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在依规治党的鲜明主题下,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更应该不忘初心——坚守群众路线。这是因为从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层面理解,群众路线和依规治党是有机融合、相得益彰的,如同鱼儿融入大海一样充满活力和生命力,充分显示出我党厚实的群众基础和扎实的执政功底。
群众路线与依规治党都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理论,但它们的地位并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群众路线为起点、重心和主导。依规治党并不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最终目的和价值追求,坚守群众路线才是其全部活动的最终目的和价值追求,依规治党仅是为了更好地坚守群众路线而拥有的手段、方法。
中国共产党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它肩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使命,这信仰和使命既是党的灵魂和血脉,也是党的力量的巨大源泉。从崇拜人民这个角度观察,放眼世界,中国共产党无人能够望其项背。我们每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此都有过论述。毛泽东强调:“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绝无私利可图。”邓小平认为每一个党员的最高准绳就是人民的利益。江泽民强调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是我们最大最重要的政治。胡锦涛强调:“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也是我们党一贯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习近平强调:“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党不迷信于神灵,始终把人民视作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也是指从诞生之日起,到领导武装斗争取得革命胜利,到领导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所一直秉承不变的党的特质。党的96年辉煌历程证明了这一点,17部党章更是记载了这一点。比如,党的七大首次指出:“和人民群众密切地联系在一起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八大第一次写入“群众路线”概念。十六大对此进行强调,十八大则正式将“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确立下来。2015年,《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被与时俱进地修订,在第九章专门规定了对违反群众纪律行为的处分,这是对违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的行为的集中规制,该条例一经实施即在全国产生了巨大影响。为使这项制度逐渐朝着规范化、常态化方向发展,必须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严肃工作纪律,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比如对党员、干部的出差时间、必须按期完成的任务、直接联系群众的方式等都作出具体规定。
在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当中,有很多是关于“党的生命”的论述。比如,“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党的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这些关于“生命”的论述,与“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路线”是什么关系?哪个“生命”更重要?实际上,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就会发现:以上有关党的生命的论述都经过了实践检验,在党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实践中各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关系可以用一个同心圆来表示。
同心圆最核心的部分,是党的群众路线。即党的生命的源泉是群众,是对群众路线的坚守,离开这个核心,其他任何一种论述都失去了所谓的“生命”的意义。其次是党内民主。即依靠党内的民主选举、决策、管理和监督,保证党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上。当党的注意力有所游离的时候,党内民主会成为一种纠错机制,必要时甚至以开展党内斗争的形式来体现。再次是把这种生命力体现在不同时期党的政策和策略上。这并不是说党的政策需要经常的变化,而是把调整政策的依据稳定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诉求重点上,形成共同理想,制定共同目标,组织共同奋斗。比如,依规治党是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的必然选择和鲜明主题,它是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思想的关键组成部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特别重视,在这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重大部署。最后,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邓小平曾经说过:“我们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在不同历史阶段又有代表那个阶段最广大人民利益的奋斗纲领。因此我们才能够团结和动员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叫做万众一心。有了这样的团结,任何困难和挫折都能克服。”这个“万众一心”,就是党的政策形成以后,依靠党的各级组织和大批忠诚的党员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后的局面。
社会化传播,就是运用更容易让群众理解、更能够受到群众认同和欢迎的方式传播党的声音、展示党的形象。因为党的理想再崇高、党的法规再艰涩、党的理论再先进,都必须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接受、能够拥护的基础之上。所以,在依规治党的过程中,加强社会化传播已经成为新时期基层依规治党的重点。对此,基层党组织需要从两个方面苦练“内功”。
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教化民众”治理思想对基层党组织影响不小,它们在面向辖区内的群众开展信息传播时,主要依靠行政力量,以宣传灌输的方式向广大群众传播信息,形式比较单一和呆板,其效果不太理想,有时甚至会出现“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情况。这说明,一些基层党组织缺乏形象管理与传播的意识,很少从形象管理与传播这个角度去考虑怎样开展工作改善群众对基层组织、基层干部的形象感受。所以,先要把形象管理与传播这个意识树立起来,这是重视并做好社会化传播的基本前提。
一般来说,我们都认为形象管理与传播是对良好形象的塑造、树立和推广,实际上,它也包括对恶劣形象的检讨、纠正和杜绝。在党内,能不能正常地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始终是党自身建设的重要课题,更是2016版《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发布实行的重要内容;在党外,是对群众和社会方面的形象建设的问题,更是提升中国共产党自身魅力的问题。面对一些基层群众“众所周知”的问题,基层能不能展开较真的批评,特别是建立在自我检讨基础之上的自我批评,同样是形象管理与传播的应有之意。所以,在当下,我们要顺应依规治党的大趋势,运用好党内法规这把“标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出台或修订的60部左右的党内法规——不仅在党内,更要在党外比以往重视形象管理、塑造和推广,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使更多的群众能够看得见、认得出、想得到,在思想和感情活动中对基层党组织的价值、共产党员的价值产生共鸣,对党的政策和方针能够理解和支持。
注重社会化传播与管理,既要树立这方面的意识,更要掌握社会化传播的表达语境,也就是说基层服务群众的打开方式要新颖。具体来说,就是面对不同的社会群体,掌握好、运用好群众具有的语言环境,准确地表达希望向群众表达的事情。这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基本功,在宣传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社会沟通方面尤其重要。
基层服务群众的打开方式要新颖,首先要“说对话”。“说对话”就是要“把话说到点子上”,是深度的思想能力、语境的把握能力和良好的表达能力的集中体现。不管我们是以组织的名义还是组织成员的面目出现,不管是体现在书面里还是口语里,在面向群众的工作中,十分需要“说对话”。从依规治党的角度看,基层服务群众,提升基层社会管理水平,既要提倡“一切为了群众”“改善民生”之类的执政理念,更要按照党内法规消除群众和党组织行为中的诸多不清楚的现象,使基层服务群众走上依法办事的轨道。
基层服务群众的打开方式要新颖,其次要“会说话”。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任省委书记时,曾深刻地指出:“有少数干部不会同群众说话,在群众面前处于失语状态。其实,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干净、形象不好,在人前缺乏正气。”所以,基层党组织无论是提升社会管理服务能力,还是进一步加强联系和服务群众,如果不能和具体实践、具体问题结合起来,总是“空话”“套话”“大话”连篇,理论再先进,也会变成“天书”,丝毫显不出“先导”的作用。
基层服务群众的打开方式要新颖,最后要“话吸人”。“话吸人”就是说善于把表达的内容充满吸引力、感染力、号召力,这样才能把传播力变成影响力。要会讲故事,善用群众语言的。讲话接地气,广大普通干部群众不仅能听得懂、记得住,还能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里深入思考、坚强意志、运用得实。