年来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兴趣高涨导致现有的场馆和资源不足以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然而场馆和器具是高校体育课开展的必要基础,同时也是羽毛球运动进行的必要条件。场馆设施和器材的匮乏主要表现在,许多学生共用同一个场馆,甚至一堂课结束,有的同学还没有轮到上场;除了场地的限制外,由于学校准备的器材的不足,就使学生不得不自备器材,由于学生的各方面原因就会使一些假冒伪劣产品流入校园,而与球拍随之而来的安全隐患也时有发生,造成偶然性伤害事故的出现。
在高校的实践调查中,可以发现高校羽毛球的专业教师极度匮乏,教师执教能力参差不齐,在现有的高校羽毛球执教的教师队伍中非专业教师比例高达75%,而非专业教师无论是自身的执教能力还是知识储备都不足以为学生的羽毛球教学提供技术支持和引导,教师水平直接导致教学工作无法呈现高效、稳定与快速,成为阻碍学生技能提升的一项重要原因。同时由于教师自身的问题,更无法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训练和能力提升。这些使高校羽毛球竞技水平一直处于较低的层次,难以提高。
由于相关部门对羽毛球运动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衡,为羽毛球教学添置了许多的障碍,其中缺乏赛事交流就是较为明显的一点。对于大学生而言,在羽毛球对抗运动中能够获得许多的技能提升和自身价值实现,但是由于赛事的缺乏,学生对自身技能难以获得实用性的发挥,从而一直打击了学生对于羽毛球运动的热情;当然由于对抗性赛事难免会出现一定的事故或损伤,而教师或处于学生安全考虑或处于自身能力考虑,不愿意去组织实战性的体育比赛,在这些多重因素作用下,导致学生之间难以形成良性竞争。
高校的羽毛球课大多作为选修的形式出现,由于学校缺乏对学生的有效控制,导致许多真正对羽毛球运动有兴趣的学生没有选上这门课程,而许多抱着省事或图方便的心态的学生获得了选修资格,导致真正想要提高羽毛球技术的学生上不了课,不想上课的又占据着名额,两者相互作用,就给教师进行正常的教学工作造成了许多的难度,从学生资源方面影响了羽毛球运动的发展。
新课改下的体育教育改革处于高速稳步发展的阶段,想要有效地提高高校羽毛球的教学效果,深入推进羽毛球的教学改革,首先要从教育理念出发,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的整改要求,对体育课程进行重新的定位与修改,贯彻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推动全面健身和终身健身的教育理念,有效推动全民健身健康策略,教师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各个方面进行评价,教师以纲要为依据,不断完善高校的羽毛球教学机制,采取有效措施,不断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对羽毛球的学习兴趣,坚持全民健身、终身体育的理念。
在认识到体育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后,要合理地分配教学资源,对羽毛球运动场馆进行科学的规划建设,根据高校校区场馆设施建设的综合考量,以国家改革发展为依据,提高高校羽毛球场馆的投入,增加相关场馆的使用率,定期对场馆进行维护,减少安全隐患。其次要使场馆的使用模式灵活多变,保证高校体育课程的资源均衡,随后,增强对于教学资源的投入,球拍、球等配套设施要配套,当然,为了降低学校的经济压力,可以定期进行有偿教学的课程,形成以馆养馆的模式,提高球馆的利用率,在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的前提下,实现学校的增收。
建设并逐步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进行筛选和考核,让真正有能力的教师继续承担教学任务,而不适合羽毛球教学活动的教师则进行重新分配,鉴于高校羽毛球运动的发展,学校必须为羽毛球教学配置一批专业性强、实践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让教师队伍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学保障。
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确保自己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出自己的水平,积极参加学校的教学交流工作,也可以参加各项比赛或讲座、培训,来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质,通过与专业教师的交流沟通,实现自身经验、教学技能和战略意识的提高。
首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力求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最近发展区域内获得最好的发展;其次,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进行理论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知觉系统来提高对羽毛球技术的深入理解,能够系统地对羽毛球的动作变化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将羽毛球技巧反复、多角度、完整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经典的比赛,让学生去观察、分析、讨论技术动作,借助网络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可以在更为适合的环境中获得提高,并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羽毛球本就是实战性较强的运动,因此要积极开展羽毛球比赛,既可以是班级内学生与学生的对抗,也可以组建学生队和教师队进行挑战赛模式,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比赛中,将自己所学的内容得以发挥,对于表现较好、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利用学校资源开展校际比赛,通过邀请各个高校参加高校友谊赛,激发学生对于羽毛球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同时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极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提高学生的羽毛球技能的掌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举多得。
总之,羽毛球越来越被大家喜爱和接纳,因此高校、教师、相关部门要积极地投入进去,使高校羽毛球运动能够高效、稳定、安全开展。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手段和途径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通过构建良好的体育运动环境来提高参与体育教学的机会,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和学习动机,通过因材施教性原则,让学生能够在自己更适合或者更喜欢的项目内有更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提高高校羽毛球教学质量。
[1]邵金艇.对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学现状的研究[J].科技信息,2010(10):282.
[2]高文英.辽宁省高职院校羽毛球教学现状分析[J].才智,2011(5):248.
[3]王智斌.关于我国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以公共羽毛球课为例[J].宜春学院学报,2010(8):176-178.
G807
A
2095-2813(2017)09(b)-0128-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128
翟翠丽(1985—),女,安徽亳州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