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绩效管理不得不说的故事(中篇)

2017-11-26 03:02零点
就业与保障 2017年14期
关键词:足迹经理关心

零点

我和绩效管理不得不说的故事(中篇)

零点

2007年1月我进行了第一次职业转型,从企业的人力资源实践者转向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的管理咨询顾问。

咨询顾问的视角与思维和HR(人力资源)相比较存在较大的差异。简单地说,HR更多关注人力资源专业职能,对于什么是人力资源比较关心,而对于人力资源如何和业务结合却很少涉猎;咨询顾问关注企业整体,关注企业战略落地与运营提升的连接,关注理论和企业实践的结合。这段时间的职业生涯带给我带来了思维框架体系的重新构建,我开始对经营与管理关系进行再思考,对绩效管理如何体系化运作进行再审视,特别是在深入理解了平衡计分卡理论之后,看待企业绩效管理视角更是大不同。

这期间,我对绩效管理的“呐喊”一直在继续,也陆续形成了很多成果,留下了很多足迹。

足迹1:价值定位,提升地位

为了帮助企业管理者重新思考绩效管理的定位,我写了《绩效管理的两大定位》。两个定位分别是: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致力于帮助员工持续成长,实现经理的价值。

先说第一个定位——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体系必须和企业的战略结合起来才有出路。我们经常会听到HR的抱怨:“老板根本不关心绩效考核,做不好只知道把我们臭骂一通,根本不帮我们解决问题,每次绩效考核分析报告提交给他的时候,看都不看一眼就扔在一边。”相信很多HR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那么,作为HR,是不是该想一想,老板为什么不关心绩效管理?为什么不愿意看你提交的报告?是老板不关心,还是你真的没有领会到老板的需求,引不起老板的兴趣?我想,后者才是问题的根本。

翻开企业的绩效考核方案看看,要么是德勤能绩的格式化表格,要么就是针对职责的所谓KPI,这些东西都非常基础,和公司的经营关联度很小,更不要谈战略。而老板关心什么?老板关心的是企业的发展方向,关心的是企业的盈利模式,关心的是营销渠道建设,关心的是什么时候上市,等等。这些东西在哪里?在战略里,战略需要明晰的表达,需要绩效管理工具落地。

如果HR设计的绩效管理体系能帮助老板把战略梳理清楚,并且形成可执行的战略举措与绩效考核指标,这时候的考核是不是就把老板关心的问题和绩效体系的推行结合起来了?这样做是不是就比较容易引起老板的兴趣,HR和老板的对话平台是不是就相对平等了?仅仅抱怨是没有价值的,你的做法决定了自己的价值大小和老板的投入度!

再说第二个定位——致力于帮助员工持续成长,实现经理的价值。

经理的唯一价值来自员工的成长,因为经理代表团队,团队需要所有员工的成长支撑,而绩效管理通过目标梳理、目标分解把经理和员工捆在了一起,经理和员工是绩效合作伙伴关系。这样的定位就能把经理纳入到绩效管理体系来,发挥他们的作用。理解到这一层面,直线经理就无需再纠结绩效管理是否是浪费时间这个话题了,而是可以把它作为一个高效管理的平台,灵活应用绩效管理的思想、工具和方法更新管理手段,与员工共同成长。

足迹2:从战略提指标,抓住老板眼球

为了告诫管理者绩效考核指标一定要和战略目标结合才更有价值,我写了《基于战略目标提取绩效考核指标》。文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如何从模糊的战略定位到相对清晰的战略目标体系,到更加清晰的战略举措,再到更加具体明确的考核指标,到非常明确的目标值;以及衡量标准等一系列动作分解的方法。帮助管理者梳理考核指标的制定过程,避免管理者一谈考核指标就谈职责,就从最基础的细节开始。一个考核体系把主要精力放在关注细节上永远没有出路,不具备导向性,会越做越没有价值,最后被管理者抛弃。而最好的改变方式就是从战略开始,从源头上抓住老板和高管的关注点,慢慢做出价值,这才是绩效管理落地实施的王道。

足迹3:把绩效辅导当成生命线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绩效辅导是绝大多数企业在操作绩效管理体系的时候忽视的一环。基本上,管理者都是在做“制表、发表和填表”的基础工作,完全忽略绩效辅导环节。

为了告诫管理者要重视这个非常具有价值的环节,我写了《绩效辅导:绩效管理的生命线》一文,把绩效辅导放到绩效管理的生命线的地位看待。实践一再证明,做完表之后到实践打分的绩效考核方式从来就没有成功过,我们也从来没有从中看到价值,看到的更多的是绩效考核的负面影响。

足迹4:绩效面谈,让员工的内心不再抗拒

为了告诫管理者绩效考核之后要对员工进行反馈,要通过面谈让员工在绩效管理里获得提升,获得经理的有建设性的建议,进而提升自己,我写了《绩效面谈,让员工的内心不再抗拒》。通过实战案例详细地阐述了绩效面谈的意义、作用和步骤,这是我在绩效面谈方面最成熟的思考。

了解绩效管理的人都明白,绩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帮助员工改善绩效,进而提升组织的绩效,帮助战略落地。那么,该如何帮助员工改进呢?这就涉及到了经理的绩效诊断技能。

如何判断一个员工绩效的好坏?日常管理中,很多管理者的做法就是“贴标签”——当员工一件事情没有做好,或者没有达到经理的标准的时候,经理直接就给员工一句“你太懒了”、“你太不动脑子”。当经理拿出这个标签的时候,就已经完全关闭了合作伙伴关系的大门,也完全失去了挖掘员工绩效不佳背后原因的机会。经理已经给员工的绩效作了定论,所以员工也不会愿意再和经理争论什么,经理也自以为自己找到了答案。实际上,这是非常不好的做法。

足迹5:16因素全面诊断员工绩效

为了帮助管理提高绩效诊断的技能,我写了《员工绩效不佳原因分析的16个经典问题》,帮助管理者从16个方面诊断员工的绩效。相信,如果管理者能把其中一半的技巧学会并用到实际工作中,员工的绩效就会得到极大的提升,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足迹6:经典故事说目标绩效

相信很多喜欢绩效管理的人都读过《目标管理的七个经典故事》和《绩效管理的五个经典故事》,那也是我对中国绩效实践“呐喊”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篇文章一经发表就产生了聚合效应,各大网站媒体都纷纷转载。所以,会有读者用这样的话评论这两篇文章:“为什么最近大家都在传播这两篇文章?”

猜你喜欢
足迹经理关心
经理的难题
挑剔的经理
捎你一程
成长足迹
开心与关心
足迹
夜半买驴的南航经理
足迹
春的足迹
关心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