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瑞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体育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44)
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①
许瑞霞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英才体育教研部 河南郑州 450044)
必须从社会环境出发来分析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认真规划高校发展的长远目标,总结出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和教学策略,能够让体育事业朝着正规化,灵活性的方向发展,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发展和对人才的需要。本文主要是从高校的应对体育教学的构架来阐述的,指出了体育教学的影响因素并根据因素提出了一系列的对策和方法。
高校 体育教学 对策
高校是社会中大量人才的输出地,目标是培养有用人才,而人才的标准是能够掌握一定的本专业技能和学习方法,并且能够应用到实践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能够与其他学科结合到一起,触类旁通。所以,这就可以看出高校教育必须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主要是能够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以此来保证对社会人才的提供。
体育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树立一种长期锻炼的意识,要想形成这个意识需要一个过程,最重要的是影响学生的职业生涯,因此,一定要结合自己学校的优势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健身室多么重要,而且最好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并且实践。让学生能从多方面去培养自己,这样不仅仅促进自己的身心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学校教学的发展。
在大学期间,学生的身体素质基本趋于稳定,是人的一生当中最重要的阶段,所以,这个时期满足了身体条件和心理条件就可从事体育运动,也是体育运动的最佳时期。而且也有参与体育事业的热情和兴趣,现在的大学生对体育事业的要求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健,更主要的是能够从心理多角度的发展,同时,学生也渴望对体育文化的了解,这样体育目标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找到重点,从而改革教育目标和方案。
教学目标和教学功能密不可分,并且教学功能与教学目标存在逻辑关系。而且也是相辅相成的,目标的确立不仅仅能促进学生体育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最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形成自身的身体素质目标,所以,体育就成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载体,在教学中理论和实践要一致,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体育文化素养主要是指体育知识、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美学等一系列和体育相关的文化知识。体育能力主要包括学习、锻炼、组织、参与以及鉴赏能力。
体育认识就是在理论上对体育的了解,主要包括体育方法、体育项目、运动方法和体育理念等,所以,可想而知大学生对体育文化认识越深,水平就会越高,对体育行为的理解就越深,进而参与活动的可能性就越大。体育技能是一个人进行体育时间的一种长期能力。技能是掌握体育动作的基础,体育技能一般情况来说通过实践在平常的训练中得到的。体育技能影响着后期的发展。
大学生的体质和平时的体育运动有着紧密的联系,主要的就是在校期间的体育锻炼,这也是体育学习的一种实践行为。大学期间进行体育教学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学生的身体进行更好的成长,增强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和自我防御能力,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这对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是有益的。
除了进行身体的锻炼,更重要的一方面也是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意志和品格的形成,从德、智、体、美、劳5个方面进行发展和培养。不仅如此,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公平、公正能力,通过体育来促进学生意志与品格的锻炼,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三观,同时也可以在体育锻炼中增强学生的抗压能力,让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够全面发展。在教学实践上,教师可以在具体的运动项目中有倾向性的指导学生,让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意识和品质锻炼中,而且要建立体育学习目标,这样才能有阶段性的完成教学任务和体育教学目标。
现如今大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还是以传统为主,大体上说就是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是分开的,并没有将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结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这种教学方法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学的需求,课程模式和课程设置缺乏创新,所以,就造成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慢慢降低,毕业后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不能适应社会。随着我国当今经济的发展,大学生的体育爱好和运动方式都发生着变化,但是体育教育事业还是传统的,不能完全让学生投入到体育学习中,一些体育项目没有足够的场地和设施,所以,就不能进入到教学课堂中,学生不能自由地选择他们喜欢的和擅长的体育项目,进而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理论也跟不上教学实践,更是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跟不上。
高校体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符合现代终身教育的发展要求,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础。但是,很多老师在教学质量、内容以及方法上都还是老套路。高校体育老师只是以锻炼身体为主导思想,忽视了学生对体育学习的更高追求,主要原因就是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跟不上实际需求,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素质不高的因素主要是:首先,体育教学中课程非常单调,教师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知识,但并不清楚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这并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如果长久发展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其次,再加上很多高校对大学生的体育教学安排不够合理,或者没有安排体育课程,就限制了体育教学工作者的创新,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无兴趣,教师教授体育知识应付、敷衍。
体育课程是大学体育教学的基础,所以,教学安排要细致缜密,一定要做好课程之间的联系,课程和实践之间的联系,能够形成一个教学系统,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同时也能为了人才的下一步打好基础。大学的体育课程安排一学期是36个学时,在这36个学时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所以,运动类的教学内容才是教学质量的关键。在老师的教学工作中要体现人性化多元化和现代化的特点。一方面,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另一方面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另外要根据每项活动的特点加强课程的联系,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现在太注重结果,而忽视了教学过程中的管理。因为在教学评估中注重的只有结果,所以,导致的现状就是只注重体能的指标,对整个运动的教学过程不注重,缺乏在学习方面的指导和安排,这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体质差异,所以,仅仅从最终成绩上进行横向对比,对学生的自尊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容易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虽然体育教学可以反映出学生水平,但是每个学生的专业不同,就导致以后的发展道路不同,所以信服度不是很高,造成评价体系失去权威性和可信度。现在大学生都张扬自己的个性,这更需要在体育教学中增加德育,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体育思想,这样才能让学生形成社会需要的性格。
这些年高校扩招,随着招生人数的逐年升高,校园的面积在不断扩大,但是在体育教学上情况不容乐观,和多运动项目没有场地或者运动器材不够健全,进而很多学生热爱的体育项目不得不暂停。再加上扩招入校的人数激增,校园场地更加拥挤,体育器械毁坏率升高,而且不能及时更新补救,更是无法满足体育教学的要求,其实体育教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更需要教学硬件来支撑,教学硬件也是体育教学的重点。
要想实践上的更新,首先必须进行理论上的知识更新。高校的教学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能够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理论的提升来进行实践上的改革,更要加强体育竞技方面的工作,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提升,而且也能有特长的专业项目,体育教学也是现代教育的一种,所以,一定要有前瞻性,要从长远规划好学生教学资源的改革,也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体育建设和体育教学之中,这样也能提高他们自己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现代的高校创新模式是向着多元化、专业化发展,如果从教学模式上来分析,可以从3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可以利用互联网教学来进行体育教学,让学生拓宽视野,更重要的是增加学生的积极性;第二,根据人的差异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分析,并制定个性化培养方案,让学生感受到个性化培养的好处;第三,根据学生自身素质状况进行分层管理,在帮助学生正确定位自己,认识到自己目前的状态的基础上,让学生找到渠道和方法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体育教学不仅仅是将平时成绩和训练过程记录就可以了,而是能够在数据分析出来后,继续强化体育教学的过程,这个过程才是学生学习体育最大的益处,经过一次次的强化和改进,教学工作者将学生的训练结果加以记录,通过一个周期的对比然后将每个学生的进展情况汇总总结,然后根据大家的成绩再加以分类汇总,再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分享和文化交流中分析原因,并且在文化课的学习中强调体育文化的学习,这要让学生认识到体育文化的学习和文化课是同等重要。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对学生的体育评价一定要客观公正,以防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肯定是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平时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多了解他们的思想和想法,然后用现代化的信息工具进行课后知识的传达,以便于知识可以有效地到达学生的手中,让他们及时地改进。
[1]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59.
[2]程亮.提升民办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亟须构建四个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15(5):110-111.
[3]杜国如.对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体系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4(2):70-72.
G807
A
2095-2813(2017)09(b)-0053-02
10.16655/j.cnki.2095-2813.2017.26.053
许瑞霞(1978—),女,汉族,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高校体育教学训练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