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_李育 编辑_李不二 设计_杜亚娜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李稻葵:为什么美国顶尖大学看重体育特长
记者_李育 编辑_李不二 设计_杜亚娜
让孩子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而这也是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大学看中体育特长的主要原因。
中国很多家长的关注点都集中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孩子的体育锻炼、体育能力往往被忽视。在国内人们的印象中,体育生甚至带上了“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标签,他们被认为拥有矫健的体魄,却不擅长文化课,一度和“差生”划上等号。
与国内恰恰相反的是,体育生在国外,尤其是在体育大国,非常受欢迎。美国大学盛产体育明星,英国是全民崇尚运动的国家,在留学申请中,只要有体育特长,学校便会考虑去接受学生。据了解,2017年哈佛录取的新生中有10.3%有体育特长。
体育特长生是世界一流大学,特别是美国顶尖大学最重要和最偏爱的招生群体之一。无论在私立大学还是公立大学,体育特长生是唯一被冠以“特长生”称谓的特殊招生类型。尤其在私立大学,体育特长生所享有的特权地位仅次于校友子弟。
哈佛大学经济学博士、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李稻葵指出:让孩子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而这也是西方各国,尤其是美国大学看中体育特长的主要原因。
李稻葵说道:“几年前的一个场景我至今难忘。冬天,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最私密的会场,最高付费大佬们的专场,一帮国际大公司的企业家轮流与一拨一拨的国际政要以及个别学者见面。我被请去谈经济走势。
“上一场刚刚结束,大家都在站着交谈。我一进门,一惊:个个都是大高个,我1米79 的个 子几乎是 最 矮 的!
“自我镇定了一下,我马上想起一早熟悉的事实:国际上很多领导人,都是职业或业余体育运动员出身!练体育的,都以大个头为主。”
的确,不少西方领导人都有体育上的一技之长,有的曾经入选大学的体育代表队,有的是职业运动员出身。美国前任财长亨利·鲍尔森就曾是大学校橄榄球队的明星球员;IMF主席拉加德曾是一位花样游泳运动员;世界著名的金融机构黑石集团的创始人苏世民,曾经是校长跑队的队员……运动员出身的人一定具备特殊的心理素质。
为什么运动员出身的人在社会中往往脱颖而出?因为他们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一个能赢的团队一定也是经历过许多逆境的团队,不可避免有过失望、恐惧、质疑、懊恼……尤其是在千变万化的比赛场上。
在竞赛落后的情况下,核心人物必须摒弃杂念,千万不能纠结在“真惨、真倒霉”的心态上,也不能妄想一举定乾坤,而是集中精力想好下一个球,才能把握住赢回来的机会。这种机会往往转瞬即逝,必须保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捕捉到。这恰恰是一个成功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参加体育锻炼可以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塑造勇往直前、不屈不挠、坚持不懈的性格。运动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在激烈的对抗和竞争中,面对落后和不利局面调整心态、沉着应对、快速决定并重拾活力的经验。运动还可以帮助学生习惯于接受有悖于自己意愿的事实—不可能所有的比赛都能赢,他们可以输掉比赛,但不可以被击垮。
与此同时,运动过程中培养孩子遵守规则的意识。所有的体育比赛都有明确公平的规则,参与者必须在规则范围内行动,违反规则将受到惩罚。一次比赛就会使学生深刻理解规则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这些经历在学生心灵中所产生的影响要远比课堂上老师的说教大得多。
运动员是懂得如何去竞争的一群人。体育游戏天生就带有竞争性,运动员身处其中,天生要善于竞争、喜欢竞争。运动员又要懂得团队合作。即使是单人项目,如乒乓球、体操、跳水、田径项目等,也同样需要团队配合,因为一个团队里有教练、营养师、陪练等,只有每个环节都做到优异,才可能达到高水平的竞技状态。
在现今社会,任何工作都提倡团队合作,而体育运动,尤其是团体运动,更能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在群体比赛项目中,虽然个人能力很重要,但决定最终胜利的,往往是团队的共同努力。学生将从亲身经历中明白,胜利属于整个团队而不是个人。这就要求运动员具有自我奉献的精神,共同享受成功的喜悦,共同承担失败的责任,而不是推卸责任。
只要人类社会存在,竞争和合作就是永恒的主题,这就是体育精神。人与人之间有竞合,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存在竞合,单靠一项是无法取胜的。而运动员身上是兼备竞争与合作的意识。
除此之外,体育赋予人的灵魂以一种神奇的力量,能从最一般的意义上体现人类追求卓越的精神。在赛场上,运动员必须竭尽全力去挑战自我,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潜能,力尽所能达到最高境界。这些品质在学生的未来生活和职业发展中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家长应当培养孩子的体育特长,将这些宝贵的价值注入到孩子的灵魂中 去。
美国顶尖大学认为,体育在人才培养中有特殊作用。那些富有远见的校长认为,顶尖大学如果要培养未来美国和全球的领导者,就绝不能把目光仅仅局限在考试成绩高、学术潜力大的学生身上,而要培养能够面对、分析、驾驭、处理复杂资讯和艰难局面的“完整的人”。
一个整天沉湎于书本的柔弱娇嫩的书呆子是不可能有能力应付真实世界里瞬息万变的种种挑战的。在某种程度上,对于政治(特别是国际政治)和商业来说,野性、精明、坚毅以及对人性的洞察等品性也许比对学术的兴趣重要得多。
例如,招聘哈佛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认为,所有能被哈佛录取的学生都是足够聪明的。在这种情况下,体育队或其他学生团体的领袖将更被看重,因为担任领袖的经历使他们比平均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可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取得成功。
更极端的例子是,华尔街一家咨询公司招聘毕业生的对象居然只瞄准所有大学运动队的队长。因为他们发现,与高分学生相比,这些学生所具有的坚毅、时间管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等素质使他们更适合在商界立足。
尽管按照全美大学体育联盟和常春藤联盟的规定,参与比赛的运动员必须是业余而非职业运动员,不能通过比赛赚钱,但校际之间的比赛却是不折不扣的商业比赛。它们为大学带来了丰厚收入,一部分收入来源于门票。那些传统的橄榄球、曲棍球和棒球比赛,往往会吸引数十万观众的参与,不仅有学生和校友,而且包括学生家长和所在社区的居民。另一部分收入来源于电视台和网站对体育赛事的转播。还有一部分收入来源于冠名费和商业广告牌—几乎每场大学的曲棍球校际比赛的场地上都挂满了形形色色的商业广告牌。除收入外,校际比赛的商业性还体现在对体育教练的薪酬支出上。
许多热爱运动的校友基于对大学时代参与体育活动的美好记忆,基于对体育塑造学生灵魂,促进社会发展的深刻认知,投入大笔资金用于建设母校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赞助体育比赛,甚至直接设立体育特长生的奖学金。校友的行动有力地推动了大学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体育特长生的招 生。
正是因为了解运动员的这些特征,国外商学院特别青睐有运动背景的学生。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项调研:毕业20年后,哪些校友群体为母校捐款最多。结果出人意料,捐款最多的并不是学习最好的学生,反而是那些有校队背景的学生,这些学生无论当年还是现在都是最有集体荣誉感的。
由于国情所致,中国学生一直有着沉重的学习负担与压力,为数不多的课余时间都浸泡在各式各样的培训班、补习班、兴趣班、特长班里,对于体育的重视远不如学习成绩的注重。在新兴科技的影响下,中国孩子的课余时间常常与电子产品为伍,加之中国近期严重的环境问题影响,适合运动的天气减少,运动时长减少,中国学生的身体素质呈现下降趋势。且不说体育运动是否有助于考上名校,单从身体素质角度考虑,体育锻炼必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